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内民主推动人民民主建设论文
时间:2022-10-21 03:19:00
导语:党内民主推动人民民主建设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党内民主制度建设是党内民主建设的重要内容,建设党内民主长效机制,创新程序制度是关键,而党内民主意识是全体党员对于党内民主的主观反映,是落实党内民主发展举措的基本要求和实现党内民主制度化的内在动力。深刻认识这两方面的价值对于积极推进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重要保障作用。
关键词:党内民主;人民民主;制度化创新;民主意识培育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应该通过什么途径进行,这是一个至今没有真正解决好的问题。回顾党多年来探索民主政治建设过程,我们有经验也有教训,但我们找到了切实可行的路径: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条重要途径,是我们党推进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经验。通过发扬党内民主推动人民民主的发展,就要培育民众民主意识,改善党的领导方式,以党内民主制度化引导人民民主制度化,以党内民主程序化推进人民民主的发展。这就是需要:一是制度化建设;二是民主意识培育。
一、制度化创新:党内民主长效机制
马克思主义认为,民主首先是作为一种国家形态、国家形式存在的,是国体与政体的统一,这一层面上的民主是制度建设和发展问题。没有制度层面的民主就谈不上作风和方法层面的民主。在现代政治条件下,发展民主对制度的强烈需求,使得现代政治文明的发展更多地表现为制度的建设和发展,表现为日益深化和扩展的政治制度化过程。实践证明:“政治能否实现永恒的“螺旋式上升”,政治制度是关键”。[1](p42)那么,制度是什么?经济学家舒尔茨把制度定义为一种涉及社会、政治和经济行为规则,而诺思对制度的最一般的界定就是指“结构”和“游戏规则”。美国政治学家塞缪尔.亨廷顿认为“制度,是指稳定的、受到尊重的和不断重现的行为模式”。[2](p12)并且进一步指出“制度化是组织和程序获得价值和稳定性的过程。”[3](p12)即制度所追求的价值在现实中的实现过程及得到社会普遍认同的过程。
以党内民主推动人民民主的制度建设,在当前和今后较长时期主要表现为以党内民主制度化引导人民民主制度化。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居于领导地位的党,如果不首先使党内民主制度化,使每一个党员不论职位高低都严格按照制度办事,体现人民民主的社会主义法制就无法得到切实保障。因此,通过党内民主推动人民民主,最关键、最核心的工作是党内民主的制度化建设。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4](p146)这是因为,民主不仅仅是一种意识、作风和传统,它在本质意义上是一种制度,一种以体系化的法律和制度性的规范作为支撑的国家制度。人民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是由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决定的,是实现人民的民主权利的必然要求。党内民主是党内的一种根本制度。实现党内民主制度化,既符合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内在要求,也符合党的建设走制度化路子的时代需要,是市场经济所要求的法治理念在党内生活中的实际体现。
党内民主制度化是一个体系化的渐进过程。从内容上看,当前党内民主制度化的重点就是真正落实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具体制度。如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完善党委内部的议事和决策机制,正确处理常委会与全委会的关系,充分发挥全委会的作用;改革党内选举制度,完善候选人产生办法和差额选举办法,切实体现选举人的意志;建立和完善党内情况通报制度、情况反映制度和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等。从形式上看,它包括党内民主相关制度的制定、实施、保障、创新等配套工程。在一定意义上说,民主制度化就是通过不断的制度创新,使民主制度规范体系不断适应民主主体参与的需要,并逐步使这种参与有序化、理性化的过程。因此,制度创新是党内民主制度化的灵魂,在党内民主制度建设的各个环节中起着轴心和推动剂的作用,必须予以大力弘扬。
怎样才能使党内民主制度化有进一步的实质性发展?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扩大在市、县进行党代表大会常任制的试点,进一步发挥党的委员会全体会议的作用,改革和完善党内选举制度,健全党员民主权利的保障机制,建立和完善党内情况通报制度、情况反映制度和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上进一步指出:要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实行党的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选择一些县(市、区)试行党代表大会常任制。完善党的地方各级全委会、常委会工作机制,发挥全委会对重大问题的决策作用。严格实行民主集中制,健全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反对和防止个人或少数人专断。推行地方党委讨论决定重大问题和任用重要干部票决制。建立健全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地方各级党委常委会向委员会全体会议定期报告工作并接受监督的制度。改革党内选举制度,改进候选人提名制度和选举方式。推广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由党员和群众公开推荐与上级党组织推荐相结合的办法,逐步扩大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直接选举范围,探索扩大党内基层民主多种实现形式。
二、民主意识培育:党内民主内在引擎
