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义深远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时间:2022-05-08 11:05:00

导语:意义深远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意义深远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摘要:同志站在时展的高度,深刻总结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也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它的提出,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邓小平理论的创新与发展,完善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民主政治建设、政治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也将进一步推动廉政建设的发展。

关键词:政治文明;社会主义;十六大报告

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强调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这是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涵的丰富和发展,是我们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继十五大报告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之后,在进一步推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方面的又一重大理论创新。这一论断的提出,对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提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理论的客观必然性

当前我国从传统的农业社会正在向工业和信息社会过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伴随带来的是利益主体的多元化、思想观念的复杂化、利益要求的多样化,以及某些规则要与国际接轨等,促使我国进一步融入国际社会。面对这种国际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的形势,同志站在时展的高度,深刻总结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它的提出有其客观的必然性。

(一)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十六大报告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小康社会,是一个“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社会,它是一个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现代化的社会全面转变过程,是一个摆脱落后社会状态,走向高度文明的社会历史进程。全面小康的目标,不仅要实现经济现代化,使物质文明得到充分的发展;而且要实现文化现代化,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同时,要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这三者缺一不可,互相作用,构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全部内容。

(二)政治文明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首先政治文明为物质文明建设规定政治方向,为物质文明的发展创造安定团结的政治环境,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建立公平、有序、统一的市场体系。其次政治文明为精神文明提供基本的政治方向和必要的政治保障。在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仅要体现“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这一基本政治路线的内涵,而且还要依赖以这条基本政治路线为核心内容的政治文明提供政治方向。离开政治文明的规范和保障,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也就落不到实处。因此,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必然要求全面加快政治文明建设。

(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要求。人民是我们国家的主人,享有充分的民主权利。但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民主的内容一经确立就会自然而然地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民主形式,由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历史比较短,加上旧中国遗留的封建传统比较多,民主法制传统比较少,以及我国主观上长期忽视民主政治建设,因而没有形成一套足以充分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完备的具体民主制度和形式,使得社会主义民主很不成熟、很不完善。社会主义民主的这种具体制度和形式的不完善同它的实质之间的矛盾,在我国现阶段表现得最为突出。因此,必须加强民主政治建设,使民主政治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这也正是政治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

(四)政治文明建设是深入进行廉政建设的内在要求。权力腐败就其思想实质来说,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剥削阶级思想的反映,几千年封建专制思想流毒很深,加上国外腐朽生活方式的侵入等构成我国党政干部腐败的一个重要的条件。但关键是我国目前的体制、机制不健全、不完善。一方面是一些体制、机制方面的缺陷使一些腐败分子得以用来达到其搞权力腐败的目的。如我国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过程中,存在制度不健全、政策不配套的问题,从而让心术不正的人钻了空子。另一方面是在防范和惩治腐败分子的体制、机制的缺乏,对腐败行为惩治不力,一些违法乱纪者没有得到应有的惩处,这种现象助长了腐败行为的滋长蔓延。

总之,政治文明建设的提出,顺应了历史和时展的潮流,它将更好地实现人民当家的地位,进一步推动廉政建设的发展,它将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一起共同构成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三大支柱,来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特色

政治文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整个社会和国家的文明程度。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具有极其丰富的内涵、独特的优势和鲜明的特色。

(一)我国的政治文明建设具有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我国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所决定的,是人类历史上最高的政治文明。它否定了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政治制度,使广大人民群众上升到统治阶级的地位;否定了社会政治生活中少数人对于多数人的专政,使人类政治文明的主体,真正确保了占人口绝大多数人的统治地位。否定了那种崇尚强权、表现剥削、张扬两极分化的政治理念,以公正、平等、共同富裕为鲜明价值倾向,使人类政治文明的价值选择,符合社会进步和时展要求;

(二)我国政治文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我国的政治文明建设是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和国情的,它主要有三个重要特征:其一,它以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为前提。四项基本原则,既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保证,又是其自身的本质内容;其二,它注意借鉴人类文明建设的有益成果,来推动我国的政治文明建设,但又没有照搬西方国家政治文明模式。因为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结合、辩证统一。其三,它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的,能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优势,继承优秀历史文化传统,以极大创造精神,展示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远大发展前景。

(三)政治文明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相互促进、协调发展。作为人类社会发展新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它的发展遵循政治文明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同发展的规律。政治文明主要表现于良好的运行关系与秩序,不仅是连接物质文明和精神的纽带和桥梁,更是上述两个文明的制度保证。政治文明为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提供基本的政治方向和必要的政治环境,物质文明是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和前提,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发展提供方向指导和智力支持,三大文明建设内容相互交叉,形成辩证统一的整体。政治文明的进步也必然体现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进步,三者相互关联、相互促进,共同推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三、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提出是对我国政治国情认识上的一次飞跃,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和与时俱进的思想品格的具体体现,它将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整体目标要求和实践活动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一)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提出,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邓小平理论的创新与发展

