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经常性教育研究论文

时间:2022-10-01 05:30:00

导语:党员经常性教育研究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党员经常性教育研究论文

[摘要]文章在分析新时期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的必要性和教育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四个方面提出了具体对策,即:完善制度,促进经常性教育的深入开展;拓展内容,实现教育内容的多样化和系统化;改进方法,提高教育的实效性;创造条件,为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提供基础保障。

[关键词]党员;经常性教育;思考

党员经常性教育是党的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对于巩固和发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不断提高党员素质,对于建设学习型政党、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新时期如何进一步提高党员经常性教育的质量,增强党员经常性教育的实效性,是当前抓好党员教育中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因此,笔者试就此问题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新时期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当前,不论是从应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局势,还是从应对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复杂而艰巨的新形势和新任务来看,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都仍然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从国际环境

当前,国际局势继续发生着深刻而复杂的变化;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仍是当今国际格局演变的两大主要趋势。特别是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给预防和惩治腐败工作带来了一些国际性因素。世界各种力量重新组合,矛盾错综复杂,竞争异常激烈,世界仍很不太平;不稳定、不确定、不安全因素有所增加;西方敌对势力正在加紧对我实施“西化”、“分化”的政治图谋,渗透和反渗透的斗争将长期存在。另外,西方不健康的思想文化、价值观念和腐朽生活方式乘虚而人,千方百计地影响和腐蚀着我们的党员。国际形势的变化要求我们对广大党员不断进行经常性教育,使我们的党员牢固树立坚定的政治立场,使我们党在纷繁复杂的国际斗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从国内形势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正处于体制转换、社会转型和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体制不够完善、机制不够规范、法制不够健全、政策不够配套、监督不够到位等问题依然比较突出;行政行为、企业行为和市场行为不可能在短时期内得到严密规范和有效约束。随着对外开放的日益扩大和各项改革的深入,各种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不可避免地对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形成冲击,引发出大量的人民内部矛盾和社会矛盾。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也开始反映到人们的思想意识和非经济领域中来,导致了权钱交易、权色交易等腐败行为的产生。一些地方和部门在土地征用、城镇拆迁、企业改制等方面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基层干部中仍存在着执法不公、乱收费乱罚款、吃拿卡要和刁难群众的问题,等等。社会上赌博、、吸毒、制黄贩黄等丑恶现象屡禁不绝,有的地方甚至出现黑社会性质犯罪的情况。这些都严重影响到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的进一步好转。因此,只有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才能保证我们党正确处理各种矛盾,保持党的核心领导地位。

(三)党的自身建设

长期的执政地位使我们党面临着进一步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的两大历史性课题,面临执政、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考验。近几年来,我们党的队伍不断壮大,新党员成份发生很大变化,从主流来看,绝大多数党员保持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但在挑战和考验面前,一些党员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存在着扭曲和失范的现象,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意识也在滋长;有些党员思想空虚,意志衰退,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滋生;有的党组织对党员的教育、管理、监督工作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党员干部中违法违纪问题仍然存在。据统计,2006年全国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共给予党纪处分9万余人,占党员总数1.4%。因此,只有抓好党员经常性教育工作,才能更好地预防党员干部违纪问题的发生,才能使我们党经受住两个历史性课题的考验。

二、经常性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中共中央办公厅2006年6月下发了《关于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的意见》。《意见》对党员经常性教育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并就党员教育的的方法和途径提出了指导性的意见,各级党组织按照要求进行部署,使这项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我们也应看到各级党组织在开展党员经常性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经常性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发展是第一要务”已经形成普遍共识,而一些党政领导干部对党员经常性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党员经常性教育是务虚工作,即使忙上半天,没有量化的硬指标,无法立竿见影,看不到成效,因此没有把党员经常性教育摆上党组织的工作议程,未制定相应的教育计划并投入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以致经常性教育出现了“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

