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投资应对政治风险策略思索
时间:2022-05-27 11:21:00
导语:海外投资应对政治风险策略思索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我国经济迅速融入全球经济,开始走向国际市场。从2003年到2008年,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以96%的年平均增长率增加,而全球同期对外直接投资年平均增长率仅为25%。但是自2008年的金融危机之后,我国企业明显放慢了“走出去”、进军海外投资的发展步伐。目前我国进军海外投资的企业遭遇两重挑战,一是资金问题;二是恐惧心理。特别是国际经济和政治局势动荡,以及2011年3月的利比亚大撤退所带来的沉重教训,都使我国企业不敢轻言“走出去”、进军海外投资。因此,了解、关注、分析我国企业“走出去”、进军海外投资面临哪些政治风险,并且制定正确的应对、防范对策很有必要。
一、我国企业海外投资面临的政治风险
所谓政治风险是指在国际经济活动中发生的,在一定程度上由东道国政府控制的事件,或社会事件引起的给国外债权人应收账款(出口商、银行或投资者)造成损失的可能性。由于政治风险难以识别,影响力大,与东道国政府的政策变化等行为有关。政府对经济活动的任何干预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经营活动,所以是所有风险中最具威胁性的。冷战过后,国际政局的动荡和变化,政治风险的表现形式有了新的发展。
1.战争动乱风险。即东道国境内发生战争或动乱给外国投资企业造成的不利影响。当今世界整体是和平稳定的,但局部地区的国家关系恶化、政权争夺、民族纠纷、宗教矛盾等因素引发战争或动乱此起彼伏,这对“走出去”、开展海外投资的我国企业造成很大的潜在危险。
2.恐怖袭击风险。即恐怖分子在东道国活动给外国投资企业造成的不利影响,是非传统的安全威胁。恐怖活动不仅破坏和平的企业生存环境,而且直接威胁到我国“走出去”、进入国际市场、开展海外投资的企业人员和机构安全。
3.政策变动风险。即东道国政府相关政策变更给外国投资企业造成的不利影响。这种变更可能是东道国政权的更替、社会经济形势出现了新情况而打破了政策的连续性,一般并不有意针对投资企业,但是更多的是东道国认为外国投资企业存在明显或者潜在的不利于本国企业的动态,从而在政策上有意作出的调整。
4.国有化风险。指东道国采取强制回购、征用,甚至没收等手段,使得外国投资企业资产本国化而给外国投资企业造成的不利影响。二战之后,曾经出现过民族独立国家对本土外国企业实施国有化的浪潮。随着上世纪80年代全球化的兴起,国有化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但在资源日益紧张、生产要素价格攀升的今天,国有化又以间接、渐进式的新形态而呈回归之势。
5.国家安全的风险。指东道国以国家安全为借口而对外国企业设置各种障碍。例如,2009年中国武汉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澳大利亚子公司欲收购澳铁矿石公司HawksNest铁矿石项目的50%股权,该项目位于澳大利亚南部的伍默拉军事禁区,澳大利亚国防部以威胁国家安全为由提出反对,这也意味着上述项目实际上不会得到澳大利亚政府的批准,最后武汉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不得不放弃入股澳大利亚铁矿石公司。
6.遭受国际制裁的新型政治风险。美国和欧盟为了迫使伊朗放弃核项目,已经决定对伊朗石油销售实施禁运。由于中国、新加坡和阿联酋等三家企业与伊朗能源领域有“业务来往”,2012年1月12日美国政府决定对这三家公司实施制裁,根据美国制裁伊朗法案新出台的制裁措施,上述三家公司将无法获得美国出口牌照、美国进出口银行的融资以及来自美国金融机构超过1000万美元的贷款。我国企业“走出去”、进军海外投资和国际营销过程中所遭遇的上述政治风险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国际宏观环境因素,也有东道国国情的影响,还有我国政府和“走出去”中国企业自身的不足之处。
二、从宏观层面看,我国企业海外投资应对防范政治风险的对策
1.加强宣传工作,引导我国企业防范政治风险。很多“走出去”、进军海外投资的我国企业风险意识淡薄,风险管理能力不足,尤其是遇到政治风险时,往往措手不及。因而,政府有关部门应通过各种媒介和渠道,采用多种方式对海外投资政治风险的相关情况进行报道、宣讲,使我国企业明白政治风险的特点、形式、必然性和可控性,增强我国企业防范政治风险的意识和信心。
2.构建信息服务平台,提供及时、准确、专业和权威的政治信息。政府应借助我国驻外机构、境外企业、银行和中信保等各方面力量,对重点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形势、民族宗教矛盾等政治信息进行收集、整理、评估和。通过搭建政治风险信息网络服务平台,为我国企业“走出去”、进入国际市场和开展海外投资提供及时、准确、专业和权威的政治信息。目前,国家商务部的国别障碍报告系统、投资促进局的《国别投资指南》和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的《国别风险报告》的风险防范功能已经启动,效果较好。许多专业的咨询公司也定期海外投资国家(地区)风险报告,我国企业要注意关注。
3.提供经济外交支撑。要加大外交部、大使馆、商务部等主要涉外工作部门的经济外交工作力度,充分发挥磋商机制作用,推动投资保护,司法协助、领事保护、社会保险等政府间双边、多边协定的签订,营造良好的对外投资保护环境。
