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思想
时间:2022-05-22 11:02:51
导语:信仰思想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信仰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而且是一种特有的精神现象。信仰与理想、信念虽有不同,但它们密切相关且为同一系列范畴,信仰决定了理想的内容和指向,信仰是层次最高、最核心的信念。因此,人们往往用理想信念表达信仰,或者将理想信念与信仰概念交互使用。从本质而言,信仰是信仰主体对信仰客体的笃定相信和自觉追求,并以此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和准则。它体现了主体对于人生的根源、意义和价值目标的追求和寻找,是指导人的行动的精神动力和精神支柱。对于个人而言,信仰能给人以目标追求,进而转化为人生存与发展的内驱力,激发出人的本质力量和创造需要,从而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展现人的潜能,实现个体的发展。就社会而言,一个有信仰的时代往往蕴藏着巨大的力量,这股巨大的力量能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创造力,并能强力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习高度重视信仰的精神力量,强调信仰对于民族、国家、政党、个人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认为信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乃至一个个体坚定前行的强大动力和指路明灯。第一,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取得成功的强大精神动力。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共产党由此诞生,从此,中国革命翻开了崭新的一页。在革命战争年代,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在28年的浴血奋战中,无数的革命者经历激烈残酷的斗争,忍受艰苦恶劣的生存生活环境,抛头颅洒热血,却始终一往无前,直至革命的胜利。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支撑着?显然,靠人的本能或者某种物质力量都是无法实现的,正如习在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的讲话中指出长征是一次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党和红军几经挫折而不断奋起,历尽苦难而淬火成钢,归根到底在于心中的远大理想和革命信念始终坚定执着,始终闪耀着火热的光芒”[1]3,“长征胜利启示我们: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1]11。同样,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不断取得成功的强大精神动力。信仰具有强大的凝聚力,一个社会中人民如果具有共同的信仰,那就是有了共同的奋斗目标、共同的价值取向、共同的思想情感,也就具备了达成共鸣共识、同心同向、同行同力的思想条件,更容易形成强大的群体力量。习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同心同德迈向前进,必须有共同的理想信念作支撑。就如同在革命年代,没有一大批具有坚定共产主义理想的革命者,就没有中国共产党,没有新中国一样,今天,要把我国建设发展得更好,努力实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同样也离不开理想信念的力量[2]40。第二,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灵魂和精神支柱。习高度重视中国共产党的信仰建设,高度重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境界和价值追求。他用“安身立命的根本”、“政治灵魂”和“精神支柱”来定位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他指出,“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叫共产党,就是因为从成立之日起我们党就把共产主义确立为远大理想。我们党之所以能够经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奋起,归根到底是因为我们党有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3]34,“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4]80。但是,在现实中,党内存在着一些消极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严重损害了党的形象,影响了党的凝聚力、战斗力。这其实是一部分党员、党员领导干部的理想信念出了问题,理想信念动摇了,目标方向偏离了,因此,必须加强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筑牢思想根基,坚定方向目标。“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站位就高了,眼界就宽了,心胸就开阔了,就能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在胜利和顺境时不骄傲不急躁,在困难和逆境时不消沉不动摇,经受住各种风险和困难考验,自觉抵御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4]117。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领导核心,只有坚持明确的理想信念,才能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只有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才能正确指导自己的行动,才能自觉抵御各种风浪、危险和考验,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党的事业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第三,坚定的信仰是人的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信仰是一种特殊的精神力量。而人既是物质存在物,也是精神存在物。作为精神存在物,马克思曾经就人的存在与人的活动的特殊性作过说明,认为动物和它的生命活动是直接同一的。而人的活动则不同,人的活动使自己的生命活动本身变成自己的意志和意识的对象。人的生命活动是有意识的。正因为有意识,他的活动才是自由的活动[5]96。显然,在这里所说的有意识的生命活动、自由的活动,是人所特有的高级活动,必然会有诸如价值观、信仰等高级精神因素的需要。信仰是特殊的精神力量,对人生及人的发展非常重要,信仰中包含价值取向、理想目标和人生目的。信仰是人生的精神支柱,为人生指明努力的方向,也能为人的奋斗提供强大动力源泉。而且,信仰是人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具体体现。“人生如屋,信念如柱。柱折屋塌,柱坚屋固”,坚定的信仰可以调动人身心的全部力量去面对人生路上的艰难困苦,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清醒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因此,习不仅强调信仰对于中国共产党人的极端重要性,也强调信仰对于包括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教师、青年学生、工人阶级等不同群体的重要性。如他认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党和人民的忠诚是我们共产党人的根本,我们要在立根固本上下足功夫,坚定这份信仰、这份忠诚,只有这样,才会有强大的免疫力和抵抗力,才能履行好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完成好党的伟大事业。他希望广大青年一定要坚定理想信念,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4]278;一定要志存高远,使自己的人生有信念、有梦想、有奋斗、有奉献,这样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
