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邓小平社会主义特点的认识

时间:2022-05-15 09:56:00

导语:小议邓小平社会主义特点的认识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小议邓小平社会主义特点的认识

摘要:邓小平社会主义理论体现了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与列宁落后国家单独建设社会主义理论的统一,体现了马克思公有制理论与列宁利用资本主义理论的统一。

关键词:邓小平理论社会主义

关于邓小平社会主义理论的特点,理论界已经进行过深人的研究,形成了许多有创见、有意义的学术成果。但是,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并没有终结,需要随着实践的进展而继续研究。下面略述本人当前对这个问题进行研究后的几点新认识。

一、邓小平社会主义理论体现了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与列宁落后国家单独建设社会主义理论的统一

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共产党宣言》等著作提出了世界历史的理论。

这一理论的内容是:由于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由于国际市场、国际分工和人们普遍交往的形成,以往各个国家、各个民族封闭的、分散发展的历史过程转变成为世界性的、整体联系的发展过程。这一理论的内容还包括,民族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是实现共产主义的必要条件。也就是说,单个民族、单个国家,不能够实现共产主义,只有民族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才有可能产生真正的共产主义社会。

可是,以后的历史并未完全按照理论所规定的路线展开。20世纪20年代初,在经济文化落后的俄国,无产阶级夺取并巩固了国家政权,使这个政权存在于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之中。鉴于这种局面,列宁提出了落后国家单独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这一理论的内容是:俄国苏维埃政权能够在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中存在下去,它能够同资本主义国家建立正常的经济联系,能够而且必须先于西方国家展开社会主义建设,它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具有特殊性。叹体小平实现了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与列宁落后国家单独建设社会主义理论的统一,在于邓小平在领导中国改革开放过程中,既强调中国走向世界的思想,又强调中国走自己的道路的思想。

邓小平关于中国走向世界的思想,即中国实行对外开放、融人世界历史潮流的思想。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由于世界市场的扩大与发展,国与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趋密切,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拥有自己发展生产所需要的全部科学技术,不可能拥有自己所需要的全部资源和资金。据此,邓小平在有关谈话中指出:“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②“对外开放具有重要意义,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孤立起来,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不加强国际交往,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是不可能的。"3邓小平看到,近代以来,中国在经济上处于落后的状态,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闭关自守。建国以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不及于其他国家,原因也是闭关自守。他在总结了历史经验后深刻地指出:“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r’小平在世时,在他的领导下,我国的对外开放逐步形成了一个多层次的、全方位的开放格局。

邓小平关于中国走自己道路的思想,即中国改革的政策和措施同中国的实际相适应、不照搬别国模式的思想。由于历史的原因、自然条件的原因或其他方面的原因,世界上的各个国家都有其国情的特点。这些特点可以表现在经济条件的优劣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上,可以表现在政权组织形式的差异上,可以表现在人民不同的生活习惯上和不同的信仰上。任何国家的执政者在考虑本国发展的道路时,都必须充分地认识到本国国情的特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种种失误,原因之一在于没有认真地研究本国的国情,没有正视本国国情的特点。所以,邓小平在有关谈话中强调指出:“各国的情况千差万别,人民的觉悟有高有低,国内阶级关系的状况、阶级力量的对比又很不一样,用固定的公式去硬套怎么行呢?"=’}1982年9月1日,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就这个间题提出了下述著名论断:“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②

邓小平中国走向世界的思想,同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有着一致的内涵。其一,它们都主张消除闭关自守状态,各国间相互往来。其二,它们都主张各国的经济资源相互间可以利用。邓小平走自己道路的思想,同列宁落后国家单独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也有着一致的内涵。其一,它们都强调重视本国国情的特点。其二,它们都主张从本国国情出发确定社会主义建设的政策和措施。

认为邓小平实现了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与列宁落后国家单独建设社会主义理论的统一,会不会产生一种歧义:邓小平理论一方面主张世界历史过程转变成为世界性的、整体联系的发展过程,另一方面主张落后国家即中国沿着有自己特色的道路独自发展,处于矛盾的状态。笔者认为,不会产生这种歧义,即邓小平理论内部不是矛盾的。因为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本身包含着上述两方面的内容。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虽然主张世界历史过程转变成为世界性的、整体联系的发展过程,但是马克思仍然主张各国无产阶级先在本民族或本国家内进行革命,先解决本民族或本国的革命与建设间题,在此基础上才有民族的消亡和国家的消亡。列宁在十月革命后的特定条件下主张落后的俄国单独建设社会主义,但是他始终期盼着世界革命,希望俄国能够同世界各国至少是同西方先进国家一起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实际情况是,在马克思的理论体系中,关于世界历史的理论比较突出,各个国家进行革命与建设的理论相对弱化。在列宁的理论体系中,关于落后国家单独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比较突出,世界历史理论相对弱化。邓小平在同一个时段内充分强调了这两个方面的理论,实现了这两个理论的高度统一。