4.相关部门推进便利化政策提供支撑。国家商务部、税务总局以及国家外汇管理局等相关部门近年来加大工作力度,出台了许多鼓励我国企业“走出去”的便利化措施。要进一步推进我国企业的对外投资便利化,进一步研究投资和对外劳务合作的新政策。鼓励国内企业投资国外的制造业、先进技术、新能源、服务业等。支持国内企业投资国际知名品牌营销网络和研发机构,鼓励企业开展国际能源、资源的深加工,创新国际资源、能源合作的方式。
5.完善风险保障机制。目前以保险手段支持企业海外投资的制度在我国正在逐步建立,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是由财政部出资设立的国家政策性金融机构,也是目前国内唯一承办出口信用保险的专业性保险公司。要进一步健全保障机制,为中国企业“走出去”、进军海外投资,提供出口信用保险的政策性金融工具,以有利于买方在国外发生破产、拖欠、拒收或买方所在国发生政治风险时承担保险补偿责任,确保企业的收汇安全,促进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市场。政府要在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的基础上,允许、鼓励其他保险公司参与对外投资保险业务,尽快开发国外投资保险的新品种,不管商业的还是政策性的,对政治风险在全球内进行分保再保险,进一步分散风险。可设立国家海外投资风险基金,增强海外投资的我国企业整体抗风险能力。
6.加强监督和管理。要尽快研究制定海外企业监管条例,依法加强对海外投资企业实施监督和管理。不仅国有企业,民营和其它性质的企业都要纳入监管范围。加强监管既是履行政府职责的需要,也是通过控制、指导、提醒,使企业免遭政治风险的需要。
7.培育国外投资园区。单个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很难独自规避海外投资的政治风险。如果在政府的组织、引导下,成立境外经济特区,将本国海外企业集中起来发展,就能形成合力,有效防范风险。
8.加强媒体对外宣传,营造有利舆论环境。海外大多数国家没有中文报纸电台,西方媒体主导了当地的舆论宣传,它们很容易将中国企业“走出去”、进军海外投资歪曲为对当地资源的掠夺,甚至歪曲成一种殖民主义的回归。我国媒体应该积极向世界各国人民阐述中国的和平发展思想,表明21世纪的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合作讲究互利共赢。
9.加强与国际组织的合作,帮助中国企业实现“走出去”。要发挥南南全球技术产权交易所在发展中国家技术产权交易、企业并购重组及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间技术与资本融通方面的优势,和中国进出口银行上海分行作为政策性金融机构的融资优势。
10.提供军事保障和支持。中国企业“走出去”、进军海外投资和对外扩张的速度,超出了人们的预期。但随着中国将其触角伸向多样化投资、保护石油利益、在海上航线巡逻以及为海外员工提供支持,中国可能会遭遇意料之外的反弹。要为中国企业“走出去”、进军海外投资提供军事保障和支持。
三、从微观层面看,我国企业海外投资应对防范政治风险的对策
1.评估政治风险,慎重选择目标市场国。政治风险评估的重点是导致商务环境突然出现变化的政治力量和政治因素。以石油企业跨国经营为例,按照“风险最小、投资最少、效益最大”的原则,确定我国未来海外油气勘探开发战略地区的选择为:非洲地区油气资源丰富,而且是国外大石油公司的战略退出区域,蕴藏着机会。拉美地区资源丰富,对外开放程度较高,也是我国今后应重点考虑的地区。通过扩大来自中亚、俄罗斯、非洲及其他周边国家和地区的油气资源供应,分散国际风险,以提高国家石油安全保障基础。
2.建立安保预案,防患于未然。内容应包括撤离路线、各工地联络人和电话号码。驻外中资企业负责人要清楚自己的员工人数和分布,安排好应急车辆。对外输出的劳务工人要自己妥善保管护照。搜集安全信息也格外重要,在海外开展经贸活动的我国企业和公民的安全从本质上讲还在于个人的自我保护意识。另外,未来我国企业在东道国参与竞标项目时,一定要在合同预算中加入安全成本。要加大对保障赴海外劳务人员的安全投入。
3.做好投资前的铺垫。在我国和东道国政府信息的基础上,通过专业咨询公司,充分考察、分析东道国的投资环境,评估投资的政治风险,重点分析那些难以预测并可能使经营环境突然改变的各种主要政治力量。还要在东道国进行广泛宣传,使东道国政府和民众了解本企业,在东道国承担一定的公益和慈善事业,与东道国政府和民众多交流接触,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
4.掌握海外投资的策略。防范海外投资的政治风险,还是有很多策略可以供借鉴。企业可加强联合,以集团的方式参与竞标。通过组团,最大限度整合资源,发挥影响力,并且防止发生不必要的内耗。与当地企业一起竞标,让当地企业也分一杯羹,容易获得东道国、地区好感。
5.遵守东道国的法律和社会规范,积极融入当地社会。走向国际市场的中国企业一定要了解、学习、遵守东道国法律、法规,聘请当地的法律人才,可通过寻求“本土化”法律保障,大大降低政治风险,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参与社区活动,广交朋友从而融入东道国社会主流之中,淡化中国“印记”,逐步成为地地道道的东道国企业。
6.树立“双赢”、“多赢”的理念。进军海外投资的我国企业要形成促进东道国就业、尽量雇佣当地员工、技术进步、财政增收的利益共享理念。单边发展、单方赢利的思路只会引发东道国政府与民众的不满,最终酿成政治风险。近年来,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中,我们有很多积极的做法,比如,加强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当地国民的教育水平、提高人力资源的培训,甚至减免对方债务等等。
- 上一篇:书记在卫生城市迎检专题会发言
- 下一篇:高校校报发挥思政教育作用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