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化视野的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综述

时间:2022-02-23 04:30:00

导语:国际化视野的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综述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国际化视野的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综述

[内容提要]国际化是与全球化相联系的一种世界潮流,是以经济国际化为主并同时影响到政治、文化、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综合性现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始终立足于中国国情的道路,按照党的基本路线发展前进的道路,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项事业全面推向前进的道路和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道路。在国际化进程中,我们必须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继续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关键词]国际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涵特征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领导各族人民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富国强民之路,开创了亘古未有的宏图伟业。在国际化深入发展的趋势下,我们党应以更加宽广的视野、更加主动的精神,积极把握新机遇,沉着应对新挑战,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一、国际化是中国与世界关系发展的重要态势

(一)国际化是与全球化相联系的一种世界潮流,是以经济国际化为主并同时影响到政治、文化、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综合性现象

从超越国家界限而相互联系来说,国际化与全球化本质上是一致的。但全球化的范围更广,层次更高,更侧重于在世界范围内各个国家和地区超越政治、经济、文化差异和地理分割,趋于形成紧密联系、相互制约的共同体。每个国家和地区参与和适应全球化都有一个渐进的过程。这种参与和适应的过程反过来又会推进国际化进程,这是一种现实和循序渐进的选择。在全球化中推进国际化,在国际化中参与全球化。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世界日益紧密联系的过程。可以说,当今世界的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都处在全球化特别是经济全球化的变动和浪潮之中,就其态势来说,是无法阻挡和躲避的。

(二)中国的国家利益已经不仅仅限于自己的国境线之内,而是日益广泛地体现在与外部世界的联系之中,需要更多地通过这种联系来谋取和维护自己的利益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这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而且这种“离不开”的程度越来越高。范围也越来越广。随着对外开放的日益加深,特别是加入WTO之后,中国更加紧密地参与到世界经济的大家庭中,外部因素对中国国家利益的影响也明显增大。突出地表现为对外贸易的规模越来越大、对外人员交往和流动越来越多、文化和科技的合作与交流日益深入等。可以说,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越来越大,在国际舞台上的活动也愈益广泛地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科技、教育、军事等各个方面的内容。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的国家利益已经不仅仅限于自己的国境线之内,而是日益广泛地体现在与外部世界的联系之中,包括经济、政治、科技、文化、军事的联系等,需要更多地通过这些联系来谋取和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并将更多地受到外部世界的影响和制约。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既独立自主、立足国情,又对外开放、加强与世界交流的过程中形成的。中国在继续立足于自身力量的同时,需要有更加有利的外部环境和市场、资源等条件

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社会主义发展中大国,任何时候都必须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坚持中国的事情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办、依靠中国人民自己的力量来办。对于一切国际事务,都要从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出发,按照冷静观察、沉着应对的方针和相互尊重、求同存异的精神进行处理,不屈从于任何外来压力。同时,我们在坚持独立自主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开展交流合作,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把“引进来”和“走出去”紧密结合起来,认真学习、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坚持趋利避害,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共赢方向发展,共同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不渝地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坚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独立自主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立足于中国自身实际,紧密地把握世界发展的潮流和动向,充分利用有利的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内涵和本质特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而成功开辟的,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作为全面而系统地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丰富而充实的科学内涵。

(一)它是始终立足于中国国情的道路

马克思认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也就是说,人们创造历史、发展现实只能在既有的历史基础上进行,要超越或丢弃历史条件,那是不可能的。任何国家确立正确的发展道路都必须考虑本国国情,如果脱离本国国情,再好的发展道路也会走入歧途,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灾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在深刻分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规律,逐步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

(二)它是按照党的基本路线发展前进的道路

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是我党在深刻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准确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根本任务的基础上制定的,集中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愿望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各族人民,经受住各种困难和风险的考验,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社会政治稳定。这里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我们党坚决排除各种干扰,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实践证明,只有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才能统一全党思想、凝聚全社会力量,才能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坚定正确的方向,才能科学制定适应时代要求和人民愿望的行动纲领和大政方针,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实。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因此,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要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

(三)它是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项事业全面推向前进的道路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我们党逐步形成并完善了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四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在经济方面,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政治方面,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在文化方面,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社会方面,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社会。这些制度适合我国国情,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拓展的根本依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中,经济建设提供物质基础,政治建设提供政治保障,文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社会建设提供有利的社会环境和条件。这四个方面的建设既相互联系又相互促进,缺一不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道路,是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项事业全面推向前进的道路。

(四)它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道路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目标,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位一体”总体目标的本质要求。其中,“富强”是经济领域的目标,“民主”是政治领域的目标,“文明”是思想文化领域的目标,“和谐”是社会建设的目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惠及全国各族人民的奋斗目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的结果,体现了我们党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利益的根本宗旨。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我们由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两位一体,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的三位一体,再到今天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四位一体,始终与我国生产力水平的大发展、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相伴随。我们坚持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四位一体”的建设目标,就是要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提升全社会的文明程度,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更大程度和更高层次上造福于全体人民。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国际化潮流的辩证关系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我们要正确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国际化潮流的辩证关系,坚持在中国与世界的双向互动中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一)始终立足于中国国情,又密切关注和努力跟上时展的潮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坚持从实际出发,始终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注重结合我国实际和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不断调整发展思路,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与时代潮流相随、与世界文明相伴的道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我们随时关注时展的潮流。紧紧瞄准世界生产力、科技、文化等发展的新动向和新趋势,不断吸取其他国家和民族的经验,使我们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都能充分体现时代精神和创造精神。党的实践经验证明,凡是能够正确地认识国情并深刻理解所处时展的潮流,就能实事求是地制定出切合客观需要的战略方针,并把党的事业推向前进;否则,党的事业就会遭受挫折和失败。

