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思想政治实效性矛盾及对策探析论文

时间:2022-09-26 05:23:00

导语:青年思想政治实效性矛盾及对策探析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青年思想政治实效性矛盾及对策探析论文

论文关键词:当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矛盾

论文摘要:加强和改进当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既是事关国家前途命运的战略工程,也是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工程。要提高当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就需要从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实现的矛盾入手,这些矛盾集中表现在价值导向、课程内容及教学方法三个方面。只有深入分析并及时解决制约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矛盾,才能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功能。

祖国和人民对当代青年寄予了无限希望。关注青年就是关注未来,拥有青年也就拥有未来。因此,加强和改进当前青年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提高其实效性,就成为一项非常紧迫的现实课题。青年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相交叉的学科,面临着许多新问题和新挑战。一切事物内部都包含着矛盾,而且矛盾贯穿于一切过程的始终,当前青年思想政治教育也不例外,存在着诸多矛盾。一方面,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分配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都呈现出多样化,这一切不但增强了当代青年的效益观念和求实精神,而且激发了当代青年的主体意识。另一方面,由于外来文化的渗透,西方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对青年学习、生活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导致了当代青年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加上信息化、网络化引起的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区分,以及由此引发的道德观念的冲突与分裂,使得当代青年对人生价值感到困惑、迷茫和疑虑。

虽然整个社会大环境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对当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形成冲击,但这只是外在因素的影响,我们应该看到其内在的决定因素,也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引导、课程内容及教学方法等相互作用的失衡所导致的不协同。首先,在价值引导上,存在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性与当代青年价值取向多样性的矛盾。这个矛盾是制约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最根本的矛盾,也是当前构建和谐社会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巩固和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我国的主体地位,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最重要内容,也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基本方针。”

川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性质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导向是一元的,它是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以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当代青年全面发展为目标,满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并最终服务于社会主义的一种价值导向,而思想政治教育的受教育者(即当代青年)的价值取向在客观上又必然存在着“多元”的状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带来了利益关系的分化和重组,市场经济的功利、实用导向使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整个社会的主体意识突显,加之社会信息传播途径的多样化(尤其是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思想影响源非常广泛,因此受教育者对外部信息的选择和摄取就具有了一定的自主性和主观性。另一方面,受全球化的影响,西方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不可避免地对青年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产生较大的影响,使得他们在价值取向上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在一部分青年看来共产主义是一个理想,也许永远也无法实现;马克思主义并不能改变自己的前途和命运。在今天的大学校园内,最受学生们关注的往往是外语和计算机等实用专业,种类繁多的技能培训、考证和考级很热门,而多数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却提不起兴趣,大多是为学分而学。在这样的情况下,就易发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导向的要求不为受教育主体所接受的问题,也就是产生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性与当代青年价值取向多样性之间的矛盾。于是,教育资源遭到极大浪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不尽如人意,价值导向的社会成本大大增加。

要解决这一矛盾,就必须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导向与青年的价值取向的有机统一。一方面,由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决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导向是一元的;另一方面,受教育者的价值取向在客观上又是多元的。要处理好这两者之间的矛盾,必须解决“人脑、人心”的问题。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必须坚持,青年的主体性、多样性也应该尊重。只有正视青年价值取向多元化的趋势,并努力用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导向去引导青年的价值取向,这个矛盾才能迎刃而解。

在全球化、网络化和城市化的大背景下,各种文化影响下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相互激荡和交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能也不可能使学生的思想游离于现实社会之外,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把对青年核心价值观的引导和认同作为自己工作的基础,在此基础上,让青年正确认识世界,了解当代中国国情,培养他们的判断、选择和适应能力,使他们勇于面对社会,面对世界各种思潮和腐朽文化的激荡,增强免疫力,自觉抵制不良思潮和文化的侵蚀,从而做到辩证地吸收、借鉴人类一切文明发展的先进成果。也就是说,要让青年对当前所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产生认同,并在社会实践中不断践行,这种价值观一旦为广大青年所接受和认同,进人自觉层面,就一定能够稳定、恒久而深刻地影响他们的价值判断、价值选择和价值取向。

