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辩证法策略思考论文
时间:2022-09-20 05:52:00
导语:军事辩证法策略思考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军事辩证法思想是我军克敌制胜的法宝。9.11事件后国际恐怖主义日益呈现出联合化、复杂化的趋势。恐怖主义的内在属性决定了反恐斗争必须借鉴军事辩证法思想。只有客观分析、准确把握敌我特点,灵活运用战略战术才能在反恐斗争中赢得主动。
【关键词】军事辩证法;反恐斗争;策略
【Abstract】MaoZedongmilitaryaffairsdialecticsthoughtisthatmyarmydefeatstheenemymagicweapon.9.11eventqueeninternationalsterrorismsdisplaythetrendamalgamation,beingmadecomplicatedgradually.InherentterrorismattributehasdecidedtofightagainstterrorismfightwithmustuseMaoZedongmilitaryaffairsdialecticsthoughtforreference.Grasptheenemyandselvescharacteristic,flexibleapplicationstrategyandtacticsabilityinfightingagainstterrorismonlywhenobjectiveanalysis,isaccuratefightwithmiddlewininitiative.
【Keywords】MaoZedongmilitaryaffairsdialectics;Fightwithonthecontraryprobably;Tactics
“军事辩证法”是同志1936年在陕北红军大学讲课时提出的一个概念。他运用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指导和研究中国革命战争的伟大实践,用客观、全面和发展的观点,揭示了中国革命战争的一般规律。军事辩证法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过程中不断发展、完善,指导我们夺取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在当前反恐斗争条件下,运用军事辩证法思想分析、研究反恐斗争的特点,对于制定反恐政策策略仍然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运用关于全局与局部的辩证思想分析国际反恐斗争合作原则
军事辩证法坚持在斗争中正确把握整体与局部的辩证关系。战争同其他客观事物一样,是一个由多种因素综合而形成的整体,有整体与部分、全局与局部之分。其中凡属带有要照顾各方面和各阶段的性质的,都是战争的全局,而战争整体中的某个部分或战争过程中的某个阶段便是战争的局部。在二者的相互关系上,全局统帅、决定局部。作为局部,在一般地隶属、服从全局的同时,关键环节还对全局的胜负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因此,在处理战争全局与局部的关系时,要以全局为背景和出发点,把握关键环节进行决策。
当前国际恐怖主义势力的联系合作与跨境流动趋势不断强化。如果说恐怖主义非国家行为体的组织形式、袭击目标的国际化等特点使反恐斗争在一开始便具有了全局性的特征,那么9.11事件后,国际恐怖主义势力合作与联系的不断强化,恐怖分子跨境流动性的日趋加强就使这一特征更加明显。境外“东突”等恐怖组织以“基地组织”等国际恐怖主义组织为样板进行运作,并得到它们在资金、武器、训练等方面的支持。近期孟买发生的自杀性恐怖袭击事件中,恐怖分子在劫持人质并和警方对峙期间一直在通过卫星电话接收来自国外的指示。就我国而言,中东、中亚、南亚等我周边及已远地区,其恐怖势力不仅与我境内恐怖分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并一直试图向我境内渗透。在这一地区性恐怖网络的辐射下,我国境内的恐怖活动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其影响。当前,中东局势动荡不安,险情不断。一旦失控陷入更大规模的动荡,恐怖主义会进一步扩散,并波及如中亚、高加索、阿富汗、巴基斯坦等中东以外地区。届时,从阿富汗到伊朗再到伊拉克将连成一线,形成一个更大的动荡地带,为伊斯兰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提供更大范围的活动舞台,从而使恐怖组织联合化、反恐问题复杂化的风险性进一步加大。
