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政治化之议
时间:2022-09-02 11:12:00
导语: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政治化之议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论文摘要: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是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内在要求和根本任务。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既要不断加强党和政府的合法性建设,又要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要努力培商公民文化从而推进政治社会化。
论文关键词:有序政治参与;佘民文化;基层民主;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这一政治命题的关键词是“有序”。所谓有序,是针对政治参与是否遵循一定的规则或程序而言的,是指公民对政治生活合法的、制度化的参与。它表现为公民严格按法律规定的方式、渠道和程序参与政治,不存在参政渠道拥挤、堵塞和排他的现象,不存在寻找制度外的方式和渠道参与政治。
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是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内在要求和根本任务。“在当前中国,政治参与主要是人民群众试图影响党和政府及基层自治组织的决策和执行的活动。现阶段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应注意抓好以下工作:
1.不断加强党和政府的合法性建设,这是保持党和政府的合法性,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政治前提和重要保证。在我国。党和政府不是通过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就一定能获得合法性,也不是按照一定的法律规范活动就必定具有合法性。其合法性一方面取决于党和政府的活动在法制轨道上运行,另一方面其更为实质的内容是党和政府能够在人民群众中赢得广泛的信任和支持,从而使人们自觉地把对党和政府权威的服从当作自己的义务。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是以公民对于党和政府的政治认同为其心理条件和行为前提的,它从一个方面表征着党和政府的合法性。因此,保持党和政府的合法性对于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至关重要,惟有较高的政治合法性,才能带来较高水平的政治参与。相反,“合法性危机”带来的则是“政治参与危机”甚或非法的、反抗性的参与。
在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过程中,党和政府保持其合法性,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必须紧紧抓住发展这一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带领人民实现共同富裕,这是构筑合法性基础的关键。社会主义的本质在于发展,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现阶段我国社会的贫富差距不仅存在,而且在拉大,已构成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若不加以解决,就有可能产生两极分化,就可能出乱子。因此,当前及今后,制定和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基本着眼点是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从而为广大人民普遍平等有序的政治参与奠定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条件。
其次,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民主,厉行法治,为政治系统提供法理型的民主的合法性基础。实践证明,法理型合法性是最稳固、最持久的合法性。在现代国家中,民主和法治是合法性的必要条件。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才能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依法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的政治权利,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此,党和政府必须进一步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这是重塑中国政治合法性基础的必然选择,也是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制度化途径。当然,在涉及公民政治参与的具体制度、环节方面还需在今后的民主政治实践中继续研究和探索。
再次,必须大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这对于维护政治合法性具有决定的意义。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的好坏,人民是非常关注的,它直接关系到公民政治参与的积极性和有序性。当前,党和政府工作中存在的一些不良作风和一些党员干部的腐败行为,引起人民群众的强烈不满,对党和政府的合法性构成潜在威胁。因此,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端正党风、政风具有决定的意义。抓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的好转,必须狠狠地抓,一天也不放松地抓。必须加大惩治力度,依法从重从快打击,否则受损害的只能是执政党和政府自身的合法性。今后,必须落实好“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宗旨要求,求真务实,取得良好的执政绩效,扩充合法性资源,为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提供良好的政治环境和社会氛围。
2.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是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基础性工作,能自下而上地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基层民主包括基层群众组织自治和企事业单位的职工代表大会两种形态。自治是指公民在国家法律规定的权限范围内,自己管理自己的事务。我国城乡普遍建立的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就是群众性自治组织。农村村民和城市居民在自治组织内经由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方式,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基层自治是人民群众直接参与国家和社会管理的一种重要的民主形式。
