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梦”理论自觉
时间:2022-09-18 11:21:22
导语:论“中国梦”理论自觉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2012年11月29日,在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基本陈列时,首次提出了“中国梦”。随后又在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具体阐述了“中国梦”的内涵。“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既深深体现了中国人的理想,也深深反映了我们先人们不懈追求进步的光荣传统。”[1]“中国梦”是以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对中华民族历史发展进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深刻认识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高度理论自觉。所谓理论自觉,是指在对理论发展的内在规定性和理论发展演进规律充分把握的基础上,自觉地推动理论向前发展。深入分析“中国梦”提出的理论自觉,对于理解“中国梦”的科学内涵,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国梦”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应然之义
“中国梦”不是凭空提出来的,而是自觉地对中华民族传统社会理想的继承和发展,是近代无数仁人志士反抗列强欺辱和压迫的精神凝练,具有深厚的历史意蕴、独特的时代背景和鲜明的民族特色。历史进入近代,中国由一个曾经的世界性大国沦为饱受西方列强凌辱和压迫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国人民遭受到了空前的苦难。面对满目疮痍的祖国和侵略者的铁蹄,中国人民不断地同侵略者进行斗争和谋求救国之策,期望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复兴。正是在这种梦想的引导下,中国人民才会有同敌人英勇斗争的大无畏精神,才会有不断地提出新的救国方案和设想的愈挫愈勇精神,中国人民才会战胜重重困难取得最终的胜利。“中国梦”的内涵正是从近代以来同外国侵略者相抗争,争取民族独立和民族复兴的历史演进中发展而来,是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和深厚的历史意蕴,具有特殊性和专属性,和“美国梦”“欧洲梦”等一些其他国家梦有本质的区别。每个国家梦想的提出不可能脱离其具体历史背景。“中国梦”的提出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是对中国近代遭受屈辱、奋力反抗历史的最好诠释,体现了中国人民不断抗争的历史。“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遭受的苦难之重,付出的牺牲之大,在世界历史上都是罕见的。但是,中国人民从不屈服,不断奋起抗争,终于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开始了建设自己国家的伟大进程。”
二、“中国梦”是中国发展道路的现实需要和经验升华
“中国梦”是中国共产党在追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并结合中国发展现实需要而提出来的,是自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经验的升华。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改革程度不断加深和开放的层面不断加大,“中国的改革已经进入了深水区,一味的主张‘摸着石头过河’已经不能适应目前复杂的形势的需要”[2]p4。要继续推进中国改革和发展的进程,就必须深入思考并解决中国改革和发展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但是这个过程是曲折和漫长的,其间不免会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状况。“中国梦”作为理想就是应中国发展的现实需要而提出来的,是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适时地提出“中国梦”,就是要唤起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和动力,树立对中国发展道路的信心,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梦”虽然是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实发展的需要提出来的,但也是党的几代领导长期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验总结与升华,凝聚着几代中国人的夙愿。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提出要建立一个新中国,“在这个新社会和新国家中,不但有新政治、新经济,而且有新文化。这就是说,我们不但要把一个政治上受压迫、经济上受剥削的中国,变为一个政治上自由和经济上繁荣的中国,而且要把一个被旧文化统治因而愚昧落后的中国,变为一个被新文化统治因而文明先进的中国”[3]p662。新中国成立之后,以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从强国富民出发,提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把“超英赶美”作为中国人民奋斗的目标,作为中华民族复兴和国家富强的标志。虽然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追求中华民族复兴和国家富强梦想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少偏差,甚至由于党内“左”的错误而发动了“”,但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和“中国梦”的实现奠定了基础。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并依据国际环境变化的新特点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此后经过了30多年的奋斗,中国社会主义各项事业飞速发展,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大大前进了一步。诚如所说:“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总结历史经验,不断艰辛探索,终于找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这条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梦”的提出是一个实践自觉的过程,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自觉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以现代化建设为目标,追求国家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提出也是一个理论自觉的过程,是依据中国发展的现实需要而提出来的,有其现实必要性,其实质是凝聚人心,激发起中国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热忱。“中国梦”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总结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经验的升华,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一脉相承。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自豪地说:“经过鸦片战争以来170多年的持续奋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光明的前景。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三、“中国梦”是对共产主义理论的继承与发展
“中国梦”的提出,不仅仅是基于中国近代遭受屈辱的历史和需要,更是对共产主义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中国梦”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一致的,“中国梦”是共产主义理想在中国的本土化解读。共产主义理想是全人类的共同理想,实现共产主义理想,各国有各国的发展道路,同时有着不同的发展阶段。中国当前仍然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是在这个基本国情上提出中华民族复兴目标的。诚然,“中国梦”的最终价值取向和共产主义理想的价值取向是一致的,两者具有逻辑的同构性,“中华民族的伟大发展目标与实践导向必将是超脱中国社会主义的特殊性而达到共产主义的普遍性”[4]p19。如前所言,“中国梦”作为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之梦是近代中国被外强欺辱的历史所赋予的。帝国主义的欺凌和掠夺,使中国由一个富庶的东方大国变得“一穷二白”。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是在这样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的。而马克思、恩格斯是在对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深入研究后阐述共产主义社会理想的,他们认为社会主义革命也只能在一些相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首先爆发,共产主义社会必须是生产力高度发展的情况下才可以实现。所以说,中国要实现共产主义理想,就必须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着力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国家富强,这是通向共产主义社会的必由之路,任何企图超越这个阶段,都是空想,必将干扰中国社会主义的正常发展。“中国梦”是中国人民对可见的未来社会发展的期盼,具有中国本土色彩,最终的价值取向是实现共产主义。共产主义社会理想不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科学分析之后得出来的结论。人类社会势必会步入社会主义,最终进入共产主义,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历史发展的最终的社会形态。当今世界上资本主义制度通过一系列的改革,仍旧有着一定的活力。一些人开始宣称历史终结于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制度是人类社会最终的社会形态,最富有代表的是弗兰西斯•福山在《历史的终结》中表达的观点。马克思曾经说过:“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5]p3资本主义出现暂时繁荣也是在马克思的预想之中。“资本主义最终的制约就是资本本身,因为资本持续不断的复制正是资本主义无法超越的边界。”[6]p14资本的使命是不会轻易改变的,资本主义无法超越自身的限制,资本主义社会也无法克服自身固有的矛盾。社会主义国家虽然暂时和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有一定的差距,但未来人类社会定是向着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发展。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也一定是顺应这一历史发展规律。“中国梦”是通向共产主义之梦。“中国梦”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所达到的高度理论自觉和行动自觉。“中国梦”的实现靠奋斗,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中国梦”是一场现实的运动,一场全国人民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实干运动。如同共产主义理论的提出给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带来巨大实践效应一样,“中国梦”的提出必将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带来巨大的活力和动力,使中国在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上实现国家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作者:陈庆文 单位:扬州大学
参考文献:
[1].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3-18.
[2]许明.“追求理想”是促进社会进步的直接动力[J].探索与争鸣,2013(7).
[3]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张明.中国梦的特征、价值导向与实现路径[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7).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6][英]特里•伊格尔顿.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M].北京:新星出版社,2011.
- 上一篇:传统体育文化传承平台策略分析
- 下一篇:试论军事思想与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