(二)始终植根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也善于应对世界各种风险和挑战

当今世界,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传统是在较长的历史发展中积淀下来的,通过世代传承积淀在人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中,有其稳定性和延续性。中国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在全球化大变革的今天,需要我们更加自觉地弘扬中国历史文化传统,将其转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从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健康发展。同时,我们的文化发展必须面向世界,把历史文化传统和外来文化的引进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社会主义新文化。尤其是国际形势处于深刻复杂的变化之中,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不断增加,我们面对着来自外部的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等方面的风险和挑战。在如此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我们必须着眼大局,辩证地认识和处理各方面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高度重视意识形态问题,始终保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局面,扎扎实实地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积极地应对世界上的各种风险和考验。

(三)拒绝照搬国外各种模式,也善于大胆吸收世界先进的文明成果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由于各国国情的特殊性,即经济、政治、文化的差异性,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不同,以及历史和现实的、国内和国际的各种因素的交互作用,社会的发展模式必然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因此,在确定自己的社会发展模式时必须以本国的国情为出发点,不可盲目照搬国外的发展模式。正如邓小平所说:“过去我们搬用别国的模式,结果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脱离本国实际的发展模式不仅难以实现发展,而且最终还会使本国深陷困境。任何一种模式都不是完美无缺和一成不变的,每种模式各有长短。且需随着时代和环境的变化而不断调整。我党正是立足我国国情,尊重全国各族人民的选择,以实现人民的利益为目标,寻找和确定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此外,还要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为我所用。只有这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会越来越宽广。

四、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在国际化进程中继续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在经济全球化日益发展、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日益紧密的形势下,我们必须面向世界,扩大开放,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开放性的、与外部世界紧密联系和融合的社会主义;同时要不断开阔自己的视野,学会用国际化的视野看事情,理智而全面地分析国际国内局势,在国际化进程中继续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一)对历经艰辛终于找到的正确道路,必须倍加珍惜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共产党人在深刻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在研究国际经验和世界形势的基础上,逐步探索出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开辟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为实践所证明的正确道路。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曾指出:“我们在本世纪还要用十几年时间,下世纪还要用三五十年时间,继续向人们证明,我们选择的道路是正确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们党在长期的实践中经过艰辛探索而逐步形成的,是一条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幸福安康的正确道路。只有坚持走正确的道路,才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同志强调指出:“在今后的前进道路上,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风险,我们都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从历史比较和国际观察中,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很不容易;对于历经艰辛终于找到的正确道路,我们必须倍加珍惜。

(二)坚决走充满生机活力的新路,决不走实践证明是封闭僵化的老路,也决不走改旗易帜、放弃共产党领导、放弃社会主义的邪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形成的。改革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活力源泉,是国家和社会发展进步的源泉。改革的实质就是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新体制。通过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把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的发展联系起来,使中国以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融入世界发展的浪潮之中,全面参与全球化的进程。在与世界各国的交往中。中国尊重世界的多样性,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开展交流与合作,在求同存异中同世界各国共享发展机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形成和发展起来,它不仅拓展了自身的发展空间,也为世界的发展增添了活力。事实证明,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今天中国的繁荣富强,就没有人民生活的显著改善,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现代化进程中的起步与发展。新时期新阶段,我们要坚定信念,排除万难,坚决走充满生机活力的新路,决不走实践证明是封闭僵化的老路,也决不走那种改旗易帜、放弃共产党领导、放弃社会主义的邪路。

(三)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明确地向世界表明,作为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在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条件下,中国决心走一条在维护世界和平中发展自己、又以自身发展促进世界和平的发展道路。这是一条与世界各国和平共处、共同发展的发展道路,是一条通过制度创新实现社会自我完善的发展道路,是一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中国的和平发展离不开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共同发展,世界的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也离不开中国的和平发展。从中国与世界的互动关系看,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实现互利共赢的必要条件和重要保障。中国政府和人民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致力于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同时始终不渝地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积极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正是和平发展与互利共赢,把中国人民的利益同世界人民的利益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政府和人民根据时代潮流和自身利益作出的战略选择,符合当代中国人民热爱和平、珍惜和平的崇高追求,符合时展潮流和人类社会前进的方向。

(四)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加注重从国际、国内形势的相互联系中把握发展方向,更加注重从国际、国内条件的相互转化中用好发展机遇,更加注重从国际、国内资源的优势互补中创造发展条件,更加注重从国际、国内因素的综合作用中掌握发展全局

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是顺应当今世界发展趋势的必然要求,是适应中国同国际社会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必然要求,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作为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中国有着十分特殊的国情,处于极为复杂的国际环境中。我们要清醒地把握国际、国内形势,制定出符合本国实际和世界潮流的路线、方针、政策。要充分利用国际、国内各种有利条件,有效化解各种不利因素,真正把握住难得的发展机遇期。要充分发挥国内资源优势并借助国际资源的力量,在国际、国内资源的相互流动中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要充分估量国际因素对国内发展的影响,做到未雨绸缪、趋利避害,有效应对来自外部的风险和挑战,在深刻变动的国际格局中赢得主动。总之,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我们要把国际、国内两个方面的情况结合起来思考,特别注意把握好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作用,从而制定出既符合中国国情、又符合世界潮流的发展方略,更好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使我们国家在世界风云变幻中始终占据主动,立于不败之地。

注释: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1卷第585页。

②③《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37页,第206页。

④《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350-351页。

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64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