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供给侧改革核心论析
时间:2022-06-27 09:35:53
导语:马克思供给侧改革核心论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马克思资本积累理论,揭示了资本积累是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扩大再生产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为了获得更多剩余价值资本家就要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劳动生产率就要更新设备、采用先进技术、进行技术创新、工艺创新、产品创新、制度创新等一系列创新,从而使资本有机构成提高。资本有机构成提高意味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供给侧结构的改革,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供给侧改革会提升产品质量和产品附加值,产品附加值提高促使经济持续发展和创新。由此可见,马克思资本积累和有机构成理论对我国目前供给侧改革的方向和核心问题有着一定的启发意义。
一、马克思资本积累和有机构成理论再认识
从企业的生产过程看,资本积累是企业扩大再生产的源泉,利润是资本积累的源泉。资本积累的规模与企业利润的量成正比,企业获得的利润越多,资本积累的规模就越增大;而资本积累的规模越大,企业可以获得的利润也就越多。资本积累的实质是企业将所获得的利润的一部分再转化为资本,扩大生产规模,从而进一步赚取更多的利润。在利润分为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的一定比例的条件下,资本积累量取决于利润的绝对量,因而一切决定剩余价值的因素,都会影响资本积累规模,这些因素有:剩余价值率、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水平、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之间的差额、预付资本量。资本积累是生产发展的必然趋势。因为追逐利润是企业生产的动机和目的。利润最大化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这一规律决定了企业为了追求更多的利润,必须进行积累,这是资本积累的内在动力。同时,资本积累也是由市场竞争机制决定的。谁要在竞争中取胜,就得扩大生产规模,追加投资。竞争迫使每个企业都要拼命地进行资本积累,这是资本积累的外在压力。总之,马克思资本积累理论,揭示了资本积累是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扩大再生产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为了获得更多剩余价值就要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劳动生产率就要更新设备、采用先进技术、进行技术创新、工艺创新、产品创新、制度创新、提升产品质量和附加值,从而使资本有机构成提高。那么,什么是资本有机构成呢?马克思对资本构成是从两方面来考察的:一方面,从物质形态看,资本是由一定数量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构成,它们之间的比例由生产的技术水平决定,这种反映技术水平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间的比例叫做资本的技术构成。另一方面,从价值形态看,生产资料价值表现为不变资本,劳动力价值表现为可变资本,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例叫做资本的价值构成。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且反映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的价值构成就叫做资本有机构成,用c:v表示。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趋势。这是因为资本家为了追求更多的剩余价值和在竞争中取胜,必然会不断改进企业技术装备,提高劳动生产率,结果在全部资本中,不变资本所占的比重增大,可变资本所占的比重相对缩小。资本有机构成提高一般要以单个资本的增大为前提。这是因为单个资本增大了才有条件81采用先进的技术和机器设备,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随着资本积累的发展,资本家必然要不断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使资本有机构成发生质的变化,使可变资本在总资本中的比率越来越小。而资本有机构成的不断提高,要求扩大个别资本的规模。个别资本规模的扩大意味着供给侧的技术构成的提高,生产技术结构、工艺结构、产品结构等改进,生产出质量更高、更好、更新的产品,供消费者消费,使消费者生活质量提高。所有这一切都有赖于技术、设备、机器、工艺、流程、产品、管理、投融资渠道等各方面、各领域、各层次的全方位的供给侧创新。可见,资本积累过程,实质就是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的过程;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的过程,实质就是资本技术构成不断提高的过程;资本技术构成不断提高的过程,实质就是供给侧不断改革的过程;供给侧不断改革的过程,实质就是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和不断创新的过程。我们不能不说马克思资本积累和有机构成理论,对我国目前供给侧改革的方向和核心问题有着深远的指导意义,这就是我国供给侧改革要紧紧抓住创新驱动这一根本方向和核心问题。为此,我们应该深入了解和全面认识我国供给侧改革的丰富内涵。
二、完整准确地认识我国供给侧改革的深刻内涵
我国供给侧改革的实质,说到底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其要旨在于调整我国目前不合理、不合市场需求的供给侧经济结构,使生产要素实现最优配置,其目的是在我国经济增长数量相当适度的基础上,全面提升我国经济增长的质量,在数量不少于需求、供给适度过于需求的情况下,把工作的重点和着力点放在供给侧的以质量为核心的方向上来。众所周知,所谓需求侧要素,主要有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供给侧要素,“则有劳动力、土地、资本、制度创造、技术创新等要素”[1]。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内涵丰富,其目的就是从过去重视消费数量满足的消费侧改革,即扩大投资、扩大消费、促销、营销、扩大出口创汇为重点、为目标,转变到以提高供给质量为出发点、以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和期盼为目的的供给侧改革上来。供给侧改革,一是用改革的办法,积极推进产品结构、技术结构、设计结构、产业结构等一系列的结构升级调整;二是矫正资本、技术、设备、人才等生产要素配置的错位和扭曲及其不合理性;三是扩大人民群众实实在在的需求,增加有效需求产品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及时反映性、适应性和灵活性,使全要素的生产率,得到全面提升。