(二)教育内容的针对性不强,缺乏吸引力

一方面,从党员队伍结构来看,党员队伍年龄、党龄、工作经历、知识水平差异很大,这就要求我们要因材施教。但从目前来看,普遍存在教育“一刀切”、“一锅煮”,干部党员与普通党员、老党员与新党员同听一堂课的问题,导致教育内容大而空,缺乏应有的针对性;另一方面,一些基层党组织对党课内容缺乏规划,理论与实际相脱节,没有触及或无法解决基层党员深层次的思想问题;同时对党的基础知识教育缺乏系统性,导致了一些党员对党的基本知识和历史知识了解和掌握不系统,不牢固,理论素养不高,与保持党的先进性的要求不相适应。

(三)教育的载体固定化。渠道单一化。工作效果低效化

教育形式多半停留在我教你听、填鸭式、课堂灌输为主,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远远不能适应党员的实际需要。教育的载体也创新不够,相当数量的工作手段还停留在传统的开会传达文件精神、读报纸、大家谈的阶段;拉横幅、写标语、出展板等形式也只是“当时轰轰烈烈,过后冷冷清清”,真正产生实效的不多,对党员没有新鲜感、缺乏吸引力,从而导致党员没有自我认同感和归宿感。

(四)管理机制不健全。影响了教育效果

管理出成果,管理出成效,它是经常性教育正常进行和提高质量的重要保证。当前,虽然基层党组织绝大多数将党员经常性教育列入党建目标管理考评内容,但由于未制定相应的有效约束机制、激励机制,且经常性教育没有直接与组织者和受教育者的利益挂钩,导致双方的积极性不高,从而达不到应有的教育效果。

(五)教育条件不完善,影响了教育的开展

从教育力量看,一方面师资学科不齐,人才缺乏;另一方面师资利用不足,造成人才资源浪费和闲置。从教育阵地看,县乡党校长期以来投入不足,教学基础设施亟待更新;村级党员活动室的建设水平参差不齐,从而影响了教育的开展。

三、新时期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的对策

(一)完善制度,促进经常性教育的深入开展

制度是规范,是依据。党员永葆先进性,既要靠党员加强个人修养,严格“自律”,也要靠建立制度,强调“他律”。因此,各级党组织要把对党员的经常性教育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重视制度建设,确保经常性教育深入持久地开展。

1.建立健全领导机制。各级党委(党组)要把党员经常性教育列人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建立一把手负总责,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有关部门协同抓党员教育的责任制,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要建立领导上党课制度,并列入年初党建工作计划及年度党建目标管理考核内容,以增强领导的责任意识。要建立党员教育工作联系会议制度,进一步明确组织部、纪检会、宣传部、党校、市(县)直机关党工委、财政局等成员单位的职责,加强对党员教育工作的指导和协调。要成立党员经常性教育领导小组及办公室,领导小组组长由市(县)委分管领导担任,成员由组织部、纪检机关、宣传部、党校、党史办和财政局等单位组成。领导小组具体负责研究制定党员经常性教育的政策措施、中长期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和督促检查“教育方案”的落实情况及其效果,注意研究解决问题,总结推广经验和成果;办公室要发挥综合协调、督促检查等职能作用,加强对基层组织经常性教育的信息沟通、经验总结和综合指导,为领导小组当好参谋助手,特别是针对教育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深入进行调查研究,探索新方法,确保各支部高质量、高标准抓好对党员的党性教育。

2.健全经常性教育管理制度。各基层党组织要根据自身实际和党员特点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经常性教育管理制度。一是建立教育学习日制度。党组织要统筹兼顾,在不影响正常生产和工作的前提下,按照有关规定合理安排党员集体教育活动。每周安排1-2个小时,集中组织进行学习教育;没有特殊情况,学习教育日不得更改,不得放弃。同时要求党员做到“六个一”,即每天看一份党报、收看一次新闻联播、每月看一本书、过一次组织生活、每季写一份心得、每半年过一次民主生活会,从而逐步形成讲政治、讲学习、受教育的良好风气。二是建立党员学习学分制,将党员完成学时情况、撰写学习笔记和心得体会情况以及考试情况,赋予一定分值,以百分制累计总分,从而全面、客观地反映党员的学习效果;同时完善党员述学、评学、考学和成果运用制度,把党员评优、岗位安排、职务提拔与述学、评学、考学结果紧密结合起来,从而增强党员学习的自觉性。三是要建立健全学习笔记、考勤、补课、学习交流和定期检查等制度,在各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中推广使用《党员活动证》《支部工作手册》和《党员电教工作手册》,指导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填写好、使用好和保管好“一证二册”,并定期进行检查,充分发挥“一证二册”的监督作用,将其作为检验和规范基层党组织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从而推动学习教育活动的深人开展,确保党员及时、长期、有效地接受教育。

