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符合时代精神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体制
时间:2022-03-07 07:25:00
导语:建立符合时代精神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体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任何教育是一定时代的净胜,任何时代的教育总是要体现或符合其时代精神,才能真正成为被时代所接受并推动时代前进的教育,从而才能具有时代感和实效性。就当今时代而言,改革创新是其精神的核心,因而当今的教育,特别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从整个体系上综合体现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才能真正提高其针对性和实效性。所谓整体上综合体现改革创新精神,就是要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看作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实现全面的且各部分有机结合、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生实效的创新体系,而不是仅就课程或教材等某一个或某几个子系统实施改革创新。实践证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单纯某一部分的创新.是不能真正体现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的,也是难以提高其实效性的。
一、时代精神的整体呈现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创新
时代精神是历史的,又是普遍的。它是在时代变革实践中孕育、形成为大多数社会成员所普遍认同和接受的推动社会进步、引领时代潮流的一种价值取向和行为范式。时代精神以整体性的形式集中、综合地表现人们的共同愿望、价值追求和前进动因。单一个体的单一活动以及某些群体的局部实践或阶段性实践只有融汇到社会的具有普遍性的时代性实践中,才能将其所体现的时代精神呈现出来,也才能真正成其为时代精神。当今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社会运行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要将自身汇入以改革创新为精神核心的时代潮流中,另一方面。就其本身而言,必须以整体性的系统的创新实践才能真正反映时代精神的要求。①机械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式的“改革”、“创新”,都不可能是真正意义上的代表或反映时代精神的改革创新。
许多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各种“创新”不可谓不多。但却总是难以取得明显效果,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将自身的创新看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全面地、整体性地实施,而是各个环节相脱离地进行改革和创新。这样的改革和创新,我们不能说它就绝对不是改革与创新,但显然不能体现当今时代精神的整体性要求,因而也就难以产生令人满意的实际效果。许多时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与创新表面上也似乎是全面的、整体性,但只是在改革创新的“计划表”里将思想政治教育所涉及的各个部分尽量地罗列进去,并提出改革创新的要求和设想,有时候还有具体措施,但并没有把各个部分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整体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科学地统一起来,没有充分、认真地思考和研究各个部分的联系及其相互影响。这就导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与创新终究还是部分的、机械的,而不是整体的、有机的。例如,在筹划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和教材的改革与创新时,就必须紧密联系教学方法创新、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观念变革和素质提升,以及教育环境的优化等等。否则,课程、教材的任何改革创新都不可能是有效的。也是不可能体现和反映时代精神的整体性要求的。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创新的整体性和要素创新的有机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无疑是一个由许多要素组成的有机系统。这一系统的创新必然是整体性的。系统内部各要素的创新必须同其它要素的创新紧密联系、相互统一,才能融合成为系统的整体创新。要素创新是为系统创新服务的,必须有机地融合到系统创新之中。脱离系统的整体,离开与其它要素或组成部分的有机联系.任何单一要素的创新都不是真正的创新,或者说不可能实现整体创新的目的。
1.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方法为导引,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和教材
课程和教材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载体。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创新必须从课程和教材的改革创新人手。但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和教材的创新绝不能孤立地、机械地进行,而必须系统地、有机地开展和推进。所谓课程和教材创新不能孤立进行而必须系统开展,指的是不能单纯地就课程和教材来改革课程和教材,而必须将课程和教材当作是国家教育行政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系统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以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变化、心理特征及价值取向为依据,将其同教师队伍思想观念革新、教学方式方法创新等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系统性的整体创新效应。如果仅就课程改革而改革.就教材创新而创新,是无法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创新的,因而也是无法提高其实效性的。