信仰是一种社会意识,是价值观的内核。当前我国面临着复杂多元的局面,也必然造成社会意识、社会价值观的多元。一方面,主流价值文化不断构建,在社会实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另一方面,民众的信仰存在多元化,宗教信仰、金钱信仰等大行其道,甚至可以说民众的信仰严重缺失。同时,当前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仍然处于低潮,马克思主义不断遭遇来自各方面的诋毁、责难和挑战。有人认为,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一种宗教式的信仰,共产主义理想只不过是“乌托邦”、“虚无缥缈的幻想”、“海市蜃楼”,他们贬低和否定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普遍性、实践性。在我国国内,由于受到经济全球化、市场经济逐利性以及各种消极社会思潮的影响,也有不少人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及其中国化成果产生怀疑,对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产生动摇,甚至完全否定。多种负面声音交织在一起,严重影响了我国社会稳定和发展。在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背景下,对于当今的中国应该选择什么样的信仰这一问题,习的回答是坚定的,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信仰。马克思主义是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在继承人类文明发展先进成果的基础上,对广大人民群众的实践经验进行科学总结的产物,是关于世界的普遍本质及其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特别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我们党的奋斗目标。习对于当前有一部分党员在理想信念方面不够坚定的情况作了深刻分析:“在我们的干部队伍中,也有的对共产主义心存怀疑,认为那是虚无缥缈、难以企及的幻想;有的不信马列信鬼神,从封建迷信中寻找精神寄托,热衷于算命看相、烧香拜佛,遇事‘问计于神’;有的是非观念淡薄、原则性不强、正义感退化,糊里糊涂当官,浑浑噩噩过日子;有的甚至向往西方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对社会主义前途命运丧失信心;有的在涉及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等原则性问题的政治挑衅面前态度暧昧、消极躲避、不敢亮剑,甚至故意模糊立场、耍滑头,等等”[4]339,“在一些人那里,有的以批评和嘲讽马克思主义为‘时尚’、为噱头;有的精神空虚,认为共产主义是虚无缥缈的幻想,‘不问苍生问鬼神’,热衷于算命看相、求神拜佛,迷信‘气功大师’;有的信念动摇,把配偶子女移民到国外、钱存在国外,给自己‘留后路’,随时准备‘跳船’;有的心为物役,信奉金钱至上、名利至上、享乐至上,心里没有任何敬畏,行为没有任何底线”[6]61。习深刻地揭示了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出现各种问题的原因,从根本上说,就是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下,缺乏政治定力、精神定力,失去了人生方向,导致信仰迷茫、精神迷失。所以,作为共产党人,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动摇。习不仅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而且身体力行地践行马克思主义信仰。一是坚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唯物主义是一种关于本体论的观点,认为我们生活于物质世界之中,应该用科学的态度来看待世界。习长期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实践观,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他立足于中国实际,注重对全局性、关键性、规律性问题的动态把握。十八大以来,国内外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我国各项事业发展突飞猛进,这些都给我们党提出了一个重大时代课题:必须从理论和实践上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围绕这个重大时代课题,我们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科学的、实事求是的态度,“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7]18~19。二是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只是对世界的面貌和图景作出自己的解释,而且为历史主体指出努力的目标和方向,也就是共产主义社会理想。这个理想是社会进步和人类解放的共同理想。同时,它又是无产阶级政党带领广大人民群众自觉追求的价值目标,它还是共产主义者的精神寄托和执著向往。习认为,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朝着这个伟大理想前行,并且义无反顾地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7]13。中国共产党人坚信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必然走向共产主义这一基本原理,坚信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伟大真谛。三是牢记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是共产党人的力量源泉,人民性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属性。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服务体现的是一种人民至上的思想认同和精神导向。从一定意义上说,一个人是否坚定地坚持并践行为人民服务,是他有无马克思主义信仰最好的试金石。习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认为人民立场是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人民群众是党的力量源泉。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失去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党的事业和工作就无从谈起[4]309。他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7]21因此,他号召全体共产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无论是在革命战争时代,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时期,正是马克思主义信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激励着无数共产党人默默付出和无私贡献,党员和领导干部也一直努力做到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为人民谋幸福,永葆共产党员的本色。四是努力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追求。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理想强调群体性、社会性,但绝不排斥个人,而且包含着个人追求,并最终落实在个人的追求上。马克思把这一内容作为共产主义新社会的显著标志。习继承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思想,根据当前中国的具体实际,提出了“共享”、“共同富裕”和“人民获得感”等促进中国人全面发展的思想。他不仅重视每个个体的全面发展,而且非常重视全体国民的全面发展。他在报告中多次提出要“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如在谈到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时,强调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7]19;在谈到如何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时,突出强调必须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7]23。他要求我们党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从而,“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7]45。这些都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中国声音、中国愿望、中国方案,对于促进全体国民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坚持唯物主义、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牢记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及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都是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重要内容及信条表达,习身体力行,率先垂范。
