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建设研究

时间:2022-04-23 02:59:26

导语: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建设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建设研究

摘要:当今世界已步入信息化时代,伴随着信息技术出现的新媒体也不断增多,使得高校育人环境发生了复杂的变化,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挑战。高校作为育人的主阵地,其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建设影响到整个高校的文化氛围形成,涉及到每名学生的素质养成。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建设,发现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探究出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的建设路径,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的影响由自发状态向自觉状态转化,是践行提出的全方位育人的有效路径,也是应对思想政治教育新问题、新挑战的内在要求。

关键词:新媒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建设

信息化把经历了悠久历史和文化洗礼的人类社会,带入巨大变革时代的同时也为人类文明注入了新内容。新媒体作为信息化的新生产物,彻底打破了文明传播的地域界限和时空隔断,对人类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在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而高校作为培养国家栋梁的主阵地,占据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建设的战略制高点,其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是否良好将会影响学生未来的发展方向,所以在新媒体视域下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的内涵和功能

(一)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的内涵。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的深入研究,首先要弄明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的内涵是什么,只有打好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才能更好地对其各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从学科方面来说是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环境的结合。思想政治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施加一定政治观点、思想观念、道德规范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开展离不开良好文化环境,良好文化环境的形成同样也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二者相辅相成、相互影响,最终形成了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因此,可以说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是覆盖思想政治教育及人们进行交往所产生的文化要素的总和。(二)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的功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的功能是其内涵的外显,它以无形的方式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及文化环境中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具体表现为熏陶功能、教育功能、导向功能、制约功能等。1.熏陶功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的熏陶功能,主要是通过高校营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文化氛围,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来影响大学生。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大学生们随着生活、就业压力的增大,有时会非常浮躁,甚至对未来产生迷茫,消极度日。现有的新媒体技术虽然带来了很多好处,但其发挥的作用必定是有限的,这时就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这只“无形的手”来发挥其强大的作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的熏陶功能是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措施,学生在良好文化环境的熏陶下,会逐渐形成与主流价值观念相一致的思想观点,在长期感染下,会将这种主流价值观内化于自身的思想观念中,从而达到陶冶情操、提升素养的效果。2.教育功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的教育功能首先体现在对个体进行特定内容的教化,如:每个高校都必修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讲话专题辅导等课程,旨在使每个个体都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我国从古代起就非常重视文化环境的教化功能,“环境创造人”这一说法至今仍被引用。文化环境的教育功能直接渗透到思想政治教育中,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主要是向大学生传递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个人品德教育等方面的内容,以此来培养高校大学生的高尚情操。3.导向功能。在马克思主义看来,环境创造人,人是环境的产物,人的各种思想的形成都离不开环境对其的影响,所以说环境对人思想观念的形成与实践活动的进行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导向作用。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中存在的各种积极因素可以对大学生的思想与行为进行多方面的引导,促使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并使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与社会主流价值观念相一致。通过引导,不仅巩固了学生自身的思想观念,而且还可以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更具有现实性。长此以往。大学生在积极文化环境的影响下会使自身的思想观念和日常行为向着符合主流价值观的方向发展,对学生自身成长和社会发展有深远影响。4.制约功能。每个社会成员的思想观念与行为方式都要在其所生存的文化环境中接受检验。人们普遍认为,只要是与社会道德规范相一致的观念与行为都是值得提倡的,凡是与社会道德规范不一致的都是要受到舆论指责的。在这种观点的影响下,人们在发表观点、做出行为之前都会经过一定的思考,这在很大程度上对人们的自我行为进行了约束。直观的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可以使学生自觉地约束自身的言谈举止,通过其制约功能,大学生会或主动或被动地去完善自身,从而使自身的思想行为符合社会规范,进而促进自身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二、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建设内容

