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园廉政文化建设的思考

时间:2022-11-23 10:33:00

导语:大学校园廉政文化建设的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大学校园廉政文化建设的思考

一、廉政文化建设与修身教育相结合

廉政文化在宏观的政治学领域中,可以被理解为政治文化的一部分,与法治、公平、监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但是,从大学校园中的廉政文化的微观角度来看,廉政文化在师生的教育环境与教育议程中,应该被界定为“廉洁修身”更为科学,更为可行。过于专业的政治话语体系的说教,距离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较为久远,形成不了真正的影响与震撼,同时,也容易导致学生兴趣缺乏,心理抵触,因此廉政文化需要与校园文化、与课堂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以春风化雨的形式,实施“以文化人”、润物无声的滋养与涵化。正如儒家经典培育出众多的廉臣志士,才会有流传后世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才会有刚正不阿的包拯,两袖清风的海瑞。在以经典对青年学生进行教育的理念上,中西方的教育理念殊途同归。中国传统教育中蒙学部分,就包含《千字文》、《三字经》、《弟子规》、《增广贤文》等通俗易懂的文字,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故事和人物传说,在对幼童识字教育的过程中,传达了一种积极的价值观。如《声韵启蒙》中就有“兴对废,附对攀,露草对霜菅,歌廉对借寇,习孔对希颜。”其中的“歌廉”是指汉代著名的官吏廉范,他曾任蜀郡太守,引导百姓耕作务农,周济穷困,深受百姓爱戴,百姓编成歌说:“廉叔度,来何墓?不禁火,民安作。平生无襦今五绔。”而其中的“借寇”则是指汉朝官吏寇恂,所在任所,清正廉洁,政绩显赫,深为百姓爱戴。光武帝所经之处,百姓们纷纷遮道请求,说:“愿从陛下复借寇君一年”。这是中国蒙学教育中以经典故事传播的方式,来实现儒家文化价值的传承。不仅传播经典历史故事,而且对于经典著作和经典文章,中国传统教育过程中,也会将这些作为主要的教育内容,为士子的成长提供丰富的养分,从修身养性,到道德规范,到社会规范,严谨地形成了修身齐家治国安邦平天下的价值体系。龙应台在回忆她父亲对他们的传统教育中,要求他们背诵李密的《陈情表》和诸葛亮的《出师表》,“长大到有一天我们发现,背诵《陈情表》,他其实是在教我们对人心存仁爱;背诵《出师表》,他其实是在教我们对社会心存责任”。美国大学中的“通识教育”理念,以“人文经典”为主要内容,意在奠定美国的文化基础,造就实现文化认同的“大熔炉”,使所有学生都能分享共同的知识和文化背景,建立相互理解和沟通的桥梁。“在‘人文经典’方面,则从古代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一直读到近代的牛顿、马克思。‘当代文明’侧重西方文明的历史变革,‘人文经典’则重在研读经典著作的永恒价值。变革与永恒融合为学,‘经’与‘史’相互渗透;史侧重于文明的兴衰浮沉,而经则重在汲取‘传统形成的智慧’。面向美国精英的通识教育,是一种有效的意识形态建设和传播机制——无论各大学表面差异有多大,但其通识教育课程均以西方文明经典阅读为核心,这一原则不可动摇。一代又一代美国精英因此培育出强烈的文化认同感”。这种人文经典的教育思想,中西方的汇流,说明了在教育过程中,修身教育与价值教育决定了教育的基础与导向,中国要培养浩然正气的君子,西方则是强调担当优雅的绅士。因此,廉政文化进校园要与大学生的修身教育紧密结合,通过人文经典的传授实现正确价值观的树立。

二、廉政文化建设与学生管理相结合

廉政文化建设,是大学生进入社会的必修课之一,但在大学校园中,除了修身立德教育可以让学生们意识到廉洁的重要性以外,廉政行为往往无从说起。这就需要扩展廉政文化建设的意识,廉政文化对于公民来说,最主要的是公民的主体意识与参与意识,因此,大学生的廉政教育就应该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与参与意识。比如大学入学教育中,应该突出行为规范教育与校规校纪教育,让学生意识到在学校运行过程中,自己就是学校的主体成员,需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清晰自己的责任与义务。比如,学生会的选举与换届,要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制定相关规则,并按照制定的规则严格履行相关程序,充分发挥他们的参与积极性与监督积极性。通过学生会自主管理,培育大学生的组织意识与协调管理能力。同时,学校的重大事件,应该鼓励学生参与进来,并发挥其重要的议事作用,小到宿舍的管理,大到学校的建设。如北京大学校方商议建设“燕京学堂”,以吸引外来留学生,由于地理位置选择在北大校园人文荟萃的地方,在校方征求意见的过程中,广大师生代表明确提出了反对,校方于是更改了该项目的实施,维护了北大校园的人文与历史环境。可见,大学校园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学生的主体意识与参与能力的培养,廉政文化建设需与学生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减少灌输式的教育,增加主体参与式的教育。

三、廉政文化建设与校园环境建设相结合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环境对青年大学生的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在高校中,也一直强调“环境育人”。这也是英美大学十分重视校园规划与景观设计的重要原因,尤其是与环境相互映衬的人文故事,会对学生产生一种正能量的引导与示范作用。大学校园的建设不仅要美化,绿树丛生,适合读书思考,比如北大的未名湖与博雅塔,清华大学的荷塘月色,广西民族大学的相思湖,都在青年学子的成长过程中幻化为一种文化印记,还要具备浓郁的人文气息。四川大学新校区的设计过程中,就把四川大学的校史与发展历程融入到雕塑之中,让大学生们意识到一种厚重感与穿越感,前有古人,后有来者,求学求知成长成才,成为一种历史使命感。因此,廉政文化建设需要与校园环境建设相结合。对于四川的高校来说,诸葛亮就是极为典范的廉政文化符号,他既是政治家、军事家又是文学家,对四川的经济、社会与文化发展奠定了关键性的历史作用。陈寿在《三国志》中写道,“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及卒,如其所言。”这说明,诸葛亮在履行依法治国,公平公正的过程中,是从自己做起的,主动公开自己的私人财产,到了他逝世,正如他所说的财产情况,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如果能够将诸葛亮的雕像与事迹置入校园的环境建设中,师生们不仅能够了解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草船借箭,还能更深层次地认识到诸葛亮的廉洁公正,坦荡无私。

四、结语

大学校园的廉政文化建设,要与时俱进,尤其在教育形式与教育方法上,面对新形势下的意识形态工作,要以大学生的信息接收习惯和特点为契入点,科学的传播廉政价值、人文故事,鼓励大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他们的参与能力,方能够培养出合格的社会公民。

作者:党华 张学勤 卢苇 单位: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