3.完善奖惩制度。一个阶段、一项工作结束后,各级党组织要及时进行总结讲评,总结和宣传党员经常性教育的成功经验。对党员经常性教育工作成绩显著的党组织给予表彰;对不认真履行职责的党组织给予批评并限期整改;对那些在党员经常性教育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人,通过召开表彰会、事迹报告会等形式宣传他们的事迹和推广他们的成功经验,给予恰当的精神鼓励和物质鼓励,并在干部的提拔使用、进修深造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对那些责任心不强,给工作带来损失的人则应给予批评教育,严重者给予处罚;对在经常性教育中学习效果优秀的党员给予表彰,并结合群众考评,优先评优和提拔重用;对无正当理由不参加党员集体教育活动的,要给予严肃批评;长期不改的,要按照党章和有关规定给予组织处理,从而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促进党员经常性教育工作的健康开展。

(二)拓展内容。实现教育内容的多样化和系统化

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复杂性、长期性要求我们要紧跟时代,从实际出发,对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尤其是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新热点问题,进行研究、分析,不断拓展教育的内容,实现教育内容的多样化和系统化,并搞好、搞活这些内容的教育。当前,要注重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教育:

1.注重加强理想信念教育。这是党员经常性教育的长期任务,也是首要任务。要组织广大党员深人学习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切实把科学理论转化为观察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转化为指导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行为准则,转化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自觉行动,确保在理想信念和根本宗旨上不改变、不犹豫、不动摇,并把坚持远大理想与脚踏实地结合起来,落实在近期目标的具体行动之中。

2.注重加强形势任务教育。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开展形势任务教育的重要内容。要认真宣传中央的重要精神,引导党员认清国情,把握方向,不断增强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事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信念和信心。同时,还要积极引导党员牢固树立发展观念、把握发展机遇、服务发展大局,努力为实现全面小康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功立业。3.注重加强思想道德教育。突出抓好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和中纪委七次全会精神教育,并将其贯穿于思想道德建设的全过程。同时,结合各单位实际,大力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引导党员发扬中华民族传统道德和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自觉形成爱岗敬业、严于律己、诚实守信、公道正派、谦逊友善、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等道德规范。

4.注重加强和谐理念教育。树立和谐理念是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机关的内在要求,也是党员教育面临的新课题。现代社会工作和生活变化加大、节奏加快、竞争加剧,人们的精神压力也随之加重,这既能激发人们奋发向上的激情,也容易产生各种消极思想和不良情绪。因此,要高度关注党员思想和心理变化,帮助他们有效调节情感和心理,引导他们培养乐观、豁达、宽容的心态,共同建设团结向上、工作有序、关系融洽、充满活力的和谐单位,形成以和谐促发展的局面。

5.注重加强现代科学知识的教育。在经济发展越来越依靠科技、知识经济迅速发展的情况下,要对党员进行经济、文化、现代科技知识、管理知识和致富技能的培训教育,不断提高党员的综合素质,增强党员工作能力,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6.注重加强组织纪律、法律法规教育。通过教育,使共产党员不断增强自己的组织纪律观念,服从党的领导,执行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遵守党的纪律,反对和纠正分散主义、自由主义、无政府主义及极端民主化等现象,摆正个人和组织的关系,始终做到个人服从组织。

(三)改进方法,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对党员进行经常性教育能否取得实效,关键是方法。方法得当,事半功倍;方法不当,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所以,加强对党员的经常性教育就要在改进和创新方法上下工夫。