当今时代,信息技术不断发展,新媒体及其产物层出不穷,以其独特的方式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建设。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指影响人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发展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开展的一切外部因素[1],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大环境中重要的一部分,与思想政治教育经济环境、政治环境共同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大环境。在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中,网络文化环境、物质文化环境、制度文化环境、精神文化环境作为其子系统,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共同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建设内容包括以下四方面。(一)高校网络文化环境建设。在信息技术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改变着世界的今天,以文化软实力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目前,我国主流文化已是融入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特色创新文化,在改革开放新形势下,高校网络文化环境建设内容更应发挥自身优势,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网络文化建设,自觉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在网络文化环境建设中要着重注意加强高校网站建设,充分利用主流网站的网络信息平台,构建高校自身独具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题网站,利用网络传播的便捷性、开放性、渗透性,缩减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距离感,提升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知度,提高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度。(二)高校物质文化环境建设。物质文化环境是指满足人的生存和发展需要的基本文化要素,在文化环境中居于优先地位,它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3]。高校物质文化环境建设内容除校园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及精神载体建设之外,在新媒体视域下,高校管理系统智能化、实验设施数字化、教学形式网络化等也是高校物质文化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这些物质文化环境不仅丰富了教师教学方式,也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对教育者及教育对象发挥的作用与单纯的知识获取是不同的,它通过直观的展示可使接受者的精神得到升华、观念得以更新。(三)高校制度文化环境建设。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文化环境是人们日常生活所遵循的特定社会规则,以其自我约束力维护并调控着整个社会环境。信息化使得新媒体遍及高校的每个角落,影响着高校的每位学子,因此高校制度文化环境建设尤为重要。新媒体视域下高校制度文化环境建设主要有跟随新媒体的发展制定切实可行的制度;对校园信息平台如微博、论坛、微信公众号等进行制度制约,规范学生行为;贯彻落实制度宣传工作等。在建设中须既不违反高校制度建设章程的大方向,又能体现高校自身发展的特色,网上网下相结合共同作用,努力形成严谨的高校制度文化环境。(四)高校精神文化环境建设。精神文化环境处于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的核心部位,内化于网络、物质和制度文化环境中,发挥着价值导向作用。精神文化是高校文化的灵魂,良好的高校精神文化环境可提升校园整体氛围,净化校园风气。新媒体视域下高校精神文化环境建设需体现自由、平等、开放、民主的基本理念,这也同时体现在校园网络氛围形成、校园的历史传统传承、校风学风教风建设、社团文化建设、和谐师生关系形成等方面内容。精神文化建设承载着高校的思想文化及情感风气,积极的精神文化环境可对学生产生激励作用,成为其规范自身的精神动力。

三、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当今时代,科学技术发展迅速,尤其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益普及,人类社会信息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大量新媒体的出现,在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的同时也给其建设带来一些问题。(一)高校主流文化主导地位受到冲击。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不良影响。电脑、手机、iPad等电子设备已经随处可见,几乎人人拥有。与此同时,微信、QQ、微博等互动软件成为大家沟通交流的平台,尤其是对大学生,已经习惯了通过这些方式进行社交。在这些平台中,他们不仅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而且每天都接受着网络中各种价值观的影响。现今网络管理机制尚未完善,网络中各种庸俗、愚昧、落后的信息很容易地就传播出来了,西方价值观念也被趁机进行宣传,这与大学生本身接受的马列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冲突,加之大学生在思想观念尚未完全成熟,辨别力尚有待提高的情况下,极易受到这些不良思想的影响,导致自身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出现偏差,冲击高校主流文化的主导地位。(二)高校新媒体软硬件设施投入不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的建设离不开一定物质基础的支持。信息时代的迅速发展,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建设变得更加复杂,这也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部分高校对物质文化环境建设投入不足,主要体现在对软硬件设施的完善方面。当前部分高校的教学设备尚未更新,对新媒体教学设施投放比例不均衡,传统“你说我听”的教学方式仍未改善;校园网的覆盖率不高,高校信息网络化普及度低;高校信息数字化管理系统仍比较局限,多种功能处于关闭状态,不能及时添置一些适应时展及学生需求的快捷功能,不能紧跟新媒体发展需求,致使物质文化环境滞后于学生主体的需求,直接影响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三)高校网络管理制度不完善。“制度是一个社会的博弈规则,更正式地说,是人们制定的、规范人们相互关系的约束条件。”当前信息时代,互联网信息传播在虚拟空间进行,其传播不设门槛,无权利规制之阻,无“把关人”之碍,无专业身份之限,信息传播速度极快,传播内容筛选过滤不及时,高校很多时候无法控制不良网络信息的传播,高校网络管理制度是高校文化环境建设中的难点,仍有空白之处。高校管理者对网络信息管理制度理解有时会出现偏差,制度制定不完善,在实施过程中难以上行下效,无法有效地把相关制度落到实处;制度的设立脱离实际,没有做到以学生为本,为制度而制度,缺少认同感;制度没有与时俱进,新媒体的出现已经使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制度跟不上自然执行力度不够;制度执行缺乏监督,监管薄弱,影响了制度的权威性,导致制度形同虚设等。制度文化环境建设得不到加强,校园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便如鸟儿失去了羽翼不能飞翔,因此应予以重视。(四)高校精神文化氛围尚未形成。高校的精神文化是一所高校氛围的象征,精神文化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是深刻的。当前高校精神文化环境建设中仍有一些不足,新媒体视域下高校优秀传统精神宣传教育力度不足,传承意识淡化;部分高校校风不严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盛行,校园整体风气呈现奢靡状态;校园部分社团之间相互推诿工作,沟通减少关系不融洽,社团文化氛围不浓厚;部分学生上课不听教师讲课,随意自在,甚至与教师发生冲突,导致师生关系不融洽;部分大学生受西方实用主义影响,使得道德责任感降低、理想信念淡化等。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有高校精神文化环境建设力度不足;教育者不能及时掌握学生心理特点以给予正确引导;学生自身接收新鲜事物的能力强,但辨别力不够,主观能动意识较差等,使得高校精神文化环境建设面临一定的挑战。

