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路径研究论文
时间:2022-10-01 06:26:00
导语:改革开放路径研究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改革开放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从未遇到过的新课题。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目的在于深化改革开放。只有在改革开放问题上取得突破性的新进展,才是对这一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历史事件最好的纪念。新的一轮思想大解放所指向的是突破传统的发展理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标准,解决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的力度不同步问题,成效如何要看是否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能否得到民众的广泛支持。
关键词:解放思想;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道路
改革开放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从未遇到过的新课题。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目的在于总结改革开放的丰富经验,进一步推进和深化改革开放。只有在改革开放问题上取得突破性的新进展,才是对这一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历史事件最好的纪念。只有高举解放思想的大旗,围绕“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一逻辑主线,用解放思想推动改革开放,才能在坚持改革开放上实现新突破,在推动科学发展上取得新进展,在促进社会和谐上见到新成效。
一、解放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
改革开放30年的伟大历史进程始终贯穿着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的每次突破都以解放思想为先导,每一次思想大解放都明确地具有改变现实的指向:破除“两个凡是”的思想禁锢,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解放思想;破除斯大林模式的影响,坚持走自己的道路是解放思想;破除超阶段的“左”的框框的束缚,坚持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是解放思想;破除离开发展生产力抽象谈论姓资姓社、姓公姓私的思维定式的干扰,坚持“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是解放思想。因此,改革开放命题是在解放思想的伟大实践中提出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解放思想的伟大实践中逐步开辟、拓展并越走越宽阔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逐步形成和丰富、发展的,中国每一次改革的深化、开放的扩大都离不开思想的进一步解放、观念的进一步更新,而解放思想和观念更新又进一步推动了改革开放。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推动改革开放不断走向胜利的思想武器,30年改革开放源于30年坚持不懈地解放思想。30年前的那个冬天,中国迈出了改革开放的第一步,从此改变中国的命运;30年后的这个春天,中国已经并正在发生着世所瞩目的历史性变化。因此,中国模式的辉煌成就得益于30年来一以贯之的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的每一次重大发展,理论上的每一个重大突破都是解放思想的结果。事实证明,第一,只有改革开放才能使中国获得大发展,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第二,改革开放不可能一帆风顺、一蹴而就,但其方向和道路是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第三,只有继续解放思想,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步伐,全面提高开放水平,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才能在解决改革开放遇到的深层次矛盾和新问题上取得突破性的新进展。
解放思想要突破既有思维惯性的束缚,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思维方式的转变。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经济运行中一些长期积累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同时还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新情况、新问题,①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如果说30年前所要解决的是生存和出路问题,那么新的一轮思想大解放所要解决的就是以人为本的发展问题。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深化改革涉及各方利益,难免遇到重重阻力,遭到种种“非议”。所以,应清醒地认识到“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改革,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它涉及的面很广,涉及一大批人的切身利益,一定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复杂情况和问题,一定会遇到重重障碍”。②从这个意义上讲,更需要保持理论上的清醒与坚定。
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可恤。与改革之初相比,我国的社会结构已经发生深刻变化,出现了社会利益分化和利益博弈新格局。如果说真理标准大讨论掀起的第一次思想大解放树立了实践标准,引发了新时期改革开放的“新的伟大革命”,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后的第二次思想大解放树立了生产力标准,实现了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转变,第三次思想大解放所指向的则是突破传统的发展理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标准,解决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的力度不同步问题。目前,改革开放已经进入以推进政府改革为重点,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要务的发展阶段。只有消除两大改革不对称性给权钱交易留下的空间,加快民主政治建设的进度,才能使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协调发展。
解放思想是对鲜活思想的渴求,第三次思想大解放具有历史主动性。解放思想是一种自觉自愿的行为,是一种基于内在利益驱动和价值判断而由思想主体主动进行的思想观念转变和创新过程,这一转变过程没有现成的制度安排,所以要进行解放思想是因为有些涉及国家民族命运的大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需要突破禁区,以空前的历史主动性去探索未知。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只有通过解放思想,才能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推进改革创新。
