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时间:2022-04-24 03:31:15
导语: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改进和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持续时间长、紧迫程度高的攻坚战。为切实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要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强领导班子的顶层设计和思想政治建设,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和方法,充分发挥和调动基层党组织的群众优势和集体力量。把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重点、难点问题,切实探寻有效途径,力求“全”与“新”,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在“全”中求“新”,在“新”中达“全”,在新时代中赢得主动。
[关键词]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主渠道;亲和力
在党的报告中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1](P45)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引领大学生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改进和加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注重“全”与“新”。全,不仅表示高校领导班子应有全局理念,统筹学校发展,更表明要充分把握基层党组织的思想优势、政治优势及群众优势,全面深化思想政治工作改革,真正实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落细、落小、落实。“新”,不仅代表要创新教育手法,丰富教育内容,更意味着要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丰富内涵进行深度开掘,常为新、常求新。
一、加强高校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力求发展之全
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高校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中组部、和教育部党组多次联合召开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扎实推进高校党建工作,为高校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指导和可操作性强的解决方法。[2]全面加强高校领导班子的顶层设计和思想政治建设,既是提升高校核心竞争力、促使教育全面发展的迫切需要,又是深化高校教学改革、实现高校管理升级的重要保证,更是提高高校领导班子统筹全局能力的现实要求。一是坚持集体领导,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关键在高校党委。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最突出的特点和绝对优势,也是国内在创建“双一流”大学进程中所必须坚持的根本原则。坚持高校党委集体领导制度,有利于构建井然有序的办学氛围,以制度的刚性确保高校思想政治各项工作的持续推进,实现教育事业的科学规划。在《关于健全党委制》中指出,为防止并克服个人专断,把党的领导权集中在党委集体成员手中,保证党的正确领导,各级党政军机关等“都必须建立健全的党委会议制度”,“一切重大问题均须交委员会讨论”,用集体领导取替个人领导,同时“集体领导和个人负责,二者不可偏废。”[3](P1341)应在坚持集体领导制度的前提下,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这样既能保证党委统筹领导学校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和德育工作,在强化执行、落地见效上下功夫,又能彰显主要领导同志的职责定位及其表率作用。二是重视理论学习,提升班子成员的自身修养。全面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领导班子应发挥模范作用,潜心修学,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不断加强班子成员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和领导作风的优化建设。若要在新时代中赢得主动,班子成员既要聚焦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又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原则,贴近校园生活、贴近校园实际、贴近校园群众,不断提高统领全局的能力和水平,提高指挥教育改革的能力和水平,提高研判复杂形势的能力和水平。三是坚持身体力行,深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一线。身为高校领导,特别是学校办学发展的掌舵人,应把学校的各项事业发展作为任期内工作的宗旨目标,坚持身体力行,不能“离经叛道”,更不能只提要求、不作表率。高校领导班子只有深入思想政治工作一线,以基层工作为“经”,以扎根基层为“道”,才能保证从决策和管理环节创新性地形成体系完善、环节配套、功能齐全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使管理和教学组织形式向多样化、综合化、规范化方向发展,确保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常态推进、稳定开展、落到实处,从根本上解决制约学校内涵式发展的瓶颈难题。
二、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新思想引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在报告中强调,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要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一代青年。[1]在多元多样多变的今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面临新时代的冲击挑战,也充满新时代的战略机遇。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着国家未来的发展走向,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倾注便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倾注。高校应紧跟新时代步伐,以的胜利召开为重要契机,切实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进头脑,积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方式,将大学生培养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一是以时代课题为指向,促使新思想融贯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时代是思想之母”。报告指出,“十八大以来,国内外形势变化和我国各项事业发展都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重大时代课题,这就是必须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P18)新时代催生新理论,围绕这个重大时代课题,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顺应伟大历史使命的召唤赫然而至,是我国在新的历史方位又一次理论的创新与突破,是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的又一次飞跃性发展。[4]深刻掌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蕴涵和具体指征是当前丰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的关键环节。报告共出现35次“新时代”,并作为切入点引出新思想、新矛盾等诸多“前所未闻”的前瞻时代性的理论命题。每一个“前所未闻”都是从社会发展和人民需求的美好生活出发,都是对中国国情和所处历史方位的科学概括,都指向于党和国家最关心的时代问题。中国的时代问题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也是新时代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出发点。“新时代”出现频率之高,更加生动诠释了新思想的内涵、特征、走向和目标。如何紧紧围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和深刻内涵,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聚焦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主题,是推动精神浸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关键着力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要致力于切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各门课程、各个章节的有机融合点,真正实现以新思想引领教学航向,以时代课题丰富教学内容。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力求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时代背景、新的实践基础、新的历史使命、新的理论创新等核心要义讲清楚、讲明白、讲透彻。二是以创新方法为突破,开拓新思想融贯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途径。