习关于信仰的重要论述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大背景下产生的,具有坚定性、继承性、实践性、生动性等特点。一是马克思主义信仰追求的坚定性。几乎在所有关于党的建设、思想政治工作、党员干部队伍建设、青年成长成才的讲话中,习都要讲理想、信念、信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他在多个场合指出“革命理想高于天”。而且在谈到理想、信念、信仰时,语气非常坚定,多用“坚定”、“坚守”、“牢固树立”、“恪守”、“永不动摇”、“坚如磐石”、“铁一般”和“纯洁”等词语来表达。如他在参加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主题展时,强调长征精神的时代意义,认为尽管现在时代不同,条件不同,但是我们共产党人为之奋斗的理想和事业没有改变。因此,“在新的长征路上,我们一定要保持理想信念坚定,不论时代如何变化,不论条件如何变化,都风雨如磐不动摇,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永远为了真理而斗争,永远为了理想而斗争”[1]12。他尖锐指出:“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一个政党的衰落,往往从理想信念的丧失或缺失开始。我们党是否坚强有力,既要看全党在理想信念上是否坚定不移,更要看每一位党员在理想信念上是否坚定不移。”[3]34~35他反复强调信仰的纯洁性、排他性,认为“信仰纯洁是共产党人最根本的纯洁”。他要求全党同志必须把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作为毕生追求。他本人就是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和忠实践行者。二是信仰的继承性。习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无限崇敬,并坚定地继承他们的崇高信仰。十八大以来,这一特点突出地表现在纪念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纪念陈云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纪念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纪念刘华清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纪念同志诞辰13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纪念万里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在这些讲话中,他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由衷钦佩。他认为,在上个世纪初期,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能够从纷然杂陈的各种观点和路径中,经过反复比较和鉴别,以过人的胆识和超人的智慧,毅然选择了马克思列宁主义,选择了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崇高理想。而且在此后的革命生涯中,不管是多么的艰难困苦,他们都始终矢志不移、执著追求。我们今天来纪念他们,就要学习他们无论处于顺境还是逆境都坚守信仰的崇高精神,学习他们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无比坚定、永不动摇的崇高品格。习缅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重在继承他们的崇高信仰,并坚定地发扬光大。三是信仰的实践性。信仰是抽象的精神力量,但是信仰活动本身来源于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并包含于其中。信仰必须与实践结合,才能变成现实力量,否则就是空谈。习注重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强调信仰,论述信仰,践行信仰。他要求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不仅要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也要做忠实践行者。在现阶段,要矢志不移贯彻执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做好当前每一项工作[8]23。他强调:“理想信念不是拿来说、拿来唱的,更不是用来装点门面的,只有见诸行动才有说服力。要知行合一、言行一致,保持对理想信念的激情和执着,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不懈奋斗。”[9]四是信仰阐述的生动性。对信仰的表述形象、生动、透彻,是信仰思想的一个显著特点。习往往将理想信念、信仰比作“总开关”、“第一粒扣子”和精神之“钙”等。他将理想信念称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总开关”[10]。对党员、干部来说,思想上的滑坡是最严重的病变,“总开关”没拧紧,缺乏正确的是非观、义利观、权力观、事业观,必然会产生错误行为。因此,就像房间需要经常打扫一样,思想上的灰尘也要经常打扫,镜子要经常照,衣冠要随时正,有灰尘就要洗洗澡,出毛病就要治治病[2]94~95。他将理想信念比作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他指出:“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4]80这一比喻精彩形象、脍炙人口,深刻揭示出理想信念之于共产党人的内在关联。全党同志一定要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把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结合起来,切实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问题。习非常强调对青年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认为青年阶段是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关键时期。他形象地用“第一粒扣子”来形容抓好青年这一时期对于人价值观养成的重要性。他说,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2]6。这些生动的比喻、阐述贴近生活,直击心灵,使人难忘,给人以深刻的教育和启发。
习在信仰价值、信仰选择、信仰主体、信仰践行以及信仰培育构建等方面有着非常丰富而深刻的思想。的信仰思想继承了中国传统价值文化中的信仰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信仰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信仰思想的最新成果。(一)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与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统一起来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的最高形态,是共产党人奋斗的远大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有一个过程,甚至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是,这一目标决不渺茫,它需要一代又一代共产主义者为之奋斗。习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论述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将中国实践纳入到共产主义运动的洪流中,将中国道路纳入到共产主义事业的伟大征程中,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与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紧紧联系起来,紧密统一起来。