第一,用增量改革促存量调整和优化。优化投资结构,把资金投向那些资本回笼快、风险小、有利于人们生活质量提高的方向上去;优化产业结构,把资金投向新兴产业和新型产业、朝阳产业的方向上去;优化技术结构,把资金投向新技术、新工艺、新流程的产业技术方向上去,投资资金还要开源疏流,从而在经济可持续地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基础上,实现我国经济健康稳定可持续地向前发展。同时,我们要在供给侧改革上下功夫动真格,确实提高供给的质量和品质,使我国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生活水平持续提升。第二,优化产品结构和分配。优化投融资结构,并且进一步促进资源整合,真正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与优化再生;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产品质量。另一方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还要优化分配结构,实现社会公平分配”[2],使消费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即生产力的再生。第三,优化流通结构。流通领域要节省交易成本,减轻企业在流通中的负担,提高有效经济总量;优化对应的消费结构改革,实现供给的消费品不断地“提档升级”。只有供给的消费品不断地“提档升级”,才能真正持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才能让国内外消费中国产品和服务的人民生活品质得到提升,从而不仅落实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新理念”[3],还会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中,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形象。
三、马克思资本积累和有机构成理论对供给侧改革的指导意义
在主持2018年12月21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我国经济运行主要矛盾仍然是供给侧结构性的,必须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不动摇,更多采取改革的办法,更多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在“巩固、增强、提升、畅通”[3]八个字上下功夫。要深入理解这八个字,就应该把我国供给侧改革与马克思资本有机构成理论结合起来思考,这样我们就不难看出供给侧改革与资本有机构成是联系的,资本有机构成包括资本技术构成和资本价值构成,而资本技术构成和资本价值构成有着密切的联系。资本价值构成的变化,一般都是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反映。资本技术构成的高低决定着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所以在一个国家的不同发展阶段、不同生产部门、不同企业,由于生产技术水平跟与之相联系的资本技术构成不同,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也各不相同。但是通常所考察的资本有机构成,一般都是指一个生产部门的资本平均有机构成,或是指一个国家的社会资本的平均有机构成。把一个生产部门中各个企业的资本有机构成加以平均,就是该生产部门总资本的平均有机构成;把一个国家中各个生产部门的资本有机构成加以平均,就是该国家的社会资本的平均有机构成。一个国家或一个生产部门的资本有机构成,不可能长期不变,而是呈现不断提高的趋势。综观我国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我国的资本有了相当多积累,我国资本平均有机构成显著提高。这既是我国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结果,又是我国资本积累的必然结果。随着我国资本有机构成的逐步提高和我国总资本的增长,全部资本中不变资本所占的部分逐步递增,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只有通过实施创新驱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加快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等方面发展,以创新供给带动需求扩展,以扩大需求倒逼供给升级,才能真正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创新驱动之所以是供给侧改革的核心是因为它能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强大动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根据马克思的资本有机构成理论来分析,就是在有一定资本积累条件下,要以推动科技创新为核心,以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为主线;要以提高资本有机构成为标志,以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为重要任务,充分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力,从而解决经济的发展动力问题。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标,提高资本有机构成,其路径可以是通过调整供给结构、增加有效供给来适应需求总量和结构的变化;“用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推动产业优化升级,优化要素配置”[3],完善供给体系,提升供给效率,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质量,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不竭动力,使供给侧结构不断改革,不断优化,使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不断增强。
参考文献:
[1]知名经济学家陈世清先生谈什么是“新结构经济学”[EB/OL].大公网,2016-06-01.
[2]陈世清.什么是供给侧改革[EB/OL].求是理论网,2016-01-04.
[3].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EB/OL].新华网,2017-10-18.
作者:祝新宇 单位:北京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上一篇:完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分析
- 下一篇: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客观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