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建国时期荆州扫盲行动的考察

时间:2022-03-21 02:34:00

导语:小议建国时期荆州扫盲行动的考察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小议建国时期荆州扫盲行动的考察

摘要:“不但领导我们政治上、经济上翻身,还领导我们文化上翻身”,旧中国广大工农群众因失去学习机会而沦为文盲。

因此,建国初期,提高工农的文化水平,就不仅是一项单纯的教育任务,而且是一项“刻不容缓的重大政治任务”。荆州地委在各级党委领导下,大力进行文教事业,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文对建国初期荆州地区的扫盲情况从干部文化教育和农民业余文化教育两方面进行了初步的考察

关键词:荆州地区文教事业扫盲

文化教育必须与经济建设相适应。随着经济的发展,建国初期扫盲运动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它提高了中国广大人民的素质,形成了良好的社会风尚。荆州地委在各级党委领导下,首先将各级农村工作干部、文化教育干部、青年团干部、扫盲工作干部和农村的知识分子动员起来,轮流开办速成识字班,限期扫除干部中的文盲;然后,通过他们对农民群众进行广泛的宣传教育,抓住当前群众的识字要求,积极行动起来,并选择重点,总结典型经验,为今后扫盲运动进一步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一、关于发展干部文化建设事业

干部文化教育是提高工农干部的关键,根据现有统计,全区城乡各系统脱离生产的干部中,文盲、半文盲和仅及初小程度的干部,占干部总数的百分之四十以上,为了提高工农干部的文化水平,帮助他们突破文化关,荆州地委采取有效措施,以加强干部文化教育工作,也在为今后工农干部的大批培养与提拔创造条件。

(一)在1949年到1953年,在区以上工农干部中,分期进行速成识字班的教育

1.省文教厅代开办速成识字法训练班,一期专门训练速成识字法教员,由每个地委、市委、县委选派干部2名,于7月20日前到省集中受训,为期2个月,结业后仍回原地充任速成识字法教员。

2.各县应即准备于十月初开办第一期速成识字训练班,本年至少应办一期,1953年内办5期,每期1个半月至2个月,抽调区以上文盲、半文盲干部50至70人受训,计划至达于1953年底将现有区以上干部文盲、半文盲轮训完毕。

3.各县可成立速成识字法推广委员会,以县委书记或县长为主任委员,县委宣传部长与文教科长为副主任委员,各市委与地委直属省委员,亦可成立类似组织,以便统一领导。

4.为使干部经过短期识字教育后,能够进行得到巩固与提高,各地应采取如下有效办法:第一,号召知识干部帮助工农干部经常的文化学习,专人专事的订出互助计划,并检查其实行情形。第二,多要他们写报告、写信、写短文。各级领导机关应组织知识分子干部为他们修改,写的好的应多予表扬通报。第三,不断供给通俗书报杂志,并号召他们多争取为报刊通讯员,取得联络与帮助。第四,尽量把他们组织到宣传员、书报组、黑板报、及其他政治文化活动中去。第五,采取各种办法与各种形式,鼓励他们文化学习的热情,并多介绍他们的学习经验,并定期予以议评。

与此同时,建国初期荆州地区,各县与部分县辖镇相继设立人民教育馆,后更名为文化馆,担负图书借阅、戏剧改革、编黑板报和进行业余教育等。1950年前后,成立专区文联及各县文联或筹委会,在许多乡镇建有业余剧团。

(二)在1953年到1957年,积极发展、稳步前进的方针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内我们的方针与基本要求是积极发展,在发展的基础上巩固提高大力开办各种文化学校和训练班。

1.在离职学习方面

(1)县委县级干部,凡文化程度不及高小毕业者,全部分批调入地委文化学校学习达到高小毕业。

(2)区委正副书记区长等区级机关主要领导人,现正在地委干校学习的,年底大部分可以达到初中学业,高小学业以下者,全部抽调到地委学习。

(3)乡支部书记、副书记、乡长中的文盲和半文盲,全部调离扫盲,由各县开办扫盲班(或文化班)负责训练。

2.在业余学习方面

(1)几年来业余教育工作已有开展,并获得一定成绩。但这与要求还相差很远,全区据初步调查(缺洪湖、荆门)干部中,除少数离职学习外,大量的干部主要是在职业余学习。,因此,必须大力组织干部业余教育。

(2)根据各县不同情况,学员对象;必须贯彻以干部为主的原则。

(3)区级机关业余文化学校,今年要求各县在半数以上的区办起来。

通过以上措施,积极的、有计划的提高干部的文化水平,使他们成为各项建设事业中的骨干。干部文化教育是党培养干部的重要环节,也是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的需要。为此,必须批判那种认为学文化搞得好坏没关系,或者只看到眼前工作繁忙,看不到今后工作发展的需要。

二、地委关于加强农村的扫盲工作

(一)当前农村扫盲工作的情况

我区农村扫除文盲运动,在各级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春节前,全区共组织570089人入学,占全区文盲总数的20%强,其中青年274120人,妇女219192人,据不完全统计,全区已训练民师29352人,在教学方法上,由于创造了一些扫盲服务中心和推动中心的经验,广大干部群众反映良好。如有的群众说,“不但领导我们政治上、经济上翻身,还领导我们文化上翻身”,“合作化、学文化是共产党又给我们办的两大喜事”。