课程总是供学生学习的,教材永远是由教师讲授的,并且是以一定的方式方法讲授的只有把课程和教材的改革与创新与大学生的思想变化、教师队伍建设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创新紧密结合起来,同时发生、协同进行,才能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和教材的创新发生实际的创新效应。试想,一种不适应大学生思想变化和心理特征,不能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所认同的课程和教材,再怎么创新又有什么实际意义呢?这种创新又怎么能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呢?所谓课程和教材创新不能机械进行而必须有机开展,指的是课程和教材的每一个环节和内容的改革与创新都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思想特点和教师的授课能力,是把课程和教材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大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以服务和实现整个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和实效性为最终目的来开展的创新。就是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和教材的创新是心中有人(学生和教师)的创新,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并以教师的教学方法为导引的创新。那种脱离学生、脱离教师的课程和教材创新显然是毫无意义的。只有在符合时代要求的课程和教材的基础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才能使自己的教学效果也符合时代的要求。一直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总是难以提高,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的课程和教材体系没有与时俱进,形成符合时代要求的内容和形式。科学的课程设置是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基本环节。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要具有科学性,就必须体现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更好地适应时展的要求。要通过充实教学内容,完善课程设置,形成结构合理、功能互补、相对稳定的课程体系。成这样的课程体系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需要我们做大量的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大学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线教师以及专家学者的意见,然后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努力求同舍异.编写出符合当代大学生成长特点和发展需要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切忌以少数领导和专家的缺乏调查研究的武断意见,去为全国的大学生设置思想政治教育课程。高质量的教材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重要前提和保证。所谓“高质量的教材”,首先必须充分体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最新成果。全面反映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和基本经验,全面反映在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最新进展。简言之,必须符合时代的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大纲和教材的编写.已经纳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作为重大项目集中全国教学科研力量组织编写。⑧、教育部联合成立了教材编写领导小组。问题的关键在于.教材的编写同样需要我们做大量的调查研究.认真听取大学生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意见。仅仅依靠编写小组和少数专家呆在书斋里是不可能编写出符合时代精神要求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的。
2.以教材创新为载体,以观念更新为先导,以学生接受为尺度。努力建设一支体现时代精神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教师是实施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充分重视并努力建设一支体现时代精神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是构建符合时代精神要求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体系的非常重要、也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问题的关键在于,在以改革创新为精神核心的当今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的建设决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业务素质的提高。或教学水平的提升。而是要贯穿、融汇一系列内容和形式的创新,才能使自身成为整个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创新的一部分。就是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的建设也不能孤立地、机械地进行,而必须系统地、有机地开展。具体一些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的建设必须以教材创新为载体。以观念更新为先导,以学生接受为尺度。才能培养出一支体现时代创新精神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才能使教师队伍建设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整体创新,并进而提高整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教师授课的原始和基本依据就是课程和教材。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的建设创新必须紧密围绕相应的课程和教材进行。
教师如果不能对课程和教材有深人的理解和把握。并实际地参与到课程和教材的改革与创新之中去,那么即使其它方面的素质有再大的提高,也是难以同整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创新协调发展的。④在此基础上,教师队伍的建设,必须以观念更新为先导。教师要能够适应时代的变化以及由此引发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形式和方法的变化,要实际地提高自身适应这种变化的能力。这种能力的重要表现就是,要使教师通过一定的教学方式方法所讲授的课程内容能够实际地为当代大学生所接受。毕竟大学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传输系统的终端。大学生能否接受是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和时代性的最终检验标准,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系统是否真正体现了时代精神、实现改革与创新的最终检验标准。很显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建设不是仅靠教师自身能够完成的,首先必须引起各级党委特别是高校党委及行政领导的高度重视。各高校要认真建立和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培训体系。建立这样培训体系的方式可以有多种,例如采取脱产进修、攻读学位、名师指导、社会考察、国内外学术交流等措施,等等,但是,很显然,为培训而培训是毫无意义的。关键还在于培训的内容必须符合时代要求、适合当代大学生思想特点.培训的目标必须是建设一支符合时代要求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否则,即使培训出来的教师满腹经纶.也是难以适应当代思想政治教育要求的。