科学的教学方法不仅是连接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纽带,更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重要手段。以创新方法为突破,开拓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贯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途径,要求教师必须着眼于以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亲和力、针对性为导向,既注重教学内容的相融共生,更要在教学方法上体现时代特性,切实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引领广大青年学生深切感知精神,亲身体悟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真谛,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练就讲好中国故事的本领,用生动语言阐释报告精神,将理论精髓真实、立体、全面地展现出来。一是要准确采用案例教学,正面和反面案例结合使用。深刻的理论来源于真实的生活,宝贵的精神背后是高尚人格。“情”与“理”通,新思想引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需要坚持理论深刻性与事例生动性的统一,借助经典案例和真情实感的人物事迹,统一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艺术性、生活化和实效性。要充分认识时代精神在经典案例中的昭示对大学生的感召和吸引,着力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悦纳感。在宏观把握、整体对接、重点阐释的基础上,穿插正、反两面案例鲜明对比,进一步夯实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心理认同和实际践行。二是要聚焦学生热点问题,解答他们最为关注的现实困惑。报告向广大青年提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殷切希望,正是党和国家对青年的时代召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精心培育适应新时展要求的有为青年,敏锐捕捉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兴趣点和兴奋点,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强化互动式教学模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经典理论和最新思想体系,激发学生自主表达自己的理解、体会与主张,激发学生自主承担起青年的历史责任和时代使命。三是以新媒体传播新思想,拓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空间和时间。强调要高度重视网络教育,这是党和政府报告中第一次出现网络教育。由于互联网的开放性、便携性、隐匿性等特点,持续吸引着广大青年学生“无人不网、无处不网”,随之伴生出社会高度关注、高校严防出现的安全隐患和教育阻断现象。高校要积极发挥网络媒体的即时传播优势,确保“理”上“网”来,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优秀文明成果滋养学生心灵和校园文化,进一步促进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利用新媒体加强大学生的思想引领,一要善用网络的覆盖性。高校青年学生在专业课程学习、科研实验研究的同时,较少有主动意识自觉接受思想政治教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善于通过校园网、官方微信、新媒体工作室、微信公众号、新浪微博、百度贴吧等多种渠道,切实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有效渗透于大学生生活实践中,润物无声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全程化。二要把握网络的瞬变性。网络的碎片化信息来源纷繁复杂,必须争取高校青年学生的情感认同和理论认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把准核心事件,聚焦热点问题,利用微课程、微动漫、小短文等喜闻乐见的载体形式,传播和凝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共识。三要借力网络的群众性。互联网上能够广为流传的多是接地气的生活热点和传播方式。从出访马来西亚提及马来西亚著名歌手梁静茹,到总理赴泰国演讲点评电影《泰囧》,再至里约奥运会,国家游泳运动员傅园慧由“洪荒之力”成为家喻户晓的正能量代言人……种种现象启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应接纳大众的普遍心理诉求,力求彰显语言表达的大众化和亲和力,运用好群众认同的语言方式,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表达方式传播“移动屏幕”所承载的思政魅力。
三、发挥高校基层党组织的思想政治工作优势,在全新中付全心
在第二十三次全国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强调指出,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组织的建设,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保证。他也多次提到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性,强调做好打基础抓基层的工作是高校党的建设工作的一项基本内容,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凝聚力,构建和谐校园和推动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既要重视基层党组织的思想建设,又要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思想政治工作优势,调动基层党组织所有成员,在完善自身发展的过程中充分发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倡导工作走心、情理交融,实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的全面提升。一是切实完善高校基层党组织思想政治建设。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应坚守党要管党的基本原则,在高校党委管大局、掌方向、做决策、保落实的根本上,创新学习方式,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思想政治水平。一要遵循基层党组织有效领导,实现全面覆盖。在二级单位和职能处室组建功能齐全的独立党支部,加强各党支部之间的共建和沟通机制,确保党组织在学校的全覆盖,使党组织的建设与发展有序合理。对于在重要时间节点开展的重要专项工作,因势而为组建临时的基层党组织,用党员亮身份,用组织结党员,迅速搭建专项工作开展的组织机构,凝结形成工作推进的可靠力量,切实保证二级单位和职能处室重要任务的完成。二要加强党员党性教育,夯实思想基础。党性是政党固有属性,中国共产党的党性是党的宗旨、性质、作风、道德、纪律等各方面的综合反映。2017年7月27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党是高度重视理论建设的党。[5]党员的党性教育既是理论学习的体现,也是服务群众的实践。高校基层党组织应充分挖掘地缘政治优势,坚持开展党员志愿服务,自觉践行合格党员标准。三要积极营造基层党组织文化,提高思想道德水平与政治素养。党员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需要良好氛围的保证。营造高校党员群体文化,增强党员对党组织的归属感,用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原则,促成制度性的行为规范。另外,根据不同角色身份划分教师党员和学生党员,或以学院、学科专业、特长爱好划分党员群体,针对不同的群体特色,组织开展相应的实践交流活动。二是充分发挥高校基层党组织服务功能。高校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由理论内涵拓展到实践外延的有效途径。服务性是基层党组织的基本特性,高校基层党组织成员之间应构建“党员服务共同体”,强化问题导向,结合实际自上而下厘清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方面,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亲和力。一方面教师党员要示范引领,以高度的新时代社会责任感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加强与学生沟通交流,对同事和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进行精准帮扶并提供知识及技术支持。另一方面,学生党员要起到表率作用,在学习生活中主动向身边有困难的同学伸出援手,认真做好团结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引导工作,带头参加各种社会公益活动和志愿服务活动,不断增强同学之间的感情,强化服务同学的意识,深化“党群零距离活动”,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服务功能实现感性与理性并存,效率与温情同在。
参考文献:
[1].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李淑云,蒋兴旺.论进一步加强高校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
[3]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张国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新[N].中国教育报,2017-11-17(6).
[5]朱妙宽.增强忧患意识加强八大建设——学习“7•26”讲话心得[J].大连干部学刊,2017,(8).
作者:盖逸馨 张涛 单位:中国矿业大学
- 上一篇:思想政治工作建议
- 下一篇:煤炭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