正确把握全局与局部的辩证关系,加强反恐合作。“9•11”事件后,世界各国对国际恐怖主义危害的认识更加充分,反恐合作的意愿也更加强烈。但从过去7年的实际情况看,国际反恐合作的现状依然是“热情高、分歧大、合力小”。国际恐怖主义势力联合趋势不断加强的事实也从另一侧面说明,国际反恐斗争的步伐与恐怖主义的发展蔓延相比仍相对迟缓。当前,相关国家联合反恐和共同加强边境控制对于防止跨国恐怖袭击十分必要。越是面对当前错综复杂的形势,我们越要以全局的视角审视亚洲地区恐怖主义势力的发展,深刻把握恐怖组织联合化、恐怖分子流动性的趋势制定对策。一方面,针对恐怖势力的力量联合与流动渗透,要加强我国与其它相关国家反恐力量的联系与合作。另一方面,全局概念的多层次性特点要求我们要在周边地区动荡不安这一大背景下,主动将联合反恐纳入到中国与周边国家的整体关系中进行考量,综合考虑经济、政治、军事等一切对外关系和政策。紧紧抓住足以影响全局的关键环节,在地区性事务中发挥自身积极作用,通过政治、外交等多种手段努力协调地区矛盾、维护区域稳定、遏制滋恐因素的增多和扩散,逐渐形成有利我的反恐形势。
2运用关于内线外线的辩证思想分析在反恐斗争中坚持打歼灭战原则
军事辩证法坚持内线与外线在作战中的综合运用。内线、外线概念属于作战空间范畴。军事辩证法对如何运用内线、外线相结合的战术战法,调动、消耗敌人,转化力量对比进而形成有利于我的形势做过精辟的论述。认为,在战斗中要努力创造和利用有利条件和形势,以战役战斗的外线速决的进攻战,歼灭和消耗敌人的有生力量,逐步转化敌我力量对比,为最终夺取胜利创造条件。公务员之家
我国境内反恐斗争具有内外线特点。就全国反恐战局而言,一方面,我国中东部广大地区是“东突”等恐怖组织进行各类恐怖暴力活动的重要阵地。在这些地区,人口稠密,物流繁忙,开放性强,经济、政治重要战略目标遍布,点多、线长、面广。同时恐怖行为隐蔽、突发和手段多样、破坏力强等特点,又使暴露在恐怖分子视线内的潜在袭击目标难于防范的面面俱到,一旦被袭便处于猝不及防、应对置后的弱势地位,容易造成巨大损失和深远影响。恐怖分子藏匿后,侦察和抓捕难度大,军事打击手段更无施展空间。另一方面,以“东突”为主的恐怖组织大多将后方基地隐藏于西部边疆山区,并在那里进行信念培养、行动部署、人员训练等集中活动。在这些地方,敌人对气候、地形、环境较为熟悉,占据了有利地形建立基地、修筑工事,并借助语言、宗教的一致性与当地居民建立联系,培植势力基础。坚持内线作战中的外线作战,发挥外线优势歼灭集中之敌。一切战争的敌我双方,都力争在战场、战地、战区以至整个战争中获得主动权,对抗双方中哪一方失掉了主动权,被迫处于被动地位,它就失去了行动的自由,就有被消灭或被打败的危险。用我军外线部队随时对敌人基地的围剿歼灭,牵制恐怖分子可能对我内线发动袭击的恐怖力量。用我军对恐怖组织在战役或战斗上的绝对优势,遏制敌人对我的潜在威胁,为内线的积极防御减小压力、争取时间。
3运用主、被动辩证思想分析在反恐斗争中坚持打人民战争原则
军事辩证法坚持在斗争中对主动与被动辩证关系的分析与把握。认为,有主动性才有自由权,有自由权才能保存自己消灭敌人。因而争取斗争中的主动地位是获得最终胜利的重要条件。在《论持久战》中引征了中外历史上强大之军打败仗;弱小之军打胜仗的诸多实例说明在优势劣势、主动被动的现实转化中主观指导的重要作用。军事辩证法认为,在一斗争中由于主观指导的正确或错误可以化劣势为优势,化被动为主动,也可以化优势为劣势,化主动为被动。指出:“主动和胜利是可以根据真实的情况经过主观能力的活跃取得一定的条件而由劣势和被动者从优势和主动者手里夺取过来的。”
反恐斗争中同样存在主被动及其转化。与单纯军事力量悬殊的传统非对称战争不同,在反恐斗争中,我们不知道或很难确定恐怖分子会在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实施恐怖袭击。高科技装备的扩散和日益平民化更使这种新型的非对称性更加凸显。袭击动向的难以把握与严重后果的强烈反差使反恐一方必将首先处于相对被动的和防御的地位。这种被动的防御地位是由斗争双方的性质所决定的暂时地位关系,绝不是指我方要在战略或战术上实行专守防御。相反地,只有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发挥人民群众的力量,坚持积极防御的战略战术,才能不断地由被动向主动转化。
人民群众在反恐斗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恐怖主义的本质和恐怖暴力事件的事实越来越清楚的表明,恐怖袭击的主要目标和最大受害者是广大手无寸铁的人民群众。在反恐保卫战中如何扭转人民群众被动挨打的地位,挽救尽可能多群众的生命是摆脱被动局面的主要问题。要发挥人民群众在反恐斗争中的作用,创新地开展反恐人民战争,必须认清现实条件下人民群众在反恐斗争中的地位和特殊作用。在此基础上,创造性地发展其作用并整合到以国家为主导的反恐机制当中。这就决定了人民群众在反恐斗争中的作用更多的是体现在提供情报和避险自救等方面。基于以上分析,我们要在反恐机制中创新工作方法,提高群众在上述两方面的主动性和参与度。充分利用电视、网络、短信等实时性媒体开展反恐动员,增加信息透明度,使安全防范观念和危机意识深入人心。建立多元、保密、便捷、高效的反恐信息情报传递机制,通过降低群众提供情报的风险成本来提高他们主动提供情报的积极性。加强对公民的危机应对教育,提高他们在各种条件下的自救、互助的意识和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先廷.军事辩证法论纲.解放军出版社.2007年6月第二版;张全启,刘继贤.军事思想原理.解放军出版社.2007年6月第二版
[2]高炜,魏代强,张培忠.军事理论概要.蓝天出版社.2006
[3]牛力.军事谋略论.解放军出版社.2004
- 上一篇:我国保险公司组织结构设计和变革论文
- 下一篇:我国农业保险发展滞后的表现及对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