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艰苦奋斗精神价值意义研究论文
时间:2022-07-06 03:33:00
导语:坚持艰苦奋斗精神价值意义研究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论文关键词:艰苦奋斗优良传统价值意义
论文摘要:艰苦奋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在新世纪新阶段,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价值意义。
艰苦奋斗一直是我们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支柱和传统美德,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在新世纪新阶段,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更快地提高我国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继续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永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本色,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提高执政能力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价值意义。
一、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
据统计,在1996年到2000年的5年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平均每年增长8.3%,2000年更是跃上了1万亿美元的新台阶。此外,2000年末我国的外汇储备已达到1655.74亿美元,成为继日本之后的世界第二大储备国。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要建设惠及十几亿人的小康社会。到2003底我国人均GDP已突破1000美元,并且,从现有情况预测,我国今后10年仍将保持较快的经济发展速度,到2010年国家整体经济实力将进人世界前几位。但是,在胜利面前,我们绝不能骄傲自满。正如同志指出的,十六大深刻分析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面临的突出问题和困难,向全党和全国人民明确提出了必须长时期艰苦奋斗的要求。应当清醒地看到,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和发展不平衡的小康,这仅仅是迈进了小康社会的门槛,而且还偏重于物质消费水平,与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小康社会还有很大差距。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差别之大,是世界其他国家所少有的,少数地区人口温饱问题甚至还没有完全解决。以经济收人为例,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标准,人均收人不到2000美元为低收人水平;人均收人不到300美元的为绝对贫困状态。1995年7月17日,世界银行公布人均财富统计的192个国家中,我国被列在第162位,处于贫困国家不丹与老挝之间。我国还属于低收人国家。2003年3月19日总理对记者们说:“中国13亿人口有9亿农民,目前没有摆脱贫困的有3000万人左右,这是按每年人均收人625元标准计算的”,“如果再增加200元,农村贫困人口就是9000万”。这说明绝对贫困状态仍然未能消除,建设小康社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从目前人均收入状况来看,已经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这是否还需要继续艰苦奋斗呢?同志在西柏坡考察时就明确指出:“越是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要弘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即使将来我们国家发达了,艰苦奋斗的精神也不能丢”。从各国现代化的历史经验表明,在人均国民生产总值1000美元至3000美元左右的时期,往往是风险最大的时期。这个时期,人们的利益需求已被完全唤醒,但能够满足人们所需要的物质财富又是有限的,不可能完全满足社会的需求。利益差距产生效率,但差距过大,社会阶层、群体和地区之间分配上的不平衡,又容易激化社会矛盾,影响社会的稳定。在这样的基础上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社会,没有谦虚谨慎、励精图治的精神状态和艰苦奋斗的作风,就难以克服前进道路上的重重困难。所以说我们在新的历史时期,仍然需要靠艰苦奋斗来凝聚党心民心,激励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奋勇前进。
再者,在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党中央再次强调“两个务必”,是因为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任务还很艰巨,前进道路上的困难还很多。激烈的国际竞争给我们带来了严峻挑战,国际反华势力对我们进行分化、西化的图谋一刻也没有放松过,我们必须保持高度的警惕。国内经济形势虽然很好,但劳动再就业的形势不容乐观。社会上各种思潮交错,一些不健康的东西仍然在侵蚀着我们党员干部的思想。因此,在历史发展的今天,为了能更好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牢固树立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二、只有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精神,才能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艰苦奋斗要经常讲,要年年讲,月月讲。因为它是我们党夺取政权、巩固政权的法宝。我们党是靠艰苦奋斗起家的,也是靠艰苦奋斗发展壮大、成就伟业的。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我们的看家本领,是我们时刻都要坚持和发扬的。只有艰苦奋斗,心中装着人民群众,始终同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才能保持我们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增强抵御腐朽思想侵蚀的能力,才能不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对我们每个党员干部来讲,艰苦奋斗,既能锻炼一个人的意志品质、增长才干,又可起到警示作用,让人自强不息,珍惜来之不易的劳动成果。当我们的事业顺利发展的时候,想一想艰苦奋斗,心里会更加平衡,意志会更加坚强。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党中央强调“两个务必”的重要性,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起来,在行动上要真正体现“两个务必”的精神,以保证我们党的政治本质。任何时候,只有始终把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一出发点和归宿,在任何情况下都坚持体察民情、了解民意,心里时刻装着人民群众的疾苦,吃苦耐劳,任劳任怨,甘愿做人民的公仆,时刻不忘党的宗旨,我们才能摆正自己在人民心目中的位置,人民才能相信我们,依靠我们,才能愿意和我们心连心,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才能在人民群众心目中永驻。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在部分党员特别是少数领导干部中形式主义严重,强调奴性统治;不讲科学,好大喜功,生活奢侈糜烂;讲排场,比阔气,铺张浪费现象严重。所有这些,都严重地损害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与时展背道而驰的。同志曾经指出:“没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就不能激发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所以,在新的历史时期,要克服一些党员干部存在的问题,必须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继续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是新时期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时代的要求,也是人民群众对党的期望。
三、艰苦奋斗是保证我国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动力
回顾历史,不难看出,中国共产党正是在坚持艰苦奋斗这一优良传统的情况下发展壮大的。可以说,没有艰苦奋斗就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壮大,就没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就没有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早在建国前夕,在七届二中全会上就告诫全党:“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国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建国后,我国进行了三年的国民经济恢复和社会主义改造,靠的是艰苦奋斗。而且我们的开国领袖同志依据我国当时的国情一再强调,要使我们摆脱贫穷落后的面貌,要使我国更快地富强起来,需要几十年艰苦奋斗的时间。为此提出了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方针。也正是在此基础上,到20世纪60年代初,我国已初步建立了自己独立的工业体系。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改善和提高。邓小平同志敏锐地指出:“中国搞四个现代化,要老老实实的艰苦创业,我们穷,底子薄,教育、科技、文化都落后,这就决定了我们还要有一个艰苦奋斗的过程。以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坚持党的作风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特别是在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以后,新形势新阶段,艰苦奋斗的精神也得到了继续发扬。以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所面临的是一个崭新的课题:人民总体已达到了小康水平,但是相对于世界其他国家来说是低水平的;相对于我国东西部人均收人状况来说是不平衡的,甚至是不全面.的。我们的一些党员干部开始出现了脱离群众,急功近利,铺张浪费的现象;社会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有滋生蔓延之势。
“忧劳兴国,逸豫亡身”,在西柏坡讲话时指出:“必须看到我们取得的成就只是在伟大征途上迈出的坚实的一步”,“我们要走的路还长得很,我们肩负的任务还很艰巨,我们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还很多,我们必须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发展进步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政党,是难以兴旺发达的”。把艰苦奋斗上升到关系国家民族生死存亡的高度。因此,可以说,艰苦奋斗是能够保证我国长远发展的原动力,是推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顺利进行的决定力量。
纵观历史可以看出,在革命战争年代无数革命先烈,为了伟大的共产主义事业,抛头颅,洒热血,在极其艰难困苦的环境下英勇奋斗,谱写了一曲艰苦奋斗的壮丽篇章。正是无数革命先烈的艰苦奋斗,才会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更应该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光荣传统。“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只有继续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发扬光大这一优良传统,才能继续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人民,才能永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本色,也才能不断提高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只有继续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才能使我们的各项事业取得进步,从而进一步体现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因此,在新世纪新阶段,继续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价值意义。
- 上一篇:学院英语系毕业生思想汇报
- 下一篇:高二团员先进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