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和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探究
时间:2022-12-14 03:38:44
导语:思想和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探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概论》课教学要注重引导高职院校大学生构建价值认同
《概论》课是为使高职院校大学生系统掌握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而开设的基础理论课,是高职院校大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知识的主渠道,是高职院校大学生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重要途径。通过《概论》课学习,高职院校大学生能够理解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科学体系和基本观点,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重要性,理性认识中国国情,能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认识和分析问题,坚定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为此,在《概论》课教学中要把引导高职院校大学生构建价值认同摆在教学目标的首要位置,帮助学生达到“四真”———真学、真懂、真信、真用,这也是在尊重大学生成长规律和认知规律的前提下构建价值认同的基本路径。真学就是要让高职院校大学生深深地认识到《概论》课对其成长成才非常重要,增强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从而解决其从“要我学”到“我要学”转化的问题。真懂就是要让高职院校大学生通过《概论》课学习真正掌握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神实质,完整准确地把握其思想体系和深刻内涵,把零散的理解上升为系统的认识,能够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百年复兴中国梦的执政理念和战略方针。真信就是通过《概论》课学习使高职院校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形成价值认同,那就是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所讲的“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是正确的,必须长期坚持、永不动摇;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正确的,必须长期坚持、永不动摇”,从而进一步形成四个自信,即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真用就是要让高职院校大学生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科学做好人生规划,指导学习生活,将个人的命运真正与祖国和人民的命运联系起来,成为国家和社会发展的积极参与者,努力开创美好未来。在《概论》课教学实践中,笔者体会到在引导高职大学生实现价值认同的过程中,启发式引导学生自我学习和提升是其中有效途径之一。如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设定研究性课题,请学生提炼归纳“当代高职院校大学生价值观”,在最初的提炼中,学生通过自身对于人生价值的思考提出各自认为的大学生价值观,并将其呈现于黑板,再经过集体思考讨论,从最初提出的大学生价值观中提炼出大多数学生普遍认同的价值观,最后进行凝炼。这既是学生在独自思考中自我认知的过程,也是在集体讨论中相互学习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既使学生深入领会“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谛,也结合自身实际去总结高职院校大学生的精神特质和时代要求,从而做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认同于心。
二、《概论》课教学要注重引导高职院校大学生形成情感共鸣
结合《概论》课教学实践,笔者感到高职院校大学生尤其“90后”的大学生有四个鲜明心理特点:一是注重个人价值实现。具有较强的个人主义观念,凡事从自我出发,习惯于围绕自我想问题办事情。二是思维活跃。乐于接受新思想新事物,乐于追求社会最新潮流变化,不愿因循守旧、墨守成规。三是擅长形象思维。抽象思维有一定的发展,但学习过程中更倾向于形象思维,特别是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很多学生大量使用微博、微信、APP等新媒体平台,成为“读图一族”。四是缺乏认识辨别能力。尚未形成坚定的理想信念,遇事没有主心骨,情绪缺乏稳定性,思想观点容易走极端或受外界的宣传煽动影响。笔者认为,《概论课》不仅是一门理论课、时政课,更是一门情感课,情感教育可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独特教育效果。当对于历史和现实的把握,对理论与实践的把握升华为对于国家和人民的炙热情感的时候,学生的认知和行为将会深受其影响。因此,根据高职院校大学生的这些心理特点,在《概论》课教学中要把引导其形成情感共鸣作为重要目标,采取多种方式使其喜爱《概论》课、从情感上真正接受《概论》课教学内容。笔者在《概论》课教学过程中,把教学内容的要求与形成情感共鸣的目标相结合,设计了一系列课堂活动:形成情感共鸣,可以用伟大领袖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如在“走近伟人”的课堂活动中,使学生感触马克思为全人类解放的伟大情怀,的豪情大气,邓小平的睿智与务实;可以以生动的历史情境引发共情,如通过“红色记忆”、“经典主旋律影视作品配音”的课堂活动引导学生深入理论和实践发生发展的具体情境之中,使学生对中国共产党如何领导人民走向复兴之路的认知升华为情感;可以通过学生对国家和社会发展的个人体会引发情感,如在“我家这四十年”的课堂活动中,学生通过自己亲身经历和采访家人,呈现家庭生活在改革开放大背景下的发展变化,感受改革开放是改变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可以通过学生对国家和社会发展提出希望与期待来激发情感,如“2050年的中国”课堂活动,可以通过学生的畅想,感知中国的命运与我相关;还可以通过音乐的感染力和榜样的力量实现情感共鸣,如“红歌唱响”和“寻找最令我感动的共产党员”等课堂活动。通过上述课堂活动,《概论》课也可以充满人文色彩,使学生深入历史情境,感受国家发展,激发爱党爱国的情感,从而在《概论》课的学习中成为一个有情怀的人。
三、《概论》课教学要注重引导高职院校大学生实现心灵沟通
上文中提到《概论》课既要构建价值认同,还要引发情感共鸣,那么如何使一种主义、信仰、一种理论、一种价值观真正走入学生内心,内化为对祖国和人民的炙热情感,升华为积极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理想抱负?这些都决定了《概论》课又是一门心理课的课程属性,由此把握学生心理,实现心灵沟通,是《概论》课又一重要目标。孔子早在《学记》中就提到“亲其师,信其道,尊其师,奉其教,敬其师,效其行”。任课教师与学生心灵沟通,可以达到“亲其师”、“尊其师”、“敬其师”,从而使学生“信其道”、“奉其教”、“效其行”。基于高职院校大学生所处的年龄和成长阶段,以及所处的学生生涯与职业生涯的过渡阶段,他们在学习生活中往往面临很多困惑、迷茫或挫折,这些都是《概论》课走向学生内心的重要契机。就实现任课教师与学生的心灵沟通,笔者进行了实践性探索。笔者在《概论课》教学中,设计了“新学期第一课”,使任课教师在与学生第一次见面的时候,就成为学生愿意与之倾谈的对象。这是《概论》课教学中关键的第一步,任课教师用自己的成长经历和人生经验教育引导学生,告诉其自己真实的所思所想所感,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在“第一课”中,不仅拉近了任课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更拉近了《概论》课与学生的距离,学生对任课教师的喜爱会直接转化为学生对《概论》课的喜爱。心灵沟通不仅体现在课堂上的引导,也在于任课教师在课下对学生的循循善诱,运用学生习惯使用的交流平台,以学生喜欢的沟通方式实现沟通,对其在学习生活过程中产生的疑惑进行解答,并分享自己的经历以及对时事的看法。真诚自然地传递《概论》课所包含的精神内涵和所倡导的价值理念。另外,搭建学生之间沟通交流的平台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笔者从往届学生中挑选出部分优秀学生,与《概论》课学生组建交流群。这些学生有的仍在校读书,有的已经走向职场,通过同辈群体间的充分交流互动,实现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让身边人引导身边人,可以更充分地实现沟通目标。在对《概论》课教学目标的探索过程中,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认为构建价值认同、形成情感共鸣、实现心灵沟通是《概论》课教学的重要目标和任务。三者之间互相补充,又互为实现途径。围绕这些教学目标,如何科学构建《概论》课教学体系,又将需要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探索过程。
【参考文献】
[1].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2]班华.现代德育论[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1.
[3]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15年修订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4]刘云山.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党建,2014,(2).
[5]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EB/OL].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772/201001/xxgk_80415.html,2005-03-02.
作者:闫菲菲 单位:北京财贸职业学院
- 上一篇:思想政治教育解读
- 下一篇:政工师安全监督管理论文
精品范文
7思想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