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流程设计研究
时间:2022-04-21 11:36:44
导语: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流程设计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随着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到来,智慧教育掀起了新一轮教育创新的浪潮,智慧课堂正是在此背景下进行课堂教学创新的产物。只有在教学中实现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才能更好地确立“智慧教学观”,更好地推进智慧教育的进程。如何在智慧课堂的环境下有效落实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核心素养目标是业界关注的关键所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与信息技术进行深度融合,可以更好地实现学生自主建构知识、有效的课堂师生互动以及课后有针对性的评价和辅导,有利于克服传统课堂的弊端,引导学生从抽象外显的学科知识中走出来,感知并认同学科的基本观点和内在逻辑。
关键词:智慧课堂;思想政治课;教学流程;教学规范
基于智慧课堂的智慧教学模式是利用教学信息技术平台对学生的课堂行为数据进行记录,利用大数据对每一个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进行反馈分析,根据学生作业反馈出的薄弱知识点,定向推送巩固学习的内容和练习,以期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落实核心素养。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视域下的“智慧课堂”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信息2.0时代也随之到来。教育进入了智能化时代,而聚焦于核心素养落实的课堂改革也在不断地深入,因而对课堂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智慧课堂”的概念是2004年靖国平最早提出的:“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将知识转化为智慧。”2019年刘邦奇在其研究智慧课堂1.0、2.0的基础上提出了智慧课堂3.0的定义,即以建构主义、联通主义等学习理论为指导,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宗旨,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智能信息技术打造智能、高效的课堂,真正实现个性化学习和因材施教并促进转识成智,实现智慧发展[1]。时代的变化使得智慧课堂的内涵在不断地丰富和完善,但始终离不开核心素养落实、技术支持、学生个性化发展、人文关怀等几个核心点。而思想政治课不同于高中阶段的其他学科,它不是以知识的传递为关键教学任务,它重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让学生成为人而不是成为某种人。基于此,笔者从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的角度出发,认为智慧课堂主要指课堂教学借助新兴教育信息技术创设有助于教与学进行的环境,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思辨思维,促成师生间、生生间的持续性合作、互动、评价,从而实现教学流程再造的发展空间的课堂。
二、“智慧课堂”的课堂特征
(一)技术环境支持
智慧课堂的形成有赖于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网络教学平台、教学终端等为智慧教学的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而信息技术的使用是当下智慧课堂最显著的特征,也是教育信息2.0时代里智慧课堂教学理论和实践的逻辑起点。
(二)评价反馈及时
相比于传统课堂较为单一的评价方式,智慧课堂利用互联网、教学APP、平板等在课前布置预习任务、课中即时检测以及课后作业的环节中,可依靠大数据技术分析及时了解学情,并给予学生相应的反馈,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教、学生更好地学,构建形成性教学的评价体系。
(三)师生互动立体
以往,师生互动多在学科课堂中进行,课堂外的师生、生生间的互动总是受到时间、空间等条件的限制而无法有效实现。智慧课堂教学实施中,因有了信息技术和信息工具的支持,师生间、生生间的信息交流就可实现多元化,不仅在课堂上可以实现更多有效互动,课外的任何时间和地点同样可以进行,实现超越时空的持续性的良性互动。
(四)资源共享高效
在共享经济时代,资源的共享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绿色和美好。在智慧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和学生共享与学科教学相关的微视频、图片、网页、音乐等资源,学生在通过信息搜索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遇到优质的学习资源也可以通过平板、互联网等与其他同学、老师共享,可以更好地满足教与学的个性化需求,也可以从中培养学生信息甄别、选用的能力,形成良好的合作、共享学习的氛围。
(五)数据分析精准
智慧课堂教学依托教育信息技术的使用,对学科教学全过程学生反馈的数据进行动态化的收集、分析和呈现,教师可以即时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的薄弱点、疑难点、兴趣点以有效调整教学的实施,学生也可以就自己不理解的知识向老师和同学提出并得到即时的反馈。基于数据进行的教和学,能够更客观、精确地掌握学情,更有效地调整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三、基于智慧课堂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智慧教学流程设计
