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政党政党文化研究论文
时间:2022-10-01 05:22:00
导语:参政党政党文化研究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论文摘要:本文围绕参政党政党文化评价要素的构建问题,通过对参政党政党文化评价要素的概念、内容的分析,阐述了构建参政党文化评价要素的意义,并着重阐明了构建参政党政党文化评价要素的着力点,着力点即在参政党目标形象系统的构建、组织形象系统的构建、行为形象系统的构建三个方面。
政党文化是一个政党延续发展的重要标识,是政党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参政党自身建设的着力点。“先进政党文化的形成取决于两个关键环节,一是政党意识的形成环节,二是政党意识向二级标示要素的转化环节。第一个环节解决的是科学政党意识的形成问题,第二个环节解决的是二级标示要素的先进性问题”[1]。要保持参政党政党文化的进步性,不仅要保持科学先进的政党意识,还要在政党意识向二级标示要素转化过程中防止和避免随时发生的政党文化流变现象,保持这些要素的进步性。只有保持这些二级要素的进步性,才能确保政党文化的进步性,进而保持参政党的进步性。关于参政党政党文化核心要素——科学政党意识的形成和构建以及二级要素的构建问题,笔者曾在“关于参政党政党文化构建的思考”一文中作了专门的阐述,在此不再赘述,本文着重阐明的是参政党政党文化评价要素的构建问题。
一、构建参政党政党文化评价要素的概念、内容及意义
(一)构建参政党政党文化评价要素的概念分析
政党文化是指一个政党所具有的为其党员所认同的意识形态、组织心理、制度规范和行为作风,以及由此决定的一个政党区别于他党的政党形象。也就是说,政党的意识形态、组织心理、制度规范、党纪党风、政党形象等都是政党文化的构成要素。因此,在构建参政党政党文化的过程中,还需要将政党形象要素的构建,作为参政党政党文化构建的内容之一。那么,政党文化与核心要素——政党意识以及二级标示要素的关系是怎样的呢?就其关系而言,政党文化是政党意识的外化形态,它包含着两个层面,一个层面是政党文化核心要素的形态化,表现为政党意识对政党制度规范、党纪党风、政党理念与活动方式的塑造;另一个层面是政党文化核心要素与二级标示要素的形态化,表现为政党形象的塑造。前者的主要评价主体是政党本身,后者的主要评价主体是党外力量,也就是说“政党形象是党外力量对政党文化的评价要素”[2]。因此,我们所提出的构建参政党政党文化的评价要素,就是要着手解决好党外力量评价主体要素的构建问题,也就是如何塑造好参政党的政党形象。
(二)构建参政党政党文化评价要素的内容
什么是政党的形象呢?政党的形象是指“政党展现给外界的风貌以及外界对它直接间接感知而产生的一种综合性的、整体性的印象和评价。它主要由目标形象系统、组织形象系统、行为形象系统等方面组成”[3]。目标形象系统主要指政党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价值观念等,政党的目标形象是政党能否赢得广大群众的首肯、支持、拥戴的前提,在政党的形象诸要素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组织形象系统主要指政党从中央到基层各级组织的聚集、转换、释放等功能发挥的程度,以及组织各成员在各项社会事务和社会活动中所展现出来的精神状态、能力水平、道德风貌等。一支高素质的政党队伍是政党事业兴旺发达的组织保证,政党的组织形象是政党形象建设的根本和基石;行为形象系统主要指政党组织系统内部的运作机制的规范性程度,及其领导下的各级组织为实现政党的奋斗目标而展现出来的活力和效率。政党的行为形象既反映政党的各级组织及其组成人员的主观努力程度、工作能力高低、法律意识强弱,还能反映政党领导下的组织机构设置、工作机制、制度制定的科学程度。行为形象是政党形象的一个综合反映。
(三)构建参政党政党文化评价要素的意义
现代政党政治的发展趋势表明政党的合法性最终来源于政党实践的有效性。在我国,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其合法性不仅来源于政党实践的有效性,还来源于人们对于有效执政的长期性结果评价转化为的短期性的阶段性的过程评价。在这个短期性的过程评价中,人们对于执政党执政理念所表达的思想价值取向、对于治理政策所描绘的美好远景、对于执政方式所带来的满腔信心往往聚焦于执政党的良好形象,因而中国共产党始终将不断改善党的形象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长抓不懈。而作为具有中国特色政党制度政治格局中的参政党,其合法性同样最终也是来源于参政党政党实践的有效性,来源于参政党参政理念所表达的思想价值取向和在人们心中所树立起的良好形象,也就是说参政党应当树立怎样的形象,使人民群众认知首肯。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就曾指出:“共产党同各派长期共存,这是我们的愿望,也是我们的方针。至于各派是否能够长期存在下去,不是单由共产党一方面的愿望作决定,还要看各派自己的表现,要看它们是否取得人民的信任。”[4]在这里强调的就是人民群众的信任、首肯是派长期存在的根本条件。因此,不断改善参政党的政党形象是加强参政党建设的一个重要的内容。所以,我们在努力构建参政党政党文化的过程中,还应把政党文化评价要素作为参政党政党文化要素构建的一个重要方面,把改善和塑造好参政党的形象作为其自身建设的重要内容长期不懈地抓下去。要通过各种有意识的活动和努力,使形成自身形象的各种要素日臻完善,从而激起社会公众在思想、认识、感情上理解、认可中国参政党。
我们通过上述分析,可以比较明确地认识到,构建参政党政党文化评价要素,是参政党存在、发展的需要,也是其加强自身建设的需要,更是适应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的形势和任务的需要。其着力点为:参政党目标形象系统的构建;参政党组织形象系统的构建;参政党行为形象系统的构建。
二、努力构建参政党目标形象系统
如前所述,政党的目标形象是政党能否赢得广大群众的首肯、支持、拥戴的前提,在政党的形象诸要素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在构建参政党政党文化评价要素的过程中,必须把参政党目标形象的构建放在首位。
(一)坚持正确的理论指导
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我国多党合作的根本思想基础。它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也是全国各族人民在新世纪、新阶段继续团结奋斗的指导思想。因此,参政党要始终不渝地坚持以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当前,全国各族人民都在深入学习贯彻中共十七大精神,学习贯彻中共十七大精神的灵魂,就是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不仅是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也是指导当代中国的执政党建设和参政党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要在坚持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大力加强参政党自身建设,把参政党建设成与执政党相匹配的政党。
