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必须恪守的政治立场
时间:2022-12-05 05:58:00
导语: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必须恪守的政治立场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我们党作为领导当代中国社会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执政党,在剧烈变化的国际形势和异常复杂的国内实践中,把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作为自己全部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也是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所必须恪守的政治立场。
一
党的政治立场,是党在观察、处理问题时所处的政治地位和所持的政治态度,它是党代表什么人利益、为什么人服务的集中反映。一个政党,一个组织,在实现自己奋斗目标和具体任务的实践中,都会表现出自己的政治立场,而人们也总是从这种立场和实际的深切体会中,判断这个党的性质。我们党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作为自己必须坚持的政治立场,是由党的理论、性质和实践发展的要求决定的。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唯物史观在共产党执政条件下对党的政治立场的基本规定。我们党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的党,按照唯物史观,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党的指导思想的这一规定性,决定了我们的一切活动,都必须真心实意地相信群众,全心全意地依靠群众,必须把顺民意、谋民利、得民心作为我们党始终获得人民群众拥护和支持的根本要素;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根本要求。这就是唯物史观在共产党执政条件下所确定的根本政治立场。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区别于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标志。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惟一宗旨。党的这一性质和宗旨,决定了无论在任何条件下,我们党除了人民的利益以外,没有自己的任何特殊利益,它的全部活动都必须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而剥削阶级政党,其执政施政也好,在野制衡也罢,它们的全部行为都是为了实现它所代表的阶级利益、集团利益服务的。因此,马克思主义政党要坚持自己的性质和宗旨,要表现出与剥削阶级政党的质的区别,就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始终坚持的基本政治准则。在中国共产党80多年的实践发展中,党能够由小到大、从弱到强,最终成为领导十多亿人口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执政党,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党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确定了规范自己全部行为的政治准则,这就是立党为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有了这样的准则,党才能够历经挫折而不断发展,久经磨难却愈挫愈奋。这就告诉我们,无论形势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无论面临什么样的艰难困苦,党要在自己基本的政治立场上不出现动摇与偏离,最基本的要求,就在于把执政地位的巩固与人民群众的利益内在地统一于一体。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实际效果要看人民群众支持和满意的程度。实现人民群众的愿望、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是我们党全部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而在改革开放的条件下,党在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长期执政的严峻考验面前,要保证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在不同利益格局调整的复杂局势下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在多重价值观念碰撞的条件下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既有一个党的理论与具体实际的结合问题,有一个对实践发展形势的判断问题,也有一个长远利益与暂时利益、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的统筹问题,有一个包括党员干部在内的个人利益与集体、国家利益的权衡取舍问题。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制定的科学与否,是否得到了很好的贯彻落实,党的工作做得好不好,归根到底,取决于人民群众拥护和支持的程度,取决于人民群众利益的实现程度。
总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政治立场的集中体现,也是共产党员必须具有的基本政治态度。
二
从党必须恪守的政治立场上理解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当前需要把握以下三点:
一是要坚持从“老祖宗”的基本观点上分析、认识问题的科学态度。在当今多种思潮、不同观念相互激荡的情况下,在唯物史观问题上稍有忽视,就容易在一些基本的观点、基本的结论上出现偏移。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党每到涉及人民根本利益的重大问题上,在重大决策以及大政方针的制定和贯彻时,都总是把执政党的思想理论武装工作放到突出的地位予以高度重视。这表明,“老祖宗不能丢”这句邓小平同志留给我们的至理名言,事实上是保证共产党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论依据,忽视“老祖宗”基本观点的任何做法,都会在政治立场上出现失误。
二是要坚持从政治立场上分析、认识问题的思想方法。对于马克思主义政党来说,立场问题从来就是根本性的问题。改革发展的实践表明,越是经济发展,越是利益关系调整,执政党就越有一个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的问题。在改革开放中,一些党员干部未能经得起考验,为物欲、权色、名利所累,最终为历史所唾弃,根本性的原因就是他们在政治立场上的偏移甚至背离,他们将自己置于与人民利益对立的立场之上。这就告诉我们,一个共产党员,如果不讲政治立场,就不具备起码的党员资格和条件,这是一个根本的思想方法,必须始终坚持。
三是要坚持从执政党地位的特殊性上认识政治立场的重要性。在执政条件下,执政的环境和领导者的地位,既为坚持执政为民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也往往容易使党的一些组织和成员产生某种错觉,颠倒了党与人民群众的正确关系,忽视了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对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极端重要性。毫无疑问,这样的忽视是极其可怕的。上世纪90年代以来苏共垮台、东欧剧变的教训表明,执政党具有什么样的政治立场,决定着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决定着党所具有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决定着党的兴衰成败。所以,越是执政的条件,保持在政治立场上的高度自觉,就越具有必要性。
三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要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作为必须恪守的政治原则,自觉地坚持,努力去实践。
首先,要从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的政治立场上,确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科学定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政治立场,首要的要求,就是要从思想上把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一切为了人民作为基本的价值观念,从行动上把满足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规范我们全部行为的基本准绳。在改革开放条件下,明确这样的定位是十分必要的。一方面,它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置于党的政治理念、政治准则的高度,使党的组织、党员干部的行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要求,在坚持党的政治立场的实践中内在地统一起来。另一方面,它明确了党的组织、党员干部在现实利益比较中的正确位置。在实际生活中,党员干部开展工作,离不开应当赋予的一定权力;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进步相适应,他们的物质生活待遇也应当逐步得到改善。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政治立场并不排斥这些正当的职权和个人利益,它所强调的仅仅在于两点,一是这些权力不能用于谋私利;二是在个人利益与人民群众的利益发生矛盾时,必须首先考虑并满足人民群众的利益,而绝不允许本末倒置,更不能以牺牲人民群众的利益换取个人私欲的满足。
其次,要从“三个落实”的要求上,明确恪守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政治立场的关键。同志提出,必须把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落实到党和国家制定和实施方针政策的工作中去,落实到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和行动中去,落实到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中去。这“三个落实”,反映了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践中最基本的政治立场,是坚持党的政治立场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在实践中是否真正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关键所在。这就是说,恪守党的政治立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发展阶段,总是与反映党的政治立场的具体实际联系在一体的。
第三,要从坚持正确的发展观、群众观、权力观、政绩观的实践上,恪守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政治立场。当代中国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清楚地表明,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发展观、群众观、权力观、政绩观,已经成为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最直接的实现途径。正确的发展观、群众观、权力观、政绩观,体现的是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以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为突出要求,以权力源于人民、服务于人民并接受人民的监督为基本认识,以实现好、满足好、发展好广大群众的利益为检验标准的执政理念。党员干部在这样一些基本观点上有了正确的认识,并在实践中努力加以贯彻落实,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就有了有效的实现途径。
第四,要从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思路上,深入研究恪守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政治立场实践中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从当前的实践来看,改革的深入客观上提出了一系列需要研究的新问题,例如多重利益关系调整中满足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社会主体利益与兼顾不同社会阶层利益之间关系的协调问题;不同社会矛盾交叉过程中解决社会主要矛盾与化解社会其他矛盾的统筹问题;执政和领导行为中着眼长远发展与考虑阶段需求的协调问题,以及由此引发的思想认识问题等,都需要深入研究。我们要不断认识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促使广大党员更加自觉、主动地恪守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党的政治立场。
- 上一篇:用辩证观点认识和把握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时代内涵
- 下一篇:关于科学发展观的哲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