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心理学社会心理效应
时间:2022-06-04 10:57:00
导语:政治心理学社会心理效应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激励机制与统战工作
统一战线工作的任务是要实现大团结、大联合,那么,团结和凝聚社会各阶层人士、港澳台同胞以及海外侨胞,调动他们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增添新的力量,势必成为我们党的统战工作的一项战略重点和新的增长点。依照心理学的观点,要调动人的积极性,就要激发人的动机,从而诱导人的行为,使其发挥内在潜力,为实现所追求的目标而努力,也即激励。激励理论是政治行为研究的核心问题。激励,是政治行为的心理动力,它是开启行为的钥匙和按钮。每个按钮都对应着某种行为,因此,每个人都需要自我激励,需要得到来自团体、组织和同伴等各个方面的激励和相互之间的激励。为了实现统战工作的目标和任务,就不能不注意对激励理论的运用。通常,激励表现为外界所施加的推动力或吸引力,激发成自身的推动力,使得组织目标变为个人的目标。任何一个个体的行为都必然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或刺激,这种刺激和影响通过个体自身的消化和吸收,会产生一种自我的内在动力,从而使个体被动接受的“要我做”转化为积极主动的“我要做”。这种“自动力”越强大,行为也就越发的积极主动,反之亦然。然而,这种自我动力也离不开个体自身的因素。同样强度的影响或刺激,对于不同的个体所产生的“自动力”很有可能是强弱悬殊的,进而对每个人的行为产生不同的影响。人们产生这种“自动力”的基础就是自身需要的被满足。这些需要包括基本的生理需要,如衣、食、住、行等,也包括更高层次的精神需要,如自尊、地位以及归属感的需要。早在1943年,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就在《人的动机理论》一文中提出了“需要层次论”,他将人们的各种强烈程度不同的需要划分为5个层次,分别是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在统战工作中,想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就要了解各个工作对象的各种需要,并设法去满足他们的需要,建立各种激励机制,否则,就很有可能影响最终目标的实现。
(一)目标激励和奖励激励
2007年底,上海市松江区委统战部在总结统战工作时就感到,基层统战工作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统战工作者缺乏激情。针对这种情况,松江区委统战部提出了“快乐工作法”[1],注重目标激励,在实际工作中强调最高目标与最低目标,让大家在规定的限度内快乐的工作,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同时建立健全成果评估体系和奖励激励机制,把快乐工作状态和成效与提级晋职、先进评比、奖金发放、福利待遇等挂钩,让大家分享快乐带来的工作成就感。上述例子是一种目标激励和奖励激励相结合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中,激励者确立的目标要因人而异,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这样才会有吸引力。努力后的成功效应,不仅是来自容易的工作获得成功,而且是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克服困难,以达到成功的境地,完成政治工作的同时达到心理上的满足。而奖励激励,或者说表彰激励,可以起到树立典型、弘扬正气,积极引导人们做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自2010年起,每年都由中央统战部主办“民营企业转变发展方式优秀案例评选”活动,以深入挖掘并集中宣传一批率先转变发展方式并做出突出成绩、取得成功经验的民营企业典型,为党和政府促进民营经济和民间投资健康发展提供决策参考,为民营企业转变发展方式提供经验借鉴和舆论支持,引导和帮助民营企业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实现更大作为。在上海市社会工作党委的实践工作中,也开展了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的表彰活动,形成了全国、市、区县三级表彰机制,鼓励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的新阶层人士;在“两新”组织中评选“党建之友”,鼓励支持党组织开展工作的新阶层人士。
(二)榜样激励
