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心理学视角下企业思政工作

时间:2022-04-17 04:50:00

导语:管理心理学视角下企业思政工作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管理心理学视角下企业思政工作

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科学,就是做人的工作,其核心是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就企业而言,如何才能做好新形势下企业员工思想政治工作,增强其有效性?就此问题,本文试从管理心理学的角度,探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途径。借鉴、运用管理心理学的原理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和社会结构的变迁,企业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也随之发生了变化,而企业内各成员观念及思维的差异化将更加明显。这种变化与差异化的存在要求各项管理工作在方式方法上也要有所改变。现阶段各方所提倡的人性化管理就是顺应这种变化的表现。人性化管理的提倡,要求各项管理活动在追求实现统一目标的过程中必须正视及尊重组织内个体差异的存在。就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而言,学习并运用管理心理学原理,把管理心理学与思想政治工作有效结合起来,通过对员工的心理特征和行为特点的分析,有的放矢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切实解决好项目目标实现过程中存在的思想上、行为上的矛盾,是体现人本管理,建设和谐企业的重要途径,也是创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表现。

一、从人的需要出发,做好新形势下的员工思想政治工作

作为一个领导者,抑或思想政治工作者,从现在起应设法了解员工们的需要,这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提。员工是带着自己的需要走进公司或企业的,只有了解他们的需要才能有效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人的任何行为都是为了满足一定的需要或达到一定的目标。需要是行为的原动力,行为的动机是未得到满足的需要。马斯洛的需要理论把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要(是最基本最强烈的)、安全需要(要有安全感、自由的欲望)、社交需要(友谊、爱、归属感)、尊重需要(成就、名誉、尊重)、自我实现的需要(充分发挥自己潜能)。同一时期可能同时存在多种需要,但会有一种需要处于支配地位。当一种需要满足以后就不再是一种激励力量了,会提出新的需要。因此,需要理论是我们做好人的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前提。为此,首先,是要教育员工树立正确合理的需要观。管理心理学研究表明,人是社会的主体,其需要具有明显的社会性。人的需要要受社会所制约,其追求的目的和实现的方式也要受社会历史的制约。树立了这样的观念,就能正确对待现实生活中的思想问题,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员工思想政治工作的难度。其次,作为企业的领导者和管理人员不应只注意生产目标的完成,而应从人的实际需要出发,把注意的重点放在关心员工个体、满足员工的需要上来。要大力发展生产,创造更多、更好的物质条件,努力解决员工生活福利、文化生活等方面的问题,尽可能地满足员工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

二、运用管理心理学原理区分

思想政治工作对象的差异,个体的差异,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世界上也没有两个心理特点完全相同的人。“人心不同,各显其面”。心理个别差异即个性差异,是指人们之间在稳定的心理特点上的差异,如气质、性格、兴趣或能力等方面的差异。个别差异不仅表现在人们是否有某方面的特点,而且也表现出同一特点的不同水平。掌握个体差异理论,对思想政治工作者区别情况,正确解决问题受益匪浅。首先,可以使思想政治工作者承认人与人之间的个体差异,正确地看待不同气质的人。其次,可以使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工作中对具体问题具体对待,不同的人不同的问题区别对待,做到因人而异、因事而异,从而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富有针对性。古语讲“行医之道,不可类推”。同样,思想政治工作也不能对人“一个样”,遇事“一刀切”,教育“一锅煮”,工作“一般粗”。对多血质较为明显的人,应发挥其主动、乐观、反应灵活等特点。

三、正确有效地激励讲求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

同志提出的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要求对人的管理、教育、使用,由“管理型”进人“服务型”。也就是说,对人的管理工作,包括思想政治工作,由从外部的控制、约束,用组织、制度、纪律手段为主的管理,逐步向发掘人的知识智慧、调动人的内在积极性为主的管理的转变,其中包括对工作成绩的认可,给予较大的工作责任,外出进修、深造,职务、职称的晋升,工资待遇的提高等,强调员工的主人翁责任感,多提供有挑战性、战略性、关键性的工作,增强成就感,使工作本身变成一种激励因素。这既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更大空间,也要求思想政治工作有新的提高和转变。而管理心理学对激励问题有两个互相联系的公式:一个是“工作绩效二能力x激励(积极性)”。这个公式说明,一个人的工作成效、成果取决于工作能力高低和积极性的强弱。另一个公式是“激励水平(即积极性大小)=期望值x效价”。这里的期望值是指人们对自己行为能否导致所得到的工作绩效(目标)的主观概率(评估)。

