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研究
时间:2022-11-27 09:38:56
导语: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伴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观念也呈现出多元发展的趋势。大学生具有不断追求新鲜事物的多元化个性,单纯的显性思想政治教育已无法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本文从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出发,通过对实施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依据的阐释,对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概括,最后提出了一系列运用和优化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有效途径。希望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资源;运用及优化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人们会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产生新的社会观念。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寻求新的教育方式与方法,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显性方法缺乏有效性的问题越来越凸显,而隐性方法作为其有益补充,它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得到教育工作者们的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强调“显性”教育的同时,需更加重视“隐性”教育资源的运用与优化,这对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一、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通过类比显性思想政治教育,我们可以更为清楚地了解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显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以灌输知识为主的,即教育者直接向被教育者表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内容,如:政治宣传、政治学习、理论讲座、形势政策报告会等。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侧重对学生的情感、信念、意志等内在因素的开发,通过文化渗透、环境熏陶、亲身体验等形式,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陶冶情操、磨练意志、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依据
(一)哲学依据: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的变化是由社会存在的变化引起的。随着时代的变化,大学生的思想状况也随之发生着巨大变化。传统的显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凸显出了不足与缺陷,这说明单一的显性思想政治教育已无法顺利地解决大学生的思想问题了。因为显性思想政治教育只注重于开设了几门德育课程,开展了几次主题教育活动,而忽视了环境熏陶、文化渗透、情感感化、人格示范等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二)心理学依据:思想政治教育要符合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从心理学角度看,人们的行为动机“总是在客观上被历史状况所限制,在主观上被得出该思想映像的人的肉体状况和精神状况所限制”。大学生的心理特征表现为:自我意识增强,主动性、独立性、个性化迅速发展,但意志、性格还处于形成过程中,情绪多变、且较容易产生偏激倾向。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决定了它不仅融合了平等、民主、自由、开放的教育观念,而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个体的发展需要,更注重对学生人格的培养,因此更能弥补显性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不足。(三)现实依据: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具有诸多优势。教育实践证明: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符合当前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的要求,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它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1)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更为符合“以德树人”的要求。它是通过特定的环境、人格示范等一些活动载体对大学生进行熏陶感化和人格塑造的。大学生在参与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过程中能够对潜在的思想和价值观念进行思考与辨别,并把符合社会要求的价值观念与道德情操融入到个人的内在品质中,渗透到心灵深处,并指导自身的行为。(2)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更为符合“以人为本”的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对学生进行正确价值观念和思想道德的积极引导和渗透。学生通过学习、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途径,提升自我思想政治水平和道德情操。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更为注重对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这也有利于解决学生在被动地接受显性思政教育过程中所出现的不良问题。(3)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更为符合“全面发展”的要求。通过对大学生进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使个体得到全方位的发展,因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不是知识的记忆,更不是分数,而是激发学生的独立性、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们通过独立自主的学习,从而加强对思想政治的理解,进而全面地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最终为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要求打下良好的基础。(四)实践依据:古今中外不乏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成功案例。很多国外高校非常注重发展以各门学科、各种学术活动为载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作用”,这就是所谓的“育德于教”的方法。如:美国高校讲授理论的同时,又要求学生运用于实践,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我国传统文化中也蕴含了隐性教育思想的精华。例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这些都体现了环境因素对人成长成才的影响,也是对隐性教育合理价值的肯定。
