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课生成性来源发展的操作思索
时间:2022-04-23 09:27:00
导语:政治课生成性来源发展的操作思索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内容摘要】本文认为生成性资源是重要的教学资源,简要阐述生成性资源的含义并结合教学实践着重分析了思想政治课生成性资源如何开发,包括弹性预设——迎接生成性资源,交流互动——激活生成性资源,留出空白——等待生成性资源,敏锐捕捉——抓住生成性资源,宽容接受——善待生成性资源,引导延伸——升华生成性资源。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堂生成性资源实践探索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探索新知识的经历与思考以及感悟与体验都可能成为教学过程中对教学有重要意义的课程资源。华东师范大学的叶澜教授提出了学生是教学资源可以而且必须进行深度开发的观点,并将其分为基础性资源、互动性资源、生成性资源、原始性资源、方案性资源和研究性资源等六类。其中,所谓生成性资源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与文本对话等活动在课堂上即时产生,是在教师预想之外动态产生的教学资源。学生在课堂活动和教学情境中的状态,包括他们的学习兴趣、积极性、注意力、学习方法与思维方式、合作能力与质量、发表的意见建议及观点、提出的问题与争论乃至错误的回答等等,无论是以言语方式表达,还是以行为、情绪方式表达,都是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资源。
思想政治课是人文学科,具有张扬人文精神的学科特质。与其它学科相比,关注思想政治课堂生成性资源就显得极为重要。另外,学生在学习思想政治课的过程中,因其知识经验、实践能力的不同,会对所学的课程内容提出各种各样的看法,会有各种不同的反应,而学生在思想政治课堂中的各种状态和表现,都可以说是有现实价值或潜在价值的课程资源,因而具有开发的必要性。
叶澜教授在她的“新基础教育”理论中,认为生成性资源开发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满足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展现了课堂教学的真实性。然而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思想政治课教师的课程资源意识逐步增强,能自觉利用网络、图书馆、阅览室等课堂资源,却忽视了身边的生成性资源。而这种生成性资源是学生真实体验的一种反映,转瞬即逝。因此,思想政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灵活调整,生成新的超出原计划的教学流程,使课堂处于动态和不断生成的过程中,以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本文就思想政治课堂如何开发生成性资源进行了如下实践探索。
一、弹性预设——迎接生成性资源
“预设”是预测和设计,是教师课前对课堂教学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设想和安排。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开发生成性资源并不否定“教学预设”的重要性。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新课堂,关注的重点是学生主体的学习状态,教学预设要更多地注入学习设计的内涵,这样的设计应是“弹性预设”。即教师在课前应设计弹性的教学计划,创设宽松的课堂环境,为课堂生成性资源的生成留有足够的空间、时间,迎接生成性资源。
例如在经济生活中“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这一框,教师可以把课堂的空间与时间交给学生,由学生去说他们都知道的亲朋好友,左邻右舍的收入来源。由于教学内容与生活紧密联系,由学生说会更富代表性、广泛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师无须越俎代庖。所给的空间越大,课堂资源的生成也就越多,政治课堂教学也更具时代性与生活化。
可见,在设计教学方案中要为课程资源的动态生成创设条件,在课前尽可能对教学过程中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可能”加以推测,在课中准确洞察敏捷捕捉从学生动态过程中涌现出来的信息,见机而作,适时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这就要求在教学计划中必须具备互动环节,对能进行互动的教学内容给学生足够的讨论环节,对能进行互动的教学内容给学生足够的讨论空间和时间,这样才会促进生成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二、交流互动——激活生成性资源
教学即交流。生成性资源是在课堂动态教学师生真实体验过程中被激活的一种课程资源。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已不再是把学生当成是容器进行灌输式的传授,而是师生、生生平等对话沟通交流的学习过程。教学中师生通过交流互动相互质疑、相互补充,不断“激活”生成新的知识;通过交流互动使学生的见解和生活经验不断完善、提升;通过交流互动使教师准确把握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富有针对性的引导。这样,课堂就形成一个多层次的信息交流平台,学生的思维在这里被激活,整个课堂就充满生机和活力。