3.以教师为主体,以教材为线索,以学生为对象。积极探索并科学运用符合时代精神要求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新体系要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一方面需要教育内容符合时代要求,具有说服力另一方面还需要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符合当代大学生的接受特征,具有感染力。要鼓励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积极探索科学的符合时代特点的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启发式、参与式、研究式教学等教学方法,并将之有机地结合为一个统一的方法体系。⑧对科学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新体系的探索不是仅靠在书斋里、教室中翻阅书本、沉思默想就可以完成的.而必须密切关注当今社会的变化。深入研究和分析当今时代变迁对大学生的影响,广泛接触当翘代大学生群体,以平等的姿态和心态同他们进粥;行经常性的沟通与交流,从而发现和提炼符合他们接受特点的教学方法,并努力融入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鲜活的事例、新颖活泼的活动。只有这样的探索才有可能活跃教学气氛,启发。
三、系统的环境制约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适应创新
任何系统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的.环境的综合状况对其内部的系统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和作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这一大系统的生存和发展同样要受到其环境的制约和影响。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想体现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要求,在处理与环境的关系上必须进行相应创新。
1.要由被动适应环境变为主动适应环境
一般来说.纯自然系统的动植物的生存和发展只能被动地适应其环境,而作为主体的人.却可以主动地适应自身的环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不仅受自然文化环境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受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不仅受社会大文化环境的影响,而且要受教育对象所处的内部小文化环境的影响。环境既影响受教育者的接受性,也制约着教育者所采用的方式。一般来说,社会文化环境既不是思想政治教育者可以选择的,也不是其教育对象可以选择的。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这种情况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如果’对于其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感到无所作为.只是一味地被动适应,那么,其教育效果就难以令人满意。他们必须在适应环境方面有所创新.即由被动适应转化为主动适应,才能不断提高其工作的实效性。怎样主动适应社会文化环境呢?一是要主动、科学地研究社会文化环境对教育内容的影响,改变那些与新的社会发展趋势不相一致的教学内容。二是要主动、科学、系统地研究社会环境对教育对象的影响.根据教育对象由这些影响所形成的思想和心理特征,有针对性地实施思想政治教育。
2.要积极地影响和改造环境
马克思说:“环境正是由人来改变的.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⑥人与一般动物的一个明显的不同之处在于,人不仅仅受环境的影响,同时也可以影响和改变环境。大众传媒尤其是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使得现代社会文化环境呈现出不同于以往的特点:一方面.各种媒体把大量的信息、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文化类型展现在人们面前,使人们的思想意识在更广阔的时空范围内受到冲击.另一方面.网络的开放、平等、虚拟和不可控,对当代大学生产生了多种影响,也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极大挑战和考验。面对这这些挑战和考验,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能对于社会环境无动于衷、毫无作为,而是应该积极地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努力影响和改造社会文化环境,使之与课堂教育的要求和进程有机地统一起来。要积极利用大众传媒.建立网上思想政治教育阵地,用先进文化影响和教育当代大学生,培养民族文化自律意识,以抵御和消解西方不良文化思潮和意识的影响。
要唱响主旋律,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舆论环境,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多层次、全方位的精神文化需求要在科学研究和充分了解当代大学生思想和心理特征的基础上.科学驾驭和有效利用网络平台,大力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实践证明,网络施教有着许多传统教育不可比拟的优势。比如,教育手段、教育语言的多样性、生动性.增强了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融合性,网络集文字、图画、色彩、声音、动画及操作等多种媒体于一身的特点,充分调动了受教育者感官和思维的积极性。能产生难以拒绝的吸引力。此外,主客体间平等、民主、自由的沟通方式也容易为双方所接受。因此,尽快构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认真着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开发和利用,增强教育科技手段上的先进性,是当前高校适应时代精神要求,整体创新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一项重要任务。⑦
- 上一篇:林业局重点工程进度情况报告
- 下一篇:林业局计划经济情况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