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贯彻实施宪法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时间:2022-05-08 09:16:00

导语:认真贯彻实施宪法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认真贯彻实施宪法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今年12月4日,是我国现行宪法颁布20周年纪念日。纪念宪法的颁布实施,是为了更好地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进一步加强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把政治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将政治文明与小康社会内在统一起来,并进一步明确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的关系,这是对小康社会内涵的丰富和完善,是对我国政治建设理论的创新。

民主是一种国家制度,只有得到宪法的确认,才能由制度变为现实。我国现行宪法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正是因为我们有了一部良好的宪法,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才在20年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努力纠正个人崇拜、权力过分集中、忽视民主等倾向,把建设民主国家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根本目标,认识到: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民主不仅是手段也是目的;民主不仅局限在政治领域,也必须扩大到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民主与法制必须结合,实现民主的法律化、制度化;我们的民主不是西方式的,而是有中国特色的。在这种认识的基础上,党领导人民对1978年宪法进行了全面修改,于1982年12月4日,由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现行宪法。现行宪法颁布实施20年来,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在理论和实践中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和进展:

一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断健全和完善。改革了选举制度,把人大代表的直接选举范围由乡镇扩大到县一级,实行差额选举。扩大了各级人大的职权,在县级以上地方人大设立常委会,人大的立法、监督、决定重大事项、人事任免职能不断加强。人大工作基本走上制度化和规范化的轨道。

二是人民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作用进一步发挥出来。

三是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下来,标志着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达到了一个新的里程碑。

四是民主政治建设提升到了新的境界,把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联系起来,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联系起来,强调“三个文明”协调发展。

五是基层民主建设有了很大进展。进一步完善了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制度。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内容的“四项民主”正在有序推进。

六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快。人大依法选举任命干部和党管干部的原则得到了较好的结合,对干部人事的民主监督程序更加完善。

七是党的领导方式、执政方式正在进行改革和完善。加强了党的执政规律的研究,通过转变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结合。

这些成绩的取得,都是党领导人民制定了一部好的宪法,又带领人民自觉地遵守宪法的结果。当然,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在学习宪法、宣传宪法、贯彻宪法中,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在保障宪法的贯彻实施上,还需要我们在以下几方面付出更大的努力。

一、以宪法为最高权威,树立宪法至上的观念

有国家就有治理国家的政权机关。国家政权机关是依据个人意志治理国家,还是依据国家的根本大法来治理国家,这是区别一个国家是不是实行宪政的重要标志。

在宪政国家里,一部宪法,就是一部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宪法在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它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基础,是巩固国家政权、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民利益、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保证。宪法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任何其他法律、国家机关和个人的行为都必须符合宪法,不管是政府还是公民,都必须服从宪法,遵从宪法,受宪法的约束,维护宪法的最高权威,不能凌驾于宪法之上。只有确保宪法的最高权威,才能有效地保护人的权利、人的自由和人的尊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才能有效地限制专制的产生和腐败的滋长,促进社会的良性发展;才能建立和维护市场经济的正当秩序,使公民的财产权利得到保障,使公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得以不断提高。在不尊重宪法权威的社会里,即使有宪法,也不可能确立真正的宪政。

树立宪法至上的观念,要逐步实现几个转变:一是克服权大于法的倾向,由人治向法治转变;二是管理社会由以行政手段为主向以法律手段为主转变;三是提高广大公民的法律素质,由不懂法、不会用法向学法、用法、依法办事、依法维权转变。

二、以宪法为保障,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给我们最为深刻的启示之一,就是把问题放到时代环境中去考察。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我们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这“两个转变”是我们党区别于过去的根本特点。根据这个特点,我们党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仅是新时期党的建设的重要纲领,而且也是我们在新的时代环境下做好一切工作的指南。我国八二宪法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面改革开放的条件下制定的,后来又经过1988年、1993年、1999年三次修改,可以说,这是一部代表了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代表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了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宪法,充分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精神。在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践中,要把保障宪法的实施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结合起来,以宪法保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实践中得到贯彻落实,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宪法的贯彻实施。

第一,要从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出发,充分发挥宪法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宪法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经济基础起着积极的反作用。我国宪法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我国的经济制度,以及对经济制度的保护和促进措施。围绕国家的根本任务,对发展生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宪法做出了各方面的规定。这些规定,都体现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只有认真贯彻实施宪法的这些规定,才能从根本上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第二,要从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出发,充分发挥宪法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促进作用。能不能反映先进文化的发展趋势,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这是一个国家、政党生命力之所在。宪法从我国国情和世界发展趋势出发,对发展我国的科技、文化、教育、新闻、出版、广播、电视、体育、卫生等文化事业进行了规定,对理想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规定,特别是对事关政治文明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也做出了重要规定。宪法的这些规定,是我们从事文化建设、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方向。在建设先进文化的实践中,要特别注意按照宪法规定和党的十六大精神,通过宪法来巩固国家权力、规范权力运行、促进政治体制改革,逐步实现政治民主化、公开化、法治化、科学化、清廉化,在建设政治文明上做出努力。

第三,要从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出发,充分发挥宪法对人民的权利和利益的保障作用。列宁说:“什么是宪法?宪法就是一张写着人民权利的纸。”我国宪法是基于“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人民主权思想制定的,它所规定的国家政权的阶级本质、经济基础、组织形式、结构形式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对人民的权利和利益做了保障性规定。认真贯彻实施这些宪法规定,就能在实践中体现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思想。

