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政治心理研究论文

时间:2022-11-04 09:28:00

导语:公务员政治心理研究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公务员政治心理研究论文

为了更好地把握我国公务员政治心理研究的情况,本文通过对国内近十年国家学术期刊刊登的公务员政治心理研究的文章进行统计、分类和分析,运用实证方法,总体评估近十年我国国内公务员政治心理研究的状况并指出存在的不足之处以及产生的原因。

考察我国近十年对公务员的政治心理研究的期刊论文,从研究对象划分上来看,可以分为对某级别、某地区、某性别的公务员政治心理的专项性研究;从研究的具体问题领域来看,可以分为侧重于公务员对政治生活某一方面的认知、态度和信念的研究和以问题为导向的公务员心理特征和状况研究。当然这种分类只是相对的,其中也有不少文章既属于某级别、某地区公务员政治心理研究范畴,也针对某个具体问题来展开研究。

一、对某级别公务员政治心理专项研究

从公务员的级别来看,分为基层和中层公务员政治心理研究,而对于省部级副职以上公务员则没有专门的研究,一方面可能是研究样本相对较小,另一方面也可能是由于政治敏感性等因素,研究可行性不大。本文所指的基层公务员是县(市)、乡(镇)两级政府的公务员队伍,他们是保持基层政权正常运转的核心力量,是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推动各项工作开展的先行者,担负着组织群众、发动群众、宣传群众、服务群众的重要使命。中层公务员则主要指科级、县处级和司局级公务员队伍,他们是公务员干部队伍中的中坚力量,也是提高整个公务员队伍领导力和执行力的关键。

1.基层公务员

对基层公务员的政治心理研究分为对人格特点、心态变化的研究、对公共服务精神的调查和分析。《基层党政领导干部的人格特点与行为类型》一文采用中国人人格量表对1237名基层党政领导干部和419名对照组被试的人格特点所作比较,比较系统地研究了基层党政领导干部的人格特点及其与行为风格的关系。《由“催粮纳税”到“服务群众”——关于基层公务员心态的调查》一文是在我国基层公务员经历着由“催粮纳税”到“服务群众”的角色转变的背景下,试图全面了解和把握基层公务员的心态变化而调查的研究成果。课题组先后深入张家口市具有代表性的4个县的14个乡镇,分别以座谈会、个别走访、问卷等形式展开调研,分析基层公务员心态形成的主要原因,包括:理想信念淡化,公仆意识不强;思想落后保守,支农能力较差;经济待遇低、政治进步慢;且受到乡镇机构改革的冲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层公务员心态良性调整的对策,包括:树立乡镇人民公仆高大形象,开展真正适合基层公务员的思想教育;建立“留得住心”的用人机制,强化基层公务员“执政”能力;体现优先原则,提高基层公务员经济收入等。《新农村建设中乡镇政府公务员公共精神现状分析与对策》一文认为提升乡镇政府公务员公共精神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动力支撑和重要保障。文章通过对乡镇政府公务员公共精神缺失现状进行的分析,指出应加强基层政府的制度构建来塑造公务员精神。总的来说,基层公务员的政治心理研究比较丰富,能够紧抓基层公共事务和政策变化的新特点,调查在基层政府任职的公务员的心理的变化,从政治心理学角度分析其中原因,并探讨提高基层公务员执政能力的方法。

2.中层公务员

中层公务员政治心理研究集中于对政治成熟度、权力心理、决策心理和改革创新意识的考察。《我国司局级公务员的心理素质分析》对司局级公务员的心理状况进行了考察,表明司局级公务员心理的特征是权力动机较强,对失败有较强的承受力,但成功进取心不够,风险决策意识较弱,亲和动机中等;政治上比较成熟,情绪稳定,现实感较强,但不够活泼,过于冷静,缺少热情。通过这一研究,我们可以看出司局级公务员政治心理的成熟度和趋于保守的政治心态。《对县处级领导干部政治素质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的思考》一文,作者通过对曲靖市33个市直机关、9个县(市)区县处级领导干部政治素质状况的调查,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政治意识有所淡化;理论功底比较薄弱;受不良思想侵蚀。分析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从内因上看,没有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问题;从客观上看,既有社会因素和组织因素,也有体制因素。《贵州省厅局级公务员心理素质调研》通过设计问卷对省直机关厅局级255名公务员进行创造能力、自信心、预见能力和意志力的考察,发现在被调查的公务员中创造力非常强的人为零,较强的占9%,超过50%的人创造力非常低,说明贵州省厅局级公务员比较缺乏勇于开拓,锐意改革的创造型人才,自信心和预见能力的考查情况也不乐观。综上研究表明:中层公务员的政治成熟度相对较高,权力动机比较强,但是在预见能力和决策判断力上有所欠缺,而改革创新意识则明显缺乏,不能适应对领导干部的要求。