三、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十分丰富,假如我们把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想象成是一座巨大的冰山,那么显性资源就是浮在海面上,肉眼能看见的部分,它虽然令人瞩目,但它却只是冰山一角而已。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就是海面下的部分,它深藏不露,然而却十分巨大、雄伟。长期以来,我国高校主要利用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的显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而大量的隐性资源被认识与利用的较少,但它却无形地存在于校园环境、各种日常学生活动之中。概括地说,高校中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之外的,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积极影响的各种要素、条件统称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四、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运用与优化的有效途径
(一)优化高校环境资源。1.创造良好的校园物质环境。在高校校园建设前,要进行科学、合理的布局,在建设规划中融入绿色、健康理念。校园建筑设计不能仅仅满足于实际教学用途,它更蕴含着每所大学的教育理念、记载着传统、传承着文化。高校师生在学习和工作之余,可以享受绿意、舒适和文化熏陶,在纯净而健康的环境中沉淀思想、洗涤灵魂、提升道德水平。2.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环境。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高校最主要的关系,学生与学生的关系是课余生活中最主要的关系。通过组织各类师生共同参与的校园文化活动,不但能让师生、生生相互了解和交流,增进感情,还能促进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交叉融合,这对形成和谐统一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3.强化安全的校园网络环境。首先要科学地、有针对性地建立与完善网络安全防卫系统,有效遏制毒害大学生心灵的不良信息,为有效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营造一个绿色、健康、安全、畅通的网络环境。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能够充分利用网络优势,通过E-mail、微博、贴吧、QQ、微信等网络交流途径,与学生进行平等而畅通的交流。再次,建设由专人管理的网上学习课堂,通过设置形势与政策课、国内外时事热点、社会热点新闻等专题,引导学生客观地认识社会现象,理性地分析社会问题。通过这些网络资源,学生在思想上、心灵上将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从而循序渐进地提升自身的思想认识水平。(二)优化校园文化资源。1.大力弘扬校史文化。高校不仅要注重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还要重视形成有特色的校园文化。高校在给学生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大力开展人文教育,对学生进行文化的熏陶,夯实文化的根基。大力弘扬校史文化,以校史文化为载体对学生进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将教育内容蕴于校园历史文化作品中,让学生了解学校创建的艰辛历程、优良传统、学术成果、优秀学者泰斗,从而达到启迪思想,引导、规范个人行为的作用。2.开拓建设宿舍文化。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用环境,用学生创造的周围情景,用丰富的集体精神生活的一切东西进行教育,这是教育过程中一个微妙的领域”。宿舍文化就是一个微妙的领域,这一领域发挥着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高校通过建立有效的宿舍管理体系、管理制度加强大学生的自我管理的同时,还应丰富宿舍文化活动,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从而有力推动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工作。3.积极丰富闲暇文化。积极健康的闲暇文化是塑造大学生品质和个性的阳光、空气和土壤。通过开展文化艺术节活动、读书会活动、演讲赛、辩论赛、歌唱比赛、各类知识竞赛、各类晚会等活动,不但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还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有着强化、提升的作用。(三)优化柔性管理资源。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渗透到对学生的柔性管理中,真正实现管理育人,把高校的各项管理规范从对学生的“外在束缚”转变成学生自身的一种“内在习惯”,将他律变成自律。高校通过全面实施设置专职辅导员职位,利用好辅导员强有力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力,广泛加强大学生社区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强化对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等方面的指导工作。同时,高校通过建立心理咨询中心等心理健康辅导机构,以单独会谈、团体辅导、社团活动、网络平台等方式,倾听大学生的心理诉求,帮助大学生解决自身的心理问题,从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四)优化校内外实践资源。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与生活磨擦才能起到教育作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完全把大学生禁锢在书本上或教室里,而是要全面实施开放型的社会实践教育教学,积极引导个体投身到社会现实生活中去,自觉地加强个体道德实践。大学校园里,献爱心活动激发大学生的爱心与社会责任心;勤工俭学活动培养大学生独立、自强的精神;公益劳动帮助大学生树立勤劳、文明的信念。大学校园外,通过组织大学生“三下乡”、扶贫、假期“红色旅游”等活动去体验生活,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深入农村、工厂和企业,跟随各级管理者进行见习实践活动,有利于大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联系于工作实际,提高其独立自主开展工作的能力,为进入社会做好充足准备。
五、总结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高效的、系统的且具有开发潜力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对发展和创新我国现行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与途径具有深远的意义。高校教育工作者可以结合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具体实际,充分挖掘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同时将其与把显性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达到现实可能性和未来指向性的完美结合,从而更加科学地指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工作。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51.
[2]李世合.理论高校思想政治隐性教育资源的扩展与开发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9).
[3]陈秉公.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1:306.
[4]郑其绪.柔性管理[M].青岛: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1996:92
[5]陶行知全集(第4卷)[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1.
[6]高婷婷,李波,李婷婷[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1).
作者:张茜 单位:西安外国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上一篇:创建良好校园足球文化发展
- 下一篇:新时期基层检察文化发展思路与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