企事业单位的职工通过职代会进行的管理也是一种直接民主形式。职工通过职代会对本单位的治理和分配、干部的选择、监督和罢免以及对重大问题的决策方面充分行使民主权利。由此可见,基层民主是公民进行政治参与的制度化途径,扩大基层民主本身就是扩大公民直接和自主的参与。当前,我国基层民主的发展水平还比较低,具体制度还不够健全和完善,存在的现实问题还很多。例如,投票和选举中的形式主义、贿选拉票、弄虚作假、宗族势力抬头,以及外出打工人员不能返乡参加选举,又不能或很少参与所在单位和居住社区的选举,民主选举权利不能得到切实行使;决策与管理中的主观主义和经验主义、家长制、一言堂、命令主义、欺上瞒下或尊上欺下、“暗箱”操作等;监督工作中,群众对有些问题慑于当权者的打击报复和威吓,不敢检举揭发,监督渠道不畅通、软弱乏力,一些当权者有恃元恐,以势压人,胆大妄为,不正之风和腐败行为得不到应有的惩治。这些现象的存在大大挫伤了公民政治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性,降低了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信度和效度。因此,扩大基层民主,关键是健全和完善基层民主制度。要而言之,就是要健全基层自治组织和民主管理制度,完善公开办事制度,从而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对干部实行民主监督。完善村民自治,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完善城市居民自治,建设管理有序、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坚持和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和其他形式的企事业民主管理制度,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这是扩大公民有序参与的指导方针。当前,在基层民主建设中,应突出抓好的工作有:建立工作报告制度和检查监督制度,扩大公民的知政、议政和参政权,让群众去评价和选择管理者。处理好村党组织和村委会与乡镇党委和政府之间的关系,理顺城市居委会、街道办事处和社区之间的相互关系,立足自治,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调运转。要彻底改变企事业单位领导人由政府任免,形成一种企事业单位职工及其工会有权决定或有权参与决定本单位领导人的新体制,由此推进企事业单位的民主管理。要改革现行选举制度,重点要对选举中的候选人提名制度和介绍制度进行改革,让选民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参与候选人的提名工作,充分了解候选人的主张、个人品德和从政能力,保证整个提名工作公开、公平、公正,富有竞争性。另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伴随我国城市化而来的农民工的政治参与已成为议事日程上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目前,我国农民工的政治参与具有边缘性,各大城市均元明确规定外来农民工制度性参与的权益,这种制度性参与的需求长期得不到满足就使得非制度性的、发泄性的参与成为部分农民工的首要选择。可见,切实解决农民工的政治参与,关键也是从制度上给予明确规定和具体保障。
3.加快培育公民文化进而推进政治社会化是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必要途径。一个政治系统在没有形成居主导地位的“公民文化”之前,很难保证政治参与的制度化。所以,政治参与制度化需要社会中的多数成员具有参与型的文化、心理和习惯研究和事实证明,一个国家政治参与的程度与水平的高低,与其公民的政治态度、政治情感和政治意识有着紧密的关系。一般说来,公民素质高的国家,其政治参与的水平就比较高,而公民素质比较低的国家,其政治参与的水平相应就比较低。在一定意义上来说,一个国家公民的政治文化素质决定了这个国家政治参与的程度和水平。在我国现阶段,受财产状况、教育程度、职业、居住环境、家庭出身、性别、年龄、宗教信仰以及传统等因素的制约,公民的政治文化素质还不高,而且个体差异性大,许多公民缺乏参与的能力或不会参与政治,这种状况与政治参与的理想目标不相适应,从而影响了民主政治的扩大与发展。因此,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就必须把社会主体的政治文化培育成“公民文化”并使之社会化。
公民文化,又称参与型政治文化,是指社会成员往往公开地取向于作为一个整体的系统及政治的和行政的结构与过程的文化;公民文化中的单个成员对政治对象的各个层次可以持赞成或不赞成的取向。在当代中国,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培育公民文化,既要破除以人治、特权、宗法制、官本位、家长制、消极无为、人身依附等为特征的臣民社会政治意识,确立人权、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博爱、权利义务等现代公民意识,又要消除非理性的、狂热的、偏激的和冷漠的政治心理,确立理性的、自觉的、主动的政治心理。政治社会化是人们认识政治和政治文化传习过程的统一,它能赋予公民个人以特定的政治人格和政治能力,帮助社会成员进入、适应和参与社会政治生活。在我国,政治社会化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为目标,其根本任务是采用多种渠道、手段和措施,培养训练一代又一代的社会成员,使之成为符合社会制度要求的合格公民,即符合社会主义国家国格要求与人格要求的公民。扩大政治社会化,公民自身的政治实践具有根本的意义,是直接政治社会化的最有效方式。没有不断的政治参与实践,就很难形成参与型政治文化。因此,应加强对公民政治参与实践的引导和锻炼,使公民在实践中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将自己通过受教育得来的参与知识转化为符合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所需要的参与能力。除此之外,公民的民主政治教育也是举足轻重的,绝不能轻视和弱化。现阶段,要加强对公民进行必要的政治知识、法令、制度、规则、程序和政治技能的教育、传授和训练,使公民熟悉政治知识,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了解民主规则和程序,掌握民主生活技能,从而直接有序地参与民主政治过程如此方能塑造出具有较多参与知识和具备丰富的参与经验的公民,在全社会形成政治参与制度化所需的参与型文化。
- 上一篇:个人工作部署5
- 下一篇:经济法的负重及发展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