他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就是一个全民族的理想和愿望,已经成为中国走向未来的鲜明指引,成为激励中华儿女团结奋进、开辟未来的一面精神旗帜,具有强大的精神动力。在现实中,实现中国梦,必须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必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无论是从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还是扩大到人类共产主义运动史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是共产主义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重要内容。因此,习强调,我们共产党人锤炼党性,首要的就是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并且把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紧密统一起来,体现共产主义伟大事业的中国实践、中国进程。不仅如此,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共产主义应该建立在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的基础上,要实现共产主义,必须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力。而共产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一种社会意识,是一种精神力量。习深知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马克思主义真理,因此,他认为,要达到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不仅要有强大的精神支撑,也必须有强大的物质力量支撑。“这就要靠通过不断改革创新,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比资本主义制度更有效率,更能激发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更能为社会发展提供有利条件,更能在竞争中赢得比较优势,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充分体现出来”[8]93。事实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不断取得成功,为我们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打下了坚实基础。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中国实践取得的巨大成就,“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7]10。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成功,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意义,对世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的意义,都是十分重大的[11]。应该说,中国实践、中国成就为处于低潮的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注入了勃勃生机。理想因其远大而为理想,信念因其执著而为信念。我们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最高理想的内在统一,才能客观地看待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才能坚定我们持续发展的决心和信心,从而保持全党在理想追求上的政治定力,以及当下攻坚克难的勇气与担当。(二)信仰的主体立足于全体人民人民是社会的主人,是历史的创造者。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而言,人民是主体力量。因此,习非常重视人民利益的保障、人民能力素质的提高,也非常重视人民思想道德水平、理想信念状况。在他的系列重要讲话中,在不同场合强调了党员领导干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教师、青年学生、工人阶级等重点群体的信仰,推而广之,实际上,他要求全体人民都要有正确的信仰。一是特别强调党员领导干部的信仰问题。党员领导干部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而且具有社会引领性、示范性,因此,必须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真诚信仰马克思主义,矢志不移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二是强调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信仰问题。新形势下,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地位更加重要,任务更加繁重。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才能更好地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才能更好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服务。习指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必须旗帜鲜明加以坚持。”[12]8三是强调教师的信仰问题。教师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重要责任,而正确的理想信念是教书育人、播种未来的指路明灯。因此,习“希望全国广大教师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增强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13]。也希望广大教师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始终同党和人民站在一起,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14]4~5,以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四是强调青年的信仰问题。青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必须强化对青年的理想信念教育,使之形成马克思主义信仰,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习认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也是青年一代应该牢固树立的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带领人民历经千辛万苦找到的实现中国梦的正确道路,也是广大青年应该牢固确立的人生信念[4]278。五是强调我国工人阶级的信仰问题。习希望我国工人阶级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坚定永远跟党走的信念,始终做坚持中国道路的柱石;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始终做弘扬中国精神的楷模;充分发挥伟大创造力量,始终做凝聚中国力量的中坚[15]。总之,人民是民族的主人,是国家的主人。习将人民与民族、国家统一起来,既要求中国共产党人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信念。同时,对广大人民的信仰追求提出了明确要求,要求广大人民群众树立正确信仰,紧密团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之下。总之,“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三)对构建信仰的全过程提出明确要求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不是从天而降的,也不是一劳永逸、一蹴而就的,如何构建国民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习提出了非常明确的要求。一是加强信仰教育,保持理论清醒。信仰教育包括信仰意义的教育以及信仰内容的教育,让受教育者能够自觉选择信仰,自觉确立信仰。习不仅反复强调对全体国民进行信仰意义教育的重要性,而且特别强调信仰内容教育的重要性,强调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中来构建人们坚定的马克主义信仰。