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固本强基工程 打牢和谐农村基石

时间:2022-04-24 02:32:00

导语:实施固本强基工程 打牢和谐农村基石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实施固本强基工程 打牢和谐农村基石

近年来,广东省南雄市针对少数农村基层党组织存在工作积极性不高、工作方式不当、党员队伍素质低、“两委”班子不和等问题,认真贯彻《关于深入开展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的意见》,并将固本强基工程纳入“三级联创”活动,进一步加强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较好地解决了由土地承包纠纷、财务管理混乱等原因引发集体上访、越级上访事件,维护了农村社会稳定,打牢了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的基石。

多管齐下,建立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联”的机制

南雄市从建立健全机制入手,以机制的建立健全来保障“三级联创”活动持久深入开展。建立健全联系制度。实行市直单位、镇级领导包村责任制,即一个市直单位、镇级领导帮扶一个村,明确规定市直机关单位一把手每月必须在挂钩村住宿1天(晚)以上,访问农户3户以上,帮助农民解决实际问题。

实施量化考核机制。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五好”村党支部考评细则,实施“科学定责、绩效量化、动态管理、位次奖惩”的量化评分考核。并印发了《南雄市镇领导班子成员抓基层组织建设责任制工作手册》和《村干部履行职责考核实施办法(试行)》,强化对干部的监督和考核,实行考核结果“三挂钩”,即考核结果与评优评先、补贴、选拔任用挂钩。

建立典型示范机制。南雄市利用电视、网络、报刊等媒体宣传先进典型,把7个优秀个人和1个先进村党支部的先进事迹编印成教育读本《党旗在田野上飘扬》,以此来激发基层干部的责任、服务和奉献意识。每年“七一”,市委根据考评结果,对先进镇党委、村党支部进行表彰。

完善激励保障机制。为提高村干部工作积极性,南雄市多方筹集资金,从去年6月1日起,村党支部委员的补贴由每人每月150元增加到400元,实现了村“两委”干部同工同酬。并从2005年开始,市财政每年投入20万元为村干部缴纳社会养老保险金。

做好发展党员规划。从总体来看,当前农村党员队伍还存在着年龄老化、文化程度不高、致富能力不强的问题。各级党组织积极在青年农民、外出务工人员、致富能手中培养入党积极分子,有效地改善农村党员队伍的年龄结构、文化结构和知识结构。

与时俱进,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创”新的方法

班子建设是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关键,也是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关键。南雄市通过“四个创新”,加强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创新组织设置。南雄市从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打破过去组织设置的地域界限,组成“特色党小组”,为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提供平台和载体。如珠玑镇叟里元村创建了种植、养殖、护林、务工“特色党小组”,精心编织成“致富链”。现该村已结成30多个帮扶对子,涌现100多个种养大户和致富能手。

创新选任方式。在村“两委”换届过程中,各镇党委能引导群众选举工作能力强、能带领村民致富的人担任村干部,并尽可能使村干部兼任村支委委员,提高村“两委”交叉任职比例。同时注重从致富能手、复员退伍军人中选配村党支部书记,动员大中专毕业生、在外务工或经商的能人返乡竞选支部书记。使支部战斗力明显增强,推动了村中各项工作健康发展。

创新管理模式。流动党员的管理是当前党员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难点,市委针对农民党员队伍的特点,依托“联络、网络、回审、培训”的管理模式使农民工党员教育管理逐步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并根据农时和生产季节灵活组织开展“”。市委组织部建立了党员管理信息中心,各党委建立了党员管理信息库,全市实现了党员信息的网络化管理。

创新活动载体。近年来,南雄市各农村基层党组织以“三级联创”活动为载体,开展了“设岗定责”、“党员承诺制”等活动,把党建工作的内容和形式有机统一起来,发挥无职党员在维护农村稳定、发展农村经济、构建农村和谐社会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分类实施,深化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新”的内涵

近年来,南雄市结合实际,分类实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从整体上推动了“三级联创”活动的顺利进行。

加强阵地建设,在改善村级组织的整体面貌上求新突破。一是抓硬件,村级组织的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前几年,我市针对村委会大多办公用房年久失修、设施简陋等状况,市委共投入村办公楼建设资金603万元,使全市208个村办公场所全面实现楼房化。二是抓软件,村级组织的活动载体得到加强。在抓好硬件建设的同时,南雄市筹集25万多元对各村党建活动宣传阵地进行了更新,充实和强化了党建活动阵地的软件建设,全市各村党支部共制作党建宣传栏200块。三是抓管理,村级组织的运作体系日趋完善。各镇把村务公开纳入党建目标管理责任制,对村务公开的内容、程序、范围、时间进行规范。各镇党委还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了村“一事一议”制度,做到村组凡涉及群众切身利益重大开支、工程项目、资产入股等问题,都经过村民代表议事会讨论决定。对离任的村干部进行财务审计,并张榜公布审计结果,给群众一个明白,留干部一个清白。

强化知识更新,在培训新型农民的实用技术上求新突破。近年来,市委组织部筹资20多万元为208个村电教网点重新配备了VCD和电视机,要求各支部定期组织党员干部观看农业生产电教片。此外,拨出培训经费30万元帮助各基层党委建立健全实用人才工程培训体系,并重点培养有一定知识水平和专业特长的退伍军人和外出务工返乡的优秀青年。

化解矛盾纠纷,在健全信访网络的防控机制上求新突破。为抓好社会综合治理工作,各镇建立健全了信访工作制度,做到“镇有司法所、村有调解庭”,形成了维护社会稳定的工作机制。一是实行领导包案责任制。各级党组织都制定了信访问题领导包案的职责,并将整改责任落实到部门、落实到人。同时还建立了整改承诺制度、整改情况定期通报制度等,形成了一套从群众切身利益出发,服务群众的整改工作跟踪落实机制。二是建立了事前、事中防控机制。各镇进一步完善了信访网络,做到信访关口前移、重心下移,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信访工作网络。

抓住机遇,提高农村基层组织拉动农民“增”收的能力

随着韶赣高速公路及铁路的开通,南雄市正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在抓住机遇,大力招商引资的同时,市委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壮大村集体经济和农民增产增收的措施,为夯实执政基础和新农村建设提供经济保证。

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今年,南雄市为加快县域经济的发展,突出抓好了烟叶、纸业、农土特、电玉粉、旅游“五大”产业,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市去年收购烟叶28.3万担,总收购资金1.55亿元,总收购资金比前年增加了1200万元。此外,市委围绕建成粤北地区最大、辐射周边地区最强的“农土特”产品加工销售集散中心的目标,打造农土特产品深加工品牌,市财政连续三年拨款100万元作为专项贴息资金,重点扶持一批新办“农土特”加工企业,为广大农村发挥资源优势,壮大集体经济及村民的增产增收创造了条件。

壮大集体经济,拉动农民增收。针对各村普遍存在村集体经济基础薄弱、经济发展思路不清的实际,各镇从资金、技术等方面大力支持。目前,全市各级挂钩单位和驻村干部共筹资186.7万多元,帮助驻点村兴办集体经济项目74个,其中入股扶贫电站3个;开发收取租金型项目17个;种养项目54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