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教育思想的理论与实践
时间:2022-07-14 07:42:00
导语:试论教育思想的理论与实践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内容提要:教育思想是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著名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当中,同志亲身教过书、亲自办过学,直接参与过的教育实践最多。他把马列主义同中国教育实际相结合,在实践中所形成的教育思想也最丰富。本文介绍了教育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倡导尊师重教是教育思想的思想基础;德智体全面发展是教育思想的突出特点:不同历史时期提出的教育方针是教育思想的核心与精髓。教育思想对今天的教育工作仍然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值得我们继续学习领会,深入研究探讨。
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二十世纪的杰出伟人。他不但是运筹帷幄的军事家、通古博今的理论家、把握乾坤的政治家,而且也是名副其实的无产阶级教育家。在世界著名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当中,他所亲身从事过的教育实践最多,形成的教育思想也比较丰富。值此纪念同志诞辰110周年之际,重新回顾教育思想的理论与实践,对我们当前的教育工作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教育思想的提出、形成与发展
教育思想这个概念是中科院学部委员、当时任教育部副部长的钱俊瑞同志于1951年6月在《人民日报》上以《学习和贯彻的教育思想》一文中首次提出来的。与此同时,当时担任东北人民政府教育部副部长的董纯才同志(后来担任国家教育部副部长、党组书记)在《思想在教育领域中的胜利》一文中也用了教育思想这个概念。而在此之前,见诸于有关文件和报章中通常采用的提法是:同志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同志关于教育工作的论述、教育理论、的教育学说等等。据我国教育理论研究界考证,教育思想是在20年代末和30年代初开始形成的,产生于1929年12月古田会议决议和1934年1月同志在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上提出的文化教育总方针。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达到成熟并逐渐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教育体系,建国后又得到了不断补充完善和进一步发展。何东昌同志1983年12月在纪念同志诞辰90周年大会上曾把教育思想的具体内容概括为10条:(1)关于人民教育的指导思想:(2)关于教育要与政治经济相适应,为党的总任务服务;(3)关于培养目标;(4)关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5)关于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6)关于“两条腿”走路、多种形式办学;(7)关于正确对待人类文化;(8)关于知识分子政策;(9)关于加强党对教育的领导:(10)关于走自己的路。
教育思想是联系中国教育的实际,并结合他自己多年以来的教育实践,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学说的产物,是对教育规律的客观反映。教育思想是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教育思想具有浓厚的中国特色,至今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我国人民特别是我们教育界的宝贵财富。
二、尊师重教是教育思想的思想基础
如同民主革命的先驱孙中山先生参加革命前曾经是一位医生一样,在成为职业革命家之前,大部分时间所从事的是教育工作,也可以说是一位教师或教育工作者。1917年11月,当同志还是湖南省立第一师范三年级学生的时候,就利用他当时担任的一师学友会总务兼教育研究部长的身份为长沙工人兴办过夜学(即夜校)。他讲:“我国现状,社会之中坚实为大多数失学之国民”。在夜学中,他亲自兼任甲班历史课,课程讲得通俗易懂、生动活泼,很受工人学员的欢迎。1919年4月,同志从上海回到长沙,经友人介绍,正式担任了长沙修业小学的历史教员,每周讲授10节课。1920年7月起担任长沙一师附小的主事(即校长),并在1921年下学期兼任了一师师范部第22班的国文教员。1921年8月,中国共产党成立后,还创建了“湖南自修大学”,博采古代书院与现代学校两者之所长的办学方式,使“文化普及于平民,学术周流于社会”。由于同志本人早年的教师生涯和作为小学校长等所亲身经历过的教育实践,使他对教师行业和教育工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感情,也奠定了他后来之所以一直倡导尊师重教的思想基础。
