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生产力思想浅论论文
时间:2022-09-21 10:09:00
导语:的生产力思想浅论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论文摘要:一些研究思想的学者认为:是不重视发展生产力的。本文以的思想实际和历史事实为依据对这种观点进行了反驳,并对发展生产力的方针、原则、途径和方法进行了探讨。
作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长期实践中,始终高度重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并努力探索发展生产力的途径和方法。虽然由于多种原因,时代并未能把中国的生产力搞上去,但不能因此而否定对生产力的重视,更不能因此而否定在生产力问题上的理论贡献。实事求是地看待的生产力思想并认真研究在生产力问题上的得失,对于更好地解放和发展我国的生产力,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重视生产力的思想
生产力问题,既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也是一切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必须高度重视的现实问题。因为它不仅关系到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富裕,而且关系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能否得到体现,最终关系到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因此,是否重视生产力,也是人们评价社会主义国家领袖人物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此问题上,一些研究思想的学者认为,是不重视生产力的,并以邓小平的一段话:“同志是伟大的领袖,中国革命是在他的领导下取得成功的。然而他有一个重大缺点,就是忽视发展生产力。不是说他不想发展生产力,但方法不都是对头的。”为论据。[1]
这种观点和论证方法都是值得商榷的。就其论证来看,至少存在以下两个明显的问题:第一,推理错误,从邓小平的这段话不能得出不重视生产力的结论。邓小平这段话的核心思想绝不是说忽视发展生产力,而是认为其“方法不都是对头的。”这恰恰表明邓小平也认为是重视发展生产力的,只是有些方法不对而已。第二,其论证违背了实事求是这一基本原则。这种论证既不以本人的思想实际为依据,也不以历史事实为依据,而是以邓小平的话为依据,其论证思路显然是不对头的。只要实事求是地从的思想实际和我国的历史事实来看问题,我们只能得出一个结论:是重视生产力的马克思主义者。
首先,从的思想实际看。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历程中,始终高度重视生产力问题,并提出了一些闪烁着马克思主义理论光芒的正确思想。
第一,生产力是评价一切政党的政策及其作用的标准。早在民主革命时期,就明确指出:“中国一切政党的政策及其实践在中国人民中所表现的作用好坏、大小,归根到底,看它对于中国人民的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帮助及其帮助之大小,看它是束缚生产力的,还是解放生产力的。”[2]这是党内关于生产力标准的最早表述。这一标准虽然是在民主革命时期提出的,但它符合历史唯物主义,只要人类社会还存在政党,都具有普遍适用性,社会主义阶段也是如此。
第二,革命的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领导人民群众起来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呢?其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指出:“我们搞政治,搞政府,搞军队,为的是什么?就是要破坏妨碍生产力发展的旧政治、旧政府、旧军队……妨碍生产力发展的旧政治、旧军队力量不取消,生产力就不能解放,经济就不能发展。”[3]所以,“推翻妨碍生产力发展的力量,目的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经济。”[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确实使中国的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解放,但这也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要使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有更加广阔的前景,还必须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把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公有制,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农业和手工业由个体的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私营工商业由资本主义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所有制,必然使生产力大大地获得解放。”[4]第三,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三大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八大的政治报告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根据我国主要矛盾的这种变化,明确指出:“我们的根本任务已经由解放生产力,变为在新的生产关系下保护和发展生产力。”[5]不仅如此,还把生产力的发展与我国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联系起来,认为生产力的充分发展是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物质基础。他说:我们的任务就是“要使生产力很大地发展起来,要赶上和超过世界上最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6]否则,不仅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不能巩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不能得到体现,还有被开除“球籍”的危险。
其次,从建国后的历史事实看。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来之后,为了尽快改变我国“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制定了超常规发展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战略。“”就是为了超高速发展生产力而发动的,以后的一些急躁冒进的做法,其初衷也是想快速发展我国的生产力。这样重大的历史事实,怎能避而不谈就随便得出结论说忽视发展生产力呢?
