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论奉献精神和利益原则的关系
时间:2022-04-23 02:37:00
导语: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论奉献精神和利益原则的关系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今年2月,总书记在中央纪委第二次全体会议上讲话时强调:要注重教育和引导领导干部正确认识和处理奉献精神和利益原则的关系,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这一论述坚持和发展了唯物史观的基本精神,不仅从理论层面提出了领导干部要提高思想境界,也从实践层面提出了共产党人如何以自己的模范行动体现党的性质与宗旨。认真贯彻落实这一重要指示,对于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顺利推进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与反腐败工作,具有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一、奉献精神是共产党人的本质要求
人类社会的发展史表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离不开人类世代延续的奉献精神。如果只有索取,没有奉献,就不会有人类社会长足发展的今天。古往今来,奉献的具体表现形式是丰富多彩、多种多样的,但不论怎样,奉献精神却是永恒的。历史上那些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以及文学艺术家们,以自己艰辛的劳动创造,作出了巨大的奉献,极大地推动了人类文明与社会的进步,受到人们世世代代的景仰和崇敬。现实中那些在平凡岗位上脚踏实地、艰苦创业、默默耕耘的普通劳动者,同样为人类文明与社会进步作出了应有的奉献,理所当然地受到了大家的尊敬。可见,奉献精神是人类一种纯洁高尚的情操,它是鼓舞和激励人们奋发向上、公而忘私的内在力量,反映与体现着社会成员对国家、集体、他人的一种应尽的道德义务。因此,我国在《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将奉献精神确定为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之一。
共产党人把人类伟大的奉献精神发扬光大,推向了新的时代高度。《共产党宣言》指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运动,共产党人“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利益不同的利益”。无产阶级的利益同社会发展方向是一致的,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也是一致的,这决定了共产党人必然成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也决定了共产党人必然把谋求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自己的全部利益,此外再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而在实践中,要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最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必然离不开奉献精神。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说,无私奉献是共产党人必须具备的政治品格。
我们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谋利益,是我们党的宗旨,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80多年来,伟大的无私奉献精神始终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思想。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为民族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利益而英勇奋斗和无私奉献的实践史。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战争年代,、何叔衡、、毛泽民、赵一曼、刘胡兰、等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共产党人,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不屈不挠,前仆后继,慷慨赴义,谱写了气势磅礴、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没有共产党人的伟大奉献和崇高牺牲精神,就不会有社会主义新中国的诞生,就不会有祖国的和平与安宁。在如火如荼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无数共产党人严格遵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平凡的劳动岗位上,为祖国的文明、富裕和昌盛,艰苦奋斗,呕心沥血,默默奉献自己的汗水和生命。雷锋、时传祥、王进喜、李顺达、焦裕禄、蒋筑英等就是典型代表。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共产党人一如既往,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认真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保持了应有的政治本色,继承和发扬着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向党和人民交上了一份份合格的答卷。孔繁森、徐虎、李素丽、郑培民、叶欣等就是这一时期涌现出的无私奉献的模范。中国共产党人在历史和现实中时时处处体现着、实践着奉献精神。
正是在奉献精神的激励下,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共同奋斗,在实践中铸就了反映时代特色、闪耀奉献光华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以及“抗非典”精神等。在中国,从来没有哪一个政治组织像我们党这样集中了那么多的优秀儿女与先进分子,为中国人民的幸福和中华民族的复兴作出了那么大的奉献与牺牲,赢得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真心实意的热爱和拥护,从而也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二、坚持奉献精神和利益原则的统一
