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构建路径
时间:2022-07-13 09:18:34
导语: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构建路径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青年是国家发展的未来和希望,总书记多次强调高校要始终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在大学生教育改革中。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已经成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而构建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是高校教师巩固网络思政教育阵地的重要途径。基于此,本文以网络时代为背景,分析高校加强构建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义,并针对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从全局出发,从不同层面对如何构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提出了可行性策略,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的科学性指导。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络体系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培养高水平人才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高校应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三个根本问题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相关要求,对高校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质量起到了指导作用。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对各种信息的传递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西方资本主义、享乐主义等思潮不断涌入。若不能运用好互联网这一新兴媒体,将会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新冲击。高校需要结合当前国家的政策要求,充分运用网络平台,思考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现实需要[1]。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着重强调:“加强互联网思想政治工作载体建设。”[2]因此,树立互联网思维,将传统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和新媒体信息技术相结合,搭建“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新平台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要求、新需求。
一、高校构建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义
(一)增强大学生对国家民族的认同感
西方国家通过网络进行文化渗透,使我国部分大学生对西方的文化理念和生活方式产生崇拜,对大学生的中国传统文化认同造成冲击。在2020年中国肺炎疫情形势逐渐好转的重要关头,全球疫情形势日益严峻,在全球战“疫”过程中,中国提供“中国经验”为世界抗“疫”争取了黄金时间,贡献“中国力量”,展现大国担当。在疫情期间,通过我国网络主流平台的大力宣传推广,更多人看到无数“90后”青年坚持奋战在一线,这不仅提升了大学生对国家未来发展的信心,建立起对国家的自豪感和归属感,更激发了大学生对国家的认同感,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西方文化渗透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对国家挽留更多高校人才、汇聚精英向心力有着积极作用[3]。
(二)发挥主流意识形态的引领作用
随着我国的高速发展,部分反华势力四处造谣抹黑,利用强大的网络技术掩盖身份,在各种社交平台扭曲事实,谣言,企图削弱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引领作用。我国除了采取防范措施外,还及时主动出击,充分发挥主流意识形态的引领作用,主动发声,捍卫国家的意识形态安全。大学生思维活跃、开拓性强,但正处于个人价值观形成的特殊时期,容易受到外界观点的干扰,思想上易受到误导,这就要求高校要特别重视网络思想政治工作。
(三)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
信息时代舆论传播速度加快,内容更新迅速。大学生愿意接受新鲜事物,乐于接受有创造性和独特性的学习方式和内容,因此高校需要以网络为新载体,及时探索新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模式,寻找更好的工作方法,努力构建师生成长共同体,一方面以创新的网络特色使高校思政工作变得鲜活,另一方面将高校思政工作快速融入新时代的发展中。
二、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随着互联网对青年一代学习生活的影响增强,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互联网时代显得愈发力不从心。对于辅导员来说做好党团和班级建设、学风建设、学生日常事务管理等工作是每个辅导员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4]。高校辅导员可详细调研大学生需求,借助年轻化的优势创造佳绩,比如,借助微信公众号等师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中国主流文化通过网络等新媒体渠道让更多师生能随时随地地观看学习。虽然借助网络手段可弥补以教师为思想教育主体模式的弊端,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仍然存在着亟须解决的问题。
(一)多元价值观冲击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互联网时代,各种思潮此起彼伏,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功利主义等不良思潮借助互联网在学生群体中渗透,降低了部分高校学生的政治文化认同感。与此同时,部分学生过度崇尚西方文化,一味标新立异。西方国家借助互联网所宣传的资本主义价值观与我国以共产主义为理想信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为主要内容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相违背,这些相互冲突的文化价值观对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产生了威胁。
(二)多样化教育手段削弱了教育主体话语权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同传统教育一样,教师占主导地位,教师在课堂上单向地将教育内容直接灌输给学生。而互联网具有开放性、共享性等特点,学生也有一定的网络发言权,使得教师的权威受到冲击。除此以外,网络具有便捷迅速的特征,作为特殊的表达渠道,部分信息还经证实就已经在网络上公布,真伪难辨,被曲解或娱乐化的不实信息也会对教师的权威带来挑战。现有的互联网平台为了保持用户活跃度和黏性,会选择用户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推送,即互联网时代出现的“圈层化”困境。大学生都会有个人的喜好与习惯,从而会形成一种自己获得定制化信息的特定圈层,这种新的现象与趋势表明,部分大学生对主流文化及意识形态学习的自觉性缺失,使得高校网络思想政治相关内容被“自动屏蔽”[5]。
(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缺乏系统性
现有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依托于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主流媒体平台,过多的选择使得网络平台的管理过于分散,也带来了一些问题。一方面大多数自媒体门槛较低,背后的运营人员较少,对相关推送内容的审核容易出现监管盲区,这不仅达不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甚至会引起更严重的问题[5]。另一方面,相关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过于分散,不够系统,对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系统整合产生消极影响,进一步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三、高校网络思想政治体系构建策略
(一)注重价值导向,提升大学生共产主义信仰与民族认同感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体系建设的目标应该是帮助大学生树牢“四个意识”,加强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引导,提升大学生共产主义信仰与民族认同感,使大学生坚定“四个自信”。高校应结合大学生群体的需求与偏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教育内容巧妙地与网络媒体结合,探索大学生认同的教育形式。
(二)加强教育主题话语权
建立完善的舆情管理机制,高校应提高对网络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对相关网络舆情进行跟踪反馈,并对不良信息进行处理,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处理流程。高校可采用数据与流量监控、敏感词过滤等手段对相关舆论进行跟踪监测,对于负面信息要适当清理,并快速应对,化被动为主动。同时,发挥大学生党员、学生骨干等先进分子的力量,适时对相关舆论进行引导,传递正能量。此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也应时刻学习当下热门的网络文化,学习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进行提炼,并用学生喜闻乐见的表达方式进行信息传达,提升思想教育工作者作为教育主体的话语权,提升教育主体的话语传播影响力。同时,高校不能忽略学生需要的差异性和发展性[6]。
(三)进行平台资源整合,实现全媒体融合
对于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建设,学校不应单纯追求覆盖面广,还应将工作重心放在如何提高影响力,实现从数量到质量的工作重心转变。当前,大部分高校在建设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方面均取得了较大进步,但平台建设过程中依旧存在定位不清晰、管理混乱、重复建设等问题,为了满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致性、完整性,高校应对各平台资源进行整合,如以校级平台为中心,采用资源共享的方式,辐散至各院系,实现信息互通。对各类平台进行统一管理,打破学习、生活、娱乐等各方面的信息传递壁垒,消除各信息圈层之间的隔阂,充分促进学校、院系、大学生群体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四级联动。
参考文献:
[1]姜富全.构建网络教育平台促进思政教育发展———评《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平台的构建及其应用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21,43(04):127.
[2]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EB/OL].(2017-07-12).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EB/OL].(2017-07-12).
[4]蒋博,乔乔,荆宝家.新时代背景下高校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研究[J].智库时代,2019(52):66-67.
[5]张雅文.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与对策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0(31):96-97.
[6]梁纯雪.需要理论视角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探究[D].桂林:桂林理工大学,2017.
作者:赵玉鹏 王传泽 于洋 单位:大连理工大学
- 上一篇:计算机电子商务的安全策略
- 下一篇:信用受险价值方法在金融风险管理的作用
精品范文
10高校网络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