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对中国现代化问题研究论文

时间:2022-10-01 06:21:00

导语:邓小平对中国现代化问题研究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邓小平对中国现代化问题研究论文

[摘要]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背景下,邓小平立足于中国的实际,从中国所处的时代特征和国际环境出发对中国现代化的战略地位、实现条件、性质和道路、目标和实现步骤等问题进行了系统解读。

[关键词]邓小平;现代化理论;战略地位;实现条件;性质和道路;目标和实现步骤

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强国,从我党第一代领导人起就已经开始进行探索。邓小平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对我国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解读。

一、关于中国现代化的战略地位

在中国现代化的战略地位问题上,邓小平把现代化提高到关系我们国家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国家的安全以及为共产主义社会创造物质财富的高度来认识。针对“”的“四个现代化实现之日,就是资本主义复辟之时”的谬论,1978年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工作会议上指出:“不搞现代化,科学技术水平不提高,社会生产力不发达,国家的实力得不到加强。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得不到改善,那末,我们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就不能充分巩固,我们国家的安全就没有可靠的保障。我们的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越是现代化,我们同破坏社会主义的势力作斗争就越加有力量,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就越加得到人民的拥护。把我们的国家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才能更有效地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对付外国侵略者的侵略和颠覆,也才能比较有保证地逐步创造物质条件,向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前进。”

同时,邓小平把实现四个现代化提高到关系我们国家的兴旺发达、关系到我们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这样的高度来认识。邓小平在会见日本前首相大平正芳的时候指出:四个现代化,“就是要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不但使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有所提高,也要使中国在国际事务中能够恢复符合自己情况的地位,对人类作出比较多一点的贡献”。他还指出:能否实现四个现代化,决定着我们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命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当前我国最大的政治,因为它代表着人民的最大利益、最根本的利益。

在1978年12月13日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指出:我们“提出了把全党工作的重心转到实现四个现代化上来的根本指导方针”。从而实现了政治路线上的拨乱反正,为我们实现国家富强找准了出发点。

二、关于中国现代化的实现条件

关于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条件,邓小平曾经多次论述。1977年9月19日邓小平在同教育部的主要负责人谈话时讲到:“不抓科学、教育,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就成为一句空话。”他说:“任何事情都是人干的,没有大批的人才,我们的事业就不能成功。所以,现在我们搞四个现代化,急需培养、选拔一大批合格的人才。”“抓紧培养、选拔专业人才,才能搞好四个现代化。”在这里,邓小平认为,教育和科学以及人才对实现四个现代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教育和科学及人才是实现现代化的基本条件。

同时。实现现代化,立足点要放在独立自主上,但也要善于学习,要努力争取外援,要利用世界上的先进技术。1977年9月,他指出:“我们实现四个现代化,是要使用世界上的一切先进技术。搞现代化,理所当然不是拿落后的技术作出发点,而是用世界的先进成果做出发点。”1978年10月10日邓小平在会见外宾时指出:“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就要善于学习,大量取得国际上的帮助。要引进国际上的先进技术、先进设备,作为我们发展的起点。”

解放思想对于我们实现四个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邓小平指出:“只有思想解放了,我们才能正确地以马列主义、思想为指导,解决过去遗留的问题,解决新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正确地改革同生产力迅速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确定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具体道路、方针、方法和措施。”“不打破思想僵化,不大大解放干部和群众的思想,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这是邓小平在人们的精神状态、思想观念方面提出的实现现代化的条件。

1979年1月,邓小平在全国政协举行的座谈讨论会上谈到,在1957年就提出的那种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是我们“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政治基础”。同年3月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一文中,邓小平又讲到,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是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必不可少的条件和保证。邓小平指出:“我们要在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在思想政治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前提。”

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针对学生闹事、搞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特别是“89”政治风波后,邓小平更是多次强调稳定对于现代化建设、对于国家民族的重要意义。他说:“中国要搞四个现代化建设,没有一个稳定的政治形势不行。”“中国的问题,压倒一切的是需要稳定。没有稳定的环境,什么都搞不成,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掉。”

1987年邓小平明确概括出,我们实现现代化需要两个条件:“一个是国际上的和平环境,另一个是国内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可见,在我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条件问题上,邓小平不仅讲到了政治条件,也讲到了思想条件;不仅讲到了科学文化方面的条件,也讲到了教育和人才方面的条件;不仅讲到了国际条件,也讲到了国内条件。只有具备了这些条件,我国的现代化才有希望。否则,现代化只能是一句空话。