今天,我们是讲究民主、法治的社会,解决一切问题需要有个合理的程序和制度的支撑,但是,往往人们以为有了制度,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万事大吉了。需知制度是由人来制定的,最终还要由人来执行。只有改造了人们的思想观念,提升了人们的学识修养,使人们的观念得到了更新,跟上了时代的步伐,那些完善的制度才能够得到有效的实施。因此,党内民主制度权威的确立、制度体系的完善和制度功能的落实都离不开与之相适应的党内民主意识的支撑,我们在强调制度建设的同时,必须同时加强大众民主意识的培育,并且要把党内民主意识的培养放在首位。因为只有党员具有良好的民主意识和修养,党内民主制度化建设才能做到合理和科学,各项民主制度也才能真正落到实处;而只有党内的民主制度得到了真正的落实,人民民主制度化的发展才会有坚实的动力。党内民主意识是指“在一定党内民主生活中,党员对自身民主权利、义务的认识,以及由此产生的政治情感、民主心理和自觉表达、平等参与党内事务的意愿。”[5](p23)党内民主意识是民主文化中一种特殊的、独立性很强的政治意识,是党内民主的基础,是形成党内民主制度的内在动因。党员缺乏民主意识,党内民主就无从谈起。从这个意义上说,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而党员主体意识又是实现党内民主的关键。所谓党员主体意识,从内容上来看主要由党员的主体意识、权利意识、平等意识、责任意识、参与意识和纪律意识等组成。长期以来,“我们更多是从领导层面来强调党内民主,而不是从党内政治生活的整体要求谈民主”。[6](p63)从而忽视了党员主体意识。这种现象常常导致在党内政治生活的实际中,“习惯上把履行党员的义务当作一个党员政治觉悟和政治水平的试金石,使有关党员义务的法律性规定逐渐变成一种政治性的规定,许多时候,人们不是从党章来解释党员承担义务的必要性,而是从对党的态度来强调承担义务的必要性。随着党员义务规定的法律性虚化,党员权利规定的法律性也随之虚化。在这种虚化中,党员的意识自然要逐渐淡漠,党内关系也因此简单地演变为领导与被领导关系。”[7](p129)党员主体意识的淡漠,必然导致政治行为中的政治冷漠,对党的事业也就漠不关心、消极应付,党内民主制度也就失去了相应的运作主体。
具体应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提高党员的平等意识。民主意味着平等,真正的“民主意味着政府受制于所有公民具有平等地位的条件”,这才称得上“民主的条件”。[8](p21)也就是说:只有当多数的民主决定尊重公民所具有的平等地位时,这样的民主才具有正当合理性。党内平等,主要是指全体党员在人格上、政治上一律平等;所承担的义务及享受的权利一律平等;在党纪面前人人平等;在参加党的领导和管理党的事务的权利上一律平等。任何人都没有凌驾于他人或组织之上的权力。那种等级观念、封建家长制、个人专断、阿谀奉承、盲目服从都是与民主意识相违背的。
提高党员按多数人意志办事的意识。这就是说“党内的一切事务是由一律平等的全体党员直接或者通过代表来处理”,[9](p418)任何个人无权擅自决定党内重大问题,无权改变党的代表大会的决议。按多数人意志办事的意识,对于担任领导职务的党员来说,就是要培养重大问题必须由集体讨论决定,反对个人说了算或决而不行的意识;对广大党员来说,就是反对那种不顾党的原则和决议,只知盲目按照某一个人的意志和指挥办事,把服从组织变成服从某一领导者个人的意识。
2.加强宣传力度,推行民主教育。提高党员的民主意识和民主素质,坚持党员的主体地位和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是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建设的中心环节,党员的民主意识程度越高,民主建设就越顺利,民主制度就会越完善。党员民主意识和民主素质的提高是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前提和基础的。可见,民主意识的获得重要的一条途径就是民主教育。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十分重视对党员的民主思想教育和宣传,强调“继续努力发扬民主,是我们全党今后一个长时期的坚定不移的目标”。[10](P176)也指出:“要把加强制度建设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继承和发扬我们党的政治优势,深入细致地进行思想教育,用党员干部的党性和政治觉悟来保证制度的贯彻落实。”[11](P169)目前,大力培育党员的民主意识,切实可行就是在全党开展民主教育活动,具体来说:一方面组织力量编写“党内民主建设教程”,以克服目前党内民主建设论述杂乱零散的状况;另一方面,把加强党内民主建设列入各级党校和高等院校的教学内容,着力培育领导干部和年轻一代的民主素养。各级党校可按现行的培训分工,分层次有重点地抓好落实。各高校应把民主建设的教育纳入教学大纲,明确教学的内容、重点,用正面教育占领高校阵地。切实使加强党内民主建设的内容进入党校和高等院校课堂、进入高校教材、进入党员和高校学生思想。因此,党内民主建设以党员的民主思想建设为先导,重视党员民主意识程度的提高,并以此作为党内民主建设的起点,构成了党内民主建设的另一条重要经验。
注释:
[1]都淦:《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制度建设理论和对策研究》[M],四川出版集团.天地出版社2006年版。
[2][3][美]塞缪尔.亨廷顿:《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8年版。
[4]《邓小平文选》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5]肖立辉:《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建设研究》[C],重庆:重庆出版社2006年版。
[6][7]林尚立:《党内民主——中国共产党的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年版。
[8][美]罗纳德·德沃金.《自由的法:对美国宪法的道德解读》[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9]《列宁全集》第1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
[10]《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11]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 上一篇:教师学习十七届四中全会心得体会
- 下一篇:大学生十七届四中全会学习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