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概论”串讲讲义1
时间:2022-08-29 04:22:00
导语:“思想概论”串讲讲义1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第一章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一、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是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南
马克思列宁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但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只有将马克思主义正确理论运用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就是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
(二)思想是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必然产物。
1、近代中国社会矛盾和革命运动的发展,是思想产生的现实需要。
2、新的生产力的增长和工人运动的发展,是思想产生的物质基础和阶级条件。
3、马列主义是思想的主要理论来源,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思想的重要文化来源。
4、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大革命的伟大实践,是思想的实践基础。
5、十月革命开辟了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这是思想产生的国际背景。这些因素与条件,不是相互孤立的,而是形成一种历史的合力,共同推动着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三)思想发展的历史进程
这一进程大体上可分为开始萌芽、初步形成、走向成熟、继续发展等阶段。
1.思想的萌芽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建和国民大革命时期)
在中国共产党创建和国民革命时期,马列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开始初步结合。特别是发表的《国民党右派分离的原因及其对于革命前途的影响》、《中国社会各阶级级的分析》、《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文章,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些基本思想,集中体现了马列主义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最初成果,标志着思想的萌芽。
2.思想形成时期(土地革命战争前、中期)
思想是在20世纪20年代后期和30年代前期同党内盛行的教条主义的错误倾向作斗争并深刻总结这方面的历史经验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而1927年后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农村,则是思想形成的实践条件。
以乡村为中心思想的确立和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提出,标志着思想的形成。
撰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对本本主义》、《怎样分析农村阶级》等重要论述了下列基本问题:①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原因与条件以及红色政权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②关于土地革命中的阶级路线和土地分配原则和方法;③关于新型人民军队建设和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④关于农村与战争环境中的无产阶级政党建设;⑤关于根据地的政权建设与经济文化建设;⑥关于反对本本主义,坚持正确的思想路线。
总之,到20世纪30年代初,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关于中国革命新道路的理论,并解决了与之相关的一系列重要问题。1930年初,他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实际上确立了以“乡村工作为中心”的思想,初步形成了通过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胜利的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理论。1930年5月,他写的《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孕育了思想的活的灵魂的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的基本因子,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基本形成。
3.思想走向成熟(土地革命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
思想在这个时期完备成熟,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这主要是:第一,中国革命两次胜利与两次失败(即从北伐战争的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第五次反“围剿”战争的失败到抗日战争的兴起两次历史性转折)的反复比较,为思想的成熟提供了实践基础与历史经验。第二,在全党领导地位的确立,是思想成熟的根本政治保证。第三,抗日战争的复杂环境和丰富实践,为思想的成熟提供了深厚的现实土壤。第四,全党思想路线的端正和理论素养的提高,为思想的成熟创造了必要的思想和理论基础。
在这一时期,进行了大量的创造性的理论研究工作,撰写了《〈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等文章,进一步揭示了中国革命的特殊规律,科学总结了中国革命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这主要表现在:①构建了思想的哲学体系;②总结了中国革命战争规律,阐述了人民战争的思想,形成了完备的军事理论;③总结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丰富经验,形成了一套策略方针和策略原则,发展了统一战线理论;④论证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纲领,形成了完备的新民主主义理论;⑤完善和发展了党的建设,特别是思想建设的理论;⑥提出文化艺术工作的方针,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文艺理论。总之,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科学体系的形成,标志着思想的成熟。
4.思想的继续发展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思想继续发展的主要体现主要是:①关于政策和策略的理论原则;②关于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思想;③关于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原则与经验总结;④关于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思想;⑤关于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原则与经验总结;⑥关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伟大国家的思想;⑦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⑧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⑨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执政党建设的思想;⑩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思想,等等
二、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科学体系
(一)思想是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
在1938年10月的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指出:“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在这里,明确提出了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任务。
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过程中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既体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又包含着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经验。这是对思想新的科学定位。
(二)思想的科学定义与科学内涵
1.思想科学概念的提出
1943年,王稼祥在《解放日报》上发表《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民族解放的道路》一文,明确提出并多次使用了“思想”这个概念。
2.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对思想的科学含义有两次概括。
第一次是在中共七大通过的党章和刘少奇在中共七大所作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中共七大通过的党章正式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思想,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针,反对任何教条主义的或经验主义的偏向。”第二次集中体现在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和1982年中共十二大通过的《党章》中,对思想的科学含义作出了进一步的更为完整和准确的概括,即“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
(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独创性发展
思想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独创性发展,它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根据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决议的阐述应该包括两部分:一是它的主体,即思想的多方面内容,特别是它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独创性发展的六个方面;二是贯穿于上述理论之中的一而贯之的立场、观点、方法,即思想的活的灵魂的三个基本方面: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四)是思想的主要创立者
1.是思想的主要创立者
思想是以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把中国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进行理论概括所形成的适合中国情况的科学的指导思想。是思想的主要创立者。他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各个时期对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党的其他领导人无法替代的杰出贡献。
的贡献最大、创造最多、水平最高,以他的名字来命名是顺理成章的。
2.的科学著作是思想的集中概括
在各个历史时期撰写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重要科学著作,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对本本主义》、《实践论》、《矛盾论》、《〈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论人民民主专政》、《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代表了党在那个时期认识的最高水平,对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起着直接的推动作用。
- 上一篇:“思想概论”串讲讲义2
- 下一篇:“思想概论”串讲讲义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