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探索

时间:2022-01-06 11:18:13

导语: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探索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探索

一、引言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三个倡导”24字方针分别从国家、社会、公民个人三个层面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确的规定了社会行为的价值导向和准则,对大学生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是激发大学生精神正能量的“磁源”。因此,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对培育大学生成为“四个新一代”(理想远大、信念坚定的新一代;品德高尚、意志顽强的新一代;视野开阔、知识丰富的新一代;开拓进取、艰苦创业的新一代)以及实现“中国梦”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现状分析

1、社会转型对学生理想信念存在负面影响

当代大学生基本属于“90后”,正处于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形成时期,极易受社会环境变迁的影响。当前我国正处于“三期叠加”的矛盾时期,社会各项改革处在深水区和攻坚期,客观上行成了理想、信念、信仰的剧烈冲击,价值体系的认同感逐渐削弱,整个社会弥漫着精神危机和信仰缺失,无形之中影响了一部分大学生出现思想混乱,价值迷茫。随着拜金思想、享乐主义等负面思想的增长,一部分大学生对国家改革的发展前景以及个人前途产生了困惑,表现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就是以自我为中心,过分关注自我得失,甚至在某些领域为了一己之利出现违法犯罪或道德失范的不良现象。

2、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机制不够健全

近年来,高校普遍开始重视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但与新形势的发展相比,还存在“小马拉大车”的不协调状况。面对这种旧的机制未清除,新的机制未建立的过渡阶段,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表现出教育形式单一、内容僵化、针对性不强等问题,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教育过程中出现了理论和实践相脱节的尴尬局面,既未达到教育的目的,也忽视了学生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的发挥。

3、网络时代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信念有消极影响

当前,互联网已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网络一方面给大学生信息获取提供了便利,另一方面,西方发达国家的拜金主义、享乐思想等腐朽思想也在互联网随处蔓延,客观上对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追求产生了负能量影响,且该种思想渗透到大学生生活学习中,无形中淡化了大学生对主流思想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认同,致使部分大学生面对价值选择,往往出现选择偏离、选择困惑,甚至终日沉醉在游戏、娱乐中,荒废了大好的青春年华。

三、培育和践行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议

在高校,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使大学生能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最终成为“四个新一代”是高校培养大学生的宗旨和目标。笔者认为,增强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以下几方面,下足功夫。

1、与时俱进,增强德育教学的实效性

随着高校课程改革的推进,高校思想教育的模式也在不断革新,但总体而言,还存在实用性、针对性不强等诸多问题。立足现状,高校在德育教学的课程设计上,必须重点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从24字方针入手,不断细化,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此外,在教学方式上,转变过去单纯的学理知识的灌输,结合当代大学生群体的个体特征,采取听专题讲座、演讲比赛、辩论赛、图片展等灵活化、多样化的方式,寓教于乐,真正的让大学生能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并自觉践行于日常的生活、学习中,真正做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入耳、入脑、入心。

2、师德引领,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政治素养

大学教育中,教师的价值观念、教风、行为规范等都会潜移默化影响学生的成长。教师是学生学习和效仿的标杆和楷模,因此,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工作者的综合素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高校整体思想道德教育的水平。正如所说,要切实加强学生党政领导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这三支队伍建设,特别是要采取有力措施,按照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要求,着力建设一支高水平的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使他们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更大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在高校推广应用,思想政治工作者是首要培训对象,只有教师吸收了、消化了、理解了,才能更好地言传身教,正所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如果高校的“两课”老师和思想教育工作者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一知半解,那么势必在教学过程中很难全方位、多角度的阐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内涵和外延。因此,作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平时多学习,多积累,提升自己的政治理论素养,真正做到为师者,德引领,同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改进教学方式和内容,融洽师生关系,亦师亦友,以师者的身份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信念、以朋友的身份开导化解学生的思想疑团和生活困扰,塑造政治坚定、理想丰满的综合型复合人才。

3、借助网络,营造良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环境

随着互联网和自媒体的蓬勃发展,网络已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须。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应该抓住这一良机,充分发挥网络媒体快速、便捷、覆盖面广的优势,在学校社区论坛、主题贴吧等大学生集中聚集的网络社区开展网络咨询、讨论、辩论等活动,寓学于乐,转变学生的学习思维方式,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还可以在学校的主页上专门开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专栏,给学生提供一个学习的平台,并对一些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正确的理论引导。通过全方位、多渠道的宣传,营造良好的教育学习氛围,用环境来影响和矫正学生的行为。

4、健康先行,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调适心理

高校教育,学生是关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在大学校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必须抓住学生这个关键群体。当前,身处大学校园的学生基本是“90后”,这一代人的典型特征是关注自我,娇惯任性、面对挫折和失败手足无措。据某机构调查,当前高校大学生心理处于亚健康的学生比例高达38%,如何引导大学生勇敢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挫折、失败和迷茫,如何树立健康的心理教育观成为当前大学关注的重点课题。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从根源上为解决当前大学生的各种心理健康疾病提供了导向,为大学生能积极调整和应对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正确评价自己和他人,从而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参考和指引。因此,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势在必行,且迫在眉睫。

作者:宋美红 单位:西京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