通过上述评选和表彰,不但可以积极宣传人们的先进事迹及其对社会发展所做出的重要贡献,帮助其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扩大社会影响,而且还起榜样激励的作用。在战争心理学中,榜样激励是指以指挥者自身的行为,用表率的作用来激励人们的斗志和士气。古代兵家都十分重视榜样的激励作用,如《尉缭子》中就说过:“故战者必本乎率身以励众士,如心之使四肢也。志不立则士不死节,是不死劫则众不战。”[3]还有“将帅者心也,群下者支节也,其心动以诚,则支节必利;其心动以疑,则支节必背。夫将不心制,卒不节动,虽胜,幸胜也。非攻全也。”[4]这就是说只有将帅身先士卒,才能使士卒听从指挥,如同指挥四肢一样。那么在统战实践中,通过树立典型带动和引领他人,具有“润物细无声”的作用。近年来,金山区在非公人士中广泛开展了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建工作者、优秀党建之友、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劳动模范、领军人物、杰出青年等推荐评选活动。[5]这些获得表彰的人能起到示范、引领和带动的作用,从而发挥从众效应的优势,使更多的人向这些典型靠拢,向我们党所引导鼓励的方向发展,激励各方面人士为社会做贡献的积极性,合理满足他们的政治诉求。
(三)口号激励
“一个有力的口号比起一枚重型炮弹的威力有时甚至要大千百倍。”[6]———斯大林曾经深刻地说明了口号激励在战争中的作用。口号激励,是指通过提出言简意赅的口号来鼓舞人心,激励士气。运用口号激励士气,关键在于选择适宜的口号和适当的时机。例如,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后,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动,使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大祸,中国共产党带领着中国人民向着日本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卖国贼展开神圣的民族革命战争,首先提出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口号。一九三五年华北事变以后,又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口号,不论什么人,什么派别,什么武装队伍,什么阶级,只要是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都应联合起来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展神圣的民族革命战争。1948年4月底,在“五一”国际劳动节到来之际,中国共产党为动员全国各阶层人民实现建立新中国的光荣使命,了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五一口号”得到了派、无党派民主人士的热烈响应,他们发表宣言、通电和谈话,并接受邀请奔赴解放区,与中国共商建国大计。在“五一”口号的带动下,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开幕。这是我国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发展史上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标志着各派和无党派人士公开、自觉地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标志着各派和无党派人士坚定地走上了新民主主义的道路,标志着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和政党制度建设揭开了新的一页。[7]
(四)情感激励
《孙子兵法》中有一段脍炙人口的论述:“视卒如婴儿,故可与之赴深溪;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这说明只有将帅对士卒怀有深厚的情感,对他们关怀和厚爱,甚至像父母那样无微不至地关心照顾,才能真正地赢得人心,激励士气。《尉缭子》指出:“夫勤劳之师,将必先己。暑不张盖,寒不重衣,险必下步,军井成而后饮,军食熟而后饭,军垒成而后舍,劳佚必以身同之。如此,师虽久而不老不弊。”[8]如果指挥者不能与士兵们同甘共苦,不能吃苦在先享乐在后,他们之间就不可能有感人的心理联系,士兵们也就不可能保持昂扬的斗志。在统战工作的实践中也存在着同样的道理,我们通过各种谈心、座谈活动、心理疏导、走访慰问等,搭建人际心理信息的联系,从而促成了人际心理效应的发挥。此部分将在下一节详述。
二、人际心理效应与统战工作
马克思说:“人的本质是人的真正的社会联系。”[9]“人的本质并不是人的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实际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0]这里所说的“社会联系”和一切“生产关系”,归根到底都表现为建立在生产关系上的人际沟通和人际关系。马克思的这一论断揭示了人际关系与人的本质的联系,提供了正确的人际关系理论。人是需要交往的,每个人都渴望精神上的寄托和组织上的归属;人是需要合群的,每个人都想寻求知音,希望被他人所关心、注意和同情。通过交流各自的信息,诉说各自的喜怒哀乐,这些都是不可缺少的人际心理需要。在统战工作中,人们通过彼此间的人际心理信息沟通,促进相互之间思想感情的交流,产生亲密的情感,从而增强统一战线的凝聚力。
