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党内和谐思想研究论文
时间:2022-10-21 03:02:00
导语:的党内和谐思想研究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是构建党内和谐的典范。他给我们留下了大量宝贵的思想财富和实践经验。的党内和谐思想与其他领导人相比,有其相同的方面,也有其独特的地方。的党内和谐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维护党的最高领导人的权威;思想上实行统一性与多样性的结合;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发展党的团结。党内和谐思想的启示是:必须树立和谐思维的理念;坚持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从制度层面构建党的和谐。
[关键词];党内;和谐思想
在中国共产党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党内曾出现过激烈的矛盾和斗争,经历过多次巨大风波。在处理党内矛盾、斗争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他的党内和谐思想。党内和谐思想的内容非常丰富,除了组织和谐、思想和谐、行动和谐外,还有许多自己独特的和谐思想。的党内和谐思想,对于当前实现党内和谐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维护党的最高领导人的权威是党内和谐的关键
长期担任中共中央主要领导的,在处理与最高领导人的关系时,有一个重要的特点,不到万不得已,一般都维护最高领导人的权威,有时竟能做到“忍辱负重”。这是因为党的最高领导人在党内的地位非常特殊,如果处理不好,就会直接导致党的分裂。
纵观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党的最高领导人在党内有着特殊的地位并发挥着特殊的作用。他的领导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着党的思想和谐与组织和谐,进而又影响行动和谐。
党的最高领导人可以把自己的思想和理论上升为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一方面,当党的最高领导人领导正确的时候,党就可以确立正确的指导思想,制定出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党就能实现和谐。例如,中共七大把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主要基于遵义会议以后对中国革命的正确领导。实践也证明,思想是全党团结、和谐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当党的最高领导人发生错误的时候,党就会在思想上、组织上出现不和谐,从而给党的事业造成危害。“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和“以阶级斗争为纲”是错误发动“”的主要理论。在“”中,大批的老干部被打倒,许多无辜群众受到迫害,更重要的是在此期间,先后出现了两个篡党夺权的宗派组织,党内极不和谐。
从上可见,党的最高领导人的正确与否,与党的和谐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对这一点体会颇深。他说:“党的政治领导要正确,”“才能做到上下一致、全党一致。”“如果党的政治领导不正确,那么党的队伍就容易涣散。”[1]既然党的最高领导人在党内和谐的问题上发挥着如此重要的影响,那么采用恰当的方式处理与最高领导人的关系,尤其是处理犯错误党的最高领导人的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与党内其他领导人相比,采取的方式是非常独特的。
1.遵守党的组织纪律,维护党的团结
中国共产党的组织纪律中有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但是当党的领导有错误时候;当党的路线错误的时候,当党员的多数、甚至于领导的多数,还没有认识,只有少数认识了的时候;党员还要不要遵守党的纪律呢?认为“还是要遵守组织纪律。”[2]即“大多数人通过的决定,组织上还要服从。”[3]也就是要维护党的最高领导人的权威。他以第三次“左”倾错误为例来说明理由,他说: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时候,“党中央的路线是错误的,是第三次‘左’倾错误;同志当时是中央的少数,是正确的,但是,还是执行了长征的决定呀。”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团结一致,共同对敌。说:“在领导错误的时候、路线错误的时候,只要是共同对敌,还是要团结一致的。”“不能因为领导有错误,而造成党的分裂,使革命遭受损失,使对敌斗争瘫痪下来,那样就对革命不利了。”[4]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由于处理不当,不仅不能解决因最高领导人犯错误而引起的矛盾和纠纷,反而会导致更大的混乱和斗争。最突出的例子就是在处理李立三“左倾”错误时,本来与瞿秋白主持召开中共六届三中全会,基本纠正了李立三的错误,端正了方向,形成了团结合作的气氛。但由于共产国际对李立三的批判不断升级,王明等人认为夺权的时机到来,加紧活动,在党内造成了严重的思想混乱。一些受到李立三和三中全会批评的人也纷纷起来,要求中央改组。控制着全国总工会的罗章龙等人也到处制造纠纷,党出现了分裂的危机。面对这种局面,在四中全会上,为了维护党的团结,不仅承认了错误,承担了责任,还说服其他的人要在新选出的中央领导下团结起来。使党避免出现大的分裂。
