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环境良好心理管理论文
时间:2022-06-04 03:21:00
导语:营造环境良好心理管理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试行)在关于课程改革的目标中明确规定:“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毫无疑问,要达到这些目标,必须依靠课堂这一主要阵地。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是每个教师都必须经常关心和不断探讨的问题。作为一名中学政治教师,笔者对如何在高中政治课课堂教学中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进行了一些探索和思考,得出了以下一些粗浅的体会:
一、教师必须塑造良好的个人形象
课堂心理环境诚然是课堂中所具有的,但不是在课堂教学的四十多分钟就能营造好的。“功夫在诗外。”我们应该看到,影响课堂环境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不仅有课堂之内的各种因素,而且有课堂之外的各种因素。
从社会学的视角来看,教师是特定范围内的一种公众人物,必须具有良好的形象才能被大众(学生)所接受。从教育学的视角来看,教师的职业特点要求教师以自己的气质来熏陶学生的气质、以自己的灵魂来塑造学生的灵魂。无论在课内还是课外,教师的形象和人格力量都是首要的教育资源。因此,每一名教师都有必要不断雕琢自己的个人形象。根据笔者个人的体会,塑造好教师个人形象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努力:
1.教师应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最优秀的教师当然应该具有最高尚的品德。但是,坦率地说,在目前社会这个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中,完全不为名利所动而舍己奉献的人毕竟只是少数。但作为一个优秀教师,至少应当遵纪守法、爱岗敬业、恪守教师职业道德。如果你因违法而进过看守所,那么,无论你的课上得多好,你都会为学生所不耻。当然,如果你嗜赌成性、或者见危不救、或者滥收费用、或者斤斤计较……,那你的形象也绝对好不到哪里去。
2.教师应具有爱心
具有爱心是东西方文化共同推崇的品格。孔子云:“仁者爱人”;孟子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佛家要求出家人“以慈悲为本”;西方思想亦倡导人们具有“博爱”之心。尽管这些思想之间存在一些差异,但是,作为高尚的人,应该具有爱心,则是它们共同的理念。
师爱能使教师的形象变得崇高。这个世界变化很快,作为教师,尽管我们兢兢业业地工作着,但部分学生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还是出乎我们的意料之外,有时候会使我们极端愤怒,有时候则使我们感到不知所措。这时候,我们不妨问问自己:如果这些问题出在我自己的亲生孩子身上,我该怎么办?按照这样思考以后得出的结论去做,至少我们在出发点上便没有错误了,即使在处理方式上出现错误,家长和社会也肯定能原谅我们。因为我们确实是问心无愧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真正的师爱是要爱那些个性、品德或成绩具有缺陷的孩子。因为,聪明、活泼、听话的孩子人人都会去爱,教师去爱他们是理所当然的。所以说,一个教师,如果只爱这些“好”孩子,就说明这个教师的爱还只是停留在一般人爱的水平上。而接受能力弱、个性或习惯不太好的孩子是一般的人所不爱的,真正需要爱的正是这些人,教师对他们的发自内心的爱才是真正的师爱。
3.教师应具有高超的学识水平和能力
精通自己的专业是教师个人形象中最基本的一个方面。
我们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己得有一桶水。”现在我们又说:“要使学生得到一杯水,教师自己就得是一条常流常新的小溪。”作为高中政治教师,既要能深入浅出地剖析本门课程的基本理论并熟练地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又得熟悉经常发生的时事问题。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深入钻研课程标准和高考要求,而且还得对政治的相关学科广泛涉猎、深入研究,系统掌握中学政治课所涉及的内容体系及其最新发展动态。在教学中高屋建瓴、成竹在胸,能结合国际国内最新形势和学生的实际生活创造性地实施课程。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还必须熟练地掌握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基本规律并能用之于实践。这不仅要求我们认真学习相关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而且要求我们善于向我们周围的各位同仁学习,不拘一家地博采众长,尤其是要借鉴一些名优教师的教学技巧和方法,并在实践中不断提高。
专业水平不够的教师是很被学生看不起的。钱钟书先生在《围城》中就曾调侃过:“西洋人瞧不起东方人,富人瞧不起穷人……全没有学生瞧不起先生那样厉害。”
4.教师应具有幽默感
课堂中不能没有笑声。滑稽和搞笑固然能调节气氛,而幽默却更具魅力,更受欢迎,因为它闪耀着智慧的光芒。而且,幽默以通达、宽容等高雅的生活态度为基础,所以它的魅力几乎是无法抗拒的。一个教师如果充满着幽默感,其谈吐自然庄谐并陈、雅俗共享,从这样的教师身上,学生不仅能够体验到宽松愉悦的心理态度,在轻松之中进行深刻的思索,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和生活质量,而且能够潜移默化地学习到超脱的人生态度和宽广的处世胸怀,这绝不是一时一地的所得,而是受益终生的美事。
教师良好的个人形象和人格魅力当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塑造和形成的,这要求教师长时期坚持不懈地律己修身,精益求精地钻研专业知识,朝着“德艺双馨”的目标锲而不舍地努力,以使自己的个人形象和人格修养日臻完善。
二、教师必须正确处理和学生的关系
1.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教师的牌位是和“天、地、君、亲”一同挂在神龛上面接受膜拜的。受这种文化的影响,广大教师都觉得师道尊严不可侵犯。其实,强调教师的人格尊严不可侵犯,并不是什么错误,但问题是,长期以来,我们对教师的尊严强调得有些过分,而对学生的权利关注得却还不够。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关于教学过程的内容中明确规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
