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丰碑 思想传承价值探析

时间:2022-07-14 07:41:00

导语:永远的丰碑 思想传承价值探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永远的丰碑 思想传承价值探析

思想,像钻石恒久远,像江河万古流。因其博大精深,吸引了无数研究者的目光。笔者不敢班门弄斧,只是怀着惶恐的心情和无限的敬意,值此诞辰110周年之际,献上拙作,略谈浅见,以寄哀思。

任何理论都是时代的产物,随着时代内涵的转换和历史间距的积累,有的日渐暗淡,有的却能够超时空的限制而具有永恒的魅力。思想之所以具有传承价值,除了其思想体系的科学性外,更主要的是由渗透于思想体系之中而又凌驾于思想体系之上的本质的东西决定的,它们使思想具有了不朽的生命力。

民族性:民族解放与民族进步构成思想的基石

思想是20世纪中华民族的象征。在许多中国人心中,思想已经内化为一种信念、一种精神。曾评价:“是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同志的革命精神具有强大的凝聚力,他的伟大品格具有动人的感染力,他的科学思想具有非凡的号召力。”民族精神赋予思想以震撼人心的力量。

思想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身无分文、心忧天下”的民族豪情凝聚成大无畏的使命感,“苟利国家生死已,岂因祸福避趋之”。国难当头之际,抵御外侮、民族解放是有良知的国人的共同心声,人们呼唤着一只可以拯救国家的强有力的手振臂高呼。特具的火一般的热情,坚如磐石的意志使他在那个动荡的岁月里有机会与世争雄。天下兴亡,爱国者必尽匹夫之责。在艰苦的求索中,以为首的共产党人凭着睿智和敏感,一系列思想的火花由涓涓溪流汇聚成滔滔江河,终于形成丰富而深刻的思想的体系。他是时代的化身,他是人民的表率,投身革命即为家,的生活和中国革命水乳交融,他的思想和行动就是革命,革命就是他的骨肉、心血,就是他生活的意志、力量和前提。在共同的民族解放事业中,等老一辈革命家抛却个人狭隘的思想感情和生活琐事,“我们想的、吃的、喝的、睡的都离不开革命”。指出:中国人民举起义旗,进行的“是反侵略的民族革命战争……是神圣的、正义的,是进步的、求和平的。”

思想具有强烈民族自强精神。生长于动乱年代,他博览群书、足智多谋,他的坚定、无畏、神奇令世界刮目相看,他的自尊、自信和傲骨令世界肃然起敬。他领导世界上这一古老又庞大的国家恢复了独立,赢得了国际地位。他的经历,足以使他成为将马克思、列宁、斯大林合为一体的中国革命的化身。说他是中国的马克思,是因为他分析了被外国列强瓜分的封建中国的种种弊端;说他是中国的列宁,是因为他领导了中国走农村包围城市以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说他是中国的斯大林,是因为他要用泥刀和砖头来建设一个社会主义新中国。在二战后的国际政治中,又以他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恢弘的手笔写下惊世之作:1960年他不惧压力敢于与前苏联决裂,lO年后他向美国敞丌了大门,对世界格局的演变产生了深远影响。他如此令世界惊奇,他被誉为巨人中的巨人,他与中华民族的荣辱休戚与共。的人格与思想交相辉映,对于中国社会发展的方向和人们的价值取向,发挥着重大的影响,成为中华民族团结振兴的精神支柱和动力,这种民族自强的精神在当今社会主义建设中更具现实意义。

“只有是民族的才能是世界的”,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形容思想。思想,是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宇宙观与社会观——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即在坚固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基础上,根据中国这个民族的特点,依靠近代革命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斗争的极端丰富的经验,经过科学的缜密的分析而建设起来的;也是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方法,概括中国历史、社会及全部革命经验而创造出来的。因此,思想“完全是马克思主义的……又完全是中国的……是中国民族智慧的最高表现和理论上的最高概括……把我国民族的思想水平提到从来未有的高度”。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重大发展。

因此思想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和民族解放运动史中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产生了巨大而又深远的影响。

真理性:实践探索和实事求是是思想的精华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的《无产者和共产党人》一节中谈到:共产党人的理论原理,决不是以这个或那个世界改革家所发明或发现的思想、原则为根据的。恰恰是这样的共产党人的杰出代表。