在统一战线工作中,无论是老年人、中年人或青年人,都有通过沟通来联络感情的心理需求。对老年人来说,更是不可忽视的生活动力源泉之一。如果工作中缺乏对老年人的人际沟通和情感交流,或老年人之间缺乏这种沟通与交流,就会使他们倍感空虚、抑郁和寂寞,还会促使脑细胞萎缩。对中年人来说,加强同志间的情感交流,也是促使其事业成功的因素之一。当他们在事业遇到困难而感到苦恼时,同事间一句暖人的话语,一个亲切的举动,都能使他得到情感的满足,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而受到鼓舞。对青年人来说,积极的人际心理沟通,健康的情感交流,会使身心受到强烈的感染,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性格心理特征。另外,注重心理疏导和心理安抚,及时排忧解难,充分发挥人际心理效应的优势,还可以促成人们保持良好和平衡的心态。如在少数民族工作中,上海市长宁区程家桥街道党工委长期坚持四必访制度,做到社区民族同胞患重病、骨干生病、特困家庭、下待岗必访。同时对现有52位少数民族空巢老人的基本生活展开了调研,长期坚持关爱老人的“牛奶工程”,让每位80岁以上的少数民族老人每天免费享受一瓶牛奶。街道发挥校区统战干部、民族联分会骨干、楼组长以及少数民族党员的独特优势,相互结对实施关心照顾。他们按照民族工作制度,对新入住民族同胞送去问候和联系服务卡;每季度都对困难的少数民族同胞予以关心,节假日送上问候;每年制定“一月一活动”计划,积极开展社区民族活动,特别是每年春节前夕,坚持举行社区来沪少数民族团拜会活动;同时,街道依靠两级民族服务网络,通过定期走访,召开居代会、少数民族利益诉求座谈会,定期发放少数民族问卷调查表,全面了解他们的困难与忧愁。
通过这些活动不仅进行了人际沟通和情感交流,而且还增加了民族之间的联系与友情。而中共松江区委统战部则通过心理疏导和心理安抚,在拉近人际心理距离的同时,还提高了大家的心理承受能力,促使大家在遇到具体问题时能够保持心态的平衡。如举办心理讲座、开展谈心活动、开设网上心理咨询等方法,促成大家的健康心态。在此基础上,注重就事论理解心结,针对金融危机给人们带来的心理冲击,邀请政策专家、政府领导讲应对策略,引导统战工作者认清形势、树立信心,从容应对;召开民营企业家座谈会,了解情况,加强引导,帮助大家树立信心;深入走访台、侨资企业,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的困难。针对部分家庭和个人实际问题比较突出的情况,主动进行心理安抚,帮助他们排忧解难;针对一些同志渴望进步却又心存迷茫的情况,进行核心价值观教育,帮助他们克服盲目攀比心理,调整积极工作的心态。此外,如2011年10月19日,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杜青林向各派中央、全国工商联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通报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12]11月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以梁亮胜为团长的香港广东客属社团联合总会访京团全体成员。[13]这样的通报和接见都满足了被通报、被接见人士的政治诉求和人际心理需求,使他们感到自己是我国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可或缺的力量。再如10月20日,在天津举行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陈云林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江丙坤的第七次会谈,延续了两会协商为两岸促合作、为民众谋福祉的基本宗旨。[14]通过深入协商,不仅互通了信息,还加强了两岸的经贸往来,更重要的是在人际心理上增进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这将有助于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真诚愿望,推动两会协商取得新的更大成果。人际心理效应还可以带动合力效应的产生。“合力”在力学上是指若干个力同时作用于一个物体所产生的总的作用。而这里所说的“合力”,是指人的力量、能力的有机结合。我们通常所说的“团结就是力量”,也是这个道理。进行统一战线的人际心理沟通,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同时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为统一祖国、振兴中华这个总的目标而奋斗,就会产生合力效应,增大整体的力量,使1+1>2。