1.要坚持正面教育,积极引导。党员中年轻党员占大多数,朝气蓬勃,好学上进是他们的长处,但又有党龄短、党的基础理论薄弱的弱点,世界观还没有完全定型。因此,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必须从党员的特殊性出发,坚持“三个为主”的原则:一是以正面教育为主,狠抓党的基本知识的灌输,提高党员的思想觉悟、政治水平和党性修养;二是以抓积极因素为主,大力弘扬先进,大张旗鼓宣扬党风正、工作好、服务意识强的先进党员,以身边人和身边事教育大家;三是以加强党员干部教育为主,以干部党员的良好形象影响和带领普通党员,建设一支组织性强、先锋模范作用好的党员队伍。

2.要坚持遵循规律,超前教育。党风建设以教育为主、预防为主,这是教育的基本要求。事物发展都有规律,党风方面发生问题,也是有一定规律的;只有把握规律,才能防患于未然。因此,各级党组织要具有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对改革、开放新形势下可能发生的问题进行研究,并针对本单位、本部门所处的环境和承担工作的特点,制定端正党风的具体措施,建立和完善党员八小时内外监督机制,从而快速准确地把握党员的思想动向,抓住倾向性、苗头性问题,不失时机地进行教育,尽可能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做到防微杜渐。

3.要坚持区别层次,分级施教。党员有新老之分,又有干群之别,其基本素质不同,经历不同,接触的事物不同,存在的问题不同,思想特点也有差别。因此,必须针对特点,因人施教,区别层次,分级施教;要做到在内容上区分层次,突出重点,提出不同要求。如对新党员,针对“先天不足”、基础较差的特点,要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党纪政纪、党的宗旨、党的基本知识等教育为重点,帮助其过好“思想入党关”;对干部党员,要以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两个务必”,“八个坚持、八个反对”,“八个方面作风”、群众路线、管理知识和法律知识等教育为重点,督促领导干部加强党性修养,廉洁自律,反对和防止腐化堕落,使他们真正做到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自觉经受住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条件下长期执政的考验,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此外,对于村级党员,主要以加强党章、党史和党的基本知识、经济知识、法律知识以及致富技能的教育为重点,增强党性观念和提高致富本领,从而使教育具有针对性,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得到提高。

4.要坚持形式多样化,增强教育的活力。党员绝大部分是中青年,他们求知欲望高,求新意识强,活泼又好动。因此,对他们进行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切忌单一地上大课,生硬地满堂灌,而要在形式上要活泼多样,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一是集中培训与自学相结合。要倡导党员自主学习,引导党员根据自身实际和工作需要,制定学习计划,利用业余时间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方式,认真搞好自学。在此基础上,开展“每月一课”干部讲坛活动,即每月邀请一位知名专家、教授来授课,以达到拓宽党员干部的视野,增强广大党员干部干事业、谋发展、促和谐能力的目的。二是运用多媒体讲党课,以新颖、生动、形象,增强党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三是走出去,把课堂设在革命纪念地,接受现实的党性教育。四是通过网络的互动性,开通音频和视频传输,通过电子信箱、手机短信等多种方式让广大党员在网上交流和讨论,并从中接受教育。五是开展丰富的主题活动,巩固学习效果。组织党员开展“送温暖、献爱心”、“驻村挂户、扶贫帮困”、“双争双创”、“访民情、听民意、帮民富、保民安”等主题实践活动,使党员在活动过程中既受到具体生动的教育,又通过做好事、办实事体现出党员的先进性。要通过组织党员重温入党誓词、“党员模范日”、有奖知识问答等学习教育方式,或组建宣讲团,寓教于乐学,进乡人村巡演,利用快板、顺口溜、歌谣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把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变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进一步激发党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学习效果。

5.强化实践锻炼,增强党员解决问题和驾驭全局能力。组织部门和各单位要把党员下基层锻炼列入议事日程,建立健全挂职、轮岗和选派制度干部到基层、艰苦地区、关键岗位锻炼的制度;把优秀的青年党员送到基层锻炼,使他们把根扎在群众中,在实践中虚心向群众学习,不断丰富阅历,提高认识水平、政策水平和创新水平,在实践中增强解决问题和驾驭全局的能力,并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建功立业,充分体现党的先进性。