例如,讲《经济生活》“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中关于私营经济、个体经济问题时,我组织学生对私营经济和个体经济进行了比较,以帮助学生准确区分不同形式的非公有制经济形式,准确掌确它们的内涵。当讲到私营经济是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的,是存在剥削性质的经济形式时,一位学生举手发问:“既然私营经济是存在剥削性质的经济,私营企业主与雇工之间是剥削与被剥削关系,为什么我国还允许私营企业主加入中国共产党?这还能说明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吗?”我很愕然也很惊喜:因为能提出如此问题的学生说明他对教材知识和相关时事非常关注,学习时有所思考,感情纯朴率真;同时,也说明学生理解上存在诸多疑点,不搞明白,单凭空洞的说理难以服人。
我随即让学生该问题,并利用学生讨论之际进行网上相关链接,将查到的温州本地私营企业发展的事实展示给学生,让学生领略到一些私营企业主致富不忘社会、热心公益事业的各种善举:如浙江华滨包装材料有限公司负责人等就捐资100多万,深入贫困山区、革命老区,慰问特困户、三老人员。此外在胡润慈善排行榜上温州民营企业榜上有名,在民营企业中排名第一的是正泰集团,共捐款6800万元。正泰集团的有关负责认为,“慈善榜比富豪榜更有意义,我们希望多看到一点慈善榜、纳税榜。富豪榜体现的是企业创富能力,而慈善榜则体现了企业对社会的贡献。”真实感人的故事使学生获得了对部分私营主奉献社会的感性认识。之后与学生再进行理论总结。
有了这样一段小插曲,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了私营企业发展与国家的相关政策,真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在思想政治课中,凡能促进教学内容与社会发展、学生生活的紧密联系,给学生提供主动参与、探究发现、合作交流且能增长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陶冶情操的一切可用因素,都应作为课程资源加以开发与利用,生成性资源应受到足够的重视。
当然,教师应做好课程资源的重组者,在学生互动过程中应避免课堂教学的散漫无章,零乱而无系统,使课堂生成性资源更具有方向性、成效性。
三、留出空白——等待生成性资源
在思想政治课堂中留出空白是指教师根据教学规律和学生思维的特点,有目的地留出一些时间、空间,让学生自己消化、吸收、思考、练习、回答、辩论等,以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有助于生成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为此,教师要能等待,要善于等待。等待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艺术。在某些问题的讲授中,教师故意留下一点不完全解决的问题,即存疑,让学生自己去动脑思索。或者当学生回答某个问题,提出某种设想后,教师不急于作出评价或不匆忙作出结论,而是再反问一句,真是这样的吗?然后留有一定的时间,激励和启发学生再去回味或思考。从表面上看来,教师留给学生是“空白”,但只要学生的疑虑未释消,其思维是不会空闲的。
例如,在经济生活中“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这框,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回答,在回答过两位同学后,便有点冷场,但学生仍没有回答完整教师心中要求的内容。于是教师就叫了第三位同学,这位同学站起来回答说“我跟前面的同学回答差不多。”教师愣了一下,笑了笑说,“差不多就是有差别但是不多。那你的回答与前面的同学有什么差别呢,大家再想想?”然后留出点时间让学生整理思路进行回答。课堂气氛又重新活跃了起来。
在教学中,教师要留出空白让学生思考,教师耐心等待;若学生无法得出结果,教师更再留出空白,让学生进行思考,教师还要等待,最后在足够的时间里,学生在“空白”中生成了富有自己个性的理解和结论。教师布置思考任务给学生时,要给出时间“留出空白”让学生进行真正意义上的独立思考,让他们在已有的旧知识的基础上找到新的生长点,把所学的知识融入到自己的知识结构中,课堂的生成性资源就开发了。如果没有教师的等待,没有学生充分思考,那生成就无从谈起。
四、敏锐捕捉——抓住生成性资源
当代课程与教学实践表示,课程不再仅仅是那种“预设”的活动,而是在师生之间的互动,对话。这是一个个活的,流动的过程,一个充满人的情感、有着审美的要求以及不完全在“预料之中”的探究过程。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而是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由于教学方案的弹性设计,课堂师生的互动交流关系的和谐构建和课堂的留有空白余地,这些为生成性课程资源的生成创设了良好的环境。在这个动态过程中,教师突发的灵感,学生本身所获得的思维启迪,问题的发现等所表现出来的信息都是良好的课程资源。但是如果教师不能及时捕捉它,那就会稍纵即逝。因此,教师在捕捉这些课程资源时要用自己的教育机智抓住它,用教学水平和教学艺术来整合它。
例如,学生总是说哲学难学,很枯燥。教师在讲“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时,学生列举了水果与苹果,马与白马等大量的事例来说明,这时一位学生忽然大声地说:“包子是普遍性的,肉包子和菜包子、豆沙包,小笼包是特殊性。”这句话一出口学生哄堂大笑。虽然老师也忍俊不禁,但却趁热打铁地鼓励他:“你说得很好,说明你上课听得很认真,思维很敏捷,看来你已经从生活中悟出了哲理。大家说一说,哲学不难学吧!原来生活即哲学!”这样,不仅使学生在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中感悟到思想政治课的真谛和无穷的魅力,而且使其学习畏难的心理也在轻松愉悦的笑声中得到了最大的释放。