马克思主义政治文明观是人类历史上崭新的文明观,它的形成、完善和发展经历了一个半世纪之多。1844年11月,马克思在拟定的《关于现代国家的著作的计划草稿》,内容包括政治制度、国家、权力的公开、政党等等,明确使用了“政治文明”的概念,但由于马克思要集中时间和精力写作《资本论》和指导各国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就没有时间去深入研究政治文明方面的理论问题。邓小平在其理论体系中,他经常强调指出建设社会主义必须“政治上发展民主”、“中国人民今天所需要的民主,只能是社会主义民主即人民民主”。这种人民民主,不仅包括政治民主,而且包括经济民主和文化民主等方面,这些都涉及关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思想。但他最终没有明确提出“政治文明”概念。同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总结了历史经验,吸纳了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有关政治文明的科学因素,第一次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指明民主是人类现代政治文明的组成部分,但民主不是政治文明的全部。政治文明不仅包括民主建设还包括法制建设,不仅包括制度建设还包括政治文化、法律文化建设,政治文明是一个范畴更大、范围更广的概念。因此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从文明的高度开创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新境界,开拓了政治建设的新思路。

(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提出,完善与发展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在20多年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历史性变革中,我国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都取得了重大发展和长足进步,人民群众的生活、工作条件和社会环境发生了变化。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进一步把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一起确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发展的三大基本目标,从而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更加走向成熟和完善。

综观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政治文明和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总是扭结在一起,正是它们的相互作用,才构成了有机的社会,缺少了其中的任何一个文明的社会都是不可想象的。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现代化”指的是不发达社会变成发达社会的过程和目标,它是全面发展的现代化。因此,我们在建设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同时,必须建设高度的政治文明。政治文明建设理应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任务。只有加强政治文明建设,才能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人类历史的发展表明,政治文明建设带有根本性和全局性,它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提供良好的政治环境,提供良好的制度和法制保障,创造安定和谐的秩序。只有把三个文明建设搞好,才真正达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标准。可以说,没有政治文明,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历史和现实也反复警示我们,如果忽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物质文明建、精神文明建设可能会遇到来自政治领域的障碍而难以顺利进行,甚至会延缓现代化的步伐。

(三)政治文明建设的提出,为民主政治建设、政治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

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因此首先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的有机统一,确立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根本指导原则。把握这三者之间内在的本质联系,才能顺利地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其次是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制度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首要环节。当前,我国的政治制度已有了基本框架,如政党制度、人大制度、行政制度、司法制度等。但还需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其关键是要明确限定各政治机构的权力量和权力幅度,明晰其角色界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各政治机构之间的权力关系,以及每一个政治主体在实际政治过程中的每一个政治行为的程序和规范等。同时,将这些民主政治的制度、规则和程序法制化,以法律形式加以巩固。第三是要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充分考虑我国的历史背景和目前所处的经济发展的阶段和政治要求,因为任何激进和跳跃式的发展将激化各类社会矛盾,引发社会冲突。只有循序渐进,从易到难,在有效的驾驭和控制之下,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才能获得成功。同时要将政治体制改革成果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以巩固和扩大改革成果。

(四)政治文明建设的提出,有利于推动我国的廉政建设进程

政治文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包括政治理念文明、政治制度文明和政治行为文明等多方面内容,其中民主政治、法制文明是现代政治文明的精髓。这一系统工程建设的启动,展现了反腐倡廉的新思路,即走民主、法制建设的路子。首先要从源头抓起,从改革体制、机制入手,形成一整套廉政建设的严格法律、制度,规范公职人员对公共权力的使用,使其难以滥用权力;其次是要实行民主公开,加大执法力度,形成良好的清正廉洁的社会政治氛围。要加大权力运行的透明度和对腐败行为的惩治力度,实行广泛的公开,使行政权力的运作处于众目睽睽之下,避免“暗箱操作”。再次是要多管齐下,综合治理,形成廉洁奉公的经济文化思想道德条件。通过对公职人员进行理想信念、道德操守、行为规范的教育,使其在行使公共权力的过程中自觉地控制私欲的膨胀。在制度上要解决好进人、用人、选拔、管理与监督工作机制,加强工作进程中的考核,清除不合格的人员。同时发扬我党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有效地遏制权力腐败。

(公务员之家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