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殖民主义思想管理论文

时间:2022-08-13 09:09:00

导语:反殖民主义思想管理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反殖民主义思想管理论文

摘要:罗斯福反殖民主义思想是美国理想主义外交传统的一部分。它发轫于二战期间,并深受当时社会背景、国际局势和政治需求的影响。它反对以武力手段在殖民地实行政治兼并、掠夺和奴役,主张以托管的形式进行管理。它以隐蔽的形式反映了美国称霸世界的欲望。

关键词:罗斯福;反殖民主义;渊源;影响

罗斯福的反殖民主义思想是美国对外关系传统的象征性标志,它突破了殖民者对殖民地的传统禁锢,以托管制——一种非殖民化方式对殖民地进行管理。该思想对殖民化进程之瓦解、美国之后的外交决策和当时的国际局势皆产生了深远影响。今天,我们对罗斯福的反殖民主义思想渊源和内容进行探索,能从本源上揭示该思想的实质和影响,对研究分析世界反殖民运动的发展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罗斯福反殖民主义的思想

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注意到欧洲殖民制度的存在对于实现美国的世界秩序构想是一种严重的障碍。该制度限制了自由贸易活动,使得宗主国对附属地进行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这种现象不仅与美国所追求的政治自由和民族自决相悖,损害美国商业的自由扩张,而且挑起了暴力与革命,成为世界和平的最大威胁。罗斯福本人的自由主义理想,使他对殖民主义深感厌恶。在其执政后,开始把反殖民化作为美国对外政策的一部分。他的反殖民思想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倡导对殖民地实行托管制度,企图以此剥夺德、日、意的殖民地,瓦解英法的殖民体系。托管制度名义上是使殖民地人民有均等机会参加国际生活,其根本目的则是通过托管打破英法殖民特权,凭借经济实力,排挤英法势力,扩大势力范围,以利于有绝对优势的美国资本扩张。艾登曾经指出:“罗斯福之厌恶殖民主义并不限于英国。这是他信奉的一个原则,而且也是着眼于它可能带来的好处。他实指望,从前的殖民地一旦从他们的主人那里得到自由,就会在政治经济上依靠美国,而他不必担心别的国家担当这个角色。”

其二,建立一个有效的国际安全组织来替代国际联盟——联合国。通过该组织,可以保证美国在战后持久地参与战后对外事务,并可以为苏联提供一个同西方广泛合作的联系工具加以控制。同时罗斯福认为通过该机构可以减少列强之间的争夺。他指出,殖民地问题是引发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原因,正因为日本窥视东南亚的资源,才出兵法属印度支那、英属马来亚、荷属东印度及其他欧洲国家的殖民地,以取代欧洲人的统治。

其三,建立国际托管组织。美国可以以此为平台参与战后对殖民地事务的管理,使殖民地的门户向其开放。罗斯福认为建立国际托管组织,对殖民地实行托管,可以缓和殖民者与殖民地人民的矛盾,避免战后为独立而爆发的战争,从而减少对西方帝国主义国家的冲击。罗斯福曾指出:“在日本战败以后,白种人在太平洋地区的地位比过去更加危险了。独立的思想在所有这些一直被欧洲国家统治的民族中越来越普遍了。在印度、荷属东印度群岛和印度支那都是如此。”

其四,实行新形势下的门户开放政策。罗斯福在与莫洛托夫会谈时曾表示,托管国在托管地应当实行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商业原则,并认为殖民地只不过是商业保留地,殖民国家在殖民地实行垄断经营,在获取廉价物资和原材料及食品供应方面具有强烈的排他性,对美国的商贸活动不利。美国商界对欧洲国家垄断殖民地原材料的行为已经表示出了强烈不满。所以必须打开市场,实现互利互惠。

其五,控制全球战略要地。罗斯福想通过该理论体系借助托管之名控制南大西洋和太平洋这些地区,主要包括印度支那、威胁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新喀里多尼亚以及对美洲构成直接威胁的达喀尔等。罗斯福还希望“托管制将让美国在太平洋和其他地方的战略据点设立长期的海空军基地”,在战后,控制日本委任统治的岛屿(指密克罗尼西亚一引者),从而“确立一个能维持二十年的有效的太平洋安全体系”。

罗斯福的反殖民主义思想通过以上五种具体的方式对外实施,并在大国交涉中以其为根本方针。对该理论体系的渊源进行探讨,则更有利于认清罗斯福反殖民主义思想的真正实质及影响。

二、罗斯福反殖民主义思想的渊源

罗斯福的反殖民主义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1941年,英美在签署《大西洋宪章》中宣称支持民族自决和独立。之后,罗斯福在和英国首相丘吉尔进行讨论时,进一步提出大西洋宪章不仅适用于欧洲,也适用于全世界各地,包括殖民地在内。《大西洋宪章》是美国战后世界安排的指导性文件,同时也成为了罗斯福推行非殖民化的旗帜。正是在这一契机下,罗斯福反殖民主义思想才得以发展与成熟。

总体而言,罗斯福的反殖民主义思想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渊源:

其一,美国根深蒂固的反殖民主义传统对罗斯福本人的影响。美国是一个从殖民地演进而来的国家,反殖民主义的传统倾向浓重,在这一大环境中罗斯福深受其影响,并在对外政策中体现出一种颇具道义色彩的反殖民主义传统。在1944年1月写给赫尔的一份备忘录中,罗斯福就明确指出:“印度支那不应归还法国……法国曾经占有这个拥有3000万居民的国家近100年,但那里的人民比法国开始占领时生活得更差”,就印度支那而言,这块土地上的人民“有权获得较好的待遇。”在此前的德黑兰会议期间,罗斯福亦有类似的表示。

其二,罗斯福本人对殖民主义给世界所带来灾难的认识与担心成为该思想形成的另一个原因。鉴于殖民主义给世界带来的灾难以及殖民地人民要求独立的强烈愿望,罗斯福认为,如果战后让殖民地人民重新退回到先前那种被奴役的状态,世界将会一片大乱。在如何看待东亚地区的问题上,罗斯福认为“该地区生活着11亿黄种人。在许多东方国家,他们都生活在极少数白人的统治之下并由此而十分怨愤”。因此,“美国的目标必须是帮助他们获得独立——11亿潜在的敌人相当危险”。正是基于上述认识,在德黑兰会议期间,罗斯福告诉丘吉尔,再也不能允许法国让世界再次大乱。

其三,国际局势对罗斯福的影响。就当时各国所占殖民区来看,英、法无疑是当时的优势者,同时苏联也开始逐渐强大,这直接影响到罗斯福关于战后美国怎样领导国际社会的设想。1944年10月,罗斯福在一演说中称“吾国因拥有道义、政治、经济及军事各方面力量,故自然负有领导国际社会之责任,且随之亦有领导国际社会之机会”。接着,罗斯福在战争期间一方面保持着同维希政权的外交关系,另一方面又极力抬高戴高乐的政治对手吉罗将军在“战斗法国”中的地位。显然,想通过反殖民主义思想,对殖民地实行托管,达到肢解、削弱英、法等殖民帝国,从而加强美国影响和控制国际事务的能力这一目的。

其四,罗斯福的反殖民主义思想还深受国内政治的影响。美国是一个崇尚自由、民主的国家,罗斯福总统想通过该理论体系,在对外交往的过程中,避免暴力血腥的方式,采用和平的形式以及托管制这一新的集体统治的巧妙办法,回避“强权政治”之嫌,以避免遭到国内舆论的反对,使美国民众支持美国在战后的世界事务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从而达到建立以美国为中心的自由帝国主义体系。

罗斯福正是深受上述因素影响,形成了一套打着反对殖民主义口号、声称为全世界人民的主权平等和殖民地人民解放的理论体系。实际上,罗斯福的非殖民化政策是在其对手德意日垮台和其盟友英法衰弱的情况下,作出的符合美国国家利益的安排,在当时的世界为美国争得更多的影响和发言权。

三、罗斯福反殖民主义思想的影响

罗斯福的反殖民主义思想使殖民地由遭受赤裸裸的殖民统治走向独立的一种过渡形式,其根本目的就是通过对于传统殖民势力的排挤,扩大美国的势力范围。因此,其影响是多方面的:

就具体可行性而言,因在国际关系的交往过程中,牵涉到它国殖民地的具体利益,罗斯福并没有采取强硬和坚决的反殖民主义政策和实质性的积极行动,只有反复地、高调地强调反殖民主义主张和进行有限的消极抵制。在东南亚地区的印度支那问题上,罗斯福政府也并没有采取任何实质性的援助。

就其政策的影响力而言,美国在插手法国对印度支那地区的事务中,并没有坚定地执行反殖民主义。在同战后初期印度支那局势的发展之间的关系来看,不管罗斯福政府的立场和政策是否发生变化,都不足以对印度支那局势产生决定性的影响。战后初期印度支那局势的发展也不是罗斯福政府反殖民主义政策的直接后果。

就该思想的立场而言,罗斯福总统最初的反殖民主义立场虽然带有一定程度的理想主义色彩,但主要是基于一种实用主义的考虑;而其“国际托管”设想的提出,根本目的乃是为了借此排挤和打击英法等殖民势力,谋求实现对殖民地的控制,以实现有利于己的各种现实利益。

就该理论的纯粹性而言,理想主义不是罗斯福政府对外政策的主旋律,而只是其追求现实利益的副产品,故而当两者之间发生冲突时,自然会让位于对现实利益的考虑。罗斯福对英国殖民主义的妥协、同其措辞形成鲜明对比的反对法国重返印度支那的低调政策,以及他在印度支那问题上立场的转变和随之而来的政策变化,正是其现实主义外交思想的体现。

就长远发展利益而言,罗斯福反殖民主义思想是美国日后印度支那政策总体方向的肇始。就罗斯福政府在其反殖民主义思想下的印度支那政策而言,真正的问题并不在于其决策的错误,而在于这种影响决策思想背后所隐藏的美国对外政策的真实意图——对国际事务主导权和现实利益的片面追求。正是这种片面的追求导致了罗斯福总统在对外关系中受挫,特别是对印度支那问题上并未取得理想中的效益。

四、结束语

在20世纪世界非殖民化的历史进程中,罗斯福反殖民主义的思想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推动了殖民地独立运动的开展,加速了欧洲殖民体系的崩溃,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战后世界一体化进程。但在反殖民旗帜背后,美国无时不在谋求着现实国家利益,它也以隐蔽的形式反映了美国称霸世界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