大力倡导奉献精神,讲求无私奉献,并不是否定和漠视个人利益。这里的关键是要处理好个人与社会、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实质上也就是正确认识与处理奉献精神和利益原则的关系,坚持奉献精神和利益原则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在人的思想动机背后是人的利益,特别是物质利益。人们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一切活动,都是直接或间接地为了谋取某种利益,取得并改善自己生存和发展的条件。毫无疑问,利益原则是人类一切社会活动的最终动因。这就需要在实践中合理地将人们的劳动付出同报酬联系起来,使人们的付出获得相应的利益。我们党正确坚持和创造性地运用了马克思主义的利益原则,不仅承认个人的物质利益,而且将个人利益实现的程度作为衡量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邓小平指出:“革命是在物质利益的基础上产生的,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论。”倡导奉献精神和大力开展讲奉献活动,并不是对马克思主义利益原则的背离,也不是对个人利益包括共产党员切身利益的否定,而是强调个人利益与国家和集体利益的有机统一。坚持这种统一,实质上就是正确处理个人同社会的辩证关系,这是促进个人和社会全面发展的前提。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进程中,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由此决定了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在根本上的一致性。但是,根本利益上的一致性并不完全排除在某些方面、某些局部和某种特定场合的矛盾存在。一个真正的共产党人,必须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要求,正确处理个人同社会的辩证关系,尤其是当个人利益同国家和集体利益发生矛盾冲突的时候,要自觉坚持人民利益第一,坚持奉献第一,以个人利益无条件地服从集体和国家利益,直至完全牺牲个人利益乃至生命,始终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信念不动摇。这种无私奉献精神,正是共产党人先进性的具体体现。党的十六大通过的党章对党员义务明确规定:“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做贡献。”同时强调:“为了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在一切困难和危险的时刻挺身而出,英勇斗争,不怕牺牲。”正是这种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与行为,成为在实践中检验一个共产党员是否符合党员标准的试金石。
当然,共产党人合理的个人利益要求是正常的,也是允许和应该支持的,党和国家要从各方面关心党员和干部的学习、工作与生活,热情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创造良好的工作与成才环境,重视和依法保障其个人的正当利益。提倡奉献精神,并不是无视共产党人的个人利益,不尊重个人合法权益,也不是要求大家完全放弃和无谓地牺牲个人利益,而是强调党员个人利益服从社会整体利益,要求党员自觉地把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把个人利益融于国家与人民利益之中,努力为国家和人民利益多作奉献。如果一个党员借口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置国家和人民的整体利益于不顾,把获取个人利益看成是自己人生的唯一追求,利欲熏心,唯利是图,那就背离了共产党员的素质要求,迟早要走到邪路上去。
三、领导干部要做无私奉献的模范
正确处理奉献精神和利益原则的关系,淡泊名利,无私奉献,对领导干部尤为重要。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是人民群众中的先进分子,是党和国家的代表与精华,具有引导、感召、凝聚、组织协调和带头示范等特殊作用,在社会生活中处于重要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人民群众利益的实现与发展。这就需要领导干部更加自觉地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在新时期争做无私奉献的模范。
领导干部要做无私奉献的模范,就必须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注重改造主观世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准。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领导干部不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解决好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问题,就不可能领导好改造客观世界的工作。”对领导干部来说,时刻把人民的利益、党和国家的利益放在首位,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无条件地服从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淡泊名利,无私奉献,才能真正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具备共产党人的优秀政治品格。也只有如此,才能真正解决好“参加革命是为什么?现在当干部应该做什么?将来身后应该留点什么?”的问题,使自己真正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有效克服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和各种不正之风,成为无私奉献的模范。
领导干部要做无私奉献的模范,必须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努力把理论付诸实践,克己奉公,以身作则,做一个真正的无私奉献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是我们党在新世纪里的伟大任务。这个任务的实现,离不开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奋斗,离不开共产党人的无私奉献,特别是离不开领导干部的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这就需要广大领导干部坚持学习理论和指导实践相结合,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实践、解决问题、推动工作。要自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力戒空谈,力戒浮夸,勤政为民,真抓实干,带领人民群众努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领导干部要做无私奉献的模范,必须坚持执政为民,诚心诚意为广大人民群众谋福利。各级领导干部要时刻牢记党的宗旨,始终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自觉为人民群众掌好权、用好权,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努力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做群众之所需,诚心诚意为人民群众谋利益。要自觉接受监督,牢记“两个务必”,强化“忧患意识”,努力反腐倡廉,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不断改进领导方式和领导方法,转变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坚决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各级领导干部只有以执政为民的实际成果取信于民,我们党才能始终获得人民群众真心实意的拥护,真正当好“三个代表”,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 上一篇:论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
- 下一篇:对建设“学习型政党”的一点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