他坚信学习能够明理、明智,要求党员干部要勤于学习,善于思考,掌握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努力提高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底线思维能力,正确判断形势,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4]342。他科学分析了理论清醒与政治坚定的内在关系,认为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会清醒,才会坚定。而理论上坚定成熟,什么力量也就不能动摇我们。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成熟的基础,政治上的坚定源于理论上的清醒[16]339。对于学习什么,习特别强调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重要性。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政治局以上率下,带头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集体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等。习强调要学习历史唯物主义,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他认为,“一些人认为共产主义是可望不可及的,甚至认为是望都望不到、看都看不见的,是虚无缥缈的。这就涉及是唯物史观还是唯心史观的世界观问题。我们一些同志之所以理想渺茫、信仰动摇,根本的就是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牢固”[4]116。同时,要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认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这样才能成为忠实的践行者和积极的传播者。因此,广大教师“要注重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积极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14]5~6。而广大青年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自己头脑,正确确立自己的信仰,而且把信仰确立在对科学理论的准确把握和理性认同上。
总之,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理论上模糊,政治上必然摇摆。坚定的理想信念,必须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深刻理解上,建立在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上,建立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深刻领会上。因此,全党一定要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奋斗目标,并不断为之奋斗。全体国民也要加强理论学习,不断增强我们投身社会建设与发展的自觉性。二是在实践中确立和体现马克思主义信仰。信仰是实践的产物,也必须在实践中、在行动中培育信仰、确立信仰并坚定信仰。习坚持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要求广大党员干部、人民群众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在实践中了解和把握国情、民情,在实践中锻炼自己,提高自己。他多次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励精图治,不断改革创新而得来的,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的宝贵成果。伟大的成果是在实践中得来的,伟大信仰的培育、构建也必须在实践中完成。习特别强调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是党的执政骨干,是人民群众的主心骨和领头雁,应该在实践中体现出使命、担当和责任,不能把崇高的理想信念只当作口号喊,而要把理想信念切实体现为行动的力量,在实际行动中树立起让人看得见、感受得到的理想信念高度和标杆,引领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而且,他要求广大党员在实践中要向先进典型人物学习,强调特别要向焦裕禄、兰辉等同志学习,学习他们为民尽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榜样的事迹向人们证明了马克思主义信仰并不是虚无缥缈的,而是现实可感的,作为共产党人更应该继承榜样的精神,为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事业奋斗。他要求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积极要投身社会实践,既要志存高远,又要脚踏实地,在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大实践中谱写自己美好的人生画卷。三是信仰检验有客观标准。信仰作为一种精神现象,是否能被考核和检验呢?习认为信仰是能够被考核和检验的,而且创造性地提出了考核和检验信仰的标准。他认为,在现阶段,衡量一名共产党员、一名领导干部是否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客观标准就在于四个“能否”,即能否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能否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能否勤奋工作、廉洁奉公,能否为理想而奋不顾身去拼搏、去奋斗、去献出自己的全部精力乃至生命[4]116。针对领导干部理想信念是否坚定,他提出了六个客观检验标准,主要体现在六个“是否能”,即是否能在重大政治考验面前有政治定力,是否能树立牢固的宗旨意识,是否能对工作极端负责,是否能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是否能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勇挑重担,是否能经得起权力、金钱、美色的诱惑[4]340。这都强调了对党员及党员领导干部的宗旨意识、信仰、拼搏、奉献、担当、廉洁等方面的要求。总之,他认为党员及领导干部工作和生活中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有理想信念的影子。特别是在关键时刻和重大考验面前,规矩、责任、使命、担当等意识和行为如何,就是对理想信念是否坚定的最好检验、最直接衡量。所以,在习看来,检验一个共产党员是否具有马克思主义信仰,主要看其是否心中装有人民、是否能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否能艰苦奋斗、是否能发挥“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的作用。当然,他认为,信仰检验不同于一般事实的检验,有一定的难度,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过程,不是一下子、经历一两件事、听几句口号就能解决的,要看长期表现,甚至看一辈子[4]340。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局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客观现实以及中国共产党党内逐渐暴露的突出问题,习高度重视信仰问题和信仰建设,强调在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进程中,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在坚定“四个自信”中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自信。丰富的信仰思想既是他政治定力、高尚情怀、优良品格形成的动力,也是他系统完整、逻辑严密、相互贯通的思想理论体系形成的动力,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信仰思想与他治国理政的其他思想一起,构成丰富系统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将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夺取新胜利。
作者:杨鲜兰 程亚勤 单位:湖北大学
- 上一篇:五年制高职班级管理论文
- 下一篇: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