实践是思想的源头活水。对于立志中国解放的来说,革命的成功与否是决定一切的关键。只有现实的革命行动和运动才能促使革命成功,思想就是用来指导这种革命实践的,其思想的有效性,也正是在这种革命实践中得到检验和锻炼。他的整个思想及其特点是在几十年的具体革命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所以,他的思想的本质部分与他的现实活动密不可分。他的思想的构成就是以实践探索为中心而展开的,是被实践浸润的。“人的正确思想是从那罩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吗?不是。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这种思想就是要在人们的社会实践中找到一切事物的出发点和衡量一切事物的标准。“穷则思变,要干,要革命”,这就是典型的实践思想。

实践不能盲目,在实践中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理论的特质,并不在于语言的华丽和深奥,而在于所包含思想的科学、深邃。正是基

于实事求是的思想,使中国共产党引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并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思想的萌发、形成和全面展开始终是以实事求是作为思想轴心的。实事求是作为思想中最重要的东西,作为它的灵魂,不仅是外在的方法和作风,而且是它的本质内容和内在生命力。很反对照搬马列经典,他强调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离开客观实际,任何理论都没有生命力。1927年第二次大革命失败以后,中国共产党走上了独立地领导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道路。在革命斗争中,中国共产党逐渐认识到,在中国要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就必须走适合中国国情的自己的革命道路。1930年5月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明确指出“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自己的情况”。1930年发表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基本上形成了中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的理论,并分析了中国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可能性。可见,思想从最初形成就体现了实事求是、走自己的路的思想。1945年思想正式被规定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进了“七大”党章。实事求是走自己的路,是以为代表的第一代领导人的创造,就是在这个朴素而又深刻的理论指导下,中国人民获得了反帝反封建斗争的伟大胜利。

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继承了思想的精华,领导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蒸蒸同上。正如邓小平所指出的,“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根本方法,是思想的精髓。邓小平理论正是对思想的灵魂的继承和发展。“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我们改革丌放的成功,不是靠本本,而是靠实践,靠实事求是。…我读的书并不多,就是一条,我相信讲的实事求是。过去我们打仗靠这个,现在搞改革也靠这个。”时代变迁,时事变化,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时代,我们面对的是全球化的浪潮,如何本着实事求是的实践精神把社会主义事业推向新高,是我们党和人民面临的艰巨的任务。

现实性:超越与发展使思想不断获得新生

思想作为20世纪中国的宝贵的思想遗产,就其本身来说是具有一定稳定性的,后人无法变更。思想之所以被传承,且依旧具有伟大的指导作用,就因为它同马列主义一样是科学的理论,它能够超越时空、与时俱进,给实践活动提供可预见性、可指导性。正确的理论思维不是天生的,需要借助于人类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发展而积累起来的认识能力和认识成果。如果后人拒绝接受前人获得的这些成果,运用它来指导自己的活动,并在实践中发展它,那不但是愚蠢的,而且是不可想象的。

大致来说,思想包括普遍、一般和特殊三个层次。涉及世界观、方法论的内容属于普遍,涉及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本质和规律的内容属于一般,涉及某个局部或者某个细节的东西属于特殊。其层次不同,现实意义也不一样。普遍层次的内容,如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群众路线、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等观点和方法仍然可直接指导当代中国人对自然、社会和人的认识,可以直接用来作为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其一般层次的内容,如正确认识国情,走自己的路、解放生产力、经过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及社会主义需要经过不同的发展阶段等等思想,对当代社会主义建设仍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作用。其特殊层次的内容,如工业化道路的设计、经济体制改革的思考仍然可资借鉴,有的经过邓小平理论光大之后继续在发挥指导作用。纵观整个思想体系,无论是抽象的观点,还是具体的方法,其主题都是为了中国的发展,而追求国家发展的思想是不会受到时空限制的,它永远是中华民族奋斗的目标。思想凝聚了第一代领导集体对于中国社会发展问题的思索和探讨,它早已超越了所属的时代,对于当代中国发展理论的构建和发展问题的解决,不仅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意义,而且富有具体的指导意义。

