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原创:派代表性研究论文

时间:2022-07-07 09:05:00

导语:独家原创:派代表性研究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独家原创:派代表性研究论文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当前,坚持和完善这一制度,重点在于充分发挥派的作用,基础在于增强派的代表性。本文从派代表性的内涵及意义、沿革及现状、问题及对策等方面,对派代表性问题作粗浅的探讨。

一、派代表性的内涵及其意义

充分发挥派参政议政作用,关键在于增强其代表性。为此,我们必须对派代表性的内涵及其重要意义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

(一)派代表性的内涵。派作为政党,本质上都是一定阶级、阶层、集团的利益的代表者,因此代表性是其的本质属性。而我国派作为参政党,其代表性主要体现在政治代表性、利益代表性、界别代表性和人物代表性四个方面。派的政治代表性表现在它的进步性方面,这种进步性是相对于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而言的,集中体现在各派同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派的利益代表性表现在各派是代表其成员及其所联系的群众的利益,负有代表和反映他们利益诉求的责任,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决策参考。派的界别代表性反映在派的广泛性方面,这种广泛性是指派的成员分别来自不同的社会阶层和群体,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派人物代表性是指其代表人物的高层次性,派的组织发展,要求“以有一定代表性的人士为主”,这些“代表性人士”是党派各自界别领域内,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的人士,在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等政治生活中,许多工作都是由参政党的代表性人物出面完成的。

(二)派代表性的重要意义。派代表性不仅关乎派自身建设的不断改善,而且还关乎中国特色政党制度全局。一方面,代表性是政党产生、发展的根本原因,是政党进行一切活动的根本动力,也是检验政党工作的根本标准。政党都代表一定阶级、阶层、集团利益,并由其中一部分中坚分子所组成,其兴衰存亡,从根本上说,就是阶级利益的代表性发生了变化。利益是人们进行一切社会活动的终极原因,代表一定阶级、阶层、集团的利益也是政党,其一切活动都是围绕着利益代表活动进行的。这样,“代表什么利益、怎样代表利益”就成为政党的根本问题,它决定着政党的根本性质、根本宗旨、根本任务、根本面貌和根本方向等重大问题,也是检验政党工作得失成败的根本标准。另一方面,派代表性还关乎中国特色政党制度全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在这一制度下,各派紧紧围绕中心任务,充分发挥人才荟萃、智力密集、联系广泛等优势,就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深入考察调研,积极献计出力,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当前,坚持和完善这一制度,重点在于充分发挥派的作用,基础在于增强派的代表性,这已成为当前统一战线具有全局性、根本性、基础性的一个重大问题。

二、不同历史阶段派代表性的分析

随着我国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派的代表性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充分认识各阶段我国派的代表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派代表性的历史沿革。我国各派是从中国的土壤中产生出来的,历来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我国各派主要反映和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的利益,但它们不是单一阶级的政党,而是具有阶级联盟性质的政党。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特别是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以来,随着我国阶级关系发生的根本变化,各派仍然具有代表性,各派还继续联系和代表它们可能联系和代表的一部分劳动人民。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各派都已经成为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和一部分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都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力量,维护和代表着本组织成员及其所联系群众的合法利益和合理要求。总而言之,我国各派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性质,他们各自所代表的利益具有不同的内容,但是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二)新阶段派代表性的本质内容。在新阶段,我国各派已经成为各自所代表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爱国者利益的政治联盟,这是新阶段派代表性的本质内容。2005年2月18日,中共中央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指出:“在新阶段,派是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爱国者的政治联盟,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同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亲密友党,是进步性与广泛性相统一、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参政党。”。从政党总是一定阶级、阶层和集团利益的代表的角度上看,我国各派就是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爱国者利益的代表。新阶段派本质上是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爱国者利益的代表者。

三、当前派代表性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进入新阶段,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不可避免地给派的发展带来一些影响,产生一些新问题,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派界别特色有趋同化现象。随着新社会阶层的不断分化,各派的组织结构发生了新的变化,参政党建设出现趋同化现象,在自身的社会基础和政治代表性上,在纲领和成员的构成上,都表现出日益趋同的倾向。二是派参政功能呈虚浮化态势。由于派对党和政府工作的知情度不够,开展调研活动的条件相对不足,所以,有时派在参政议政时,较难提出带有综合性、全面性、前瞻性的建议,有的意见和建议浮于表面,难以作为执政党和政府决策的依据和参考,难以得到党委和政府的采纳。三是派成员入党动机存在功利化倾向。少数派成员加入派并不是出于对派政治纲领的信仰,和对多党合作制度的深刻理解,而是为了使自己在仕途的发展中,走一条“终南捷径”,或者为了谋取一个政协委员的政治头衔。四是派代表人物的选择有行政化趋势。受官本位思想的影响,在选择党派的代表性人物时,往往爱将目光盯在行政官员身上,致使党派代表性人物行政化的趋势明显。五是派基层组织呈松散化状态。派的基层组织建设缺乏制度保证,相对不规范,致使基层派成员很少有参政议政的机会,影响了党派整体功能的发挥。鉴于此,要围绕“代表什么利益、怎样代表利益”这个根本问题,增强新阶段派的代表性。

