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报刊与马克思诞辰纪念分析
时间:2022-04-02 10:05:43
导语:近代报刊与马克思诞辰纪念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红色中华》《新华日报》《解放日报》《解放》等报刊是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开展马克思诞辰周年纪念的主阵地,《申报》《大公报》等民国主要报刊也有不少关注。近代报刊,通过介绍马克思生平与品格、评价马克思的贡献与地位、分析马克思对中国革命的态度、阐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与体系结构,教育世人,推进读者对马克思与马克思主义的了解和认同。
自20世纪20年代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国内对马克思诞辰周年的纪念活动未曾停止过,通过对马克思诞辰周年举行形式丰富的纪念活动,宣传马克思的精神风范及其理论体系。报刊是研究马克思诞辰纪念的一类重要史料。在近代报刊中,有大量记载马克思诞辰周年纪念的史料。通过对这些史料的梳理、分析和比较,还原近代中国对马克思诞辰周年纪念活动的样态,从而激活历史记忆和教育人民大众。
一、近代报刊对马克思生平与品格的介绍
《大公报》作为民国时期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报纸之一,重视国内时事的报道,对国际时局的动向很敏感。在马克思诞辰周年多次纪念活动中,《大公报》都给予了报道。1923年5月6日(马克思105周年诞生日的第二天),《大公报》发表消息,介绍北京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召开马克思诞辰纪念会的消息,指出:马克思“非但为一社会主义家,且为一社会主义实行家”,马克思“一生悉属困苦生活,但志趣则终不改变”[1]。1933年5月4日,《大公报》在其“世界思潮”栏目登载了《恩格斯在马克思下葬时的演说》(实际上应译为《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文,介绍了马克思生平及其伟大贡献。[2]在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党报党刊经常刊发社论、纪念文章等评介马克思的生平,树立马克思的伟大形象,扩大马克思在中国的影响。《新华日报》在1943年马克思诞辰125周年之时,发表《调查研究与习作合一———为纪念马克思一百廿五周年诞辰》一文,强调马克思“不是死啃书本的教条主义者”[3];1944年马克思诞辰126周年,《新华日报》发表《向马克思学习切实认真的学风》一文,提倡学习马克思的“勤谨研究务实认真的学风”[4]。创刊于1941年的中国共产党政治理论刊物《解放日报》,在1943年马克思诞辰125周年之时,发表《马克思的科学态度———为纪念马克思诞生一百二十五周年而作》一文,认为“马克思的科学态度,就是我党的学风底最理想的模范”[5],号召大家学习马克思的科学态度。中共中央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机关刊物《解放》于1939年3月发表了《马克思小传》,于1940年5月发表专文《马克思回忆》和《卡尔•马克思传略》,介绍马克思生平与功绩。另外,也有不少报刊在纪念活动中宣传马克思的生平业绩,如1947年4月在香港创刊的综合性政治刊物《自由丛刊》在其1948年第13期发表《共产党宣言一百周年访问马克思故居》[6]。成仿吾和张如心主编、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晋察冀解放区出版的综合性文化刊物《北方文化》,在其1946年5月1日出版的刊物中登载了柯柏年的《马克思之为人》一文,分为“学者的风度”“革命的精神”“良师兼益友”“模范的丈夫”“标准的父亲”等五个部分[7];1946年6月在哈尔滨创刊的青年综合读物《知识》杂志,在其1949年2月15日出版的刊物中也登载了柯柏年的《马克思之为人》一文,但内容有所删减,分为“革命的精神”“良师兼益友”“不硬套公式”等三个部分[8]。1938年5月创刊于上海的由英国人马彬和编辑的《众生》杂志在马克思诞生120周年之时,以及1941年8月创刊于上海的《时代杂志》周刊在马克思诞生123周年之时,都曾发文介绍了马克思奋斗而又不平凡的一生。近代报刊评介马克思生平的内容很多,既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也有国外著作的翻译,还有国人的著述,从不同侧面对不同的读者群展示马克思的伟大形象和优秀品格,为中国国内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提供了动力源泉。
二、近代报刊对马克思贡献与地位的评价