(二)明确参政党的奋斗目标
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地把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这一奋斗目标的提出和确立,标志着执政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完善和发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不仅是执政党的奋斗目标,同样也是参政党的奋斗目标。这是因为,中国参政党是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政党,是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政党,这一政党性质的内在规定性决定了参政党必须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确立为自己的奋斗目标。这是参政党本质的内在要求。因此,参政党要围绕实现这一奋斗目标,发挥自身的功能和作用,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努力奋斗。
(三)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
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命题,并阐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那些在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中居统治地位、起指导作用、从最深层次科学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占据核心地位的价值理念。在我国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理念中,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为灵魂、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主题、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精髓、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础的价值观,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囊括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大层面,既体现了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最高价值,又反映了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和总体布局,体现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体现了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的有机统一。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着社会主义的价值本质,指导着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和前进方向,贯穿并渗透于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之中,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灵魂。中共十七大报告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了进一步的阐述,提出了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的科学命题。因此,对于参政党来说,无论是从体现政党的进步性要求出发,还是从加强自身建设的要求出发,都必须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要在广大成员中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活动,并围绕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献计献策,为其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转三、努力构建参政党组织形象系统
政党的组织形象是政党形象建设的根本和基石,组织形象系统主要是指政党从中央到基层各级组织的聚集、转换、释放等功能发挥的程度,以及组织各成员在各项社会事务和社会活动中所展现出来的精神状态、能力水平、道德风貌等。政党组织的聚集、转换、释放等功能发挥的程度,决定着政党作用发挥的强与弱。参政党在构建政党文化评价要素的过程中,应当把组织形象系统的构建作为政党形象塑造的基础,因为一个政党要实现自己的政治任务,不仅要靠它的理论、纲领、路线的正确,而且还要靠它的组织巩固。列宁曾指出:“思想统一是用组织的物质统一来巩固的。”[5]由此可见组织巩固的重要性。
(一)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建设
曾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刘延东同志在2007年1月全国统战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指出:“班子是队伍的领头之雁。班子建设是整个干部队伍建设的重点和关键。”参政党政党组织功能作用发挥的好坏,关键在于参政党各级领导班子的建设。要紧紧抓住思想政治建设这个根本和灵魂,使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始终保持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要大力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使领导班子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进一步增强,思想上更加统一,政治上更加坚定,领导水平不断提高。真正使领导班子成员的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和合作共事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二)抓好组织发展工作