二、发展生产力的方针、原则、途径和方法
不仅高度重视生产力,而且对如何发展生产力进行了艰辛探索,提出了许多至今仍有借鉴意义的宝贵思想。
第一,发展生产力的基本方针: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由于新中国是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基础差,底子薄,因此,要使生产力迅速发展起来,任务是十分艰巨的。要顺利完成这一任务,认为,必须坚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这个基本方针。他在《论十大关系》的讲话中指出:过去“为了人民民主革命的胜利,我们就实行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的方针。现在为了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同样也实行这个方针。”[5]只有坚持这一方针,才能团结全国人民向自然界开战,发展我们的经济,建设我们的国家。
第二,发展生产力的基本原则:两条腿走路,同时并举。在时代,我国的生产力不仅总体水平落后,而且发展极不平衡。要在这种基础上使我国生产力的总体水平有一个快速发展,必须克服一刀切的错误做法,要把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都调动起来。为此,制定了一整套两条腿走路的同时并举方针:工业和农业同时并举;轻工业和重工业同时并举;中央工业和地方工业同时并举;大、中、小工业同时并举;土洋方法同时并举。这种两条腿走路的发展方略,不仅在时代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就是今天乃至将来一定时期内,只要我国生产力发展不平衡的状况还未完全改变,都是值得借鉴的。
第三,发展生产力的途径和手段:技术革命。认为,科学技术是发展生产力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只有“打破常规,尽量采用先进技术,”才能“在一个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9]为了加快我国生产力发展的步伐,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就号召全党向现代科学进军,大搞技术革命,并提出了分步骤分阶段缩小与世界发达国家先进科学技术水平的差距和赶超世界先进科学技术水平的思路以及实现四个现实化“关键在于实现科学技术的现代化”的思想。1963年12月底,在听取当时的国家科委主任聂荣臻汇报十年科学技术规划时明确地指出:“科学技术这一仗,一定要打,而且必须打好”,因为“不搞科学技术,生产力无法提高”。[6]虽然在这里未展开论述和明确论断,但我们可以看出,这实际上已经蕴含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伟大思想。公务员之家
第四,快速发展生产力的方法:学习与创新相结合。我国生产力落后,起点极低,要争取早日赶上并超过发达国家,就必须使生产力的发展获得比发达国家更快的加速度。要做到这一点,除了发扬全国人民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精神之外,另一方面,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必须“向外国学习”,并把学习外国经验和自主创新结合起来。“向外国学习”,这是为了加快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步伐而提出的一个响亮的口号。同时,还认为,我们不但要解放思想,敢于承认自己的不足,放下架子向外国学习,而且还要善于向外国学习。首先,在学习的对象上,不能只局限于苏联和其它社会主义国家,也包括向资本主义国家学习。说:“工业发达国家的企业,用人少,效率高,会做生意,这些都应当有原则地好好学过来,以利于改进我们的工作。”[5]能提出这样的观点,自己都认为,“这是要有一点勇气的”。[5]其次,在学习的内容上,不只局限于文学、艺术,也包括政治、经济、科技等一切人家真正好的方面,尤其是自然科学方面。指出:“自然科学方面,我们比较落后,特别要努力向外国学习。”[5]最后,在学习的方法上,不能仅仅是照抄照搬,关键是要在借鉴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向外国学习的关键是“要学到一套以后来研究中国的东西,把学的东西中国化。”[4]的这些正确主张,尤其是要敢于向资本主义国家学习的英明主张,虽然在他那个时期的实践中贯彻得并不是很好,但对后来制定对外开放的国策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关于要在学习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把学的东西中国化的主张,对解决“如何才能把中国制造变为中国创造”这一问题更具启发意义。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并非不重视发展生产力,相反,他很想快速地把我国的生产力搞上去。正因为想快一点,所以在实践中有些方法犯了急躁冒进的错误,显得“不对头”。即使现在看来是合理的对头的一些思想、方法,也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未能在实践中一贯坚持,这才是真正令人遗憾的,也是我们永远都应该牢记的教训。
参考文献:
[1]黄如军.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J].科学社会主义研究,1994,12:14.
[2]《选集》第3卷,第1079页,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3]《文集》第3卷,第108页,第109页。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4]《文集》第7卷,第1页,第81页。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5]《选集》第5卷,第377页,第267页,第287页,第285页,第286页。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
[6]《文集》第8卷,第302页,第341页,第351页。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 上一篇:人保局反腐倡廉自我剖析报告
- 下一篇:与工业化道路探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