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高校就业指导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措施论文

时间:2022-12-08 10:53:00

导语:剖析高校就业指导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措施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剖析高校就业指导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措施论文

摘要:随着高校就业制度的转变和高校的扩招,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与日俱增,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也暴露出来。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大学生在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和高尚的道德修养,是目前我国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思想政治教育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伴随着我国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也经历了一系列变革与发展,由原来的对毕业生“计划分配”转变为现在毕业生的“自主择业,双向选择”。新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在赋予学生更多自主权的同时,也赋予了用人单位择优录取的自主权。我国高校自1998年扩招起毕业生数量逐年增长,一定程度上超过了市场的需求,就业市场的竞争异常激烈,大学生就业压力日益增大。同时,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也暴露出来,诸如过分注重工作待遇,盲目追求到经济发达地区就业,在求职过程中弄虚作假、毁约现象严重等,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大学生的顺利就业,也影响国家和社会长远、健康的发展。因此,目前我国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重中之重就是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大学生不仅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过硬技能,还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和高尚的道德修养。

一、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及根源分析

第一,大学生就业期望值高,就业观念落后。不少大学生受功利主义、实用主义的影响,没有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择业时过分考虑个人利益的得失而较少考虑国家的需要,在就业地域、待遇等方面要求过多,对发达地区趋之若鹜,对落后地区则退避三舍,向往国家机关和大型企业,对基层单位、私营企业不感兴趣,缺乏艰苦创业、自主创业的精神。目前大学生在就业问题上仍坚持“一次就业定终身”的思想,希望一次性就业、理想就业,不愿接受市场的选择,把自己所学专业当成固定的择业目标,择业范围过于狭小。

第二,大学生自我认知不足,职业定位模糊。自我认知是指对自己的需要、兴趣、能力、个性、行为和心理状态的认识,对自我存在的各个方面作出的评价。高校有部分大学生不能全面、客观、正确地认识自我,或者盲目乐观,过高地评估自己的能力,以为凭自己的能力完全可以找到理想的工作;或者消极悲观,在就业过程中缺乏主动意识,不相信自己的实力,不敢展示自我、推销自我。大学生自我认知的不足导致了他们的职业定位模糊,在择业时缺乏明确的方向,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该干什么。有的毕业生简历一投就是几十份,这种做法往往是劳而无功。对于自我认知清晰的毕业生来说,他们会结合自身情况、所学专业及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变化,有针对性地投简历并对用人单位及其工作岗位进行充分了解,以增加就业的成功率。

第三,大学生心理素质不高,出现择业心理障碍。就业是大学生走向社会的第一步,熟悉校园生活的他们,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面对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常常感到无所适从。理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使大学生的心理处于失衡状态,再加上大学生身心发展的不完全性,自我调节能力相对滞后,各种心理障碍诸如焦虑心理、挫折心理、矛盾心理、盲从心理、攀比心理、依赖心理、自卑心理、自负心理等成为大学生中常见的心理问题,其中焦虑与挫折心理表现得尤为突出。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往往希望一蹴而就,害怕失败。贫困家庭的大学生一心希望通过就业替家庭分担经济压力,一旦他们择业受挫,就会产生深深的自责和焦虑心理,对自己、对未来失去信心。

第四,大学生诚信意识淡薄,出现就业诚信危机。诚信是做人的基本道德品质,也是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但在激烈竞争的就业环境中,一些大学生不是从提高自身实力出发,而是挖空心思用一些虚假材料包装自己,假造各种荣誉证书、资格证书和考试成绩,杜撰子虚乌有的社会实践经历及学生干部履历等;部分大学生不能严肃对待就业合同,在和用人单位签约后随意毁约,这不仅导致了大学生就业市场秩序的混乱,也使大学生的整体诚信度下降。

就业对大学生来说,不仅是一种职业的选择,也是对自己人生价值的选择。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是由于大学生缺乏崇高的职业理想以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在职业价值标准的选择上表现出较强的功利性。这一方面是由于大学生疏于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不能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索取与奉献的关系,另一方面也凸显了高校职业道德教育的缺失。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栋梁之才,他们到社会各行各业就业后,其工作状况将直接影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社会意义重大。因此,如何正确引导大学生把自己的职业选择与国家、社会的需求结合起来,把个人理想同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结合起来,树立科学的择业观,是高校就业指导工作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

二、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目前,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但要求大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实践和动手能力,而且还要具有良好的身体、心理、思想素质。随着大学生思想观念的变化及社会人才标准的提高,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重点也应由以往的就业技能指导转向对毕业生人生观、价值观、择业观和职业道德的指导教育。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就说明了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贯穿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西方社会思潮在拓宽大学生的国际视野并增强他们自主意识的同时,也对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大学生中个人主义、功利主义盛行,这些思想观念直接影响了他们的职业选择。而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为大学生就业指引正确的方向。高校在就业指导工作中贯穿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提高大学生的认识水平、思想水平和理论水平,使他们认识到自己存在的价值,认识到对他人和社会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从而指导自己的行为。同时,在就业指导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还可以调节大学生的心理,促使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和社会,客观地分析自己的优势、劣势和发展潜力,确立合理的就业目标,舒缓他们的就业焦虑情绪,减轻他们的就业压力。