其次,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方面,存在着教育内容的抽象空泛,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不能回答当前社会上热点、难点问题之间的矛盾。长期以来,青年之所以对思想政治教育缺乏认同感,很大程度上是与教育内容抽象空泛、脱离现实、脱离青年实际需要分不开的。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是在20世纪80年代才初步建立其学科理论体系的,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内在规定的丰富性以及教育对象素质发展的多方面教育的需求,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内容也应该是全面、广泛和具体的。但是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过分注重内容的逻辑严密性与体系的完整性,致使大学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中学的思想政治课内容重复,大学生对重复的内容难免会缺乏兴趣,觉得枯燥无味,再加上一些高校压缩课时,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授课时间还没有在中学的时间长,教学内容甚至还没有中学思想政治课有说服力和感染力,造成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薄弱、苍白。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价值多元化的今天,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准备不足。在思想政治理论教材内容的编写过程中,编者往往重视基本原理的解释和阐述,忽视了紧密结合青年关注的社会热点和难点问题的研究、探讨和解答。改革开放之后,尤其是进人新世纪以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处于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中的青年,经常会遇到一些难以解决或者难以理解的社会问题,思想上产生了许多疑虑。如就业问题,为什么接受了高等教育,还找不到满意的工作?学历是否等于能力?如教育问题,为什么有的孩子上不起学,而有些孩子却能上贵族学校,享受最优越的教育?教育是否存在不公平问题?如医疗问题,为什么看病要花那么多钱?药价为什么总是压不下来,医疗行业是否存在行政垄断?等等。这些问题急需正确的理论加以引导和阐释,如果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时得不到解答,就造成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不能回答青年关注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之间的矛盾,从而降低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说服力,制约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功能的实现。要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功能,真正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就必须实现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时代要求的有机统一,也就是当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内容必须具备社会性、时代性和针对性。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动态性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动态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必须根据时展的要求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思想实际来确定。首先是教学内容系统化。必须从系统的角度出发,优化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体系。编写的教材要避免与中学思想政治课的内容重复,要充分体现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层次性,除了使当代青年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理论上得到升华外,还要将更多的背景知识、史料以及思想家们的思维方式提供给学生。这样,不仅帮助学生树立一种观点,更重要的是教会他们如何树立。其次是教学内容的优化,最重要的是关注当代青年普遍关心的社会热点、焦点和难点问题,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并对其进行探讨、研究,给出解答。这样,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紧跟时代的步伐,反映时代呼声,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才能真正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功效。公务员之家

当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不可能总是与时代要求同步,有时会滞后于实践,这就需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活动来弥补这一不足。开展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对化解这一矛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如书评、影评、演讲比赛、知识问答、生活技能竞赛、网络技能竞赛;针对社会热点问题开展一系列主题研讨会,如怎样看待理想信念,怎样看待西方文化,怎样对待民族精神和时代要求,在全球化影响下怎样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新时期青年要具备什么样的精神风貌,在多种价值观共存的条件下怎样做到“和而不同”,等等。应该把这些实践活动纳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中。

第三,在教学方法上,存在着“灌输”的教育形式与当代青年对知识的“自主选择”的特.点不相适应的矛盾。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一直是以正面灌输为主导形式的,并在革命、建设和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列宁的灌输理论虽然没有过时,当代青年仍然不能自发产生社会主义意识和马克思主义思想,但时代在发展,理论也应与时俱进,需要不断丰富和发展。列宁提出的灌输理论是在20世纪初俄国无产阶级革命时期,同我们今天所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时期相比,历史条件有很大的不同,教育对象的思想特点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列宁当时所分析的工人阶级作为社会下层的阶级,缺乏必要的文化科学知识和修养,处在社会实践生活的最基础的层面,极其渴望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他们指引解放之路。而当代青年作为社会先进的文化群体,他们认知和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方式,随着时代的发展必然会发生新的变化,表现出新的特点。“当代青年有着优越的学习和生活条件,更关心的是自我发展,不可能产生像当时工人阶级那样有求解放的理论渴求。当代青年在学习思想政治理论方面带有很强的主体性、探索性和自我选择性,因此对外部灌输的思想政治理论难免产生逆反心理,从而造成了在思想政治的教育过程中,教育主体的“灌输”与受教育主体“自主选择”的矛盾,最终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

要克服这一矛盾,就必须实现正面灌输与渗透教育的有机统一。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好的方法对于解决问题如同好的工具对于实践活动一样,不仅是不可缺少的,而且必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能。因此,高校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化解教育主体的“灌输”与受教育主体的“自主选择”的矛盾,就必须在方法上有所创新,实现正面灌输与渗透教育的有机统一。

在我国青年思想政治教育中,正面灌输对加强马克思主义教育,提高青年的思想觉悟,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学生民主、平等、参与意识的逐步增强,必须充分考虑学生对正面教育的可接受性,如果只讲灌输而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往往不能引起共鸣,甚至造成逆反心理,最终会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与正面灌输相比较,渗透式教育更易为人接受,经过潜移默化,让人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能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但是过分夸大渗透式教育,把它作为唯一的形式,在教育实践中容易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的虚化和泛化,其“可有可无、可轻可重的弹性以及由此而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的主观随意性,会大大削弱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功能”。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采纳正面灌输与渗透教育这两种教育方法的长处(即灌输和渗透相结合的,既发挥正面教育作用又突出渗透、熏陶作用的效果明显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做到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