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思政工作路径
时间:2022-08-22 11:50:04
导语:研究生思政工作路径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很快,研究生的招生规模在不断地扩大,研究生培养机制的改革,对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体制、内容和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另外,研究生来自家庭、情感、社会、就业、经济等所带来的压力和来自同龄人的压力,其心理更加脆弱,心理疾病的发病几率大大提高。在此情况下,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变得更加复杂。若要做好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应该改进和加强现有的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探索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和有效性已成为我们的当务之急。本文将通过三个方面的讨论,分别说明这种现象的成因和弊端,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尝试性方案。
二、研究生思想政治现状
1、实用主义、功利主义的倾向少数研究生身上实用主义、功利主义的倾向十分明显,对思想政治学习和集体活动兴致不高。在择业观念上,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并以此作为衡量个人自我价值实现的标准,忽视国家的需要和个人的长期发展。这种心态也同样体现在专业和课程的选择上,不考虑对以后发展的推动作用,而是看哪些专业和课程容易通过,好混学分。在入党、评先进和参与集体活动的问题上,有些同学考虑的不是如何为集体服务,甚至不是如何真正锻炼和提高自己的社会、人际和组织能力,而是如何多捞证书和“政治资本”,提高就业时的筹码。
2、多方面心理压力随着研究生群体的低龄化和独生子女化,加之来自家庭、情感、社会、就业、经济等所带来的压力和来自同龄人的压力,其心理更加脆弱,心理疾病的发病几率大大提高,生活中一旦遭遇挫折,就会以心理疾病的形式爆发出来。随着高校对研究生科研水平要求的提高,和本科生相比,研究生群体还要面对两个方面的独特压力,一个是科研压力,另一个是与导师相处所造成的压力,研究生与导师关系不和睦的现象呈增多的态势。这些心理压力和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疏导和缓解,就可能会引发各种变态心理和异常行为,不仅会给研究生本人及其家庭带来悲剧还会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造成国家教育资源的的浪费。
3、片面追求科研能力片面追求科研能力,忽视个人综合素质和道德修养的提高,在他们看来已经接受过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因此,研究生阶段继续接受这方面的教育,是一种时间和精力方面的浪费,是不必要的,因而导致研究生参与政治理论学习和党团组织活动积极性不高,致使部分研究生思想道德修养滑坡。另一方面,这种重“才”而轻“德”的倾向又对学术科研领域产生直接的负面影响,表现为部分研究生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的缺失以及科研规范和学术道德的失范等。
三、对问题的反思
1、文化传统的影响这和我国侧重实用性的文化传统是分不开的。当前的世界,充满了喧嚣和躁动,每个人都在经受着物质诱惑的考验。与这一传统相对应的是一种普遍存在的重视智育、轻视德育的状况。长期以来,对研究生思想教育管理工作不够重视,一方面全国上下十分重视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问题,另一方面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却成为薄弱环节,在招生、培养和就业等各个环节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学术轻品德的倾向。
2、研究生群体的独特性说起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教育,人们想到的往往仅仅是本科生和专科生,研究生思政教育和心理教育几乎成为被人遗忘的角落,即使有一些这一方面的研究论文,也往往就事论事,缺乏系统的调查、分析和研究,针对性不够强,这些问题常常源自于对研究生群体独特性认识的不足。
3、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不完善没有形成有效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和本科生思政教育系统的发达相比,研究生思政教育系统尚不健全,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本科生管理是由一位辅导员负责整个班级甚至整个年级,而研究生的管理则由研究生辅导员和导师共同负责,按照常理,研究生管理工作本应该做得更到位、更深入,但是实际情况是由于缺少制度上和措施上的保障,也没有相对完善的评估机制对管理的绩效进行适时的评估,研究生导师在研究生思政教育和管理工作中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由此导致的一个结果论文成为判断一个研究生是否合格的唯一依据,而和思想品德和政治表现的好坏关系不大,甚至无甚关联。思政水平作为衡量人才标准的缺失,导致了当前研究生教育片面重视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而轻视思想政治表现的局面。在这种不良倾向的引导之下,研究生本人更加忽视自身政治觉悟和思想品德的提高。
四、研究生思政工作的有效途径
1、强化导师首要责任人作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0〕11号)教育部文件中明确指出“充分发挥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首要责任人的作用。教书和育人是导师的两大基本职责。导师负有对研究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责任。……要把育人作为遴选研究生导师的必要条件,实施‘一票否决’制。”研究生在校期间接触最多的人就是导师,他们从导师那里不但要学习科学的思维方法、研究方法和实验技能,还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导师人格和品行的熏陶。从这个意义上讲,导师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者,更是“润物细无声”地引导和塑造着研究生的思想和行为。因此,导师和研究生之间的关系不应该沦为“老板”和“员工”的关系,而应该吸收传统文化中关于师生关系的精华思想,一定程度上恢复“师生如父子”的关系,回归到“爱其师、信其道”的状态。导师应该加强和学生的沟通和交流,这种沟通交流不应当仅仅局限于学术上,而是要全面关心研究生的发展和成长,并主动与研究生辅导员和党团组织保持联系,共同做好其教育工作。
2、搭建研究生思政教育平台作为成年人,研究生个体要么独立性较强,要么则渴望独立,他们希望能够张扬自己的个性,能够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见解,同时也渴望得到师长和同龄人的认可和尊重。这种心理状态决定了我们在研究生思政教育和管理工作中必须要以人为本,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扬长避短。借助党支部、班集体、研究生会和各种社团等平台,通过学术交流、志愿者服务、科技创新等活动,充分发挥研究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强研究生群体内部互相交流和学习,实现研究生的品格成长和学术成长同步进行,使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得以深化。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辅导员和导师要放任自流,不管不问,而是要通过督导和评奖评优等政策调控手段加强引导和规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研究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3、心理健康指导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与本科生相比,研究生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的实际问题更加多样、也更为复杂,而且研究生期望值较高,理想和现实之间总是存在巨大差距。由于承载着更多的关注与期待,致使其压力被成倍放大,很容易导致各种心理问题的产生。因此要重视研究生的心理健康,加强这方面的教育,帮助研究生正确地认识自我和他人,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人贵自知,研究生要树立正确的自我评价机制,学会正确处理个人内心问题、个人与他人之间的关系问题。通过定期进行心理筛查,关注每个学生的心理动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及时做出反应。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密切相关,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前者为后者指导方向,后者则为前者奠定良好的基础。正确认识两者之间的关系,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是当代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也是提高思政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重要途径。
五、结论
综上所述,目前的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针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将新思维引入思政教育工作,增强针对性、实效性,探索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形式、新思路和新方法,把培养视野开阔、知识广博、综合能力强、道德修养高的研究生当作不懈努力的目标。
- 上一篇:油田实施思政工作的研究
- 下一篇:建委书记在目标签订会讲话
精品范文
10研究性学习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