三、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

(一)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将就业指导和思想政治教育融为一体

第一,建立一支以辅导员、班主任为主体的高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首先,辅导员、班主任处在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第一线,直接面对学生,对学生的了解比较深入,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其次,辅导员、班主任便于把就业指导工作融入到学生的日常教育管理工作中,有利于增强就业工作的实效性。因此,辅导员、班主任不仅要关注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思想状况,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要负责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就业辅导,配合就业指导部门的工作。突出辅导员、班主任在高校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对学生的理想信念、责任意识、价值取向、学习态度、职业规划、社交技能、心理素质、意志品质等方面进行指导,是高校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增强育人效果的重要举措。

第二,将就业指导和思想政治教育融为一体。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主阵地,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2005年《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建设作出了调整和部署,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学生的需要为根本出发点和归宿,要结合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积极参与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设计、编写、授课,把大学生最关心的就业问题带入课堂,让学生感到思想政治理论不是高挂在学生生活之上的,而是贴近学生生活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提出要“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结合大学生就业这一热点,围绕当前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思想道德方面存在的问题,根据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和矛盾,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办法和措施,使学生在就业过程中能够学以致用,进而解决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思想、心理问题,推动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加强形势与政策教育,引导大学生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就业

形势政策教育,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同志指出:“一个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青年看作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我们的民族就是这样的民族,我们的党就是这样的党。”实践出真知,基层造就人,这既是历史经验,也是人才培养的规律。

高校要通过形势与政策教育,为大学生分析全国宏观就业形势,帮助大学生确立合理的择业期望。把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就业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和舆论宣传的重要内容。通过社会实践、讲座、报告等形式,使高校毕业生树立以热爱祖国、艰苦奋斗为荣的观念。同时,以多种形式对高校毕业生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动员,大力宣传当代大学生在基层创业成才的先进典型,努力营造有利于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校园氛围。

(三)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增强大学生诚信意识和责任意识

第一,加强大学生择业观教育。择业观是职业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择业行为有着重要影响。每个大学毕业生都有自己的职业理想,希望到自己满意的单位就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大学生的这种职业理想应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要把正确的职业理想与务实的就业定位结合起来,如果总是坚持“非高薪不干、非大企不进、非省会城市不去”的择业观,在现实中会处处碰壁。无数事例说明,只有把自己的理想与国家、社会需要统一起来,把个人的就业选择同现实的条件结合起来,职业发展才有现实的基点,理想的实现才有可靠的平台。

第二,加强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目前,用人单位越来越注重高校毕业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要求大学生有事业心、责任感,爱岗敬业、乐于奉献,能够与用人单位齐心协力克服困难。因此,高校要加强对大学生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教育,强化大学生的公德心、责任感、职业伦理等。通过开展就业指导课,让大学生了解各行各业对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要求及法律要求,帮助他们树立职业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自觉遵守职业行为规范,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公务员之家

第三,加强大学生就业诚信教育。大学生的诚信度表明了国家的文明程度,也是检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尺度。大学生的诚信意识和诚信行为对于我国整个社会的道德建设以及大学生今后的创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大学生就业诚信的缺失已成为整个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好毕业生的诚信教育,已成为高校重要的工作。首先在校园内部可以通过宣传栏、广播、BBS、校园网、校报等媒体进行宣传教育营造校园诚信氛围。其次可以组织多种形式的诚信教育活动,例如诚信演讲比赛、诚信标兵评比等,让诚信观念深入人心。最后要建立健全完备的就业诚信监督机制,使大学生在校期间就养成讲诚信、重诚信的好习惯。高校要建立大学生诚信电子档案,作为大学生评优、就业的一个重要指标;要建立严格的就业资料审查制度,降低大学生签约的盲目性;要完善就业诚信考核体系,把毕业生就业诚信信息上网,形成舆论监督,让毕业生切实领悟到诚信的重要性。

第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就业的心理素质。大学生因就业而产生的各种心理问题近年来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及时予以积极的心理疏导,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已成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一是宣传普及心理科学基础知识;二是进行心理调适技能的培训,提供维护心理健康和提高心理素质的方法;三是关注特殊群体的心理活动,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高校应通过集体辅导和单独辅导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客观评价自己,帮助学生增强求职的信心和勇气,提高学生自我心理调适的能力,及时疏导就业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心理,教育学生正确对待求职中的挫折和失败,以积极的心态参与择业竞争。高校是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主要阵地,要在建立完备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基础上,通过形势与政策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不断丰富和发展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途径和方法,从而助广大毕业生顺利就业,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繁荣与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