但另一方面,扫盲工作还存在着发展不平衡的现象。特别是春节后,一部分学员未及时复课。如不抓紧时机解决,将有重复过去“冬紧春松夏垮台”的危险,其原因是由于有些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对中央关于加速扫除文盲的指示学习不够,看不到扫除文盲并继续提高农民文化科学水平,不仅是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事业中的一项重要工作,而且是广大群众的迫切要求,因之也就放松了对扫盲工作的具体领导。部分区、乡领导,尚未把扫盲列入全面生产规划与议事日程中去,怕“扫盲影响生产”,这种右倾保守思想,是某些地区扫盲运动开展得不好的基本原因。

(二)为了全面开展农村扫盲工作,为生产中心服务,地委特作如下指示

1.进一步加强党对扫盲工作的领导,是全面开展扫盲,巩固学习成果的重要关键。列宁说,在一个文盲充斥的国家内,是建成不了共产主义社会的。各级党委要把扫盲工作当成一项政治任务去完成,在安排农村工作时,要具体把扫盲安排进去。为此,各县委扫盲5人小组应迅速成立,具体领导扫盲工作,区、乡党委应分工一个副书记或委员负责领导扫盲工作,乡文教组织不健全的也必须结合并乡迅速健全起来,农业社应由专管政治工作的副主任兼管社员学习。此外,各地扫盲协会也要尽快的建立起来,农村工作干部,也要积极参加扫盲工作。县、区委除平时加强检查督促外,也要定期的讨论扫盲工作。

2.大力作好民校巩固工作,乃是当前扫盲工作中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地委认为,在春耕生产以前,凡已完成或接近完成原定入学任务的地区,要以巩固提高为主,如果群众要求,仍可适当发展,没有完成入学任务的地区,要边巩固提高,边积极开展,在巩固入学学员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上,继续组织群众入学,完成入学任务太差的地区,必须大力开展,但也要随时注意提高质量,为了做好民校的整顿巩固工作。

首先应妥善安排和调整学习、生产和会议时间。善于根据农事忙闲程度和生产、工作情况,把农民业余时间作适当的安排和灵活的调整,善于抓住生产空隙组织学习,切实做到“不忙多学,小忙少学,大忙放学”的教学原则,在基础较好的地区,逐步推行每月20个晚上的学习制度。

其次,是依照农民生产、生活的特点和条件,对不同对象采取适当的多种多样的学习组织形式,如对有条件的青年男女组织课堂教学,条件较差的如一般干部,壮男等应以生产组织为基础,或按居住情况编成小组,分散学习,那些工作忙、会议较多的主要干部和妇女,就采取自学辅导,包教保学、送字上门,等办法,组织个人学习。总之,应采取各种便利群众的教学形式,切实开展教学活动。

其三,教学内容必须结合群众生产、生活和工作,以提高农民学习兴趣,各地当前可推广公安38个民师提出的一个月内教会群众记劳动手册的倡议和天门的民校经验。

其四,健全组织制度,如考试、请假、奖励等制度,严格掌握做到准时放假,定期开学,对督促农民坚持常年学习会起很大作用。此外,还必须做好民师培养提高工作,作法是加强辅导,组织集体备课,观摩教学,成立传授站,进行层层传授,以及老教师带徒弟,举办教师进修班等等。

3.扫盲工作是一个群众性的文化学习运动。应该在党委统一领导下各部门明确分工,密切配合,党的宣传部、农村部应加强对扫描工作宣传,教育部门负责提出扫盲规划的建议,具体领导教学,编写教材,培养民师,青年团保证青年学习,并与教育部门合作,培养民师,改进教学,妇联负责动员妇女上学,解决妇女上学困难,兵役局保证民兵的学习,使民兵训练与扫盲密切配合起来。文化科应通过各种文艺形式开展对扫盲工作的宣传,建立农村图书室,组织阅览,解决业余剧团文化学习。50年代主要配合各时期的中心工作,广泛开展宣传演出,城乡盛行唱歌、演戏、扭秧歌、打腰鼓,1956年举行全区首届民间文艺会演,收集整理、创作一大批音乐、歌舞、曲艺节目。

4.春耕生产季节已经到来,一切工作都要服从生产,围绕生产去进行。因此,农村扫盲工作必须是在群众的业余时间去学习,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力求避免因扫盲而影响生产和发生强迫命令的现象。首先应将那些最积极最迫切要求学习的人,组织到适当的学习形式中去,并首先教会他们最迫切需要的字,对于那些愿意学习但缺乏信心的人,应进行适当的动员,使他们能够自觉地、高兴的参加学习,对于那些因身体残废、多病、怀孕、暂时不能参加学习的人,应当推迟或延长他们的学习时间,而对于那些暂时还不愿参加学习的人,要善于等待,采取积极的耐心的说服动员方法,不要强迫他们,必须认识到;随着农业合作社的发展,他们周围的人们都能够读书识字了,这些人终究是会要求学习的。

后,农村剧团和演唱小组普遍建立,各县总工会建工人俱乐部,或职工之家。随着农业合作化的实现,多数农村社建农村俱乐部,县成立俱乐部工作委员会,在重点集镇与人口集中的地方建立文化站。1955年,全区建立22个文化馆,55个文化站,1287个农村业余剧团1958年,文化馆增加到72个,文化站增加到565个,业余剧团发展到7050个,公社兴办文工团184个,创作组1万多个。农村俱乐部则改为大队办,实现队队俱乐部化。这些措施极大的丰富了荆州人民的学习热情,为进一步开展扫盲运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荆州地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荆州地区志.红旗出版社.1996年版。.

[2]湖北省委.关于全省扫盲工作规划的意见.1955年11月23日.

[3]荆州地委.关于加强农村扫盲工作的指示.1956年4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