上述内容中,“积极互动”、“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尊重学生的人格”等提法都要求我们树立民主、平等的学生观。无论是在课堂教学的师生互动中还是在课外的师生交往中,我们都应当更加尊重学生,把学生摆在一个与我们更加平等的地位,积极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需求,不但要把自己视为学生的长辈,更应当把自己视为学生的朋友。要坚决拒绝高高在上,让学生敬而远之的做法。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而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的最基本的条件。
2.全方位地关怀学生,建立亲密的师生感情
俗话说:“亲其师则信其道”。真挚深厚的师生情感,是开启学生智力和美好心灵的钥匙,是激发学生追求真理的动力,更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关键。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使教学活动温馨亲切,生机盎然。这时,教师的一抹和霭的微笑,一个期待的眼神,一句赞扬的话语,都会使学生感到如沐春风,使他们的心理处于最佳状态,油然而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高中学生年近十七八岁,正是学习知识、学会做人的关键时期。同时他们又正值青春发育期,常会遇到各种问题,如与同学、老师和家长的关系,生理上、心理上、情感上的困扰等等,而人格的逐渐独立和“面子”观念又使他们不愿将这些问题坦露出来。这就很容易导致他们心理失衡,从而影响身心健康和学习效果,甚至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因此,真诚地关注学生,在和他们的交往中巧妙而正确地引导他们对各种矛盾勇敢地正视、积极地化解,减轻自身的心理压力,保持平衡、健康的心态,既是作为一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建立亲密的师生感情的良好契机。
当然,作为政治教师,我们本来就忙,而且,由于政治课课时较少,因而与学生接触的机会也不是很多,所以有很多政治教师觉得没时间和精力去关心学生。其实,只要我们下定了决心,就总能找到解决的办法。譬如,我总是在上课前提进入教室,充分利用政治课课前的十分钟,与学生们说说话,聊聊天,关系就融洽了不少。还有,课堂上我一有时间就拿着座次表,设法记住几个学生的名字,以后能够被我叫出名字的学生都特别高兴(因为通常只有班主任才能叫出他们的名字),与我之间的距离又拉近了很多。
三、教师设计课堂教学过程时必须同时考虑到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
课堂教学的全部过程都是在一定的环境气氛中进行的,这种气氛尽管看不见摸不着,但对教学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笔者在一次听课活动中曾见过这样一幕:一个化学教师在有两百多名教师听课的情况下给一个班的学生上公开课,首先作了一个演示实验,然后叫一个座在前排的学生简单描述实验现象,这个学生竟然说不出来。可见紧张的心情给人带来的负面影响之大,也可见营造宽松、愉悦的心理环境对提高教学效率是多么重要。
那么,怎样才能营造宽松愉悦的课堂心理环境呢?
1.加强与学生的课外交流,将教学环节适当向课外延伸
营造宽松愉悦的课堂心理环境首先得精心备课。但是,备课绝不仅仅是钻研课程标准和教科书,还包括充分了解学生方面的情况:学生的学业基础、学习目的、学习动机和政治学科在学生思想中所占有的位置;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兴趣爱好、知识接受能力;学生的家庭情况、身体状况及心理特点等等。只有全面了解学生的情况,才能恰当选择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另外,教师在课外常与学生交流,也有利于将学生的所见所闻所历所感开发成新的课程资源。
2.在引入新课上很下功夫:激发兴趣,巧设悬念,营造积极思考的课堂气氛
我们在观看电影、电视时不难发现:凡是精彩的电影、电视剧和文艺晚会,其开头一般都是引人入胜的。课堂教学也是如此,一堂课的好坏,往往与教学环节中的新课引入关系密切。一个好的课堂引入,将会使教学活动事半功倍。
学生的学习愿望都是在一定的情景中产生的,激发兴趣,巧设悬念能极大程度地提高了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其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高中政治课方面的知识,大千世界中举目皆是,只是学生往往留心不够,一旦被教师点化出来,往往能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所以,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设好情景,不着痕迹地将学生引入到对新课的学习中来。
人民教育出版社根据新的课程标准编写了新的高中政治教材,新教材中设计了大量的背景材料和供学生探究的问题,教师完全可以不拘泥于课本,结合实际情况对这些问题加以适当的改造,作为引入新课之用。
3.改变知识的呈现方式,营造热烈的课堂气氛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关于教学过程的内容中明确规定:“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采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在政治课教学中,我总是尽可能地采用多媒体课件的方式呈现出教学内容,从一些优秀的电视节目中摄取一些很有价值的素材,借助于画面和音响给学生造成强烈的感官冲击,使得课堂气氛更为热烈,使学生对知识的感受和记忆更加深刻。
4.设计难度合理的问题,引导学生争论和探究,营造活跃而又有趣的课堂探究气氛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关于课程改革的目标中明确规定:“……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欲罢不能”地自主探究。
让学生自主探究,首先要设计好问题的难度。难度太大的问题,学生会望而却步;而难度太小的问题,学生又会觉得不屑和乏味。一定要将问题设计成学生“跳一跳能够摘到的果子”,这样,学生才既不会感到畏惧,也不会感到乏味,从而产生解决问题的兴趣。而且,这样能使学生每解决一个问题都具有成就感,既惬意又能产生迎接进一步挑战的信心和勇气。
吸引学生探究的方式也很重要。我的做法是:课堂上适当给予学生一定时间用于讨论,同时,还自主开发了一门名为“政治辩论”的校本课程,以政治课上的某些问题作为辩论课题,以辩论比赛作为基本形式,吸引对政治课具有兴趣的学生参加。要求参加辩论者组成团队,自主搞好分工合作,课后自主搜集各种资料,辩论时自主发言,教师仅在辩论完毕后作出总结和点评。参加者自始至终兴趣盎然,终日乐此不疲,并觉得从中学到了不少知识。
- 上一篇:粮食局粮食清仓查库实施方案
- 下一篇:地方党委党建工作责任制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