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思想的历史考察

时间:2022-04-21 04:31:00

导语: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思想的历史考察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思想的历史考察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学说的应有之义。中国共产党执政50多年的历史,从一定意义上说,是党不断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历史,我们党对如何提高执政能力进行了积极探索,积累了宝贵经验,形成了丰富的执政能力建设思想

一、从新中国成立至十一届三中全会,以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进行了探索

只有我们党才具有领导新中国的资格和能力。建国前后,针对有人散布“共产党可以打天下而不能坐天下”的论调,从巩固人民革命胜利成果的角度,十分明确地指出:新中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总结我们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这就是我们的主要经验”。(《选集》,第4卷,1480页)

加强学习,努力提高执政本领。针对执政后党的任务的变化,从事关新政权能不能站住脚的高度,号召全党努力学习、掌握新本领。他指出,必须克服困难,学会自己不懂的东西,向一切内行的人们学经济工作。建国前夕,明确提出了“两个务必”的重要思想,要求广大党员特别注意防止资产阶级思想的腐蚀,以保持共产党员的纯洁性。

重视研究党执政的政策、策略和方法,不断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建国后,多次要求党的领导干部必须根据政治形势、阶级情况及其变化制定党的政策,把原则性和灵活性结合起来。

把抓领导干部建设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关键。党的执政能力主要是以各级党委和干部的执政能力为依托的。建国后强调领导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性,指出:“我们有在不同革命时期经过考验的这样一套干部,就可以‘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著作专题摘编》下,2044页)

坚持和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发展党内民主。强调:“民主是对集中而言,自由是对纪律而言”,“民主和集中的统一,自由和纪律的统一,就是我们的民主集中制。”(《文集》,第7卷,209页)虽然这些思想和观点,由于“左”倾思想影响,在实践中没有得到正确地贯彻,但却为以后党执政能力建设提供了重要思想基础。

二、从十一届三中全会至十三届四中全会,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注重对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进行研究和实践

把提高执政水平上升到关系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命运的高度。邓小平明确指出,实现四个现代化是一场深刻的伟大革命。要求“党的各级干部,首先是领导干部,在繁忙的工作中,仍然有一定的时间学习,熟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从而加强我们工作中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邓小平文选》,第3卷,147页)

从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高度,提出要大力推进党和国家领导体制的改革。“怎样改善党的领导,这个重大问题摆在我们的面前。不好好研究这个问题,不解决这个问题,坚持不了党的领导,提高不了党的威信。”(同上书,第2卷,271页)就如何改革党和国家的领导体制等问题,规定党的领导是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加强党委集体领导;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完善社会主义法制等。

强调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升执政党干部的素质和水平。邓小平指出:“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能不能坚持,经济能不能快一点发展起来,国家能不能长治久安,从一定意义上说,关键在人。”(同上书,第3卷,380页)邓小平强调新时期干部队伍建设必须坚持德才兼备标准,遵循“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和专业化”的方针。

在执政方式上注重政策与法制并举。一方面主张在具体工作中要遵循客观规律,制定一系列方针政策。另一方面又突出法律在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民主要坚持下去,法制要坚持下去。这好像两只手,任何一只手削弱都不行”。(同上书,第2卷,189页)

三、从十三届四中全会到党的十六大,以同志为代表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局势和波澜壮阔的国内形势,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明确提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思想

同志指出:“我们能否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掌握主动权,我们的事业最终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600页)围绕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他多次强调,提高执政能力是极其重要的,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将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确定为党的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面对执政条件和环境的深刻变化,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同志提出要加强五种能力建设,即不断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不断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不断提高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不断提高依法执政的能力;不断提高总揽全局的能力。

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面对世纪之交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以同志为代表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根据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紧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不断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不断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领导体制和工作制度,使党执政的方式更加科学。按照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进一步规范党委与人大、政府、政协以及人民团体的关系,充分发挥党委在同级各种组织中的领导核心作用,支持各方独立负责、步调一致地开展工作;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

大力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以同志为代表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深入开展了“三讲”教育,按照德才兼备原则和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培养选拔干部,加强干部队伍制度建设,使得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明显提高。

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稳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同志指出:“对一个国家的治理来说,法治和德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二者缺一不可,也不可偏废。”(同上书,337页)

四、党的十六大以来,以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总结50多年党执政的主要经验基础上,根据新的形势和任务,着重研究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若干重要问题,并作了全面部署,坚持和发展了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思想

首次对党的执政能力的内涵作了科学规定。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党的执政能力,就是党提出和运用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领导制定和实践宪法和法律,采取科学的领导制度和领导方式,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有效治党治国治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本领。”这一科学的界定,对于实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

首次科学系统地阐述党执政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强调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必须把握“五个以”:即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为核心;以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为关键;以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为重点;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为基础。对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总体目标也作了具体规定,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党;成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党;成为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高效、清正廉洁的执政党;归根到底成为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永葆先进性,经得住各种风险考验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对党执政能力建设指导思想、总体目标科学的规定,表明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更加深化。

首次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重点。党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包括思想、理论、组织、作风、制度建设等方面,同时指出党的各方面建设最终都应体现到党的执政能力上来、体现到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上来。“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3页、31页)

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国际等多方面科学部署当前和今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任务,即“五大能力”: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不断提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不断提高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

这些经验和规律,作为我们党一笔宝贵的财富,对今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