智慧课堂的教学观更符合建构主义理论,更加重视教学的过程和方法,教学内容具有相对确定性和无限的可能性,教师在知识的占有上不再具有绝对的“强势”地位,学生也不再处于“弱势地位”,真正意义的“教学相长”的时代到来了[2]。思想政治课是一门与时俱进的课程,课堂教学不仅要实现理论知识的传授,还要引导学生在实际中践行,所以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围绕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制意识、公共参与进行。而当信息技术和思想政治课教学进行深入融合后,可以将课程资源的开发建立在当前国家丰富的政治实践基础上,有利于克服传统课堂的弊端,引导学生从抽象外显的学科知识中走出来,感知并认同学科的基本观点和内在逻辑[3]。智慧课堂已然成为教育信息2.0时代下的一种必然趋势,目前为止,围绕高中阶段学科智慧课堂教学应用的实践研究并不多,在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教学中,尚未形成智慧教学统一的标准和模式。以下,仅就笔者的理解和实际参与的智慧课堂的教学实践,以必修2《政治生活》第五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为例,进行课例分析,构建一种可行的学科智慧教学模式。
(一)课前阶段
1.教师的“教”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课前阶段,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备课,包括教材研究、教案编写、学情分析,其中学情分析大多是基于平时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感受,并没有更深入、更客观、更有效的分析。智慧课堂教学恰恰改变了这一点,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教学平台预习任务给学生,并能够即时看到学生的完成情况、相应的正答率以及学生的疑难点,据此在信息教学硬软支持的情况下开展教师的备课工作,可以更高效地实现“以学定教”。《政治生活》的内容对于高一学生而言,偏于理论和抽象,学生很少能联系生活进行理解学习,教师的备课环节就必须考虑如何实现“生活—理论—生活”。第五课有两个框题“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和“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按以往的传统课堂的课时结构,是以两课时相对独立的内容完成教学。在智慧课堂教学环境下,应当增强思政课教学的开放性和融合性,在教学模块上追求深层次、系统性重构,如此,第五课其实完全可以整合为一个大主题,且可以很好地联系当下的疫情情况展开主题教学———“肺炎疫情下的中国共产党”,再分(1)“我们为什么选择中国共产党”;(2)“新时代新形势下为什么要依然坚持中国共产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来进行教学。联系当下社会百姓关注的热点,理顺知识的逻辑关系可以让学生更喜欢参与课堂和接受知识,还能更容易厚植学生的家国情怀,让学生认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课前,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教育平台查询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课堂互动频次、历史成绩等,在此基础上进行本课的教学设计;布置学生课前完成课文的浏览,网上查找历史上几种不同建国方案的资料,比较异同,并布置学生查阅、共享疫情期间让你感动的共产党员的故事的网页/视频;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请学生看教师推送的微视频,与同学思考讨论“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带领人民继续进行伟大的社会革命的”;最后通过布置学生完成相应预习检测的题目,教师根据学生题目正答率情况,适当调整教学计划。2.学生的“学”在智慧课堂教学中,学生不再是单纯依靠教师有限的经验,而是可以通过平板、互联网等完成教师布置的预习任务,包括查找、观看相关的微视频、图片、网页以及完成相应的练习,可以通过以上预习任务完成的过程对学习的框题内容在横纵向上有更多的了解,也利于克服教材理论性强、抽象、枯燥无味等不足,能够使学生以最新的素材来理解课题的内容,便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更体现思想政治学科与时俱进的学科知识特色。在进行上述框题内容的学习时,学生要按教师指令,阅读课文,利用平板查找资料,自行进行分析;查找网页/视频,通过网络和平板,实现资源推送共享,与教师、同学进行互动;观看视频,捕抓视频里的关键信息,与教师、同学沟通交流;完成课前检测习题。
(二)课中阶段
在智慧课堂的教学环境中,教学过程的实施比起传统课堂,互动性更强。教师可充分利用智慧课堂所提供的信息技术环境如AR、VR,或者让学生展示课前找到的好资源(视频、图片等)进行课题导入,能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从导入里呈现的关键信息提出本节课探究的问题,通过教学信息技术平台将问题及完成问题探究的要求推送给学生,组织学生开展合作探究,并让学生呈现探究结果,教师进行即时评价。在知识点教学完成后,教师通过教学信息技术平台发送涉及本课重难点的课堂检测练习,学生当堂检测,提交答案即可看到结果和解释,教师根据反馈数据也可以更清楚学生的掌握情况,以便下一节教学活动的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的教学按以下流程进行:(1)“疫情里的中国”视频导入———视频来自学生课前的资源共享,引出教学主题“疫情里的中国共产党”,激发学生的家国情;(2)教师提出问题:一是我们为什么选择中国共产党,其目的是让学生理解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二是新时代新形势下为什么要依然坚持中国共产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其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执政理念、工作路线以及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3)学生利用“易课堂”讨论、分析、共享;(4)教师进行组织和点评,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能理性看待历史对中共的选择,认同中共的领导和执政地位;(5)教师推送视频—中国共产党如何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伟大的社会革命;(6)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学会提问,是政治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素养的一种体现。例如,党的事业为什么能够紧随时展方向,其目的是让学生明白党的指导思想是与时俱进的。国家大政方针的出台是由中国共产党决定吗,为什么,其目的是让学生明确中共的领导方式、执政方式以及自身建设;(7)学生易课堂观看视频,提出问题,并分享思考结果。学生课堂参与,对中共的领导的认同得到进一步深化;(8)教师知识点拨,学生完成知识思维导图构建;(9)利用易课堂当堂检测,进行实时数据生成和分析,共享学生答题过程。