(一)树立参政党意识,增强派的利益代表性。派负有代表各自所联系的那部分群众利益的职责,应从以下方面增强代表意识:一是增强政治责任意识。派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处于重要地位,负有代表各自所联系的那部分群众利益的责任。派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各自所联系的那部分群众利益作为自己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接受中共领导、同中共通力合作、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认真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等职能,不断增强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二是增强进步广泛意识。派“三者”利益代表性的核心是保持派的进步性和广泛性。派的进步性和广泛性是派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进步性和广泛性是具体的、历史的、动态的、发展的,不同时期派的进步性和广泛性有着不同的内容和要求。践行“三者代表”,就必须顺应时代变革,树立“进步意识”、“广泛意识”,不断与时俱进,不断巩固派的阶层基础和扩大派的社会基础,不断解决派自身面临和存在的问题,不断实现自我更新、自我提高、自我进步和自我完善,在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而努力奋斗中保持和焕发派的进步性和广泛性。三是增强民主法制意识。派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尊重和保障成员行使章程规定的各项权利,在充分发扬民主的基础上实行集中,按照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的原则,集体决定问题,集体行使职权。派和中国共产党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因此,派要科学参政、民主参政、依法参政,带领成员及其所联系的那部分群众认真学习宪法、法律,增强法制意识,增强遵守、执行和维护宪法、法律的自觉性。四是增强人民利益意识。派负有更多地代表成员及其所联系的那部分群众的具体利益和要求的职责,同时,也有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义务,在代表“三者”利益中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在维护人民根本利益中代表“三者”利益,把代表“三者”利益和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统一在参政为民的实践之中。

(二)明确代表方位,体现派的界别代表性。我国社会结构的变化和社会阶层的分化,既为党派组织发展提供了机遇,也面临着挑战。为适应形势的变化,在保持各派主体特色的前提下,适当调整组织发展的标准取向。派要明确自己的利益代表主体,实现利益代表的特色化,围绕本党派利益代表方位,按照“三个为主”(以协商确定的范围和对象为主,以大中城市为主,以有代表性的人士为主)、注重质量、保持特色、组织发展与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相结合的原则,做好组织发展、成员教育管理和利益代表工作。要更加注重吸收新的社会阶层特别是私营企业主阶层中有代表性的进步分子加入派,巩固派的阶层基础,扩大派的社会基础。根据我国社会阶层的新变化,中共在适当时候应该帮助各派协商确定对吸收新的社会阶层中有代表性的进步分子的重点分工,防止和克服派对新的社会阶层组织发展中的趋同现象。

(三)做好代表人物培养,突出党派代表人物的代表性。要从多党合作事业的发展需要出发,不拘一格选人才,把社会各个阶层、各个群体中那些政治素质好,有参政热情和能力,有一定社会活动能力和影响力的代表性人物选拔到派中来,并有目的地对其进行党务方面的锻炼,到基层锻炼,到上级党派机关挂职锻炼,尽可能让他们早日步入党派领导岗位,在实践中锻炼成长。另外,对不同层次和不同梯次的代表性人物的构成比例和选拔标准,要有所不同,要变现在倒金字塔型的结构为正金字塔型的结构。同时,在年龄结构上注意老、中、青结合,特别是中青年代表人物应占派代表人物的多数。在专业结构上,突出党派特色的同时,兼顾其它与党派界别特色有联系的领域的代表人物的选择。

(四)建立健全代表机制,着力提高派代表能力。建立健全政党利益联系机制、表达机制、协调机制、反馈机制,是派增强代表性、提高代表能力的根本保证。在新阶段,派要建立健全以下利益代表机制:一是建立健全利益联系机制,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成员,深入群众,调查研究,与成员及其所联系的那部分群众保持密切联系,把他们的利益诉求作为第一信号,真实全面地了解他们的愿望和要求,想他们之所想,急他们之所急,与他们同呼吸、共命运。二是建立健全利益表达机制,通过调研报告、会议发言、政协提案、人大议案、批评意见、咨询建议、走访交谈、报刊资料、网络媒体等途径和方式,疏通社情民意的反映渠道,创新群众利益表达载体,保证代表对象的知情权、发言权、参与权、监督权,使他们的利益要求和愿望能够得到通畅的表达,使派对代表对象有充分的了解,从而保证派在履行代表职能过程中能够做到有的放矢。三是建立健全利益协调机制,在协商参政监督和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过程中,既要代表和反映成员及其所联系的那部分群众的具体利益和要求,又要协助中共和政府做好成员及其所联系的那部分群众的工作,既要维护本组织成员及其所联系的那部分群众的合法利益和合理要求,又要维护和服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尊重社会整体利益和其他社会阶层的利益,努力寻找代表对象的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之间的最佳结合点,当代表对象的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发生矛盾冲突时要自觉服从社会整体利益,在维护社会整体利益的前提下要更加注意照顾成员及其所联系的那部分群众的具体利益和要求。四是建立健全利益反馈机制,通过各种形式和渠道,把成员及其所联系的那部分群众利益的实现状况,及时准确地反馈到成员及其所联系的那部分群众,使派取信于成员及其所联系的那部分群众,从而进一步激发成员及其所联系的那部分群众进行有序的政治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一步做好利益代表工作和利益协调工作,为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作出应有的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