三、关于中国现代化的性质和道路

在中国现代化的问题上,邓小平始终强调要坚持社会主义。早在1979年,邓小平就讲到了我们要在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在思想政治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而且强调说这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前提,而四项基本原则的第一条就是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1982年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上指出:“我多次解释,我们搞的四个现代化有个名字,就是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1985年3月邓小平讲到:“现在我们搞四个现代化,是搞社会主义的现代化,不是搞别的现代化。我们采取的所有开放、搞活、改革等方面的政策,目的都是为了发展社会主义经济。”1985年,邓小平在会见津巴布韦非洲民族联盟主席、政府总理穆加贝时又说:“在改革中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我们要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技现代化,但在四个现代化前面有‘社会主义’四个字,叫‘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针对学生闹事、搞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邓小平多次讲到,我们搞的四个现代化有个名字。就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在1987年2月同加蓬总统邦戈会谈时,邓小平再次谈到:“我们干四个现代化,人们都说好,但有些人脑子里的四化同我们脑子里的四化不同。我们脑子里的四化是社会主义的四化。他们只讲四化,不讲社会主义。这就忘记了事物的本质,也就离开了中国的发展道路。这样关系就大了。”在《中国只能走社会主义道路》一文中他又讲到:“很多人只讲现代化,忘了我们讲的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可见,邓小平在关于我国四个现代化性质的问题上,认识是一贯的,那就是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不能偏离、背离这个根本原则。我国的现代化在性质上是属于社会主义的,我们要实现的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的现代化。

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具体道路,邓小平强调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他说:搞建设要适合中国情况,走出一条中国式的道路。为此,他强调要注意中国的两个重要特点,一个是底子薄,二是人口多、耕地少。他说中国式的现代化,必须从中国的特点出发。邓小平的这些论述实际上讲的就是进行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初级阶段的国情这个最大的实际出发。1987年他会见外宾时讲到:中国社会主义“处在初级阶段,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订规划”。为了使我们对初级阶段的长期性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他在视察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时又强调:“我们搞社会主义才几十年,还处在初级阶段。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决不能掉以轻心。”可以说邓小平的这些论述,标志着我们找到了实现现代化的正确道路,那就是必须从我们国家的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也体现出他的实事求是精神。四、关于中国现代化的目标和实现步骤

在中国现代化的目标和实现步骤问题上,邓小平依据我国国情,设计出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邓小平的这一思想有一个发展过程。1979年3月21日邓小平在会见外宾时指出,我们定的目标是在本世纪(20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我们的现代化叫做中国式的现代化,并说中国到20世纪末经济发展达到西方国家70年代的水平就很了不起。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说:“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到本世纪末,中国的四个现代化即使达到了某种目标,我们的国民生产总值人均水平也还是很低的。要达到第三世界中比较富裕一点的国家的水平,比如国民生产总值人均一千美元,也还得付出很大的努力……中国到那时也还是一个小康的状态。”1980年1月,邓小平再次谈到,到本世纪末争取国民生产总值人均达到一千美元的小康目标,并规划分两个十年完成这一任务。1980年12月25日,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正式提出:“经过二十年的时间,使我国现代化经济建设的发展达到小康水平,然后继续前进,逐步达到更高程度的现代化。”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进一步提出了实现这一目标的战略部署:即到1990年为第一步,实现工农业总产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到2000年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确立了20世纪末实现小康目标后,邓小平经过审慎思考,在80年代中期又确立了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在党的十二大召开前夕,邓小平就在一次谈话中指出:“我们摆在第一位的任务是在本世纪末实现现代化的一个初步目标,这就是达到小康的水平……再花三十年到五十年时间,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我们不是说赶上,更不是说超过,而是接近。”1984年10月,邓小平在一次谈话中又对此作了进一步阐述。他说:“我们第一步是实现翻两番,需要二十年,还有第二步,需要三十年到五十年,恐怕是要五十年,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两步加起来,正好五十年至七十年。”1986年12月30日,邓小平又把21世纪中叶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具体量化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4000美元。那时人口估计约15亿,则全国国民生产总值达60000亿美元。1987年4月,邓小平完整地提出了现代化建设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并将中国现代化的目标由“接近发达国家水平”降为“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邓小平对外宾说:“我们原定的目标是,第一步在八十年代翻一番……第二步是到本世纪末,再翻一番,人均达到一千美元……我们制定的目标更重要的还是第三步,在下世纪用三十年到五十年再翻两番,大体上达到人均四千美元。做到这一步,中国就达到中等发达的水平。”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吸取了邓小平的这一设想,将现代化建设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写入报告中。

可见,在我国现代化的目标问题上,邓小平不仅讲到了阶段性目标和总目标,也讲到了不同阶段要达到的具体指标;在实现现代化的步骤问题上,从最初的“两步走”,发展到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

五、结语

从邓小平关于中国现代化的战略地位、实现条件、性质和道路、目标和实现步骤等解读中,至少可以给我们以下启示:第一,邓小平胸怀祖国和人民。他时时、事事考虑的是祖国和人民,考虑的是国家的兴旺发达、人民的富裕幸福。第二,邓小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他对我国现代化发展道路、发展战略的思考,处处体现出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第三,邓小平紧抓时代脉搏。他坚持解放思想原则,从当代中国的发展、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等来考虑我国的现代化,紧紧抓住了时代脉搏。第四,邓小平贯彻全局观念。他从不同角度、不同方位对我国现代化的实现条件、目标等进行论述,从而体现出其全局观念。这些启示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坚持解放思想,反对因循守旧;坚持实事求是,力戒空谈;坚持与时俱进,反对故步自封。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重,切实做好每一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