作为一名伟人,作为曾经担任过教师的领袖人物,同志对自己的几位恩师非常敬重。同志8岁那年进家乡一私塾上学,礼拜塾师毛禹珠为师,一直念到13岁。1965年6月当他回到阔别32年的家乡韶山后,曾请老人吃饭。席间,同志给毛禹珠老师敬酒,老人感激地说:“主席敬酒、岂敢岂敢”,却说:“敬老尊贤、应该应该”。当同志求学长沙时,对湖南第一师范的两位老师杨昌济(怀中)、徐特立非常敬重,他为有怀中先生这样一位人品高卓、学识渊博、治学严谨的伦理学老师而欣慰。在长沙学习期间,他经常利用星期天或节假日到怀中先生住处求学聆教。后来杨老先生逝世后,他曾亲自护送老师的灵柩回故乡板仓安葬,以尽师生之情。当他的另一位老师徐特立于1937年60岁寿辰之际,同志已经是我党、我军的高级领导人了,他仍亲自提笔给徐老写信表示祝贺。信中说:“你是我二十年前的先生,你现在仍然是我的先生,你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先生”。并号召全党同志向他学习,表达了同志对老师的无限尊敬和感激之情。
同志对教育非常重视,尤其是对工农群众的大众化教育和对中小学生的启蒙教育方面,他更是身体力行,率先垂范,为我们教育工作者做出了榜样。他在《反对党八股》一文中曾批评过一位在延安城墙上写大字标语的同志无的放矢,不看宣传’教育的对象,字写得老百姓看不懂,从而也就失去了教育意义。在这方面有一事例,表现出同志考虑得非常周到细致。曾有一次,他不厌其烦而“三题校牌”,就是为了能让小学生们都能读得懂。事情发生在1951年春,当时教育部和湖南省决定在韶山办一个五年制的小学试点班。校址选在韶山小学,校长熊泽民同志搬出当过同志私塾老师的毛宇居老先生进京求字。同志满口应承,当即写下了“韶山小学’’四个字。看后摇头觉得不行,说:“以后办初中办高中还得要写,而韶山学校那就能大能小了,从幼儿园到大学都可以接着用”。随即挥毫泼墨写下了“韶山学校”四个字,这四个行草书字一气呵成,写得刚劲潇洒,周围观看的人都夸好。而却又摇头不满意了。他说用行草体字题写校牌不妥,因为现在还是小学,学生们刚一进校门,就会看见这龙飞凤舞的四个字,如果小孩子写字时都照着甩起来不大好。最后他又第三次以正楷字,端端正正的书写了“韶山学校”四个大字校牌。后来韶山学校办了初中、高中仍一直悬挂此校牌。为了照顾到小学生这个教育对象而“三题校牌”的故事,也一直在当地教育界传为佳话。
同志尊师重教还体现在他对教育工作的酷爱和留恋上。1921年底以后,同志离开了教育岗位成为一个职业革命家。但是当年底,由他本人填写的《少年中国学会会员终身志向调查表》上仍这样写道:“终身欲研究之学术——教育学”,“终身欲从事之事业——教育事业”,“将来终身维持生活之方法—一教育事业之月薪酬报及文字稿费”。由此可见同志对教育事业的依依不舍和无限眷恋之情。可以说,尊师重教是同志的一贯美德,也是教育思想产生、形成和发展的思想基础。
三、学无止境、全面发展是教育思想的突出特点
同志一生勤奋好学。他早年从师于私塾,后就读于湖南第一师范学校,其余大部分时间为自学,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学习期间尤为刻苦,对于其提高马列主义理论水平,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很大。同志从小就有宏大的报负,学习非常专心认真。他早年在长沙学习时,故意在人们来往嘈杂的城门口看书,以提高自己注意力,锻炼自己的意志和毅力。养成了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不受干扰,专心读书的好习惯,陶冶自我,闹中取静。同志除了向老师认真学习和刻苦自学外,还虚心好学、不耻下问。在当学生时,他曾多次自己或和同学们结伴远足,但他不是山水之游,而是考察社会风土人情之旅。偏僻的乡村,热闹的城镇,有钱人家的白眼,贫苦人家的怜悯,都成了他暑期远足中每日必修的“自习”课。使他得到了许多在学校无法得到的知识和经验,并形成了自己一整套调查研究方法。后来在湖南农村各县搞调查时,他把自己所接触到的干部、农民、秀才、狱吏、商人和钱粮师爷统统看成是自己“可敬爱的先生”。为了让这些先生们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给他们当学生时总是“恭谨勤劳和采取同志态度的”。他深有体会地说:“没有满腔的热忱,没有眼睛向下的决心,没有求知的渴望,没有放下臭架子、甘当小学生的精神”。要学到一点东西,搞好调查研究是一定做不好的。他的求知精神,求学态度,以及独特的调查研究方法值得我们每一个搞教育、做学问的人好好学习,他后来的许多煌煌大作也无不得益于此。
他一直认为学无止境,坚持活到老、学到老。60高龄后,他还坚持学外语,并在路灯下大声朗读。他广交文、史、哲等各界朋友,与冯友兰、范文澜等老先生们同桌用饭,谈古论今,互相切磋提高。对于身边的卫士和周围的同志,他经常鼓励他们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要抓紧一切时间学习,掌握文化知识,将来为祖国建设事业服务。积极为他们创造学习条件,帮助他们办了文化补习学校,有时还亲自为他们批改作业。
