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中国梦视角下专题教学模式设计

时间:2022-10-24 09:17:52

导语:复兴中国梦视角下专题教学模式设计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复兴中国梦视角下专题教学模式设计

一、学习西方、梦想中国:近代中国先进的中国人“救国梦”的探索

这一主题讲座主要使学生了解从近代中国一系列“中国梦”探索的挫折中,如何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找到了指导实现中国梦的理论武器,知晓“天国梦”的幻灭、“自强梦”的破灭、“立宪梦”的流产、“共和梦”的破产的历史必然性。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许许多多的先进知识分子不断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可谓前赴后继,百折不挠。他们把各种各样的主张和思想主义都拿来试过,却无一成功。只有中国共产党用马克思主义来观察中国的前途命运,找到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从而引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这100多年正反两面的历史经验,无可辩驳地证明了一个客观事实: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和我们的民族就有了强大的理论武器。马克思主义虽然诞生于19世纪,但没有停留在19世纪;虽然出生于欧洲,却传遍世界。不论是敌视者的攻击和毁谤,还是误解者的质疑和责难,或者是教条者的阉割和扭曲,都不能阻挡它前进的步伐。说:“马克思这些老祖宗的书,必须读,他们的基本原理必须遵守。”改革开放后,面对一些人的“信仰危机”,邓小平语重心长地说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的老祖宗,“老祖宗不能丢”。一个执政党若要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生命力,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科学的理论武装。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因为它严格以事实为依据,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指导思想,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理论基础。

二、五位一体,崛起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的“富国梦”

这一主题主要讲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布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布局。我们党的认识经历了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从最初的“两手抓”、“两手硬”到“三位一体”、“四位一体”,再到“五位一体”,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不断丰富、日趋完善的生动历程,标志着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第一,从总体上把握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过程,理解我国选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必然性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要特征;明确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理解公有制的实现形式,以及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必要性;明确坚持和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通过本讲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成就,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必然结果。如果没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的确立、国民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要取得成就和发展是不可能的,物质文明建设也只能是一句空话。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的总体特征与制度形态。其主要包括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内容。此部分内容以“中国特色”为主线,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优势、依据,深刻说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的特征和优势,划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同西方资本主义民主的界限,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的建设内容和发展对策,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第三,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在大力增强中国硬实力的同时,必须不断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通过本讲的教学,应着力实现以下三方面的目标与要求:使学生掌握文化软实力、先进文化、和谐文化几个概念的内涵和相互关系,了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战略地位和现实途径,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指导思想和基本方针;提高学生对大众文化、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审美能力和鉴别能力,使学生正确认识文化的多元化与意识形态一元化之间的关系,澄清指导思想多元化的错误,提高学生对各种社会思潮的鉴别能力和对错误思潮的免疫能力;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到本讲全部教学内容和各个环节中,帮助学生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和强大的精神动力,培养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认同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民族凝聚力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感。

第四,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的要求,由“三位一体”发展为“五位一体”。为适应这一变化,党中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任务。通过本讲的教学,应着力实现以下三方面的目标与要求:通过本讲的教学,让学生全面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和主要特征;深入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深刻理解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总体要求;使学生明确,我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让学生从情感上感受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自觉投入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中。

第五,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生态文明的核心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体现了和谐发展、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和循环发展的思想。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必须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个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个总体要求的核心和实质,“就是要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三、两岸同梦,复兴中国:二十世纪中国历史坐标上的“强国梦”

这一主题主要是告诉学生“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建立在实现国家统一的基础上的,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中国梦”的实现必须由两岸人民携手完成。为了实现祖国统一,中国共产党人进行了长期不懈的探索和努力,几代中国共产党人进行了长期、艰辛的探索,从到,从“一纲四目”到“一国两制”,国家统一才会有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梦才能最终得以实现。通过本专题的教学,使学生对我们党关于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立场、战略策略和方针政策有比较清晰的认识和基本了解,坚定对解决台湾问题的信念和决心。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和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之一,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本专题从正义与正当性的高度出发,从实现祖国完全统一与中华民族根本利益的关系切入,以几代中国共产党人探求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战略构想为主要线索,论述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阐述了以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上从武力“解放”台湾到和平“解放”台湾的历史过程,分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历史与现实依据、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介绍了“一国两制”方式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阐明了以为核心、为总书记的党的第三代、第四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新形势下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丰富和发展。“中国梦”是中国共产党新一代领导集体提出的重要思想,也是振兴中华的发展目标。在2012年11月29日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一梦想,是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民族复兴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题贯穿《概论》课的全部内容,是指导和统领“纲要”课教学的一根红线。因此,以整合教学内容凸显中国梦,是中国梦融入《概论》课的切入点。本文尝试在宏观历史格局与现实社会实践的视域下,在《概论》教学中设计理论教学专题、主题教学讲座及实践教学创新三大模式来阐释中国梦,并帮助学生了解“中国梦”的“寻根”、“萌芽”、“成形”和“圆梦”的历史进程总之,围绕实现“中国梦”这一主线,把《概论》进行理论专题、主题讲座、接“流”开“源”社会实践三大教学模式设计,既有利于增强《概论》课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又有利于增强当代大学生“中国梦”的历史担当与振兴中华的使命感。

作者:范大明 周建树 单位:湘南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