二、邓小平社会主义理论体现了马克思公有制理论与列宁利用资本主义理论的统一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即提出了实现公有制的理论。他写道:“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③他还写道:“无产者没有什么自己的东西必须加以保护,他们必须摧毁至今保护和保障私有财产的一切。”④这也是关于消灭私有制和实现公有制的思想。

可是,在十月革命以后,特别是在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以后,列宁从苏俄的实际出发,阐述了利用资本主义作用的思想。1921年列宁指出,由于有自由贸易和商品交换,有小经济的发展,必然有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这是无可争辩的真理,这是政治经济学的初步原理所揭示的现象。对此,无产阶级政党应该怎么办呢?如果是试图完全堵塞资本主义发展的通道,“一个政党要是试行这样的政策,那它就是在干蠢事,就是自杀。说它在干蠢事,是因为这种政策在经济上行不通;说它在自杀,是因为试行这类政策的政党,必然会遭到失败。”毖他说,在俄国,由小生产向社会主义过渡,必须通过一定的“中间环节”,这种“中间环节”就是资本主义。这就是他所说的:“既然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作为小生产和交换的自发产物的资本主义,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这是列宁关于利用资本主义的最经典的论断。

邓小平实现了马克思公有制理论与列宁利用资本主义作用理论的统一,在于他在领导中国改革开放过程中,既强调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思想,又强调利用资本主义作用的思想。

邓小平在改革过程中强调以公有制为主体。1985年8月,他谈到我国改革开放的经验时说:“社会主义有两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一是以公有制为主体,二是不搞两极分化。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现在占整个经济的百分之九十以上。”工同一时期,他在有关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采取的所有开放、搞活、改革等方面的政策,目的都是为了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我们允许个体经济发展,还允许中外合资经营和外资独营的企业发展,但是始终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Z在邓小平看来,以公有制为主体,是我国经济制度保持社会主义性质的保证,是我国改革沿着正确方向发展的保证,必须认真地做到这一点.〕如他说:“一个公有制占主体,一个共同富裕,这是我们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③

邓小平在改革过程中,强调利用资本主义的作用。1979年10月,他在有关会议上的讲话中讲到利用外资问题时指出:“利用外资是一个很大的政策,我认为应该支持。至于用的办法,主要的方式是合营,某些方面采取补偿贸易的方式,包括外资设厂的方式,我们都采取;”‘在他看来,利用外资可以得到几个方面的好处,即国家可以得到税收,工人可以得到工资,还带动了其他服务行业的发展。可是,利用外资涉及到我国所有制形式的变动,即有可能在我国出现非公有制性质的企业。显然,邓小平对此持肯定的态度。同年11月,他在接见外宾时的谈话中,当外宾问及我国的所有制形式会不会变化时说:“我们国内还是全民所有制,或者集体所有制。也还可能包括一部分华侨的投资,这部分也可能是资本主义的形式,……外资是资本主义经济,在中国占有它的地位。”.5在这里,他肯定地指出我国国内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形式,并且说它在中国有其应有的地位和作用。1980年12月,他在有关会议上的讲话中讲到对一些改革措施的看法时说:“继续广开门路,主要通过集体经济和个体劳动的多种形式,尽可能多地安排待业人员。要切实保障集体劳动者和个体劳动者的合理利益”。U,在这里,他肯定地提出,我国出现了个体经济即私人占有制性质的经济,并且要求保障其合理的利益。随着改革的进展,邓小平提出了“三个有利于”的思想,“不争论”的思想。这些思想都体现出他主张利用资本主义的作用来促进改革开放。

邓小平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思想与马克思公有制的思想,具有相同的精神与品质。马克思公有制的思想,指全社会占有生产资料,即人们通常所说的社会所有制。而且社会上除了公有制以外,没有其他性质的经济形式。邓小平主张的公有制为主体,就公有制本身而言,是国家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不是社会所有制。就全社会的经济状况而言,除了公有制以外,还有其他性质的经济形式。这样,从形式上看,邓小平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思想与马克思公有制思想之间是有差别的。可是它们的精神与品质是相同的,即都是反对人对人的剥削,达到共同富裕和最终消灭阶级差别。邓小平利用资本主义作用的思想与列宁利用资本主义作用的思想,具有一脉相承的关系。列宁提出利用资本主义的作用,目的在于发展生产力,创造物质条件,实现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任务。邓小平提出利用资本主义的作用,目的也在于发展生产力,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他们两者的思想,在“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的轨道上得以传承和发展〕

邓小平实现了马克思公有制理论与列宁利用资本主义作用理论的统一,揭示出邓小平理论体系中两个思想的辩证统一。在现实生活中,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是辩证的统一。在人类历史长河中,资本主义是一个发展阶段,而且是一个必然向前发展的阶段。它发展的前途,就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不是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本,它要以一定的社会形态为基础和出发点。这个基础和出发点就是资本主义。现实生活中的这种辩证统一,反映在人们的思想上,就是建立公有制和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思想与利用资本主义作用的思想的辩证统一。邓小平既主张以公有制为主体,又主张利用资本主义的作用,说明他很好地实碗了这两个思想的辩证统一。而且他的这个辩证统一的思想,恰当地反映了历史发展的规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