(三)课后阶段
教师根据教学信息平台反馈的学生课堂知识掌握情况,有针对性地对不同知识掌握程度的学生不同的作业,对于重难点知识理解不到位的学生,教师还可以推送重难点讲解的微视频给学生进行再学习。学生课后有疑问,也可以随时通过教学信息技术平台与教师或者同学进行沟通探讨,可以较好较及时地解决学生疑难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四、高中思想政治智慧课堂的教学规范
高中思想政治智慧课堂的教学,首先应立足学科特点,尊重价值理性,落实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与公共参与四大核心素养;其次,要强化师生的课堂教与学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力,提高师生的信息素养;最后,要能够做到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实现对于传统教学模式的突破。
(一)立足思想政治学科理性价值
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是一门既具有很强的理论性也具有强大的实践性的学科,课堂教学核心素养的落实不仅是对知识的认知,还包括但不限于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辩证思维、理性精神、自主学习以及合作沟通等能力。课堂教学借助信息化的手段,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但是这样的课堂教学,教师不能仅仅依靠学生凭借信息技术平台的自主学习来达到知识的有效建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能缺位。课堂教与学技术的先进,并不意味着内容的先进,教师在智慧课堂教学的环境下,应该不断地去思考政治课的智慧教学到底应该坚守什么样的本质。思政课的智慧教学,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找准问题,更要引导学生学会深入分析理论知识背后的人文价值,使得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在深度、广度上都更进一步。
(二)做到信息技术与政治学科教学深度融合
智慧课堂环境下的学科智慧教学,容易陷入过于依靠技术、教师过于相信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的极端境地,也有只是借助某些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来实现知识的传授,实质与传统课堂的传授并无真正的区别。例如,有的教师在上课时,只不过将原来的板书改为利用PPT呈现,点名学生起来回答问题改为电脑随机抽号等,这些所谓信息技术的使用实质上只是呈现的形式变了,知识传授的方式并没有改变。所以,在智慧课堂教学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该理性认识和使用信息技术。要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应当注意:一是既要夯实融合基础,又要顶层设计融合规划;二是既要营造融合生态,又要完善融合手段;三是既要关注人本,又要注重集智创新;四是既要适应学、研、用结合的课堂实践诉求,又要优化学研一体的智能理论研发[4]。
(三)提高师生的信息素养
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是智慧课堂教学的主体,他们在智慧教学环境下,对信息技术学习的意识与能力、对智慧教学技术的掌握和运用是否顺利、流畅,是与传统师生区别的一个重要标志。高中思想政治智慧教学的开展要想达到高效,一定要注重培养师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对于教师而言,可以进行信息教学的系统培训;对于学生而言,可以将人工智能相关课程纳入学校的课程,使得信息技术的学习常态化。
五、结束语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智慧课堂的发展潜力是不可估量的,它被认为是一种未来的学习支持技术[5]。智慧课堂环境下的智慧教学,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应用的学段范围在不断地扩大,应用的技术环境也在不断改善。但是,在现实的学科课堂教学应用中,常容易出现一些极端倾向,如课堂教学只是教师利用一些信息技术手段来实现知识的传授,依旧没有能够脱离传统课堂的知识传授模式;过于注重学生通过信息技术来构建新知,教师参与过少等。因此,对智慧课堂环境下的智慧教学平台的真正理解和使用,还任重道远。智慧课堂教师如何进行有效管理?教师怎样才能避免沦为教学信息技术的附庸?课堂评价如何做才更具针对性和激励性?对于这诸多问题的思考,对进一步优化智慧课堂的内在价值、指导学科教学活动、进行班级的科学管理都具有理论和实践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刘邦奇.智慧课堂的发展、平台架构与应用设计———从智慧课堂1.0到智慧课堂3.0[J].现代教育技术,2019(3):18—24.
[2]桓旭.思想政治课的智慧课堂[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6(6):12—14.
[3]王春玉.智慧课堂的教学模式探索[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8(12):26—29.
[4]张鹏君.信息技术时代智慧课堂的实践逻辑与建构[J].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1):18—24.
[5]卞金金,徐福荫.基于智慧课堂的学习模式设计与效果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6(2):64—68.
作者:甘昭燕 单位:广西贵港市江南中学
- 上一篇:经济法在社会经济发展的价值
- 下一篇:初中物理教学创新思维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