2.要说服,要等待。即既说服、等待犯错误的人改正错误,又说服、等待绝大多数人的觉醒,实现党的团结
由于党的主要领导人的错误而导致党的路线出现错误并在党内占主导地位,这种情况在革命和建设期间都出现过。纠正此类严重的错误,主张通过说服和等待的方法纠正错误,使党从不和谐走向和谐。如果绝大多数的人还没有认识到最高领导人的错误,少数持有正确意见的人就拍案而起,与最高领导人做针锋相对的斗争,这就会造成纠正错误的目的不能实现,自己反受其害,使革命和建设遭受到损失,这是因为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原则就是少数服从多数。所以认为:“当正确的意见不为大家所接受的时候,怎么办?就要等待,就要说服。”为了让大家接受真理,改正错误,主张对于正确的意见要“舌敝唇焦地讲,反复地讲,”有机会就讲,“又教育,又说服。”认为只有教育和说服,还不足以让犯错误的人改正错误,还要经过痛苦的等待。他指出:“正确的意见常常不容易被大家立刻认识,”“所以正确的意见常常是要经过许多等待、迂回才能取得胜利,为大家所接受。”事实胜于雄辩,让实践证明错误,大家在现实面前,就会逐渐认识错误,形成正确的认识,从而“就会拥护正确的意见。”[5]以遵义会议为例对此进行了论证。他说,遵义会议之所以能够顺利召开,就是“在长征中,实践逐步证明‘左’倾路线错了,失败了,所以,才产生遵义会议那样一个伟大的转折点。才改正了这个错误,扭转了这个船舵,拨正了航向。”[6]遵义会议之所以能够成功召开,就是在惨痛的失败面前,不仅广大的指战员已经认识到了中央路线的错误,更重要的是、、王稼祥等中央领导人也认识到了错误,站到了正确路线一边,这是遵义会议改正中央错误路线,确立正确路线的关键,这也是中国共产党实现团结、和谐的开始。
二、在思想上,实行统一性与多样性的结合,以实现思想和谐
思想和谐是党内和谐的灵魂和核心。如何实现思想和谐呢?认为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不动摇,这是党的思想和谐的坚实的理论基础。除此以外,还必须充分发扬民主,既要尊重多数人的意见,还要允许少数人的意见存在,这不仅是思想和谐的重要保证,也是制定党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同时也是很好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保证,从而使党内和谐有了进一步的保证。
1.要尊重少数人的意见
为什么要尊重少数人的意见呢?英国近代启蒙思想家约翰﹒穆勒对此有精辟的论述:若有什么意见被迫缄默下去,据我们所能确知,那个意见却可能是正确的。否认这一点,就是假定了我们自己的不可能错误性。[7]就这一点,曾举过真理首先掌握在少数人手中的例子,并以此来说明让少数人保留意见的必要性。他在《学习》一文中,以为例,说明真理首先掌握在少数人手中。他指出:在十年内战的时候,“我们主张打大城市,认为我们的力量小,不应该打大城市,应该集中力量建设根据地。但是的意见大多数不赞成,”结果打败了。“在长征路上,又提出了他的正确意见,在遵义会议上纠正了错误路线。”长征终于取得了胜利。“最后证明的主张是对的,多数是错的。”他又说:“假使那时党的领导机关很早就接受了的正确意见,革命就不会受那么大的损失,我们的力量就会更加壮大。”[8]因此,如果我们不重视少数人的意见,采取压制的方法迫使少数人缄默,党内没有民主,党就会不和谐,我们就不能制定出正确的决策。
2.要从反面的意见当中汲取正确的成分
认为:“我们管理着这样大的一个国家,就要注意听取各种意见。”因为“兼听则明,偏信则暗。”[9]还特别强调要听取反面意见。他说:“有不同的意见的人跟我们来讨论、争论,真理才能愈辩愈明。”“为了寻求真理,就要有争辩,就不能独断。什么叫独断?就是我说的话就对,人家说的话就不对,那还辩什么呢?你的意见是神圣不可侵犯的,那谁还跟你辩?即使自己有很多对的意见,但是还要听人家的意见,把人家的好意见吸取过来,思想才能更发展。辩证法就讲矛盾的统一,只有通过争辩,才能发现更多的真理。”[10]为了获得真理,他还主张“允许树立对立面,左点右点都可以允许,是正常的生活,这种空气不要怕,”“只要在桌面上,允许怀疑,发表不同意见,养成这种听不同意见的习惯。不要造成这是保守、那时右倾的紧张状态。”[11]这就是说,在党内每个党员都有平等讨论、探寻真理的权利,在这一过程中,当遇到不同的意见时,正确的态度是从对方汲取有价值的观点、思想,而不是排斥、压服对方。这样做的全部意义就在于:纵使被迫缄默的意见是一个错误,它也可能,而且通常总是,含有部分真理;而另一方面,任何题目上的普遍意见亦即得势意见也难得是或者从不是全部真理。既然如此,所以只有借敌对意见的冲突才能使所遗真理有机会得到补足。[12]