从横向沟通来看,统战的各项工作、各部门、各统战群体以及群体内部成员之间的人际关系理顺,内耗消除,变得融洽、亲密,创造民主、团结、互助的心理气氛,就会形成统一战线的强大内聚力。统一战线对各方面的吸引力越大,各方面努力进取的力量就越大,这个整体的合力效应就越显著,整体力量也就会大为增强。否则,各方面之间关系紧张,内耗严重,就会产生“负合力”,影响整体效应的发挥。从纵向沟通看,统一战线工作拥有明确的奋斗目标,上下一致,齐心合力,为这个目标的实现而奋斗;同时,整体的奋斗目标也不排斥各部门、各群体、各成员单个的奋斗目标。事实上,每个成员对各自目标的不懈追求,成了各自人生的动力。关键是要尽量使个人的小目标与整体的大目标一致起来,并且使个人能够自觉地选择与整体目标相一致的目标。这个问题解决了,就能真正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合力,实现整体效应。
三、社会传播效应与统战工作
我们党的统战工作的一个关键就是转变统战各方面的态度。改变态度,是要把设计好的信息传递给目标对象,那么如何有效地进行信息的传播以产生改变态度的效果,这就涉及社会传播效应的应用。这里所说的社会传播效应,包括大众传播效应和人际传播效应。
(一)大众传播效应
在传播学中,大众传播就是专业化的媒体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专业化的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的活动。以电视媒体中主持人传播为例,其大众传播效应使得受众很容易把主持人和其所在节目及所在媒介自觉地结合在一起来记忆。例如一提到吴小莉,第一反应就是凤凰卫视,一提到李瑞英,就会想起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这其实就是主持人传播中的大众传播效应所起到的效果。正因为主持人传播中具有这种传播效果,在媒介产业化转型和发展的今天,打造品牌主持人和品牌栏目也就成为各个媒体争相效仿的手段,特别是自湖南卫视的《快乐大本营》节目成功之后,各个电视台争相模仿这种以打造品牌栏目和品牌主持人为宗旨的营运手段。[15]在统战工作中,同样可以以打造品牌产生大众传播效应。如上海市长宁区华阳社区综合党委就着力于打造党建工作品牌。其成立的“心灵之约”俱乐部,以“心灵之约”为主题品牌,开展了“心灵之约、情牵华阳”、“心灵之约,牵手长宁———青年拓展训练”等大型交友类活动。同时,“心灵之约”品牌还参与了区社会工作党委、区党员服务中心和街道举办的各项大型活动,引领着新社会阶层从年初的“欢乐在华阳”———元宵节活动、“三八”妇女节,到年中的科技节、读书节、社区运动会,至年末的“红色箴言革命诗歌吟诵会”、“多媒体之夜”等等,在“两新”领域形成了“活动一次、辐射一片、带动一批、深入一层”的效应。[16]这种大众传播的品牌效应在对新侨人士的统战工作中也将发挥优势。上海市归国华侨联合会在探索新时期为代表性人士做好服务工作的新方法的过程中,就试图以项目化运作加强与侨界代表性人士联系,为新侨提供事业发展平台。他们尝试通过“资源整合、项目动作”的方式,通过“项目带动型”,逐步形成“项目———品牌———机制”的侨联工作新的发展模式。通过这种项目化运作,一方面有利于侨联品牌的建设,提升侨联的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另一方面更好地适应新侨人士所具有的实现社会价值的需求,满足了其一定的心理需要,也能促使侨联工作更具发散性,活动空间更加广阔。[17]上述例子中不仅运用了大众传播的品牌效应,而且还涉及人际传播效应,注重对代表性人士的统战工作,通过他们带动其所属群体以及群体之间的统战联系。
(二)人际传播效应
统战工作是做人的工作,关键是做好其中骨干分子和代表性人士的工作,重视他们作为个人在人际传播效应的发挥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从思想上、感情上寻找交融点,通过他们与一般社会群体成员之间的人际传播,关注彼此间的利益诉求、思想倾向,从而正确引导、发挥统战各方面的积极性作用。如上海市长宁区北新泾街道党工委在文化团队建设上,就积极培养统战代表人士。他们利用一些重大节庆活动的契机,集中举办社区文体团队展示活动,给予各族各界文体骨干以展示的机会,大大激发了他们的参与热情,同时还积极吸纳引导少数民族、侨界等统战人士优秀代表参与到活动中去,形成了文化活动的良好氛围。由于这些代表人士的带动和引领,充分发挥了人际传播效应的优势,使得更多的统战人士参与到各种活动中。特别是在世博期间,平安志愿者、交通志愿者、绿化志愿者等队伍中无不活跃着统战人士的身影,他们默默为社区、为世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18]针对网络这种新媒体的出现,中共上海市委统战部宣传处也试图利用人际传播的效应,打造网络统战主力军。他们团结网络传媒界领军人物,扩大网络统战有生力量。要把互联网作为统战新领域,团结一批网络传媒业的精英人士、信息工程科研院所专家学者等,建立联系沟通机制。
- 上一篇:全县妇联工作安排
- 下一篇:区委环境整治暨绿化工作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