四、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建设路径

当前网络已经遍布高校校园的各个角落,不仅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需要用到网络,而且在教学中也离不开网络。因此,新媒体视域下建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必须从多方发力,多面加强。(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校园媒体主阵地。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高校必然也需跟随时代前进的步伐。在这种情况下,高校要做的不是排斥、抵制网络新媒体,而应该顺应时代的潮流,主动占据校园文化传播媒体主阵地,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首先,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渗透到高校文化环境建设各个方面,以其丰富具体的内容来完善校园文化环境,积极贯彻党的理论、思想、制度,用先进理论来武装校园网络,唤醒学生的责任意识,激发其担当精神,并转化为自身的价值追求,成为大学生思想观念的支柱。其次,构建“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育人体系。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应该把培育人作为首要的工作。“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这不仅在强调文化的重要性,更在强调文化对学生的教育作用。高校文化育人工作,必须坚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作为文化育人的底色,构建“是非明、方向清、路子正”的文化育人内容体系,引领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政治信仰,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4]。最后,加强主流意识形态渗入。在报告中指出:“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5]在这个“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有发言权”的新媒体时代,高校应大力推行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教育氛围建设,及时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新时代网络素养,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提炼经典话语,来丰富校园文化主流意识形态内容,将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转化为图文并茂、影音结合、通俗易懂、易于接受的知识。(二)着力建设高校网络化智能化软硬件设施。物质基础建设是一所高校内外实力的展现,新媒体视域下,我们要更加注重高校物质文化环境网络化、智能化、数字化的建设。首先,配备科学完备的教学设备。加大对新媒体教学设备的投入,建立教学媒体智能联网系统,配备数字化实验设施,随时在网上搜索教学重点难点,改变教学方式,利用现代化的虚拟现实技术,将教学内容以PPT、图文结合、短视频的形式展示出来,增强吸引力。其次,建立全覆盖的校园网络。实现校园网全方位辐射,为学生提供免费上网的环境,使学生不仅局限于校园内所学的知识,更鼓励学生跟随信息化的潮流,增长见识,提高本领。最后,打造数字化智能化的管理系统。高校管理系统信息化取代传统多人式纸质化管理方式,实现智能化学生自助服务查询,建立数字化管理模式实现网上互动,同时通过监管学生的浏览痕迹可直接加强对学生的信息化管理,达到快捷便利、省时有序的管理效果。(三)制定切实可行的网络管理运用制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的优良很大一部分取决于校园制度文化是否严格执行,制定切实可行的制度并严格按要求执行对良好制度文化环境的形成非常重要。首先,制定符合实际需求的网络管理制度。高校在制定制度时一定要进行多方面调查,覆盖教师、学生、服务人员等各层面,关注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及工作等方面,了解清楚学生的具体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制度。其次,及时更新网络管理运用制度。制度要注意推陈出新,去除一些老旧得不符合现实状况的落后制度,及时增添一些符合新媒体时代人们思想实际的规则,以规范教师、学生等的日常行为。最后,加强制度的宣传监督工作。要对学校制定的网络运行规章制度进行广泛宣传,提高师生对规章制度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加强制度的监督与反馈机制建设,严格监督与接受反馈并行,监督师生违规违纪行为的同时虚心接受师生反馈,及时纠正制度层面的失误,完善制度规范,完成一个师生遵守制度由自发到自觉的过程。(四)营造良好精神氛围增强校园凝聚力高校良好精神文化环境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不断继承、借鉴、创新、融合的过程。高校良好精神氛围形成需要高校各方面共同努力。首先,搭建科学系统的高校培育机制。依托高校教书育人优势,深化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认知,加强现实践行,提高高校学生的精神素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责任意识,明确教师自身义务,教导大学生树立爱国主义情怀、增强道德责任感、坚定理想信念,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增强创新意识,充分发挥精神文化的隐性作用;积极主动构建榜样示范机制,在高校形成榜样示范效应,增强精神文化的吸引力、感染力。其次,整顿校风促进校园平等和谐关系形成。校园平等和谐氛围的营造需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教师要有良好的师德,需加强教师的理论培训工作,努力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教师自身也应主动加强理论知识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学生要有严谨的学风,需努力提升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严谨科学的学术水平,加强意志品质、高尚道德情操的培养,从点滴的小事中让他们端正态度,直面困难,不怕挫折。最后,借助新媒体提升学生自我精神修养。在教学中可借助网络、手机、广播、电子显示屏等新媒体形式开展丰富的文化活动,创新课程教学方式,使课堂更具吸引力,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让学生懂得如何正确利用新媒体;还可以利用学生常用的微信、微博、论坛、贴吧等获取信息的新媒体方式,积极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定期对学生进行网上思想教育,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互动,通过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心理状态等,着力增强校园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的影响力、凝聚力、感染力。

参考文献:

[1]王喜.浅析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的优化[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4(3):104—106.

[2]王亚琳.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文化环境建设[D].济南:济南大学,2017.

[3]刘保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0.

[4]任辛.以文化人,以文育人[J].新闻战线,2017(21):30—32.

[5]张爱军,秦小琪.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与网络治理转型[J].求实,2018(2):36—46.

作者:樊志鑫 李庆华 单位:哈尔滨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