真正的解放思想是围绕事关全局和长远的重大思想理论问题辨明是非,突破僵化的不合时宜的旧思想、旧理论、旧模式的束缚,为开创新的局面扫除障碍。今天所进行的社会变革,新旧思想之间的较量,不同体制之间的碰撞,利益集团之间的博弈等涉及到政治权力的再分配、物质利益的再分配、社会关系的再调整。第三次思想大解放是一次突破性的敢碰硬的解放思想,也是一次颇具风险性挑战的解放思想,没有迎接风险勇气无法完成新一轮思想大解放。只有继续解放思想,才能不断破除落后的、过时的、错误的观念,形成发展的新理念、改革的新举措、开放的新格局。
第三次思想大解放具有广泛群众性,人民群众是推动新的一轮思想大解放的主体力量。第三次思想大解放成效如何,最根本的评价标准要看是否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能否得到民众的广泛支持。只有带领亿万群众进一步解放思想,才能在坚持改革开放上实现新突破,在推动科学发展上取得新进展,在促进社会和谐上见到新成效。因此,亿万群众的自觉参与是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第三次思想大解放的社会基础,只有亿万群众自觉参与第三次思想大解放,解放思想的目标才能真正实现。
改革开放走过了30年,中国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的起点、新的阶段、新的矛盾、新的任务、新的机遇、新的挑战,对第三次思想大解放提出了新要求。我们能否继续紧紧抓住和切实用好战略机遇期,关键要看解放思想的力度。解放思想的力度如何最终要看是否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要按照思想再解放些、步子再快些、效果再好些的要求,进一步理清思路、完善规划,抓住能带动全国发展的重点工作集中突破,全力以赴推动又好又快发展、更好更快发展,努力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有所提高。
二、以人为本、社会和谐,是深化改革的内在要求
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问题始终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孜孜以求的重大课题,马克思主义把人的自由解放与全面发展视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和最高目标。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核心内容,未来取代资本主义的社会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我们党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了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在根本上与唯物史观是一脉相承的,同时又以新的理论概括突现了其重大的实践指导意义。所以,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当代运用,科学发展观开辟了运用唯物史观观察社会历史、解决现实实践问题的新境界,从而拓展了唯物史观研究和运用的视野。
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进步性和合理性在于人民群众真正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人民当家做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全面准确地理解以人为本、社会和谐,就要围绕发展这个主题,厘清人的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我们所追求的发展,就是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本质。只有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才能真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只有不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才能确保科学发展观的真正落实和目标的真正实现。
第一,正确把握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自觉能动性的关系,树立人的发展引导社会发展、社会发展制约人的发展,社会发展的实质是人的发展的观念。社会发展的规律是人活动的规律,离开人在实践中的目的和追求就没有社会发展的规律。以人为本是科学社会主义本有的题中之义,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基本要求。在发展的动力机制上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坚持人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体,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第二,科学发展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机结合起来,是对科学社会主义思想遗产的继承和发展。坚持以人为本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地位,在价值取向上就是要坚持经济、社会发展的目的是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生存权和发展权是最基本的人权,坚持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并以此指导经济建设、文化建设、政治建设和社会建设。
第三,从谋划发展的思维方式上坚持以人为本。由于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中的问题就是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的反映,解决又好又快发展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必须立足于有利于人民的现实生活和长远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因此,从思维方式的角度把握以人为本,就必须在发展什么、为谁发展、靠谁发展、怎样发展的统一中加以理解。只有立足于促进人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协调人的发展与经济社会的发展,才能从过程与结果的统一上把握发展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诉求。
第四,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建设和谐社会。实现社会和谐、建立美好社会是全国人民的共同理想,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本内容,和谐社会建设要以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社会发展是一个不断解决问题、克服矛盾的过程,和谐社会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始终要看“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
三、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谋划改革、扩大开放
战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经验表明,发展与开放之间的关联度十分显著,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都无法回避这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全球化大趋势。关起门来搞经济只能做加法,只能是对传统产业的修修补补,只有开放才能做乘法,才能使产业提档升级,做大经济总量,提高经济质量。改革开放进程实际上就是中国不断融入世界经济的过程,就是走进和不断深入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因此,必须睁大眼睛看世界,更加积极主动地推进对外开放,切实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
