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职能创新研究论文

时间:2022-10-21 02:52:00

导语:政府职能创新研究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政府职能创新研究论文

[摘要]的“6.25”重要讲话提出“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只有充分认识“新的历史起点”的科学含义,才能科学谋划当前我国政府职能创新的新课题新任务,从而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广阔前景。

[关键词]新的历史起点;政府职能创新;新课题

同志6月25日在中央党校所作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必须科学分析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深刻把握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形势下我国各项事业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加自觉地促进科学发展,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这就要求我们科学认识新的历史起点的科学内涵,深刻认识新形势下我们所面临的新课题新任务,从而自觉地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

一、科学认识我国“新的历史起点”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制定现阶段方针政策的国情依据

什么是历史新起点?笔者认为,历史新起点就是历史的新拐点,或称作为历史的转折点。从哲学意义上来讲,历史发展到一定时期,社会矛盾发生重大变化,从而引起社会发展战略发生调整。历史拐点可分相对大的历史拐点和相对小的历史拐点。大的历史拐点是指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从而引起社会发展战略的重大变化。小的历史拐点是指在社会主要矛盾未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社会矛盾的具体结构、具体表现形式发生局部变化,从而引起社会发展战略发生某种调整。笔者认为我国社会发展从上世纪未到本世纪初,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一千美元,我国就进入了一个小的历史拐点,党的十六大报告称为“必须紧紧抓住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这20年的战略机遇期,可以称为“黄金发展期”,也可称为“矛盾凸显期”。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的决议指出“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6.25”重要讲话中指出的“新世纪新阶段”,“新的历史起点”。这些重要论断应引起我们的深入思考,作为历史转折的启示,以使我们更自觉地进行社会发展战略的调整。

新的历史起点具体表现为我国当前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指明了我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经济结构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结构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在新世纪新阶段,必须深刻把握我国社会发展的阶段特征。

经济结构深刻变革。经过29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基本完成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转变,为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综合国力大为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目前体制创新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任务更加繁重,能源、资源、环境、技术的瓶颈矛盾日益突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压力增大。

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工业化、城镇化的加快推进,推动着中国社会从传统的城乡二元制结构向现代社会结构的重大转变。数以亿计的农民离开土地向城市转移,为中国社会的转型带来了强大动力,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就业方式。同时带来各种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者生活困难,一些关系群众利益的问题亟待解决。

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改革开放以来,克服平均主义,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在经济领域引入竞争机制,使中国经济充满活力,实现跨越式发展。同时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及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扩大,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日益突出。

思想观念深刻变化。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民主政治的进一步健全和文化生活的繁荣,人民群众政治参与的积极性不断提高,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差异性明显增强,人们对社会发展认同性、责任感明显增强。同时也出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滋长。

二、新的历史起点与政府职能创新面临的新课题

1.历史新起点,从“主要以GDP论英雄”到全面落实“五个统筹”的转变

在20世纪80—90年代我们往往把GDP当作社会发展的唯一目标,作为经济实力国际比较的主要标准。这个理念在一定时期具有很大程度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但是现在必须加以调整和转变。近几年来,我国的GDP呈两位数字速度增长。2006年我国GDP增长10.7%,如果按汇率比价已达26301亿美元,占世界第四位,再用2年,即可超过德国占世界第三位。如果按购买力比价,我国GDP已达到10万亿美元,仅次于美国,成为世界第二位强国。这完全证实了我国已经进入“黄金发展期”的判断。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诸多新矛盾新课题,主要是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发展差距扩大,居民收入差别扩大,社会矛盾和社会犯罪增多,生态环境破坏,官员腐败蔓延等。这些问题发展之快,前所未有,而且还有继续扩大之势。为此,必须从“主要以GDP论英雄”向全面落实“五个统筹”的转变。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务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落脚点是“五个统筹”。统筹城乡发展,就是缩小城乡发展差距,逐步改变城乡二元制结构。统筹地区发展,就是实行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崛起,鼓励东部率先发展。统筹经济与社会,就是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着力发展公益事业,改善民生。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就是人口适度增长,资金合理利用,建立良好的生态环境。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就是合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顺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全面落实“五个统筹”是当前解决我国面临的新课题的迫切需要,是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指针。

2.历史新起点,政府以保护生态环境和节约资源为首要职能,使经济从又快又好发展转变为又好又快发展

同志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关键在于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面取得重大新进展。”“又好又快”与“又快又好”的差别在于把发展质量的效益放在首位,在当前发展中如何保护环境和节约能源面临形势严峻。

我国地表水质污染严重,全国环境监测745个地表水监测分析,全国地表水七大水系中,珠江、长江水质良好,占监测的40%;松花江、黄河、淮海为中度污染,占监测面的30%;辽河、淮河为重度污染,占监测面的28%。今年爆发的太湖蓝藻问题,与暖冬有关,也与氮、磷,工业废水排放有关。南海、黄海近海流域水质良好,渤海、东海近水流域为轻度和中度污染。全国有3.5亿农民喝不上合格的饮用水。城市大气污染严重,由于工业废气和汽车尾气的排放造成大气污染。世界十大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中国占七个,北京占第三位,依次为:太原、米兰、北京、乌鲁木齐、墨西哥城、兰州、重庆、济南、石家庄、德黑兰。

生态环境的污染是工业化必然带来的难题,许多国家走过的成功之路或惨痛教训我们都应该研究吸取。一般说来可能采取四种做法:一是先治理后生产;二是边治理边生产;三是先污染后治理;四是只污染不治理。前两种是上策,第三、四种是下策。任其发展必然会造成不堪设想的后果。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减排节能工作,“十一五”规划提出了“节能减排”的具体目标,2007年4月25日,国务院制定了《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任组长,曾培炎任副组长,4月27日召开电视电话会议,专项布置此项工作。这是因为,此项工作在实际上面临着“十一五”规划的指标难以完成的严峻形势。