比较基层公务员和中层公务员的政治心理研究,可以发现研究的内容和结论都有较大差别,而关于两者的共性和差异的对比研究则少有人涉足。

二、对某地区公务员政治心理的研究

由于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平衡,各地公务员的政治心理不尽相同,因此关注某一地区公务员政治心理的研究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广东省领导干部人格特征状况研究》通过采用16PF量表对随机抽取的有代表性的588名领导干部进行测试,以探求广东省在岗领导干部的人格特征状况。调查结果显示“领导干部总体的人格特征显著,在乐群性、兴奋性、有恒性、敢为性、怀疑性、忧虑性、实验性、聪慧性、恃强性、敏感性、世故性这些人格因素与全国常模比较具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心理健康者占67.10%,创造力强者仅占19.17%,有成功的希望者仅占7.15%,生活适应满意者仅占22.13%。”《杭州市中青年领导干部人格特征研究》采用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验,对杭州市213名中青年领导干部作了测量,并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得出结果:中青年领导干部人格特征表现为情绪稳定成熟、开朗热情、自信沉着、理智现实、自律严谨、敢做敢为、适应良好等特点,但果断性、刚毅性、创造性并不突出。男性更内向独立、自信现实、情绪稳定,女性更外向、乐群、敏感。《成都市公务员行政伦理道德调查研究》则侧重于探讨如何提高公务员行政伦理道德水平,以使成都市适应加入WTO要求,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调查结果认为公务员行政伦理道德总体是好的,搞好制度与法规建设,建立合理的高薪养廉制度,营造良好的社会监督环境,充分发挥领导干部的带头作用,是成都市公务员行政伦理道德建设的关键。

上述研究表明,东部地区广东省和杭州市与西部城市成都市的公务员政治心理有着一定的差异。东部地区虽然经济发达,但公务员在创造力和满意度上并不比西部地区公务员更高,在行政伦理道德方面,西部地区公务员总体较好。但由于地区公务员政治心理研究相对较少,难以进一步得出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公务员之间的区别。

三、以性别为区分的公务员政治心理研究

由于两性的差异,使得女性公务员的政治心理成为一个特殊的研究领域,其中的研究包括女性公务员的人格状况、心理状况以及对待政府机构改革的态度等。《浅析当今女性领导干部的人格特征状况》一文采用16PF量表对随机抽取的女性领导干部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女性领导干部的人格特征显著,大部分表现为外倾、开朗乐观、心理基本健康,但为数不少的女性领导干部的创造能力不强,仍受传统思想的束缚和困扰。还有针对某一地区的女性公务员政治心理状况的研究,如《上海市级女公务员发展状况调查》是上海市市级机关妇女委员会于2004年8月至10月对市级机关女公务员进行的专题调查,结果表明:上海市级女公务员政治素质过硬、信仰坚定、对社会发展、工作现状和生活态度都充满着信心,追求卓越,在政府职能转变过程中女公务员认同度比较高,因此建立“廉政、勤政、务实、高效”的政府,需要充分发挥女公务员的作用,提升女公务员的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能力。《精兵简政应体现男女平等原则——辽宁省直机关部分女干部心态调查与建议》一文通过对辽宁省直机关20个涉及撤并及女干部较为集中的委办局女性的心态进行了调查,发现90%以上的女干部对机构改革持赞成、支持态度,认为机构改革势在必行;存在焦虑的心态占45%;表示无所谓的约占25%;思想压力大、意见大、心理不平衡的占60%。作者认为与男性相比,女性对机构改革的反映尤为强烈,因此应当将性别意识纳入机构改革的决策之中。

综上研究表明,大部分女性公务员政治素质较高,信仰坚定,心理健康;但与男性公务员一样,女性公务员的创造能力也不强,对机构改革女性公务员的心态更加复杂,明确支持但又深感焦虑。但关于女性公务员的政治心理研究范畴和深度都有所欠缺,比如女性公务员的家庭角色和社会角色认知问题,权力心理、决策心理和腐败心理有无特殊性的问题都缺乏深入研究。

四、对公务员政治心理某一方面的研究

针对公务员政治心理某一方面研究主要包括公务员的认知结构、人格特点、政治心态和鉴别能力等。总结相关研究,可以发现公务员的认知结构和人格特点客观要求很高,而实际上当前公务员还存在着腐败、守旧等与客观要求不符合的地方,因此探讨如何塑造公务员的认知结构和人格是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对于政治心理的其他方面探讨相对较少,政治鉴别能力和政党认同是比较有创新性的研究。《试论公务员的认知结构》一文将公务员的认知结构分为三个层面:政治认知要求公务员从治理和政治责任的角度维护政治社会的正常运转,职业认知强调公务员对公众负责和其本身所具有的临界状态以及社会要求转化为公务员的职业伦理,社会文化认知在于公务员以平等的精神体现于社会公众之中,以公正处理社会中的人和事物以及公务员的自身和社会的双重身份如何对待文化的传承。《国家公务员的人格特征》总结道:良好的政治素质,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行为准则和现代心理素质与知识架构是构成国家公务员的人格特征的四大基本要素。