《申报》是我国早期的报纸,对马克思诞辰周年的纪念活动给予了关注。如在1922年马克思诞辰104周年之时,《申报》发表消息,认为马克思之所以成为伟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马克思曾从事于法律之研究,凡研究法律者思想类多迂执,而马克思则进取不懈”,“马克思曾从事于哲学之研究,凡研究哲学者思想每陷于玄渺,而马克思则仍努力于现实之社会”,“马克思中年曾一度长期之恋爱生活,凡恋爱程度一高则感情兴旺懈于进取,而马克思终不以恋爱之热情而减杀其理性”[9]。1922年1月在北平创刊的《先驱》是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的第一个机关报。在1923年马克思诞辰105周年之时,《先驱》刊发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马克思诞生百零五周年纪念日敬告中国青年(1923年5月5日)》,指出全世界无产阶级在马克思诞辰周年集会纪念马克思的意义就是“表示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唯一的指导原理!”马克思主义是“推翻资本主义、解放无产阶级的唯一的武器!”[10]1931年12月创刊的《红色中华》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机关报。在1934年马克思诞辰116周年之时,《红色中华》刊发中共中央宣传部为纪念马克思诞辰而拟定的《“五五”节报告大纲》,指出:马克思“是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导师”,“创造了第一国际,留下了全世界工人的国际组织的模范”,“所著的《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等书,永远是革命理论的最丰富的智库”,所创立的理论“是有系统有方法的革命的理论,是一切过去的最好的知识的结合。”[11]、孙伏园、徐志摩曾先后主编过的《晨报》副刊在1922年5月5日,发表署名竞人的《马克思纪念:我们纪念马克斯的意义》和署名燕汀的《马克思纪念:马克思传》等两篇纪念文章。1930年在上海创刊的文学刊物《拓荒者》月刊,在其第1卷中刊发文章,认为马克思是“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我们当格外体会马克思主义的意义,担起完成中国革命的任务。”[12]1938年在上海创刊、主要受众为青年的综合性刊物《学生时代》月刊,在1938年马克思诞辰120周年之时发表纪念文章,指出:马克思是“人类中最伟大的思想家及政治领导者”,“全世界的人类,不论他们的国土上还有着人对人的剥削甚至残杀,或者已经建设了公正幸福的社会主义的社会,都应当深切的纪念这位伟大人物,记着他一生与活动的每个重要的日子。”[13]关东中苏友好协会编辑出版的《友谊》半月刊发表文章指出:马克思“不仅是无产阶级的革命理论家,并是参加工人实际斗争的组织家”,“是无产阶级革命与行动的方针———马克思主义的创始者”,中国人民将每年的5月5日马克思诞辰日定为学习节是因为“马克思是学习最用功最得法,学问最渊博的人”[14]。近代报刊在马克思诞辰周年的纪念活动中刊发的众多文章,对马克思的一生贡献与历史地位给予了高度评价,使马克思在中国民众心目中留下了高大而又具体的形象,从而使中国民众对马克思有了更多的了解与支持。
三、近代报刊对马克思关于中国革命态度的分析
马克思非常关注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的进程,近代报刊着力分析与宣传马克思对中国革命的支持。如《新华日报》在马克思诞辰120周年之时发表社论指出:马克思“是中国人民最热烈的同情者”,“是第一个用科学的方法研究中国问题和中国社会的理论家和政治家”,“马克思不仅热烈的同情中国人民的解放运动,而且对于他生时中国所发生的每一个事变,革命运动他都作了详细的研究”,“指出了中国人民奋斗的目标———‘中华民国———自由平等博爱’”[15]。《申报》在1939年5月5日马克思诞辰121周年之时撰文指出:马克思是世界伟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造者、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被压迫民族解放运动的热烈拥护者、中国民族解放运动最忠诚的朋友。这种介绍强化了中国民众对马克思及其理论的认同感,拉近了他与中国革命的空间距离。通过开展对马克思与孙中山的联合纪念,寻找马克思与孙中山之间的联系。在1927年马克思诞辰109周年之时,《党星》在其创刊号上说明两个“五五”纪念的意义,指出:“五月五日这个纪念日,在中国革命史和世界革命史,都是非常的重要。因为,马克斯是人类解放运动的导师,孙总理是中国民族革命的导师”[16]。1939年4月28日《申报》也分析了纪念孙中山和马克思的关系。1939年5月5日《新华日报》的社论指出:“五五又是一个有伟大历史意义底纪念日,这就是因为两个伟人马克思诞生和孙中山先生就任非常总统底纪念日子”,“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孙中山先生所领导的国民党,都携手合作为真正的中华民国,为实现三民主义底新中华民国”[17]。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联合纪念马克思与孙中山,体现出了两党之间具有重合的话语体系以及存在现实的合作基础。近代报刊宣传马克思对中国革命的认识和支持,塑造了马克思革命的和正义的形象。开展对马克思和孙中山的联合纪念,有利于扩大中国民众对马克思的认同和支持。
四、近代报刊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阐述