三、以宪法为准则,加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

世界上,宪法不是从来就有的;以宪法规定为基础建立的政治制度的宪政也不是从来就有的。宪法和宪政都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我国的宪政运动始于清末,虽然产生过各种各样的宪法,但并没有实行真正的宪政。只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才制定了人民的宪法,才产生了真正的宪政。在我国的宪政体制中,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宪政的核心。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加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宪政体制的重要内容。当前,在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过程中,以宪法为准则,加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第一,要把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根本途径,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国家稳定的重要作用。民主作为一种国家制度,它包含了国家性质和政权组织形式两方面的内容。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使广大人民群众成了国家主人,这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基本前提。但是,只有国体上的民主是不够的,还必须把它变成活生生的现实,使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去行使当家作主、管理国家的权力。建国以来的大量事实告诉我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同国家和人民的命运是息息相关的。什么时候重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作用,社会主义民主就比较充分,决策就比较正确,国家的政治生活就比较稳定,因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就比较顺利。反之,什么时候轻视甚至忽视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作用,社会主义民主就会受到损害,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就会出现混乱,人民就会陷入痛苦和灾难。我们讲,社会主义民主要法律化、制度化,这个法律化、制度化的重要体现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健全和完善。

第二,人大及其常委会要认真履行宪法赋予的职权,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人大工作要按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在“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上做出努力,把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作为自己的根本任务,通过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为经济建设服务。要加强立法工作,做到改革决策与立法决策紧密配合,用法律引导、推进和保障改革顺利进行。要进一步加强人大监督工作。人大及其常委会在监督工作中要严格依法办事,既不能失职,也不能越权。

第三,要加强人大及其常委会自身建设,使之成为真正有权威的国家权力机关。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能,保证立法和决策更好地体现人民的意志。优化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的结构。”这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和人大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认真重视人大工作,不能把人大和人大常委会看成是安排照顾性的荣誉机构,注意解决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年龄偏大、机构不健全、工作人员不足的问题。要根据地方组织法的规定,积极建立健全人大各专门委员会,增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议政功能。要本着精简、统一、高效、廉洁的原则,对地方人大常委会的工作机构和工作程序加以规范,优化人员结构,提高工作人员素质,形成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

第四,要加强和改善党对人大工作的领导,从根本上保证国家权力机关发挥作用。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我们党是执政党。党的执政地位是通过党对国家政权机关的领导来实现的。如果放弃了这种领导,就谈不上执政地位。各级政权机关,包括人大、政府、法院、检察院都必须接受党的领导,坚决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当然,党同政权机关的性质不同,职能不同,组织形式和工作方式也不同,它不能代替人大行使国家权力。要正确处理党组织与国家权力机关的关系,党组织要尊重和支持人大依法行使职权。

四、以宪法为前提,推进依法治国进程

党的十五大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并写进了我国现行宪法。依法治国,实行法治,最重要的是依宪治国,就是各级国家政权机关和一切政党必须以宪法为基础,以宪法为前提,严格按照宪法的规定和要求来治理国家。

从治国方式、方法这个角度来说,世界各国只有人治和法治两种。任何一个国家,只要选择了法治的道路,就要严格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来治理国家。我国要推进依法治国进程,就必须以贯彻实施宪法为前提,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第一,积极稳妥地推进体制创新。体制创新包括经济体制、科技体制,也包括政治体制、领导体制。实现国家现代化,发展生产力的任务,要通过经济体制改革来完成,但经济体制改革又离不开政治体制改革,需要政治体制改革的配合。邓小平同志说过:“不改革政治体制,就不能保障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不能使经济体制改革继续前进,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阻碍四个现代化的实现。”(《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76页。)对政治体制改革的态度一要积极,二要稳妥。要按照宪法的规定来进行政治体制改革,“要通过改革,处理好法治和人治的关系,处理好党和政府的关系”。(《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77页。)

第二,有法可依是依法治国的基础和前提。要建立一个部门齐全、结构严谨、内部和谐、体例科学和协调发展的完备的法律体系。党的十五大、十六报告提出:到2010年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我国的立法任务还很繁重,要加快立法进程,填补法律空白。宪法的不少原则规定需要有法律、法规使其具体化和法律化,否则宪法的某些规定就会形同虚设,影响宪法的作用和权威。

第三,社会主义法制应当建立在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上。要坚持社会主义法制的民主原则,实现民主的法制化与法制的民主化。要逐步做到社会主义民主的各个方面,都要运用法律加以确认和保障,使其具有稳定性、连续性和极大的权威性。

第四,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严格依法办事。保证宪法、法律得到严格执行和遵守是一项系统工程,应抓住关键环节,实行综合治理。

第五,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司法体制和程序。要推进司法改革,从制度上保证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

第六,要全面推进依法省,切实加强依法治理工作。当前要特别强调依法治官和依法治权。要从领导讲话、红头文件、政策规章、地方性法规等方面进行清理,废止和修改那些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相违背、与依法治国相抵触的东西,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五、以宪法为重点,加强全民普法教育

同志指出:“有了比较健全和完善的法律和制度,如果人们的法律意识和法律观念淡薄,思想政治素质低,再好的法律也会因为得不到遵守而不起作用,就会形同虚设。”因此,要加强普法教育,不断地提高干部和群众的遵守法律、依法办事的素质和自觉性。在普法教育中,要以加强宪法教育为重点。要对广大干部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进行宪法的宣传和教育,增强他们的宪法意识,使他们真正懂得自己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必须老老实实地为人民服务,当好人民的公仆。要坚决克服“权力至上”的传统思想观念,树立“宪法至上”的思想观念。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宪法,模范地遵守宪法,真正按宪法办事。要加强青少年的宪法教育,从小培养他们的宪法意识。只有全社会的宪法意识增强了,才能加快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步伐。

(公务员之家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