一个政党,发展什么样的人入党,直接关系到党的政治面貌和社会形象,关系到政党作用的发挥。参政党在现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能否发挥作用,取决于其成员素质的普遍提高。《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指出:各派组织发展“要注意提高成员的素质。吸收新成员要注意政治质量,德才并重。发展组织要坚持以协商规定的范围和对象,坚持以大中城市、有一定代表性的人士为主”。要坚持参政党组织发展原则,注重质量,保持特色,并大力加强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特别是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使参政党不断增强新的血液,永远保持活力。
(三)不断加强机关建设
对于一个政党来说,领导机关是它的整个工作运转的枢纽,是政党工作的启动闸、发动机和加压泵,是政党职能和作用发挥的关键所在。参政党机关是联系成员的桥梁和纽带,是参政党工作的中枢。因此,要不断地加强参政党机关建设。要搞好机关工作班子建设,不断提高机关干部的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保证机关的正常运转,不断提高工作效率;要树立良好务实的机关作风。
(四)推进基层组织建设
参政党的基层组织是联系各党派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参政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只有基层组织健全和活跃,全党才可能是健全和活跃的;只有把基层组织工作做好了,参政党的一切工作才会有坚实的基础。因此,必须把基层组织建设当作参政党组织形象系统建设的基础切实抓紧抓好。要建立一个强有力的领导班子;要不断地增强自身的活力;要切实履行好基层组织的工作职责;要积极探索基层组织建设和工作规律;要促进组织生活的制度化、形式的多样化。
四、努力构建参政党行为形象系统
行为形象系统主要指政党组织系统内部的运作机制的规范性程度,及其领导下的各级组织为实现政党的奋斗目标而展现出来的活力和效率。政党的行为形象不仅能反映政党领导下的组织机构设置、工作机制、制度制定的科学程度,还能反映政党的各级组织及其组成人员的主观努力程度、工作能力高低、法律意识强弱,可以说行为形象是政党形象的一个综合反映。在这里,参政党的组织系统内部运作机制的规范性程度主要是指它的自身建设机制的规范性程度,“自身建设机制由中央组织、地方组织、基层组织、个体成员组成,前三级的每一级组织又由决策机构、工作机构、职能部门、个体干部组成;个体成员与组织之间的关系是自身建设机制的基本结构关系;而自身建设运作机制的主要内容则是参政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6]。也就是说,参政党的组织系统内部运作机制的规范性程度,实际上就是其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的规范性程度。因而,必须将参政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作为构建参政党的行为形象系统的重点。
(一)把思想建设作为构建行为形象系统的核心
思想建设是参政党自身建设中带根本性的建设,主要是通过对其成员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和政治理论教育,提高成员的政治思想意识和理论水平,培养成员良好的道德行为,在成员中树立正确的参政党意识,并把这种意识统一到党的政治纲领上来,为参政党加强自身建设服务、为参政党履行职能服务、为参政党实现奋斗目标服务。思想建设的主要内容:一是培育参政党意识。二是加强政治引导。三是锻造优良品德。
(二)把组织建设作为构建行为形象系统的基础
组织建设的主要内容是一条主线,两支队伍,三项工作。即以政治交接为主线;建设两支队伍——领导干部队伍、后备干部队伍;加强三项基础工作——组织发展工作、基层组织建设、机关建设。关于组织建设问题,本文已在构建参政党组织形象系统中作了阐述,在此不多赘述。
(三)把制度建设作为构建行为形象系统的保障
制度建设是参政党存在、发展和发挥作用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是工作经验的升华和规范,是参政党构建行为形象系统带根本性、长期性、保障性的建设。制度建设体现着参政党的性质、职能的规范。参政党制度建设的主要内容是健全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组织的民主集中制和具体领导制,以及为本党拟定一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使党的各项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其具体内容是:及时制定和修改、完善包括党章在内的党规党法;建立健全党的领导制度、组织制度、干部制度、工作制度、党内生活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对某些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需要的制度进行修改。主要包括:组织制度——民主集中制、会议制度、选举制度、干部选拔制度、党员的教育管理制度、党务干部的培训制度等。当前还要根据新的形势和实践的需要建立领导班子议事决策规则、领导班子成员考核制度、发展成员考察培养制度、机关工作制度、机关干部管理制度等。
参政党政党文化评价要素的构建,也就是政党形象的塑造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必须贯穿于参政党自身建设的始终。参政党只有通过内增素质、外树形象来全面建设和提升自己的社会形象,才能向所指出的那样“取得人民的信任”,才能在新的世纪与执政党一道,共同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桑玉成、李冉.政党文化与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研究[J].邓小平理论研究,2006(1).
[2]桑玉成、李冉.政党文化与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研究[J].邓小平理论研究,2006(1).
[3]周大仁、陈家超.当代党的建设概论[M].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218.
[4]著作选读:下卷[M].人民出版社,1986:790.
[5]列宁全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72:510.
[6]郑宪.中国参政党建设新论[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172.
- 上一篇:领导干部政绩观实践研究论文
- 下一篇:重信重访事件形成探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