三、在矛盾中形成和发展党的团结,以实现党内关系和谐
在《矛盾论》中指出:“党内不同思想的对立和斗争是经常发生的,这是社会的阶级矛盾和新旧事物的矛盾在党内的反映。党内如果没有矛盾和解决矛盾的思想斗争,党的生命也就停止了。”[13]这也就是说,党内矛盾是经常发生的,是不可能完全避免的。不仅不能完全避免,它还是“党的生命力。”这取决于解决矛盾的原则和方法。中国共产党在这个问题上是有沉痛的教训的。在解决党内矛盾的问题上,提出了要“善于在共同点上统一矛盾”。建国初期,在一次讲话中,完整地提出了他的这个思想。他说:党内同志尽管在大的方面是一致的,但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也会产生矛盾。我们必须解决矛盾,因此“我们党开展了整风运动。经过两三年的整风,……增强了党的团结”。党的团结是如何实现的呢?说:“团结是在矛盾中形成和发展的。……团结就是在共同点上把矛盾的各方统一起来。善于团结的人,就是善于在共同点上统一矛盾的人。”[14]这一思想包含有两个思想:
1.把党的团结视为解决矛盾的出发点和归宿
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经验证明:全党的团结,党同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是我们事业取得胜利的基本条件,团结出凝聚力,出战斗力,出新的生产力。所以,一直非常注重党的团结,倾其所力避免党的分裂。他在解决党内矛盾中把团结作为出发点和归宿。
一方面要从团结的愿望出发。如果不讲团结,只讲斗争,势必把原本是党员的内部矛盾搞得势不两立,把本可以比较容易解决的问题和矛盾搞得一团糟,党的团结、和谐也就无从谈起。另一方面解决矛盾的最终点也是实现党的团结、和谐。也提出了实现这一目的“最重要的武器就是批评与自我批评。”[15]即上面所说的整风的方法。在解决党内矛盾时,本着这一思想解决了许多棘手的问题。例如在解决顺直问题时,不主观武断、以权压人,而是言之有理、以理服人,寻找矛盾双方的共同点,最终使得顺直省委犯错误的同志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接受了中央的意见和决定,顺直问题得到圆满解决。顺直党委成了一个团结的、有战斗力的党组织。
2.促使对错双方的结合,形成推动党的事业发展的新的力量源泉
在阐述“在共同点上统一矛盾”的思想时,还打了一个生动的比喻:“钢铁和水泥是性质不同的物质,把它们结合起来,就变成钢骨水泥那样强有力的东西。”[16]这就是告诉我们:在解决党内矛盾时,不是正确一方把错误的一方消灭掉,而是促使其改正错误,实现二者的结合。指出:“只要革命的立场不丧失,坚持革命,团结对敌,即使一时错了,这样的人,就不是不可以挽救的。”“党能够团结对敌。这就是革命力量的源泉。只要有了这个源泉,就会涌现出一支革命的先锋队。”[17]所以,已经提出了解决党内矛盾的一个好方法,即:对于犯错误的一方而言,如果在原则问题上是正确的,就可以想方设法使犯错误的一方向正确的一方转化,促使二者结合。只要实现了这个目的,就有可能迸发出比只对犯错误的一方进行斗争更大的力量和作用。
在实现党内和谐的问题上,的党内和谐思想给我们以有益的启示:
第一,实现党内和谐,需要树立和谐思维的理念。任何一个政党,其内部成员对一些问题有不同认识、不同看法都是正常的。以前,我们在处理这些问题时,强调对立面的斗争,忽视对立面的统一。在建国前与建国后,都出现过过火的党内斗争。与当时绝大多数人不同的是既强调斗争性,也强调矛盾的统一性、同一性,而更多地表现为求同性思维,也就是和谐思维。用和谐思维解决许多棘手的党内矛盾和党内纷争,维护和实现了党内和谐,在这方面给我们树立了一个光辉的典范。也给我们解决党内矛盾,实现党内和谐以有益的启示。
在当前错综复杂的形势下,在意识形态领域日益显现出多元、多样、多变性特点突出的情况下,对我们这样一个拥有七千多万党员的大党来说,一些同志在思想理论上有不同看法,是不可避免的。如何认识和解决这些矛盾呢?我们应该向那样用和谐的思维来认识和解决矛盾。首先,以和谐的维度来关照党内矛盾,以实现党内团结和和谐为价值取向,去分析党内矛盾和解决党内矛盾。其次,强调促进对立面的结合,形成推动党的事业发展的新的力量源泉。党内矛盾绝大多数是思想认识问题,解决思想问题,应该用和谐的思维去认识和解决。这就要求我们只能采取摆事实、讲道理、民主讨论的办法,促使错误的方面向正确的方面转化,使二者结合起来。决不能采取压制不同意见,把思想认识问题任意说成是敌我性质的政治问题,从而消灭错误的一方,这不仅会破坏党内正常的政治生活,造成思想僵化,而且很容易被别有用心的人所利用,导致党内不和谐。