6.严格组织生活,增强党员的党性修养。各基层党委要严格按照“”制度的规定,定期召开支部党员大会、党支部委员会议、党小组会和按时上好党课,确保党支部学习的时间、人员和内容的“三落实”;严格党员的教育管理,防止党的活动流于形式。要坚持和完善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组织党员对照党章规定、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基本要求,从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生活作风等方面查找问题及分析原因,并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逐一分析评议。党支部要根据党员的表现、群众的意见和专题组织生活会的评议情况,对每个党员提出综合评议意见,采取适当的方式向党员、群众通报有关情况,从而使党员努力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在实践中以身作则,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要开展民主对话,增进双向交流。各级基层党组织应普遍建立谈心对话制,通过经常性地同党员对话,及时向党员宣传党和国家的政策、主张,通报单位的政治、经济形势和解决重要问题的方案,使党员对上至国家下至本单位的重大决策充分理解并发表意见。与此同时,对党员反映的具体的实际问题,应以诚待人,既讲道理,又办实事,想方设法帮助解决一些思想、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只有这样经常性教育才能取得实效。

(四)创造条件,为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提供基础保障

新形势下,要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就必须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否则,经常性教育就会变成“口号”,效果大减。

1.注重党员教育队伍建设。要按照素质较高、数量适当、结构合理和专兼职结合的要求,建立由讲师团、党校教师、专家学者、科技人员、先进模范人物和领导干部等组成的党员教育师资队伍,有计划地组织他们深入基层开展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要加强对党员教育队伍的调整,把那些年龄偏大、文化水平和实际能力较低,不能适应党员教育工作的干部调出去或改做其他工作,同时将政治素质好、文化业务素质好、责任心强、有开拓创新的干部充实到党员教育队伍中来,以提高党员教育队伍的整体素质。要加大培训力度,每3年组织基层党务工作者和兼职教师到高等院校和上级党校深造,也可以与知名学府合作办班的形式,让基层党务工作者和兼职教师经常接受水平较高的理论培训、业务培训、宣传技巧培训,进而拓宽视野、激活思路,敢于创新、追求突破,使他们成为党员经常性教育工作的中坚骨干,从而确保党员经常性教育工作的正常开展。

2.强化教育阵地建设。要把阵地建设作为基层组织建设的重点内容,逐年加大经费投入,建设一批高标准、规范化的服务性阵地,并依托新阵地,整合资源,建立和完善党员经常性教育场所。一是加强市、县、乡三级党校基地建设。在现有教师、教育时间、内容安排的前提下,应投入一笔资金,改善教学设施,加快现代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点和一批现代远程教育活动实践基地建设,实现市、县、乡三级党校联网和县、乡、村三级联网。这样,通过网络教学既可以节省大量的经费,又可扩大教育面。二是加强传统教育基地建设。闽西是革命老区,古田会议旧址、新泉整训旧址、苏家坡等都是当年、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生活和战斗的红色土地,也是中国共产党成长与壮大的根据地,也是对党员进行传统教育的珍贵教材和教育资源。因此,要加强传统教育基地建设,发挥红色教育资源的优势,组织党员到古田会议旧址等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参观学习,接受生动、直观的党性锻炼。三是加强域外基地建设。上级党组织要做好牵线搭桥工作,让偏远地区的党组织与发达地区的党组织结对子,或发动发达地区党组织扶持集体经济相对薄弱的党组织。通过加强横向联合,让党员走出去,到挂钩、结对的党组织去参观学习和取经,从而扩大视野,解放思想。同时,要加强机关与乡镇、街道的纵向联系,通过共建活动使党员接受教育。四是建立党员示范教育基地,充分发挥“进门是课堂、出门是现场”的优势,拓宽党员的眼界,增强致富带富本领。

3.加强教材体系建设。在中央有关部门组织编写统一规范的党员教育基本教材的基础上,地方党委应结合本地实际编写党员教育的乡土教材,形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材体系,从而增强教育的感染力和实效性。

4.切实解决教育经费。要把党员教育经费要列入各级财政预算;各级党委留存的党费应主要用于党员教育;机关、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党员教育经费在管理费中列支;农村党组织除了留存的党费外,还可以通过创办党员经济实体、党员劳动基地来创收和通过党员捐款、各单位及有识之士捐助以弥补党员教育经费的不足,从而确保党员经常性教育工作的正常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