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邓小平创新思想
时间:2022-03-17 11:40:00
导语:和邓小平创新思想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
的创新思想是在领导中国人民争取中华民族独立自主的背景下,在与国内外反动势力的斗争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结果。刘少奇在阐释思想时着重强调思想在创新视角上的价值内涵。他指出:“他在理论上敢于进行大胆的创造,抛弃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某些已经过时的,不适合于中国具体环境的个别原理和个别结论,而代之以适合中国历史环境的新原理和新情况,所以他能成功地进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种艰巨的事业。”(1)刘少奇的分析准确地把握了思想的精神实质,肯定了思想在创新层面上的伟大贡献。
思想的创新价值在于他创造性地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灵活地运用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各个方面。在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上,坚信,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是勇于创新的党。如果照搬照抄马克思主义的“本本”,墨守成规、不思创新,就会失去生机和活力,就不会取得革命和建设的胜利。故强调:“任何国家的共产党,任何国家的思想界,都要创造新的理论,写出新的著作,产生自己的理论家,来为当前的政治服务,单靠老祖宗是不行的”。(2)的创新思想在与党内错误思想作斗争的过程中更加明确。20世纪30年代,党内“左”倾教条主义一度盛行,深刻认识到这一思潮的危害性。他严肃指出,教条主义的前途必定是革命事业的葬送,“完全不是共产党人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3)在看来,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在谈到党的干部队伍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时,多次强调“创造力”,认为“创造力”是取得成功的关键。“创造力”在这里的真正含义是指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在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上,的创新思想有着鲜明的体现。秋收起义失败后,领导与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走上了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道路。他没有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的条条框框,对中国革命的道路进行了创新性的思考,先后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光辉著作,正确阐述了中共领导下的以土地革命为基本内容,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的三者密切结合的思想。它是中国共产党人冲破教条主义束缚,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光辉典范。在共和国的缔造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上,的创新思想也有生动地体现。人民共和国的建国方案是以为核心的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以创新的精神不断探索而逐步形成的。关于国体和政体问题,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即指出:“国体——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政体——民主集中制。这就是新民主主义政治,这就是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此后,多次论及这个问题。在1948年6月,中共中央文件把“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改为“人民民主专政”。在中国新民主主义经济形态和经济方针上,创造性地提出“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理论和“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经济方针。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时期。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不懈探索,提出了许多新的理论。在1956年4月写了《论十大关系》一文,科学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在1957年2月写成《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创立了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学说。1956年9月的中共“八大”,是以为核心的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他以创新的思维,全新的概念,提出和初步解决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许多重大问题。中共“八大”提出的许多新方针、新设想是富于创新精神的,对于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作出了重要贡献。
思想的创新性体现在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各个方面。邓小平曾精辟地阐释思想的创新价值。他说:“他创造性把马列主义运用到中国革命的各个方面,包括哲学、政治、军事、文艺和其他领域,都有创造性的见解”。(4)
二
邓小平的创新思想是“”结束后,在总结中国革命和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的历史进程中体现出来的。在新的国际国内形势下,邓小平丰富和发展了的创新思想,并为此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全面理解邓小平的创新思想可以得出以下认识:
创新关系到党、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邓小平第三次复出伊始,面对我们党严重的“左”倾错误和整个社会思想僵化的局面,以政治家的远见卓识和创新精神,大力提倡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1978年12月中央工作会议上,他郑重指出:“思想不解放,思想僵化……条条框框就多起来了,随风倒的现象就多起来了……不从实际出发的本本主义也就严重起来了。书上没有的,文件上没有的,领导人没讲过的,就不敢多说一句话,多做一件事,一切照抄照搬照转”。(5)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面对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邓小平深刻认识到科技创新在国家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因此,他以极大的热情鼓励科技创新,支持科技创新。在他看来,科技创新反映了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1986年,他亲自领导制订了《高科技研究发展计划纲要》,即“863”计划;1988年又组织实施了“火炬计划”。这两项计划有力地推动了我国高科技的发展和创新。创新关系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能否真正确立起来。创新与实事求是在思想内涵上具有统一性。曾经这样论述过实事求是,他说,“实事”就是客观存在,“求”就是研究、探索,“是”就是事物的内在规律性。实事求是要求我们必须用发展的观点来对待一切事物。邓小平指出:“我们现在所干的事业是一项新事业,马克思没有讲过,我们的前人没有做过,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没有干过,所以,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学。我们只能在干中学,在实践中摸索。”(6)邓小平所说的在干中学,在实践中摸索,就是要求我们实事求是,立足于中国的社会主义实践,创造性地走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实事求是的关键在于创新。
创新关系到改革大业的成败,并最终决定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成败。没有创新,改革就无从谈起。邓小平对粉碎“”后我国社会的实际情况有着清醒的认识和判断,他指出:“旧的那一套经过几十年的实践证明是不成功的”,“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7)改革是一场革命,没有先例,必须具有创新精神才能有所作为。他说:“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8)这里的“闯”和“冒”核心思想就是创新,可见邓小平不但大力提倡改革中的创新,而且已把是否具有创新精神,看成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
邓小平既是创新精神的倡导者,也是其创新思想的伟大实践者。邓小平理论是其创新思想及实践的光辉结晶,是对马列主义、思想的重要发展。其创新思想的基本点包括:在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问题上,强调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上,做出了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在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问题上,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在社会主义发展动力问题上,强调改革是一场革命,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问题上,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障上,强调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等等。
三
、邓小平的创新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丰富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精髓和灵魂是实事求是。、邓小平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的实践中,创造性地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的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为中国共产党树立起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马克思列宁主义注入了新鲜血液。他们出色完成了理论上的两次飞跃,产生了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科学地阐明了什么是中国革命道路、怎样走中国革命道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问题,从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的创新思想与邓小平的创新思想有着密切联系和内在逻辑性。他们进行思想创新的基本立足点是中国的客观实际,创新的动力来源于对民族对人民深厚的爱,所依靠的力量是中国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所依靠的理论支撑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创新过程中同样具有勇往直前、百折不回的品质和胆略。的创新思想赢得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自由,邓小平的创新思想使我们找到了通向富强和文明之路。的创新思想奠定了中共党人以创新意识独立解决中国问题的基础,邓小平的创新思想是对创新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两者一脉相承。开创的社会主义事业和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坚实基础。在社会主义建设问题上,也有创新性的思考和实践。如,实现重点转移与建设现代化国家问题;独立自主走中国工业化道路问题;两类不同性质社会矛盾问题;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社会各种关系问题;三个世界的划分理论等等。这些都充分体现了独到的方法论和创新意识。邓小平继承了这些珍贵的思想遗产,继续未完成的探索,在以往全部经验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地进行了许多重要的理论突破和创新,找到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发展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方向和道路。“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运用新的实践经验对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益思想作了新的论证、充实和发挥,从而使思想获得了新的生机。”
和邓小平的创新精神极大丰富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中共党人在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以勇往直前的创新精神为中华民族精神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没有这种创新精神就不会有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创新精神是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最鲜明的特点,它贯穿于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各个部分。学习和研究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不讲创新精神,就不可能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其科学内涵和历史价值,也不可能从中汲取前进的力量。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国与国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创新能力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同志断言,21世纪科技创新将进一步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新的历史条件给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出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也更加感觉到和邓小平创新思想和创新精神的弥足珍贵。
注释:
〔1〕刘少奇选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336.
〔2〕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109.
〔3〕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16.
〔4〕〔7〕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45,150.
〔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20.
〔6〕〔8〕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