如果认为通过努力达到目标的可能性高,则积极性会高,反之则低。这里的效价是指人们对某一目标的重视程度与评价高低,即人们主观认为所期望达到的目标的价值的大小。如果认为目标价值高,则积极性高,认为价值不大,则积极性受影响。这个公式表明,人的积极性取决于其主观对达到目标的可能性和价值的认识。因此,思想政治工作要调动人们的积极性,自然应当从设定适当奋斗目标和培养正确的价值观这两个基本方面下工夫。激励理论认为目标的设定要恰当,过高令人望而生畏,过低使人认为轻而易举,两者都不利于积极性的调动。同时,从期望值与实际结果的关系上看,结果小于期望值时,会令人大失所望,积极性受挫;结果相当于期望值时,产生不出所料的心理,积极性得以维持;结果大于期望值时,会有出乎所料的心理,积极性会更高涨。这就告诉我们,思想政治工作在设置目标激励积极性时,也要遵循这些规律。

在激励方式上,激励理论关于内在激励与外在激励的联系与区别,对思想政治工作也是很有借鉴的。一般认为,外在激励方式主要包括福利、晋升、授衔、表扬、嘉奖、认可等;内在激励方式则主要包括学习新知识新技能、责任感、光荣感、胜任感、成就感等。外在激励效果较明显但不持久,而内在激励则所需时间较长,但效果较高并能持久。这就是说思想政治工作要着力于构建一种奖励激励制度和机制,促使内在和外在激励相结合,达到相得益彰,并且要把着力点放在教育人、培养人上。重视内在的激励,使人的素质全面提高。在激励方式上注重强化理论的应用,强化理论可以看做是思想政治工作中建立奖惩制度和机制的重要理论依据。强化是指通过外力来干预某种刺激或行为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就是对个体行为肯定的给予鼓励、奖励,以求巩固,这是正强化;对个体行为否定的给予惩罚、鞭挞,以求减弱、消退,这是负强化。正强化“奖励”是我们期望出现的行为,负强化“惩罚”是我们不期望出现的行为。这就是说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时,奖惩、表扬及批评的应用,要与组织期望的行为联系起来,才能收到强化的效果。

运用“行为改变”理论,促进队伍素质整体提高。从理论层面说:管理心理学认为,改变不合理、不正确的行为,能将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而人的行为要改变有个过程,有个基本层次、序列,这个改变的序列就是知识改变—态度改变—个体行为改变—群体行为改变。知识的改变比较容易;态度改变受感情影响,比较难一些,时间要长一些;行为的改变更难一些,费时更多一些;而群体行为的改变则最难,需要更长时间。在改变方式上可分为参与型与强迫型两种。参与型改变实质是强调学习新知识,启发人们自觉地逐步地改变;强迫型改变实质是强调制度的作用,用规范的约束去促进改变。这就使我们明确了现代思想工作必须与创建学习型组织相结合,以创建学习型组织为载体。因为学习型组织活动不仅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所要求的,而且从人的行为改变规律中可以看到,学习知识是一切行为改变的原始动力。思想政治工作要善于运用学习知识和制度规范相结合的办法和途径,通过行为改变达到个体、组织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任何行为都是由思想支配的,要改变人的不合理不适时的行为,必须首先改变观念,从思想工作上讲,就是要改变主观世界。通过不断学习提高思想认识,进而改变行为,最终达到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

总之,运用管理心理学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有利于企业政工干部加强自身修养,提高政治素质,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更好地适应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整个思想政治工作充满心理学问题,二者密切的交叉,辩证地统一,使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实现系统化、理论化、科学化。管理心理学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目标是一致的,对象也是一致的,通过研究运用管理心理学的一些基本原理,指导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是非常重要和十分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