他对自己子女的教育也非常严格,从不让他们搞特殊,也不让他们产生丝毫的“优越感”。长子从苏联的大学毕业回国后,他叫其带上行李去拜陕北人民为师。对孩子讲,你在苏联的大学毕业了,而中国的大学还没有毕业,要深入工农群众,向劳动人民学习,补上接受工农教育这一课。这种叫孩子们从小多吃点苦,多接触一下工农大众,多接触一些实际生活,多经受一点考验和锻炼的教育方式,对青年人的成长和进步是大有益处的。可以说,假如不在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中壮烈牺牲,英年早逝的话,那么用这种方式培养教育出来的青年人,将来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肯定能够天降大任于斯也,在重要的岗位上从事着重要的工作,更好的为人民服务。对李敏、李讷两个女孩子,他也从不骄惯,一直让她们吃住在学校,时刻与其他同学们打成一片。从素质教育学的角度来看,这也的确是教育孩子的最好方法。联想到当前一些城市中,寻常百姓孩子,家长百般呵护,权贵大款子女,更是过分溺爱的教育方式,颇有天壤之别,值得我们借鉴反思。温室花朵,弱不禁风,不经受一些挫折教育,不受点摔打磨练,确实不利于青年一代的成长成才。
除了强调在学习上学无止境,接触实践教育之外,同志还历来提倡要德、智、体全面发展。1917年,他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提出:“体育在德、智、体三育中占有第一之位置。体者,为知识之载而为道德之寓也,其载知识也如车,其寓道德也如舍。”意思是身不存,智与德皆废。他上学数年,对自我体能的培育,坚持每天不断,凌晨东方泛白,他就脱去上衣,用吊桶打水,遍身淋下,淋一阵擦一阵,直到发红发热为止。遇下雨下雪或寒风凛冽的清晨,他就不再进行水浴,而是光着上身,直接冲入大自然的怀抱。笔者2001年夏到长沙第一师范旧址参观时,仍见到当年的水井旁立牌为证。他一生酷爱游泳,建国后,虽已年过半百,但老人家体育锻炼的兴趣不减,“仅有文字记载的,他就曾十次畅游长江。最后一次游长江时已是73岁高龄,历时65分钟,游程近30里。”1950年6月,就学生的健康问题写信给当时的教育部长马叙伦同志,提出“健康第一”的问题。1953年6月,接见青年代表时,提出“三好”的第一条就是身体好,其余两条才是学习好、工作好。而当今,我们一些学生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只顾让学生死抠书本,有的学生体质明显下降。“小眼镜”越来越多,“小书包”越来越重,“小课表”越排越满。各种各样的课外特长班也林林总总、遍地开花,弄得小学生平时连玩的时间都没有,盼到双休日可能还比平时更忙。家长和社会过早地让小学生参与未来的生存竞争,把以前高考时才涉及到的竞争年龄段一下子前移到了中、小学教育阶段,有的家长还一直抓到了学龄前。这样做不利于小学生和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也不符合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规律。现在党和国家领导人及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可谓非常明智之举。
四、教育方针是教育思想的核心与精髓
同志结合自己的教育理论与实践,结合我国教育工作的实际情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分别提出了几个著名的教育方针。这些教育方针是教育思想在不同历史时期的高度浓缩与概括,也是教育思想的核心与精髓。
早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同志就提出了苏维埃文化教育的总方针,“在于以共产主义的精神来教育广大的劳苦民众,在于使文化教育为革命战争与阶级斗争服务,在于使教育与劳动结合起来,在于使广大中国民众都成为享受文明幸福的人。”
延安抗日军政大学是我党于1935年亲手创建的一所学校,为中国革命和建设培养了大批的干部。当时担任抗日军政大学教育委员会主任的同志亲手为抗大制定了教育方针:“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勉励抗大学员学好革命理论,学好科学知识,为中国革命和建设服务。
建国后,同志为我们制订了又_个教育方针,1957年2月,同志在扩大的最高国务会议上作了题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讲话中指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1958年,同志又进一步提出了“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进一步阐明了我国教育发展的方向。
同志提出的教育方针,是教育思想的高度概括。据此,1961年中央书记处在邓小平同志的主持下,总结了建国以来,我国教育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参照苏联教育的成功做法,探索走我们自己发展教育道路的新措施。讨论通过了中央宣传部和教育部党组起草的《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暂行条例(草案)》,即高教60条。同志亲自审阅了这个条例,高兴地说:“总算有了自己的东西”。1963年教育部又陆续制订下发了中学条例50条,小学条例40条。这总共150条的三个条例制订与实施,贯彻了提出的教育方针,使全国大、中、小等不同层次的各级全日制学校都有了一套基本法规,使我国的教育体系做到了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五、教育思想的现实指导意义