但要注意的是,在整个开发利用生成性资源的过程中应注重量与质,不是无所不包、无所不容。否则,这些资源的利用价值将降低,不符合思想政治课堂三维目标的实际要求。因此,在捕捉这些生成性资源时应懂得取舍,对于涌现出来有独特性、反映人文特色、符合学生学情变化,又符合时展需要的生成性资源应成为首选的课程资源,并加以充分利用,做到生成性课程资源的广泛性、差异性和典型性,以有效地补充课程资源。
五、宽容接受——善待生成性资源
思想政治课堂生成性资源的内容是学生真实水平的反映,因此,回答与教师设想有差异和差距就是难免的。对于学生随机生成的不同知识、观点、看法,如果教师一棒子打死,那失去的将是一个敢于思考的生命,课堂这部分的生成性资源也便消失了。因此,一位好教师的高明之处,就在于对学生生成的不同甚至错误宽容接受,并从中挖掘出可借鉴的知识,不仅让全班学生从中受益,更让这位学生找到自信和在同学心目中的地位。
例如,在哲学“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这一框,当讲到其中的一个知识点:发展是一种运动变化,但并非所有的运动变化都是发展,教师举例问:“我们班的小张同学从高一170厘米长到现在的175厘米,这是不是发展?”同学们齐声回答:“不是”。“不是发展,那是什么?”有位同学突然大声回答“是发育”。全班哄堂大笑。而这位同学可能也感到自己的冒失与错误,低下了头。这可是根本没有预设的回答,让人措手不及。但教师很快镇定下来,笑着说:“你可真幽默,你的思维很灵活,这个问题教师就是想考考大家的发散性思维,全班就你一个人回答对了,其他同学都应该向你学习。”同学们都用敬佩的眼光看着那位同学,课堂马上安静下来,而那位同学整个看上去就看兴奋,接下来的课他都特别认真。
善待学生的回答能让学生在不足中找到一种心理安全感,愿意表达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而不用担心被嘲笑;善待学生的回答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可以大声地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因此,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发自内心的热情去宽容接受学生的思想和情感。让学生不怕错误,大胆展示,张扬个性。这样思想政治课生成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也就水到渠成了。
六、引导延伸——升华生成性资源
古人在谈行文时说:“起句如爆竹,骤响余彻;结句如撞钟,清音有余。”一堂课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如果说好的开头有先声夺人、启发诱导之功能,那么,精妙的结尾就应具有耐人寻味,言虽尽而意无穷的作用。因此创设一个耐人寻味的结尾,让学生咀嚼、回味、反思,达到“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效果,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帮助学生在掌握课本知识的基础上达到知识的升华。
例如,在《经济生活》“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这一框最后,教师延续前面材料引导学生思考“同学小张父亲早已过世,母亲最近又从纺织厂下岗,全家生活没有了着落,小张面临失学,请大家帮忙想想办法帮他们渡过难关”。这样,从最初的生活中来,最后回归到生活。通过引导,使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科学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都得以锻炼和提高。
对课堂生成性资源收集后,教师将这些资源进行整合并加以利用,引导这些资源趋向有利于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旺盛的求知欲和积极的探索精神,以及坚持真理的情感态度的价值观,使课堂生成性资源得到升华。
叶澜教授曾说:“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应被看作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因此,我们应正视课堂教学中突发的每一件事,善于开发利用思想政治课生成性资源。只要树立强烈的资源意识,珍惜课堂生成性资源,用好课堂生成性资源,相信我们的教育将会更加成功。
【参考文献】
[1]叶澜《新基础教育实验研究报告集》,三联书店,1999年
[2]李利萍《课堂动态生成的五大方略》《思想政治课教学》2007年04期
[3]王晓阳《透视政治课堂生成性资源的流失》《思想政治课教学》2006年10期
[4]陈绍灿《预设与生成》《思想政治课教学》2007年03期
[5]卢佳地《政治课堂生成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思想政治课教学》2007年02期
[6]叶雪波《课堂教学“意外”现象的处理艺术》《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6年11期
[7]张安义《课堂因“生成”更精彩》《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8年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