在马克思诞辰周年中,众多报刊发表的文章和演讲论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渊源与理论体系。首先借助马克思诞辰纪念,诠释了马克思主义与人类思想文化的关系。《新华日报》在马克思诞辰120周年纪念之时,发表社论《纪念马克思和孙中山》和系列纪念文章。在社论中,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作了说明;在列宁的纪念文章《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中则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在于它“是集几千年来人类思想的大成”[18],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与人类传统思想的密切联系。关于马克思主义的本质问题,也有报刊刊文阐述。1926年2月创刊的中共广东区委机关刊物《人民周刊》在马克思诞辰108周年之时,发表彭述之的文章《五五纪念与中国》,指出:“马克思主义,绝不是一种什么机械的宗教,也不是一种什么玄学。马克思主义是一种解释宇宙的方法论,并且是改造宇宙的一种工具。马克思主义是全人类历史发展到最高阶段的一种结晶体。马克思主义是创造人类新社会的指南,更切实点说是一切革命的指南,是一切被压迫被剥削阶级反抗和脱离压迫和剥削阶级的武器。”[19]1933年《红色中华》在它的一篇社论中号召:“努力学习理论,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来武装自己,用一切锐利的武器去粉碎敌人”[20]。这些社论和文章把马克思主义看作解释宇宙的方法论,指出马克思主义具有“工具”“指南”“武器”等重要功能。《新青年》是20世纪中国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杂志之一,在其多篇文章中分析了马克思主义的内在结构和基本原理。在马克思诞辰101周年之时,《新青年》出版“马克思研究”专号,转载了《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一文,勾勒了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的关系。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中指出:马克思主义由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科学社会主义等三部分构成。顾兆熊在《马克思学说》一文中指出,“马氏用这两个基础学说,去批评现代资本式的出产法,推论他发展的趋势与将来社会秩序的改革”[21],研究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构成。近代报刊结合对马克思生平事业的介绍,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进行诠释,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魅力,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增进了中国先进分子对马克思主义的认知与认同,也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奠定了重要基础。
五、结语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及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与马克思主义休戚相关。近代报刊为纪念马克思诞辰发表的社论、文章、译作等,既重申强调,又有深化拓展。近代报刊对马克思诞辰周年纪念活动的报道与宣传,起到了宣传、组织与动员的作用,促进了中国人对马克思的了解与认同,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诠释和运用,扩大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社会基础。开展马克思诞辰纪念活动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传统政治资源之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报刊应努力发掘并积极利用马克思诞辰纪念活动这一传统政治资源,深刻揭示马克思的魅力以及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在中国国内塑造与达成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的集体记忆与集体共识,从而让中国人民自觉以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作为行动指南。
作者:雷志松 单位:浙江科技学院
- 上一篇: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当代性分析
- 下一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内容新发展