3.历史新起点,政府实现分配制度的创新,从“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到“在发展的基础上注重公平”的发展

当前我国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出现两极分化的趋向。国际公认基尼系数是衡量一个国家贫富差距的主要标准。我国80年代,基尼系数在0.2至0.3之间,存在着平均主义倾向。90年代以来,我国基尼系数呈迅速扩大的趋势。据我国政府测算,我国的基尼系数,1996年为0.375,1997年为0.379,1998年为0.384,1999年为0.397,2000年为0.414,2005年为0.45,2006年为0.496。已经超过0.4的国际警戒线。(美国为0.41,巴西为0.54,印度为0.33)超过国际警戒线,意味着形成了引发社会不稳定的重要动因。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测算,城乡居民收入比1978年为2.57,1985年为1.86,2005年为3.22,加上各种福利补贴等因素,2005年的差距为6。城市收入最高的10%的居民收入与收入最低10%的居民收入的比例,1996年为3.78,2002年为7.87。农村收入最高的20%的居民收入与收入最低的20%居民收入的比例,1990为6.34,2000年为9.5。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合计,收入最高的10%居民的收入与收入最低的10%的居民收入的比例,1996年为11.21,2003年为25.41。我国居民收入差距具有两个特点,一是差距指数高,二是发展迅速。这在世界各国中是鲜见的。

充分认识我国收入差别的现状,建立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社会收入分配体系,就成为摆在我国政府面前刻不容缓的历史任务。我们必须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科学把握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方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强调,“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着力提高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水平,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坚决取缔非法收入,促进共同富裕”。同志的重要讲话强调:“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基本建立城乡居民社会保障制度。”为了贯彻这一方针,中央提出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构建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社会收入分配体系,决定规定公务员工资向基层组织低收入者和艰苦地区倾斜,事业单位实行岗位绩效管理,对离退休干部优抚对象等生活困难者,提高补助标准,要求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使全体人民享受到改革开放成果。

4.历史新起点,实行政府财政制度创新,由重生产重积累向重民生重消费转变

在我国经济实力快速增长的情况下,民生指标应该得到高度的重视。多年以来我国存在着重生产轻民生,重积累轻消费的倾向,生产与消费不平衡,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缺位。生产与消费是经济生活中的基本经济范畴,二者互相依存互相促进。我国在公共教育、劳动就业、卫生医疗、养老保险、社会救助、公共设施、环境保护、人身安全、技术设施等方面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与国际比较,不仅与发达国家之间存在较大差距,而且与发展中国家之间也存在明显不足。

例如2001年公共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中国为3.19%,高收入国家为5.4%,中等收入国家为4.8%,低收入国家为3.3%。2004年和2005年教育经费均占GDP的2.5%,比重相对下降。再如1990年和1998年公共卫生医疗支出占GDP的比重,中国为2%,高收入国家为6.2%,中等收入国家为3.1%,低收入国家为1.3%。1999年中国政府社会保障支出占GDP的比重为0.22%,当时日本为11.8%,美国为12.2%,英国为17.3%,印度为0.3%。我国2005年财政收入已超过3万亿元,但用于社会保障的财政投入只有1474亿元,占4.5%。用于社会保障支出费用的增长远远落后于财政收入的增长。当前我国尚有80%的农村劳动者没有养老保险,85%的城乡居民没有医疗保险。

当前我国政府财政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就是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关系,加大民生事业投入,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同志的重要讲话指出:“加强社会建设要以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使经济发展成果更多的体现在民生上。”贯彻科学发展,其实质是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满足人民的生活需求提高人民生活质量。首先必须端正发展目的,把经济增长看作人民生活改善的手段,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看作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根本目的。同时必须使两种发展指标相协调,既重视经济发展的指标,又要重视与人自身发展的同生性目标,赋予经济发展以人文关怀,与社会人文指标同生、同步、协调、共荣。必须使两种社会投资相匹配,硬件投资是指工矿企业、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的投资,软件投资是指教育、科学、文化、卫生、环境以及民主制度建设的投资。随着社会的发展,必须运用正确的加减法,逐步减少硬件投资,逐步增加软件投资,使二者相匹配相协调。

5.新的历史起点,强化政府监督职能,由监督职能缺位向监督职能强势发展

官员腐败被人们称之为“政治之癌”,成为危及党和政府生命安全难以医治的痼疾。官员腐败也被人们称之为最大的“社会公害”,成为窒息社会生机,破坏社会稳定的重要动因。近年来在改革开放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官场的大案要害频繁出现,一些高官纷纷落马,这不能不令人担忧。现在腐败现象有三大趋势,一是高官犯罪增多,二是串案、窝案增多,三是家属合伙犯罪增多。尤其在干部晋升、建筑工程、司法工作、教育工作、医疗卫生以及垄断性行业已经成为腐败的“重灾区”,在重灾区被人们认为“出生入死”、“前‘捕’后继”。

同志的重要讲话强调:“各级党委要充分认识反腐败艰巨性重要性,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总结经验教训,不难看出,不能有效遏制腐败现象的重要原因,是纪检监察部门的地位不够强势,中纪委副书记刘锡荣最近指出,“上级监督下级太远,同级监督同级太软,下级监督上级太难,组织监督时间太短,纪委监督为时已晚”。现在已发现案件多数不是首先由纪检部门查出,而是由于“后院起火”,“内部起哄”,“他案牵连”和“匿名上告”。扭转这种状况的出路在于变纪检部门的弱势地位为强势地位,实行有效的平权监督和独立监督。

参考文献:

[1].2007年6月25日在中央党校的重要讲话[R].

[2].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R].2006-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