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哲学下的思政教育

时间:2022-08-10 03:37:55

导语:文化哲学下的思政教育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文化哲学下的思政教育

人是文化的创造者,又是文化的熏陶者,任何人都无法脱离文化环境而生存。文化可以塑造人、改造人。新世纪的教育进入了一个文化时代,文化成为教育发展的重要价值维度。从文化哲学的视角探究具有文化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思政教育研究途径与方法的创新,而且为高校思政教育提供了更广阔的学术视域与发展空间。

一、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哲学视角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说过:“任何时代、任何民族,哲学都始终居于核心地位,是文明的活的灵魂。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哲学是各种文化形态生长的土壤,是其根基所在。”文化的精神,教育的精神最根本地体现在其哲学理论之中。从文化视角研究思政教育,具有一定的哲学理论基础。

(一)思政教育具有文化特性人是文化的动物。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表明了人既是实践的人又是文化的人。人之所以区别于动物是因为人在本质上具有了深刻的文化内涵。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塑造了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都是人,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获得知识,形成意识,从而从一个生物人变为一个文化人。“教育是一种文化”。教育过程实质上就是文化教化人的过程,也就是创造人自身的过程。从文化的视角审视和剖析思想政治教育,使我们深刻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有着紧密的必然联系,剖析这种联系,使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具有的文化底蕴得到彰显,消除了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背离的狭隘,使思想政治教育不再抽象,具有更多的文化感染力,充满着新的活力。

(二)文化具有思政教育功能人的一切文化生活,在一定意义下都可为道德生活的内容。文化是思想的载体,以精神、观念等因素塑造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实质上是文化执行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体现了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耦合性。从文化哲学的高度来探究具有文化特质的思想政治教育,意味着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阐释。这让我们认识到,“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其思想性”,文化在多层次上承载着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而思想政治教育则在价值上主导着文化的发展方向,从而可以更加有效地把文化纳入思想政治教育领域,赋予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文化关怀。

二、高校思政教育文化哲学思考的现实意义

正视当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面对新时期、新环境、新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众多挑战。诸多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着“文化危机”,譬如大学理念的缺失,大学精神的落寞,大学责任的弱化等。高校文化日益衰落,其重要原因便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内涵少,文化哲学底蕴低。因此,从文化哲学层面解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深入研究文化的思政教育功能,丰富思政教育的文化哲学底蕴,就成为深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经之路。

(一)文化哲学引导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形成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一方面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影响,不同历史阶段,不同的地域民族,总是以文字语言、创作艺术、伦理道德、法律制度、社会习俗等文化形式规范着人们的行为,影响着人们的价值判断与价值取向。譬如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哲学意蕴就有很大不同。总体而言,西方文化哲学强调人的独立精神和进取精神。而在中国传统文化哲学体系中,则提倡“天人合一”,人与万物的和谐共处,忽略人的独立性和竞争性,重视培养人的群体意识与奉献意识等;另一方面,高校大学生三观的形成还与人所受教育程度、文化知识水平、所接受的文化教育有密切关系。一般而言,人们的价值观念在大学期间会基本定型,中学期间形成的三观,通过大学的思想政治与文化教育,会作出适当的调整,最终形成比较系统的价值观念体系。

(二)文化哲学影响大学生的行为方式与实践能力人是文化的动物,人类一切活动都离不开文化。文化哲学作为一种理论,对人类的实践活动具有指导作用。由于各自成长历程中的文化教育环境不同,高校大学生的生活习惯与思维方式存在差异。不同的文化熏陶,导致学生行为模式的不同,也必然意味着学生间实践能力的高低不同。正如文化哲学理论总是通过人的实践活动表现出来,高校大学生的言谈举止、实践能力也深深地受到高校思政文化哲学教育的影响。提高学生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这才是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之在。

三、推进文化哲学视野下高校思政教育的途径

从根本上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教育、启迪、培养、塑造大学生的系统性工作。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上就是以文化为媒介与载体,通过文化的教育功能来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认知能力与实践能力。现如今,面对着高校思政教育文化内涵衰落的危机与挑战,我们必须要加强高校思政教育的文化建设,从文化哲学层面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

(一)高度重视高校文化环境建设要加强和改善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必须要加强对文化的探究与引导,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和氛围。文化环境是由人创造的,但同时它又反过来影响着人的生存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就很看重文化氛围的营造,注重文化熏陶的作用。要建设良好的高校文化环境,我们一是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民族精神。引导大学生多去图书馆阅读一些经典书籍,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管理控制好学校主要的文化场所;二是要坚决抵制一些不良文化的入侵,面对多元的文化,多元的价值,我们要根据理性判断,创造进步、健康、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建设整洁美丽的校园环境,激发学生的归属感与荣誉感;三是要组织丰富多彩的高校文化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考虑到大学生的文化接受倾向,指引大家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我们要通过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创造出美好的促进大学生进步和发展的文化环境。

(二)全面提高大学生文化素养民众文化素质的高低是一个国家或民族荣辱兴衰的关键因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承担文化素质的教育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根本目的是要培育和塑造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高校首先要保证大学生获得必要的科学文化知识,提高文化素养。当然,文化素质的提高不是仅仅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本身就可以完成的,它需要整个社会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但文化教育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深层任务,是十分必要且重要的,是实现塑造优秀高校大学生的基础与前提。

(三)充分发挥文化哲学的思政教育作用当代社会处处充斥着多元文化,高校必须发挥好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用主流的文化感染和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任务是要向学生传授符合我国社会发展要求的价值观以及相应的道德修养、法律规范等,以使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要充分发挥文化哲学思政教育的功能,一是要把思政教育寓于文化活动中,使大学生在繁忙的学习生活之余,在轻松愉快的休闲氛围中,陶冶高尚的情操,增强思想政治意识,调动参与实事的积极性;二是发挥博客飞信、校园报刊杂志、话剧广播等舆论交流工具对人的影响作用,强化大学生集体荣誉感与归属感;三是要适当地调整大学生的文化心理,引导他们的认知方式,生活习惯与价值取向。考虑到学生的情感接受度,从心理层面潜移默化地促进其健康乐观地生存和发展。总而言之,就是要积极发掘文化本身独特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同时将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创新内容渗透到文化中,推进高校思政教育实践发展。高校是哲学与学术教育最理想的栖息之地。它继承了传统文化,保护着现存文化,创造着未来的文化。高校思政教育更应站在文化哲学的高度,来指引大学生生存与生活的方向,促进我们教育的长远持久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