目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进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优先发展教育重要战略地位的逐步落实,党和国家以及各行各业对教育都给予了高度的重视。继中央公布了《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之后,中共中央、国务院于1993年2月13日又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经过从起草到颁布长达8年的反复修改和论证,在党的十四大精神和《纲要》发表的基础上,全国人大常委会于1993年lO月31日又颁布了共9章43条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整个教育战线出现了蓬勃生机。在新的形势下,同志提出的有关教育方针、办学指导思想,培养接班人的目标,德、智、体全面发展,加强基础教育等思想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作为在教育战线上工作的同志来讲,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同志的教育思想是对同志诞辰llO周年的最好纪念形式。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全国各地区的党政负责同志,都要向同志倡导的那样,尊师重教,关心教育,重视教育工作,下决心、下气力为当地的教育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我们教育战线上的职工,要认真学习同志的教育思想,自尊自爱,注重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和自身修养,在全社会逐渐形成尊师重教良好氛围之际,更要严格要求我们自己、洁身自爱,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和业务能力,做到为人师表。作为一所学校来讲,要真正发挥好教育职能,按教育规律办事。既要树立教育为经济政治服务的思想,又要体现传递文化、培养人才,广泛为社会服务的职能;既要保持社会主义教育的本色,又要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建立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办学模式;既要创收、弥补教育经费的不足,又要兼顾长远,面向未来,不忘培养造就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接班人的历史重任。让全社会都来关心教育事业发展,做到人人关心教育、人人重视教育,实现同志一贯倡导并为之奋斗的“文化普及于平民,学术周流于社会”美好的教育氛围。客观评价的教育思想,全面衡量伟人的是非功过,是唯物主义的一贯思想。综观同志一生中关于教育的所有论述与实践,也有一些违背教育规律,贻误教育发展的不足之处。如把反右斗争扩大化,致使教育界的一些精英受到不公正的冲击。后来发动的,更让青年学生们停课闹革命用来作为路线斗争的工具。以及接下来大批知识青年中断学业,上山下乡,造成了人才培养的断层等都是可圈可点的失误遗憾之处。不过我们在研究探讨教育思想时,为了完整准确分析的教育思想,要把教育思想同其晚年的错误行为和错误论述区别开来。邓小平同志在《关于科学和教育工作的几点意见》中指出:“我们要把同志在教育方面的主导思想,在知识分子问题上的主导思想讲清楚。十七年的教育是有成绩的,如果对十七年不作这样的估计,就无法解释我们所取得的一切成就。”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工作的几次重要谈话,都实事求是地评价了的教育思想,澄清了一些是非和模糊认识,为新时期研究教育思想指明了方向。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这句话不知是全国多少所中小学校教室里的座右铭,朴实无华的八个字,我们几乎每个人都能耳熟能详,并激励着我们代代人不断成长。同志在理论和实践上探索出来的中国教育发展之路,在中国教育史上留下了灿烂辉煌的一章。所以教育思想仍然是我们时代的宝贵财富,对当前的教育工作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师,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去认真领会和思考,去深入研究与探讨,并择其精华发扬光大,付诸于指导我们的教育实践。
- 上一篇:永远的丰碑 思想传承价值探析
- 下一篇:深入研究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