第二,少数服从多数,同时保障少数的权利。这是党内民主的一个重要方面,有不同的意见甚至分歧是正常现象。如何实现思想上的统一?的思想和实践告诉我们:通过发扬党内民主,自由交换意见,通过讲道理的办法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来实现。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也是实现党内和谐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只有在党内实现民主,才能充分调动广大党员和各级党组织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增强党的和谐。要实现党内民主,必须做到:一是要保证党员的民主权利。在遵守党章和其它规章制度的前提下,允许党员在具体问题上有不同的意见。“少数理应服从多数,但又必须保障少数人的权利。尤其必须保障忠实的少数人的权利。”[18]如果真理最后证明是在少数方面,那么,保护少数的这种权利,也可以更容易地认识真理。二是不同思想的碰撞、交流和融合,使我们对问题的认识更加接近客观,使我们制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就有了可靠的依据。同时有助于“在全党造成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19]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是党内和谐的主要表现和特征之一。
第三,要加强制度建设,从制度层面构建党的和谐。党内和谐思想给我们的重要启示是必须加强制度建设,使党的团结和党的和谐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制度不健全,一方面容易产生个人专断、“一言堂”和搞家长制的弊端,另一方面对于最高领导人缺乏必要的约束和监督。这是党犯错误,进而导致发生分歧、混乱、不团结、不和谐的重要原因。正如1980年邓小平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一文中所说的那样:“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这些方面的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因为“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20]所以必须从制度是下工夫来避免党不犯错误,才是实现党内和谐的长久之计。
列宁说:“当我们党的活动处于秘密状态的时候,实行这种监督和领导是有巨大的、往往几乎是不可克服的困难的。”[21]所以,由于缺乏制度上的约束和监督,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几次重大错误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也是这些错误很难在短期内彻底纠正的重要原因。这也是在维护和实现党内团结和和谐时,对犯错误的最高领导人,采取与众不同的处理方法的主要原因。在当前要实现党内和谐,在制度建设上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必须要形成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和依法决策的机制,杜绝个人专断。二是完善党的民主监督制度和制衡机制。三是要推进党内生活制度化、规范化。
注释:
[1][2][4][6][17].遵守党的纪律,维护党的团结
[EB/OL].Http///ziliao/2005-01/29/content_25
23689.htm
[3][5][8][10]选集[C].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上):337,337,337,329.
[7][12]胡长明.与[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5:152,152.
[9][14][16]选集[C].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下):103,29-30,30.
[11]年谱[Z].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一九九四—一九七六,中卷):236.
[13]选集[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306.
[15]统一战线文选[C].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265.
[18]尹彦.提高执政能力的着力点:发展党的民主[J].学习论坛,2006(2):25.
[19]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592.
[20]邓小平文选[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293.
[21]列宁全集[C].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12):130.
- 上一篇: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宣传方案
- 下一篇:学习贯彻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