邓小平为代表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继承和发展了在探索中形成的正确思想,实现了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认识的新飞跃,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对于这一理论的形成,薄一波的“始于毛,成于邓”的概括,恰当地评价了两代领导核心对这项伟业的历史功绩。以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邓小平老一辈革命家所开创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础上,不断开拓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并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十六大将“三个代表”思想写入党章,“三个代表”的思想是对邓小平理论的创新和延伸,因此它也是对思想的继承,其中包含了思想的重要因子。我们期待今天的伟大实践能够产生更鲜活的理论,以此继续推动思想的超越与发展。

人性:人的平等和人的发展是思想的最高境界

人类的奋斗目标最终是服务于人类自身。社会的每一个进步都是为满足人类不同层次的需求。《共产党宣言》中说:“未来社会应该是这样的联合体,在那罩,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人的自由发展需要经济、政治、文化等诸多因素共同发展才能促成。

思想体系中虽然没有系统地论述人性的问题,但是透过的生平和他领导的革命和建设事业,我们却能发现在灵魂深处是充分尊重人的价值的。他深信“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共产党人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种对生命本身的尊重影响到思想体系的形成。实事求是地讲,在时代,中国人的个性解放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便是赋予人更多自由的代言词。

少年就具备最朴素的平等、博爱的意识。在唯利是图、冷酷无情的旧社会里,感到温暖和希望的是他母亲。她支持多带饭菜到学校与穷人家孩子分着吃的行为,并且当穷人“在荒年里来讨米时,常常送米给他们”,“吾母风高,首推博爱,遐迩亲疏,一皆覆载。”这种平等博爱意识扎根于他思想深处,影响到他后来的言行。例如:当得知儿子在朝鲜战争中牺牲时,他能够平和地说出:没有牺牲就不会有胜利,牺牲了我的儿子,或者别人的儿子,是一样的。这足以见证一个伟大领袖平等地对待每一个生命的崇高境界。

平等思想促使致力于民主政权的探索。朴素的情感经过理性的整合得以升华,少年时对劳苦人民的同情升华为救国救民的思想。他立足现实,关注生活中普通民众的命运,倾听民众的呼声。他传播新知识以启迪民众,他要从治人着手治理社会,以挽救同益衰败的国势,实现国强民富。关注了人民的需要,所以唤起了民众的革命勇气,他相信“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为首的共产党人在相信群众、依靠群众、调动群众的基础上终于建立了新型的以劳动人民为主人的政权,从实践上完成了人民与主权的结合。认为只有让人民起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中国人民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权利,他们的热情被激励着。新生民主政权给了公民前所未有的自由空间,人格本身的被尊重使更多的人懂得了什么叫做“生而平等”。孙中山指出:“一国之趋势,为万众之心理所造成,其势己成,不可阻挡。否则,终归失败。”这“人心”正源于人民对主权的享有。几十年如一日,始终致力于人民主权的探求。如何深入研究的民主思想,真正地实行民主,是值得后人深思的。

在建立人民主权的基础上,进一步落实人的全面发展的问题。新中国成立后,非常重视教育事业,他强调恢复学业、强化教育,为每一个人的发展创造条件,呼吁人应该在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并把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全日制教育与业余教育相结合、智力开发与思想教育相结合、基础知识教育与培养思维能力相结合。以此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升生命价值,进而提高民族素养。这些思想,对促进当代中国人的全面发展,依然具有启迪作用。

“生命诚可贵,自由价更高”,人性的最高境界便是“自由”。“自由”的含义是深刻的,“自山”是全人类共同的奋斗目标。思想闪耀着人性的光辉,“为人民服务”事实上就是在铺就“自由”之路。社会越进步,对于人的尊重程度就越高,人的自由度就越大。邓小平搞改革开放,没有忽略人民的感受,他曾经总结说:“我们这个第二代…对我们这个领导集体,人民基本是满意的,主要是因为我们搞了改革开放,提出了四个现代化的路线,而且真正干出了实绩。”的“三个代表”的思想体现了人民利益大于天。现任的领导者更是以实干家的风采做了许多造福人民的实事。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更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伴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蒸蒸同上,相信人性的解放会更深入。

综上所述,每个历史时代都离不开正确理论的指导,正确的理论以其恒久的生命力具备了世代传承的价值。思想在经过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继承、创新、发展后,更具有现实指导意义。这些思想理论在本质上是一脉相承的,共同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而今,以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正在坚定不移地遵循这些伟大思想的“脉”稳步地把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推向繁荣,思想也必将伴随这项伟大事业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