2004年以来围绕改革开放过程中需要解决的深层次矛盾和当前遇到的新问题,在改革的方向和道路问题上出现了一些不同看法,发生了一些争论。这些争论集中以改善民生问题为主题,包括教育、医疗、住房三大改革中产生的问题,以及国有资产的流失、贫富差距过大等等,这些问题的出现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处的现实阶段有关系,解决这些问题涉及利益格局的调整,必须通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来解决。只有深化改革才能够解决打着市场经济的旗号,做计划经济事情的问题。只有弄清怎样的发展才是科学的,才是真正的解放思想,也才能真正推动进一步的改革开放。
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是当今中国的主要矛盾。保障人民群众的温饱是30年前最迫切的任务,今天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已转向了解决社会公共品供给、公共服务问题。现代市场经济不仅要有市场竞争,还要有完善的劳工权利、社会保障和公共福利,社会公共品供给、公共服务不足和低效引起的矛盾是我们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现在群众最关心的社会问题集中于公共品供给、公共服务提供范畴,因此我国急需建立与现代市场经济相配套的公共服务体制。
改革开放深刻改变了中国,给中国带来了历史性的进步。在坚持改革开放上实现新突破,在推动科学发展上取得新进展,在促进社会和谐上见到新成效,在继续解放思想上迈出新步伐,是我国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谋划大发展的现实目标。为了实现又好又快大发展,必须坚持加快发展为第一要务先于一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重于一切。要更加注重改革创新,更加注重开放合作;要以创新推动改革,以改革寻求新突破。只有进一步理清思路、完善规划,找准发展突破口,趟出路子,干出样子,才能推动又好又快发展。
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当今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不断发展壮大自己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和战略任务。应清醒地认识到实现经济大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目前不论是解决社会事业滞后、发展方式粗放、城乡不平衡问题,还是利益格局的调整、体制机制的创新问题,关键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发展经济。我们必须突破长期以来形成的政府主导经济的思维定式,克服程度不同的“路径依赖”,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彻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深化市场化取向改革,努力探寻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新途径,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完善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的生产要素和资源价格形成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提高宏观调控的科学性。
解放思想创造了历史,也必将开辟未来。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根据现实情况解放思想要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把思想观念从不适应、不利于科学发展的状态中解放出来,破除传统的重经济增长轻社会建设的思维定式,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着力查找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有待进一步解放的思想空间,着力克服制约科学发展的观念障碍和体制障碍,着力探索促进科学发展的新思路、新途径、新举措,着重破解影响科学发展的难题、激发科学发展的积极性,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着力化解人民内部矛盾和不和谐因素,着力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实现改革开放成果的普惠共享。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充满活力、团结和睦的社会,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是要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与文化生活水平,游离于以人为本,发展就失去了目标和意义。社会和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改善民生必须充分考虑各方面的条件和承受能力,不可能一蹴而就。我国当前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具体表现,谋发展必须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改善民生的程度统一起来。只有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为社会和谐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同时更加注重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更加注重发展社会事业,才能使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问题落到实处。
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也没有一成不变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必须适应改革开放形势的新变化,不断探索和完善适合国情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大发展的机遇前所未有,我们一定要抓住机遇,跟上时代进步的大潮。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中国,为世界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解放思想、改革开放使神州大地上焕发出新的生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奋进在科学发展伟大道路上的中国人民,正在谱写更加幸福美好生活的新篇章。尽管航程上布满暗礁险滩,但是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领航,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定能实现。
参考文献:
[1]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邓小平文选(1975-1982):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07-10-25.
[4]英国《卫报》.发展中国家的典范[N].2004-05-09.
- 上一篇:民国初年政党政治失败原因浅析论文
- 下一篇:非政府组织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