《论新时期我国公务员行政人格的塑造》指出当前我国公务员存在着腐败人格、中庸人格、守旧人格及其官僚人格等不良现象,并探索我国公务员行政人格塑造的新途径。《论新时期公务员的政治鉴别能力》一文阐述了公务员政治鉴别能力的内容及要求,以及从加强理论学习和提高实践能力相结合的方式来加强公务员政治鉴别能力。《当代中国群体政党认同的实证分析——以公务员群体为对象》探讨公务员群体作为执政党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对党、党的政策、党政关系、党群关系的认知情况。研究表明:公务员对执政党态度总体呈理性信任,大部分公务员认为执政党总体和谐,但是在提高和谐度方面还有一定的空间。

五、问题导向的公务员政治心理研究

问题导向的公务员政治心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社会热点问题,比如腐败问题,政府机构改革问题,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服务型政府等问题上。

1.腐败问题

关于公务员腐败的心理原因探讨相对较多。有学者认为公务员腐败是由于存在侥幸心理、失衡心理、攀比心理、补偿心理、从众心理等;也有学者认为腐败形态分为不自觉腐败和自觉腐败两种,不自觉腐败是由于公务员受到社会环境中不良价值观的消极影响而偶然产生的,自觉腐败是公务员不自觉地对于腐败由“模糊”转向肯定,形成了相对稳定的腐败政治心理,虽已经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是在从事腐败活动,但由于私欲的不断膨胀已无法控制自己。对于反腐败问题,《构筑反腐败的心理防线》一文强调要高度重视廉政心理建设,构筑反腐败的心理防线,切实有效地防治腐败心理演变,从源头上建设廉政文化体系和反腐败体系。也有学者认为应当用改革的精神反腐败,通过观念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开展创造良好的社会心理和体制环境。

2.政府机构改革问题

关于公务员对政府机构改革心态的研究、关注公务员对改革的态度及各种表现,并探讨对其不良心态进行矫正的措施。《机构改革中公务员心理状况调查与对策研究》针对吉林省长春市的公务员对机构改革的心理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公务员希望改革的心理非常强烈,大部分人认为必须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但不少公务员在看待人员分流时担心受“关系”和“人情”因素的影响,接受“能上能下”、“能官能民”的观念仍较为困难。这一调查反映出公务员期望改革、提高效率、公平竞争的积极政治心态,也能反映公务员群体中的人情和关系等政治亚文化根深蒂固。《政府机构改革前公务员的心态及调适》认为改革要达到预期目的,必须关注改革前公务员心态的各种表现,并在此基础上、从自我的调适、行政组织调适和社会调适三个方面阐述了对政府机构改革前公务员中存有不良心态矫治的对策和措施。

3.建立服务型政府

构建服务型政府已成为我国政府改革的目标选择,而目前公务员的心理和行为与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存在一定程度的不适,不少学者对此进行分析。《论建设服务型政府与弘扬公务员精神》一文认为服务型政府是一种新的政府管理模式,它要求政府为公民服务、为社会服务,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需要从理念制度、职能、作风等多方面进行全方位改善与加强的系统工程,只有培育和弘扬公务员精神,才能为建设服务型政府、提高政府服务水平提供坚实的心理支持。《论新公共服务理论视域下的公务员服务意识》主张公务员在其管理公共组织和执行公共政策时应该集中承担为公民服务和向公民放权的职责,给予公务员以明确的定位,即服务于公民,重视公民权,促进公共利益,重视人的价值。总之,服务型政府的建设离不开公务员摆正为民服务的心理,弘扬公务员精神,培养求真务实的作风。

通过以上分类和总结,可以看出:公务员群体政治心理研究比较分散,既有针对公务员的政治心态的一般性研究,也有集中对某一地区、某一层级公务员政治心理的调查,但大多数研究侧重于一般心理学角度,以探讨政治人格居多;而针对女性公务员群体的政治心理研究文章不多,但包括了政治人格特征的考察,也有关于政治态度的测量,还有专门性的对政治改革和与政治心理的关系的探讨;公务员政治心理的某个侧面的研究和以问题为导向的研究则更加具有指向性,能够揭示公务员政治心理的某些特点,逻辑性更强,也更符合政治心理学研究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